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麗
摘 要:近年來,新聞出版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尤其隨著網(wǎng)絡的日益壯大,電子出版物等新興出版方式的出現(xiàn),使得稿酬支付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隨之相對應的個人所得稅扣繳時遇到的情況也千變?nèi)f化,因此對稿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進行歸納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稿酬 個人所得稅 每次收入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3-154-02
根據(jù)新聞出版總署統(tǒng)計,我國僅2013年就出版圖書41.4萬種,圖書總印數(shù)79.3億冊;期刊總印數(shù)33.5億冊;報紙總印數(shù)482.3億份。與全球新聞出版行業(yè)相比,我國出版規(guī)模已居世界第一。如此龐大的出版數(shù)量,使財務人員在計算稿酬應扣繳的個人所得稅時,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為了能準確地計算個人所得稅,筆者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解讀,就稿酬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歸納、梳理。
一、概念
稿酬是指新聞出版單位發(fā)表了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圖片等)而支付給作者的報酬,它是作者或其他版權所有者的重要經(jīng)濟權利。
二、稿酬支付的現(xiàn)狀和依據(jù)
我國2002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2005年實施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規(guī)定了稿酬支付的方式;2013年9月23日,國家版權局頒布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以替代我國1999年制定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guī)定》,成為了我國稿酬支付的新標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共同保護和約束了出版單位及著作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一般來說,出版單位向著作權人支付稿酬基本有三種形式:
1.出版單位向國外或境外出版機構購買作品版權,對方向出版單位提供境外發(fā)票,出版單位扣除代扣代繳的相關涉外稅費(增值稅及相關附加稅、所得稅)后,向銀行購匯支付版稅。
2.出版單位向國內(nèi)版權代理機構或國內(nèi)文化公司購買作品版權,對方向出版單位出具正規(guī)發(fā)票,出版單位以發(fā)票金額直接計入成本并所得稅前列支。
3.出版單位向著作權個人支付稿酬,這是出版行業(yè)最主要的支付形式。由于著作權人是個人,在領取稿酬時一般不會給出版單位出具正式發(fā)票,通常是以單位自制的稿酬支付憑證為依據(jù),扣除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后計入相關成本。這是由于國家對稿酬收入免征營業(yè)稅,不需要以稅票來管理控制營業(yè)稅;如果出版單位要求作者個人必須到稅務局代開正規(guī)發(fā)票,很可能會引起作者的不滿,導致作者嫌麻煩而選擇別的出版社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1)(2)中,出版單位支付稿酬的對象為公司,因此不需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中的稿酬支付對象是個人,因此存在扣繳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三、稿酬個人所得稅稅法依據(jù)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自1980年頒布以來,先后經(jīng)歷了6次修改。在最初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中,雖將稿酬列入了應納稅項目,但未具體說明其扣稅標準和方法;直到1993年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次修訂時,才正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二條第五項中明確列示,并延續(xù)至今,未做任何修改。
四、稿酬個人所得稅扣稅方法
根據(jù)稅法的規(guī)定,每次取得的稿酬收入小于等于4000元的,其應納稅所得額為稿酬收入減去800元費用后的余額;每次取得的稿酬收入大于4000元的,稿酬收入定律減除20%的費用,即每次收入的80%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的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率為20%,因國家對新聞出版行業(yè)的扶持,給予了稿酬應納稅額減征30%的優(yōu)惠政策。計算公式如下:
1.每次收入≤4000元的:應繳個人所得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
2.每次收入>4000元的:應繳個人所得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
在上述計算過程中,“每次收入額”的確定是一個難點,個人所得稅法中規(guī)定“每次取得的收入,是指以每次出版、發(fā)表作品取得的收入為一次,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多種多樣,較為復雜。國家稅務總局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
1.同一個作者在同一家新聞出版單位出版或發(fā)表同一作品時,如果是預付的或按合同進度分次支付的稿酬,以及重印該作品后支付的加印稿酬,均應合并為“一次取得的收入”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例1:張某在2014年1月在A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論文集,根據(jù)出版合同,張某獲得了50000元的稿酬,同年10月,出版單位加印了1000冊論文集,并支付張某20000元稿酬。
2014年1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0×(1-20%)×20%×(1-30%)=5600
2014年10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0+10000)×(1-20%)×20%×(1-30%)-5600=1120
2.同一個作者在不同單位發(fā)表、出版或再版同一作品取得的稿酬,可分別而不需合并為一次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例2:張某于2003年6月與A出版社簽訂了自己小說集的出版合同,期限10年,累計獲得稿酬100000元。2013年6月合同到期后,張某未與A出版社續(xù)簽,改與B出版社合作出版該小說集,并獲得稿酬48500元。
2013年6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48500×(1-20%)×20%×(1-30%)=5432
3.同一作者在報刊上連載作品取得的稿酬的應計稅收入,與(1)相同,應合并為一次扣稅。如果連載作品又出版成書,或者圖書出版后又在報刊連載發(fā)表取得的稿酬,與(2)相同,不需合并,可分次征稅。
4.著作權人作品未經(jīng)允許而被使用,經(jīng)訴訟或協(xié)商取得的侵權補償款,使用單位要按照專利權使用費來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與稿酬相同,但注意適用稅率為20%,沒有減征額。
如:張某的兩幅攝影作品未經(jīng)他的許可被A出版社的一本圖書使用,經(jīng)協(xié)商,A出版社同意支付張某侵權補償款3000元(1500元/幅)。
張某應繳個人所得稅:(3000-800)×20%=440元
5.著作權取得方式為繼承的個人,如果繼承作品繼續(xù)出版或發(fā)表,則該著作權所有人取得的收入按稿酬所得征稅。
四、不同人群,稿酬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方式不同
2001年,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向國家稅務總局上報請示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若干問題(京地稅個〔2001〕502號),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對此作出批復(國稅函(2002)146號文件),對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或在出版社出版圖書取得的稿酬,針對不同人員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
(1)任職、受雇于報刊、雜志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yè)人員,因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于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并,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業(yè)務問題的批復,2002)
(2)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業(yè)務問題的批復,2002)
例如:A雜志社編輯小王和辦公室職員小張,各自撰寫了一篇散文,都發(fā)表在了A雜志上,并分別取得600元稿酬,同時小王和小張在雜志社的月工資都是3500元,依據(jù)上述國家稅務總局的批復意見,編輯小王的稿酬應納入當月工資合并計稅,行政人員小張非專業(yè)編輯,其稿酬收入單獨計算扣稅。
小王稿酬收入應納稅額=[(3500+600)-3500]×3%=18元
小張的稿費600元<稿酬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應納稅額為0
(3)出版社的專業(yè)作者在本社出版圖書取得的稿酬收入,要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繳個人所得稅。
綜上所述,準確把握國家個稅法規(guī)的同時,還要了解稅務機關執(zhí)行的細則,避免對政策的誤讀,造成現(xiàn)實工作中“沒有偷稅的意愿,卻形成了逃稅的事實”。
參考文獻:
[1] 楊連剛,王樹鋒,李超宇.工資正稅制下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的界定標準研究[J].財會研究,2010(10):16-17
[2] 齊洪濤.淺析稿酬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http://blog.sina.com2012
[3] 趙雯.記者稿費扣稅1/4每4篇稿子中1篇是替國家寫.檢察日報,2011.7.20
[5] 王桂珍.支付稿酬:編輯出版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A].中國高校學出版(Ⅱ)——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3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作者單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西太原 030012)(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