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吳陽
(昆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分泌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其中約有90%屬于2 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本病是常用療法,但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1]。此外,隨著胰島素的應用時間累積,可能出現(xiàn)低血糖、體質量增加、胰島素抵抗等。利拉魯肽屬于新型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 -1)類似物,有很好的保護胰島B 細胞及改善胰島功能等效果,我院將其應用在臨床中,現(xiàn)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共計入選對象120 例,均為我院接診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入選時間為2012 年5 月-2014 年10 月,入院后及時確診,符合2 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同時排除糖尿病酮癥、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損害等患者。隨機均分為2 組,各60 例,對照組:男38 例、女22 例;年齡40 -82 歲,均值56.3 ±5.9 歲;病程1 -25 年,均值5.9 ±2.3 年。研究組:男36 例、女24 例;年齡41 -80 歲,均值56.7 ±5.6 歲;病程1 -23 年,均值5.7 ±2.1年。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 >0.05),可比。
對照組患者采取格列美脲治療,初始劑量1mg,口服,1 周后可逐漸增量至2mg,在治療期間應嚴格控制格列美脲劑量為1 -2mg/d,同時1 個療程以連續(xù)治療12 周計。研究組患者采取利拉魯肽治療,初始劑量0.6mg,1 周后可逐量增至1.2mg,在治療期間應嚴格控制劑量,確保0.6 -1.2mg/d,以連續(xù)治療12 周為1 個療程。
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PG)變化,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并對比分析。
本次研究計數(shù)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 表示,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 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 檢驗,將P <0.05 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后FPG、2hPPG、HbA1c 均有明顯改善(P <0.05),但研究組改善更為明顯(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2hPPG、HbA1c 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2hPPG、HbA1c 變化對比(±s)
注:與治療前相較,* P <0.05;與對照組相較,#P <0.05
組別 治療時間 FPG(mmol/L) 2hPPG(mmol/L) HbA1c(%)9.87±2.36 14.96±5.22 8.49±1.88(n=60) 治療后 6.85±1.76* # 8.45±3.28* # 6.45±0.95* #對照組 治療前 9.92±2.43 15.02±5.11 8.52±1.76(n=60) 治療后 8.02±2.06* 10.97±4.10* 7.32±1.21研究組 治療前*
研究組發(fā)生1 例低血糖、2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對照組則發(fā)生5 例低血糖、6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33%,研究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2 型糖尿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需加強重視。本病患者需長期堅持治療,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傳統(tǒng)降糖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后依舊有一些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且隨著治療時間延長,可能并發(fā)低血糖等并發(fā)癥。近幾年,部分研究顯示采取利拉魯肽治療2 型糖尿病可取得不錯的效果[2]。
我院針對接診的120 例2 型糖尿病實施對照,隨機均分為2 組,對照組采取格列美脲治療,研究組采取利拉魯肽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有明顯改善(P <0.05),但研究組改善更為顯著(P <0.05);此外,從安全性評價來看,研究組發(fā)生不良反應3 例,而對照組卻發(fā)生11 例,研究組發(fā)生率顯著更低(P <0.05)。利拉魯肽屬于新型GLP -1 類似物,是人工合成藥物,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治療2 型糖尿病的機制在于: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對胰島B 細胞Ⅰ、Ⅱ相產(chǎn)生刺激,從而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同時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欲,減少能量攝取與饑餓感,進而達到降低體質量與降低血糖高峰的效果[3]。體質量下降后使得胰島素抵抗得到改善,而胰島素的利用率則相應增加,促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穩(wěn)。盡管格列美脲也是常用2 型糖尿病治療藥物,但利拉魯肽安全性與有效性更佳,而且價格也相對更便宜,當屬當前治療2 型糖尿病首選藥物。
綜上,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利拉魯肽治療可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明顯改善血糖水平,而且安全性很高,值得借鑒。
[1] 傅曉瑩.楊華章.鄺建.裴建浩.利拉魯肽治療2 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廣東醫(yī)學.2013 年23 期
[2] 黃偉萍.利格列汀治療2 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 年12 期
[3] 胡郁剛.陳秋通.劉小翠.西格列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 型糖尿病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3 年2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