李文婷 江來明
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汲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成為每一名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敝逃龑嵺`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睂τ诤闷嫘妮^強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興趣無疑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需找好切入點,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開展班級活動,營造書香氛圍
在教室設(shè)立“圖書角”和 “繪本角”,選購一些適合剛?cè)雽W新生閱讀的繪本,讓學生從欣賞繪本中的圖畫起步,培養(yǎng)閱讀興趣。為貫徹新課程標準中“多讀書,讀整本書”的理念,我校在班級“圖書角”和“繪本角”購置的圖書均以文字少、圖畫多為主,即使是剛?cè)雽W、識字量較少的孩子,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困難。讓孩子從輕松閱讀整本書開始,逐漸培養(yǎng)閱讀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教師應(yīng)常在課內(nèi)外強調(diào)分享的重要性。可將自己購買的一些優(yōu)秀的繪本或注音故事書放在辦公室,專門設(shè)一個“分享角”, 鼓勵學生前去借閱。同時可制訂借閱規(guī)則,規(guī)定每人每次最多可借一本,還書期限為兩天,使學生不拖沓,盡快讀完歸還。
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自然科學課上了解了人體器官之后,有學生把介紹人體器官構(gòu)造的3D立體書帶到班上與同學們一起分享;緊接著,又有學生陸續(xù)把講解天體、海底世界、熱帶雨林等自然知識的3D立體書帶來分享,班上一時掀起了一股探索自然科學的熱潮。
基于此,我們訂購了40冊《小小自然圖書館》發(fā)給每一個學生,并囑咐大家學會“讓智慧流動起來”——自己讀完之后與他人交換,從彼此分享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智慧。實踐證明,一些平時不愛看書的孩子,當拿到一本嶄新的、屬于自己的小書本,也會興奮不已;當孩子們看到其他同學主動向自己借書,更是多了幾分因分享和傳遞而產(chǎn)生的喜悅之情,這也促使他們盡快融入班級閱讀的行列。
二、豐富閱讀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
從故事片段切入
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較少,相對于文字閱讀,還是更喜歡聽故事。因此,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從聽故事切入,架起“由聽到讀”的橋梁,不失為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好方法。
如指導學生閱讀《彩烏鴉系列》,可以先從《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的幾個有趣的小故事切入,給學生講幾段故事:小男孩“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總是精力充沛,充滿奇思妙想,他們?yōu)榱搜b神弄鬼,把床單鉸了兩個洞頂在頭上;異想天開地想成立一個跳蚤馬戲團,為此而四處收集跳蚤;想做好事,給爸爸媽媽擦皮鞋,卻讓小狗小貓壞了好事,弄得地毯上到處都是鞋油……當學生沉浸在滑稽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聽得津津有味時,我們不妨賣一下關(guān)子,不再繼續(xù)講故事,而是出示這本書的封面,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去閱讀,繼續(xù)了解相關(guān)的故事情節(jié)。
在推薦學生閱讀《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們》系列圖書時,我們特意從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中兔子的形象講起。在講到小兔彼得時,我們通過圖片介紹和一個故事的導入,讓學生熟悉這個角色并激起他們進一步了解這一角色的興趣。
從互動游戲切入
兒童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較強。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對游戲“情有獨鐘”的年齡段。因此,開展游戲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
在推薦學生閱讀《小老鼠亞歷山大》以及《繪本大師漢斯·比爾作品系列》繪本時,我們選用故事中亞歷山大最懼怕大貓哈茨的情節(jié),和學生玩角色代入的游戲,讓學生一會兒扮演亞歷山大,一會兒扮演哈茨,體驗角色互換的樂趣。通過游戲互動,學生對閱讀這本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在推薦學生閱讀繪本《眼》時,我們根據(jù)書中內(nèi)容充滿想象力的特點,不以常規(guī)的片段閱讀或圖畫分享為主,而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猜測每一雙眼睛究竟代表著什么事物?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不僅大膽想象,還在課后紛紛借閱該繪本,帶回家和家長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戲。有些學生讀了數(shù)遍之后還意猶未盡,突發(fā)奇想地自己畫出另一本《眼》;同樣是兩個洞代表兩只眼睛,背后卻隱藏著更多奇妙的事物。
三、從課堂走向生活,讓閱讀成為習慣
從教材拓展切入
以教材為藍本,進行相應(yīng)拓展,可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二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成語故事的學習。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完教材中的成語故事之后,開展了一系列以成語為主題的活動,將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成語的熱情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1)開展“講成語故事,做故事大王”比賽,讓學生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10分鐘輪流講成語故事,教師進行跟蹤點評。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班上的表現(xiàn),從而帶動家長和孩子一起關(guān)注成語。(2)舉辦班級成語手抄報評比活動,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宣傳欄上。學生通過制作成語手抄報,閱讀了許多有趣的成語故事,并在欣賞他人的手抄作品的同時又積累了不少成語知識。(3)手抄報比賽結(jié)束之后,個別學生顯得有些厭倦了,對成語的學習熱情有所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決定以游戲形式吸引學生再去接觸成語。我們訂購了《成語接龍游戲》這一套益智圖書,利用班級活動,以闖關(guān)挑戰(zhàn)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成語接龍游戲,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我們還根據(jù)學生背書速度的不同,分層布置了“接龍背誦”作業(yè),如“戰(zhàn)勝一條龍(熟記書中一頁成語接龍的內(nèi)容),挑戰(zhàn)兩條龍”,適當允許個別學生做“快龍”。久而久之,一些一開始對背書沒有信心的學生也能張口就說出一串成語。通過成語接龍游戲,學生不僅積累了成語知識,也體驗到了學習成語的樂趣。
從生活話題切入
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與學生聊起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并順著這個話題和學生共讀了繪本《小種子》。見不少學生讀完之后意猶未盡,我們突發(fā)奇想:何不讓學生嘗試播下小種子。于是,在開學的第二天,我們給班上的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包種子,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悉心培育,并觀察自己播下的小種子有怎樣的生長變化。同時引導學生可以用圖畫或文字簡單記錄,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小種子》。一個學生領(lǐng)取到含羞草的種子,她在爺爺?shù)膸椭掳押卟菰耘嗟煤芎?。她還寫了這樣一首小詩:“含羞草啊含羞草,你可真是夠膽小。我只不過摸摸你,想和你開個小玩笑。別怕別怕,我和你做朋友,好不好?”
在二年級上學期,有一次秋游活動因下雨被取消了,孩子們都覺得很掃興。我們抓住這件看似不美好的事情,向?qū)W生推薦了《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這本書,并與學生共同閱讀。書中的小狼,原本因看到滿樹林的小豬而特別高興,感嘆自己運氣真好,最后卻由于得意忘形,致使一頭小豬都沒得到;然而小狼一天的好心情卻沒被破壞,因為他只往好處去想。學生讀到小狼急著要跟好朋友分享好消息,卻總因美食而忘了自己想說些什么,只顧狼吞虎咽時,都覺得特別有意思。學生漸漸忘了秋游改期的煩惱,轉(zhuǎn)而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笨狼的故事》等圖書,并從書中收獲了許多快樂。課后再提起這次秋游改期,許多學生已經(jīng)學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秋游只是改期,以后還會開展,我們因此還多了一次分享好故事的機會,我們不該難過,而應(yīng)該說——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三分在課內(nèi),七分在課外。唯有從興趣出發(fā),多角度切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的閱讀能力乃至語文素養(yǎng)才能穩(wěn)步提升。
責任編輯 許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