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的天空
曾經(jīng),那個連寫了《亂時候,窮時候》《苦菜花,甘蔗芽》兩本書的姜淑梅奶奶,成為不少人的標桿榜樣。最近,一位叫秦秀英的奶奶又闖入人們的視線。
這位秀英奶奶,1947年生,祖輩是山西人,走西口到了內(nèi)蒙古。她只念過一年半小學,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熱愛自然,喜歡花花草草。2011年,她跟著兒媳芮東莉開始做自然筆記。漸漸地,那些鄉(xiāng)村的生活記憶,她的老家、她的莊稼、她的陰山黃河……也開始在她的筆端流淌。在這一過程中,她重新識字,學習畫畫,還學會了使用電腦,有了自己的博客。她的經(jīng)歷得到媒體關(guān)注,部分作品曾刊于《自然筆記》《讀庫1501》。
如今,這些圖文并茂的筆記,集結(jié)成《胡麻的天空》。
在這本書中,讀者會看到久違了的鄉(xiāng)間生活,3歲小驢騾、小狼在家、養(yǎng)雞、麥子、胡麻、糜子、糖菜、瓜……活靈活現(xiàn)的畫作配上文字,透出一個農(nóng)村老人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以及中國農(nóng)村60年的自然生態(tài)變遷與社會變遷。
兒子呂永林在書的序言中說明了他想讓晚年孤獨的母親識字學畫的根由:“作為已經(jīng)成年的兒女,我常常在想,什么才是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敬?關(guān)心、愛戴,讓他們吃好、穿好、住好,只要能力所及,此乃理所當然。但是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應該為父母親創(chuàng)造一片能夠?qū)儆谒麄兊奶炜?。說句大不敬的話:在這個世界上,不光是父母創(chuàng)造兒女,兒女也要‘創(chuàng)造父母’。”
自從做起了自然筆記,秀英奶奶的手就漸漸不抖了,她的心思也越來越澄澈了,除了身邊的種種事物,不少存留在記憶深處的人世自然也從她的筆端流淌而出,讓人見了分外心動。
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震云在本書序言中說:“如果有更多的靜默生命在做這樣的自然筆記,如果他們的生命之歌形成合唱,就會像春雷一樣滾過天空。更重要的是,自己‘紀錄’自己,才是真實的個體生命的歷史。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個體生命的歷史之中,已經(jīng)包含著族群的歷史,民族的歷史,人類的歷史——而不是相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