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薇++姚佳
摘 要: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其正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保證。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頻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國際化教育模式的趨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應運而生,但由于其發(fā)展歷史較短,對于合作辦學學生的心理問題研究并不是十分充分。該文旨在通過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探究,從而建立適合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或焦慮,促進其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心理健康 發(fā)展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222-01
1 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一個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作出正確決策和選擇的前提與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的命運,更牽動著社會、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近年來,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所以,找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為了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的任務。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yè)的改革開放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辦學趨勢,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日漸增多并迅速壯大,這一辦學模式豐富了我國高等教育形式和我國教育現代化構建。研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 研究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國內新興的一種教育模式,一般采取雙校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學生既要在國內學校完成一定課時的學習,又要做好出國的準備。入學以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1+3、2+2、3+1等模式出國學習。這樣跨文化的辦學模式勢必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沖擊。國外大學往往采取寬進嚴出的教育體制,因此對于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會給習慣了國內較為松散的大學教育模式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挑戰(zhàn)。此外,出國以后學生所面臨的文化沖擊、學業(yè)壓力、語言障礙和生活壓力等等都會給其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不僅是合作辦學事業(yè)順利開展的保證,也是學生自身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從而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建設型人才。
3 造成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雙重模式下的學業(yè)壓力
中外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英語能力,學生在通過一定等級的語言考試之后才可以出國繼續(xù)學習。因此,學生在平時不僅要關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還要花費不少精力投身于語言方面的課程或補習,例如雅思或托福。此外,由于中外合作辦學入學門檻相對較低,學生剛入校時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而專業(yè)課程又具有一定難度,加之英文授課理解起來并不十分順利,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這些都加大了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容易誘發(fā)他們抑郁、焦慮、緊張的心情。
(2)高昂學費下的經濟壓力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費一般較高,雖然大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家庭條件都較為優(yōu)越,但高昂的學費仍然給很多學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壓力。此外,家庭較為優(yōu)越的孩子,身上往往存在著攀比、炫耀的心態(tài),也給部分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和壓力。
(3)傳統(tǒng)院校下的認同壓力
中外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而產生的,其發(fā)展歷史較短,良好的社會信譽尚未完全建立,而其畢業(yè)生的實力尚未充分體現,因此有不少人對這種辦學模式還存在著一定的疑問。另外,社會上不乏一些不規(guī)范的留學中介機構,也給中外辦學帶來了一定負面的影響。鑒于以上種種考慮,社會上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還存在著不少的偏見與誤解。并且,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入學門檻較低,畢業(yè)后卻拿著跟傳統(tǒng)院校高門檻一樣的畢業(yè)證,難免會遭到傳統(tǒng)院校學生的不理解。這種社會上的不認同會使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產生敏感、偏激、敵對的情緒。
(4)激烈競爭下的就業(yè)壓力
近年來,國內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十分激烈,增大了就業(yè)難度。另外,雖然學生通過出國留學獲得了國外大學的學位,但是想在當地留下并非易事,大部分畢業(yè)生還是會選擇回國就業(yè),而隨著國內就業(yè)市場留學生數量日益龐大,“海歸”的就業(yè)形勢并不看好。并且由于在國外學習時間較短,雖然留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但是在知識儲備上還存在著欠缺,這跟在國內完成四年學時的學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與普通高校的學生和其它“海歸”競爭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產生“危機感”和“無能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難免產生自卑的心理問題。
4 解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1)利用校內豐富的學業(yè)資源緩解心理壓力。
針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課程時間緊張,進度快速的特點,從新生階段就定期開展專業(yè)知識學習講座,聘請專業(yè)教師或者高年級專業(yè)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打消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和英語學習模式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制定完善的學習計劃,消除心理緊張情緒帶來的學習壓力。
(2)善用校內豐富的文化活動釋放心理壓力。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背景下的學生普遍家庭條件優(yōu)越,家長對其的培養(yǎng)注重多樣化程度,群體中多才多藝的學生數量較多。適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的專注力從經濟生活的攀比程度和院系橫向比較中轉移出來,增強自身的價值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
(3)巧用空閑時間解讀就業(yè)市場減輕工作壓力。
鼓勵學生在空閑時間,特別是寒暑假期間進行正規(guī)的工作實習,增加工作經驗,多方面了解就業(yè)市場,進行職業(yè)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種種壓力與挑戰(zhàn),包括雙重模式下的學業(yè)壓力、高昂學費下的經濟壓力、傳統(tǒng)院校下的認同壓力和激烈競爭下的就業(yè)壓力。這些都是造成他們緊張、焦慮、偏激等心理問題的原因。因此,充分認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困惑,了解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到高校心理教育環(huán)節(jié)的不足,建立適合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岑建君.落實中國教育交流與合作發(fā)展與展望[R].亞洲教育論壇,2004.
[2] 樊富珉.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 李虹.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2):133-136.
[4] 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