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以產品開發(fā)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研究
陳金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傳統(tǒng)的學生動手能力主要是通過“實驗,課程設計”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要是對每門課程內容的掌握,然后通過實驗驗證,這種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強,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文章提出一種“以產品開發(fā)為導向,進行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在整個培養(yǎng)的過程中,打破原有的知識課程劃分實驗的方法的局限,專業(yè)課程以實際項目開發(fā)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學和實驗作為實際項目技術準備時間和項目調查需求分析階段,分析設計初步階段。課程設計作為項目開始實施的階段。學生接受一個完整的項目的開發(fā)過程的培訓與實踐學習,并學習其方法。從八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成的項目實踐管理體系,學生、教師、行業(yè)共同培養(yǎng)的三方體系。經過一年的實踐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產品開發(fā)為導向;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計算機專業(y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技術的需求與應用越來越廣泛。對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和發(fā)展空間,但同時也對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量的掌握基本專業(yè)理論的基礎上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畢業(yè)生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傳統(tǒng)的學生動手能力主要是通過“實驗,課程設計”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要是對每門課程內容的掌握,然后通過實驗驗證,這種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強,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程設計主要是對一些課程的綜合應用,目前向學生提供的課題缺乏創(chuàng)新性,提供的資料和與實際項目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等問題。一方面由于教學過程中課程設計周期一般設置為 3周左右,而實際上一般項目開發(fā)以年為單位,因此學生選題的規(guī)模都很??;另一方面選擇的課題陳舊,經常是很多題目若干屆學生都已經完成過,沒有新意。此外,很多題目的要求僅僅是為了實踐目的,而不是為了實用目的。一個軟件產品的開發(fā)涉及到很多技術和非技術的東西,同時需要穩(wěn)定和可靠的運行,以及持續(xù)的維護。需要學生具備各種知識,和相關開發(fā)經驗,才能勝任。所以按照傳統(tǒng)方法培養(yǎng)的學生很難適應現(xiàn)在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學生學習也沒有任何成就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欠缺目的性,僅僅是為完成課程而學習,當課程結束后實際收獲小。學生對課程結構缺少全局的概念,不了解各個實驗在課程中所屬的地位。
針對目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一種“以產品開發(fā)為導向,進行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在整個培養(yǎng)的過程中,打破原有的知識課程劃分實驗的方法的局限,專業(yè)課程以實際項目開發(fā)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學和實驗作為實際項目技術準備時間和項目調查需求分析階段,分析設計初步階段。課程設計作為項目開始實施的階段。學生接受一個完整的項目的開發(fā)過程的培訓與實踐學習,并學習其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分組,組內實行分工,不同的同學在項目開發(fā)周期內充當不同的角色,負責相應的工作。整個項目的時間跨度可以是一個學期,也可以是一年,這根據項目的大小和客戶的具體要求。這樣把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實際項目融為一體,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范圍,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增強學生實際項目開發(fā)的能力,增加學生項目開發(fā)的經驗,學到了很多課本外的知識,從而大大的提高學生就業(yè)競爭力,使他們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目前國內外針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很多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新方法。主要有:
(1)通過實驗+國際認證方法,資格證書。參加各種國際認證,如:MCSE,CCNA等知名跨國公司的認證。
(2)類課程的整合融合。通過課程的整合與融合,容易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容易實現(xiàn)課程之間的相互解釋,符合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內在規(guī)律,符合人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符合系統(tǒng)論的哲學觀點,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通過建立和開放實驗室,如:開發(fā)實驗室、創(chuàng)新實驗室,創(chuàng)新基地等。
(4)舉行各種比賽、科技活動等。
(5)強化學生的互相學習,為他們學習提供幫助。
(6)案例教學法。
(7)美國、德國和一些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qū)均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
根據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行業(yè)和工科的優(yōu)勢和自身條件,通過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符合我校實情的方法,確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基于國內外改革經驗及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改革目標:建立一套以產品開發(fā)為導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體系。打破原有的知識課程劃分實驗的方法的局限,專業(yè)課程以實際項目開發(fā)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學和實驗作為實際項目技術準備時間和項目調查需求分析階段,分析設計初步階段。課程設計作為項目開始實施的階段。學生接受一個完整的項目的開發(fā)過程的培訓與實踐學習,并學習其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分組,組內實行分工,不同的同學在項目開發(fā)周期內充當不同的角色,負責相應的工作,參與到實際項目、效果由客戶來評價,整個過程實施由項目經理組(導師組)全程指導、監(jiān)督。
(1)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法,及需要的相關配套政策。主要通過對國內外方法,結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適合的,以項目開發(fā)過程和方法的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所需的政策、制度、方法。
(2)項目的準備、搜集、公司的洽談、配合,相關資料庫的建立等。投入經費、人員完成大量項目資料庫的建設、項目人才庫建設,關系網絡建設。這是整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大量專業(yè)公司的文檔資料,實際項目開發(fā)的代碼,能快速增長學生的資料、文檔資料編寫水平,實際開發(fā)代碼,能讓學生體會目前流行的軟件,他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他們的代碼是怎么寫的,那些經驗、方法值得學習。
(3)項目經理組(導師組)建立。良好的具有項目開發(fā)經驗的指導教師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多種渠道、方法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高效的項目經理組。讓他們指導學生參與到他們的項目中去,或者用他們已經完成的項目來指導學生,使學生能接受實際項目的開發(fā)鍛煉。主要通過與廣州、深圳校友進行合作,以及在桂林高新區(qū)軟件企業(yè)中聘用公司的技術總工。通過與他們合作,一方面、他們指導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他們一些預研項目由學生來完成。這樣雙方都是有利的。
(4)學生工作。結合學生的第二課程,由學生工作部門鼓勵學生多接觸行業(yè)企業(yè),參觀、實習了解行業(yè)的發(fā)展,了解計算機行業(yè)的需求,這樣學生的動力更足,學習目的性更高。
(5)建立項目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模式: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科學生為研究、實驗對象,提高學生項目開發(fā)能力:①掌握項目開發(fā)過程和方法的能力;②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③對項目開發(fā)能力進行評估。
(6)為學生進行項目開發(fā)建立平臺和各種支持。為學生建立模擬企業(yè)環(huán)境的工作、學習氛圍和所需的各種硬件、軟件。
(7)著手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調查能力、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學習能力。項目分組、分角色,按照實際公司的職位來安排學生,讓學生自己去了解、溝通。
(8)評價體系建設,引入社會參與。充分發(fā)揮社會在教學、實驗過程中的作用,因為很多知識、新東西、經驗都是我們沒有的。
通過對計算機專業(yè)60多個學生的1年的培養(yǎng),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有個顯著的提高,學生畢業(yè)后可以馬上勝任軟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且開發(fā)出來的系統(tǒng)已經具有一個軟件產品所需的質量要求,而不是一個比較原始的界面或者錯誤百出的原型軟件。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將在我校更多專業(yè)推廣使用。
[1] 查建中.面向經濟全球化的工程教育科學發(fā)展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0-19.
[2] 孫康寧,傅水根,梁延德,等.淺論工程實踐教育中的問題、對策及通識教育屬性[J].中國大學教學,2011,(9):17-20.
[3] 鐘秉林,王曉輝,孫進,等.行業(yè)特色大學發(fā)展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4-9.
[4] 曾永衛(wèi),劉國榮.“卓越計劃”背景下科學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1,(7):75-78.
[5] 李旭海,陳西青.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包”開發(fā)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6):79-80.
[6] 程光旭.工程坊:大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夢想的訓練平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4-20.
[7] 李勝強,雷環(huán),高國華,等.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大學生工程實踐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21-27.
[8] 余曉,孔寒冰.能力導向的工程實踐模式比較與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28-34.
[9] 門垚,武艷麗,張芳,等.我國工程類大學畢業(yè)生 2010年度就業(yè)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42-53.
Product development-oriented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ability culture
Traditional students' ability mainly through "experiments, curriculum design" approach training, the students mainly for each course content mastery, then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is teaching model is too simple, purposeful learning is not strong, often in passive stat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duct-oriented development, conduct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approach. In the culture of the entire process, to 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division of the experiments described in the course of knowledge,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the actual project development a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s the actual project preparation time and project investigation needs analysis phase,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design phase. Curriculum design as the project begins implementation phase. Students receive training and hands-on learning a complete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learning their methods. Eight are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the formation of a tripartite system of a completed project practice management system, students, teachers, co-culture industry. After a year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Product development oriented; students' ability cultivation; computer science
G642.0
A
1008-1151(2015)06-0156-02
2015-05-15
陳金龍(1979-),男,江西高安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實驗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