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馬長命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甘肅 臨夏 731299)
臨床微生物檢驗時流行病學研究的必備條件,而且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主要方式,在診斷疾病及預后判定等方面有積極的意義[1]?;诖?,加強微生物檢驗,不斷提高檢驗水平及陽性率,就顯得十分必要。為了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的臨床標本微生物進行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情況,我院實施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1 -2012 年微生物檢驗情況作為對照組,而2013 -2014 年作為研究組,兩組期間均隨機抽標本數(shù)10000 份。對照組:呼吸道標本4520 份、血培養(yǎng)標本1450 份、大便標本1892 份、其他非呼吸道標本2138份。研究組:呼吸道標本4533 份、血培養(yǎng)標本1441 份、大便標本1882 份、其他非呼吸道標本2144 份。兩組在前述分類上無顯著性差異(P >0.05),可比。
兩組期間采取的微生物檢驗儀器均為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均按照相關(guān)的操作規(guī)范執(zhí)行,并且質(zhì)量控制得以保障,對研究所有不同臨床標本實施微生物檢驗,總結(jié)陽性率,并進行對比分析。
本次研究計數(shù)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 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將P <0.05 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研究組10000 份標本數(shù)檢出陽性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呼吸道標本、非呼吸道標本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但兩組在血培養(yǎng)標本及大便標本中檢出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對比[n(%)]
微生物檢驗是臨床常用檢驗方式,提高該類檢查方式檢查臨床標本的陽性率,對流行病學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針對我院2011 -2012年與2013 -2014 年微生物檢驗情況進行對照研究,前者作為對照組,而后者作為研究組,兩組期間均隨機抽標本數(shù)10000 份,回顧性分析檢驗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共計檢出陽性率16.36%,而對照組則為24.93%,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同時呼吸道標本與非呼吸道標本檢出陽性率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盡管血培養(yǎng)標本檢出陽性率研究組稍高,而大便標本檢出陽性率研究組稍低,但組間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 >0.05)。
研究組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標本采集問題。采集的標本質(zhì)量好壞會直接對微生物檢驗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不當?shù)臉吮静杉瘯l(fā)假陽性與假陰性結(jié)果,從而影響實驗室工作,并對診療產(chǎn)生影響,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顯示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有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最主要在于存在不規(guī)范的標本采集[2]。標本采集是復雜的過程,包括檢驗申請、患者準備、標本采集等,過于復雜的環(huán)節(jié)若不能加強細節(jié)管理,則會出現(xiàn)錯誤,比如醫(yī)務人員未能嚴格操作,忽視標本采集需重視的要點等。其二,標本保存與運輸問題。標本保存與運輸均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若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保存及運輸,則有可能導致標本變質(zhì),使得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不準確?;诖?,臨床應加強標本采集的規(guī)范研究,提高標本采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促使他們掌握正確采集方法,并將規(guī)范采集重要性告知患者,以求得患者配合[3]。同時,確保保存與運輸規(guī)范,嚴格按照標準制度實施,加強與臨床醫(yī)師的交流與溝通,確保操作規(guī)范與準確,使得標本在采集后及時送到實驗室,盡量不超過2h,而細菌學標本4 度存放時間也不能超過24h。
綜上,加強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研究分析,探查其流行病學情況,不斷提高檢驗與診斷水平,可為臨床微生物檢驗提供借鑒,值得重視。
[1] 楊安芳.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7(11):1893 -1893,1895.
[2] 徐超.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09(8):85 -85,86.
[3] 于淑萍.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7736 -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