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池田大作的天臺觀

        2015-03-29 09:56:12陳紅旗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法華池田佛法

        陳紅旗

        (嘉應學院 文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天臺(538-597)是中國杰出的一位思想巨人,被譽為中國的“釋尊”。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臺宗,這意味著佛教中國化過程的初步完成,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佛教的誕生[1]。池田大作(以下簡稱“池田”)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佛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對天臺的評價極高,認為:“從佛教史的流脈來說,釋尊闡示佛教的根本原理,而天臺使佛教作為一個哲學的理論體系得以完成?!盵2]與此同時,池田在弘揚佛法尤其是“一念三千論”等天臺哲學的過程中,堅信天臺思想可以給面臨崩潰危機的西歐近代文明體系帶來一種新的覺醒。為此,他提出了關涉“人性革命”的系列思想,強調“人性革命”能夠使人們增加生命活力、勇氣和智慧,能夠使世界變得更加和平、美好,進而將這些思想廣泛運用于推動創(chuàng)價教育發(fā)展等社會實踐活動之中。顯然,池田的上述做法是繼承天臺“入世精神”[3]的一種表現(xiàn)??梢哉f,池田把天臺佛法運用于現(xiàn)代社會的做法,既推動了佛法的現(xiàn)代化進程,也彰顯了其獨特的天臺觀。

        一、心懷大志、堅決求道的哲學少年

        在池田看來,天臺是一個知性精英、洞察人性真理者,天生就具有一種深刻思索、追求真理、宏大有力的精神,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冷漠徹悟的人,因為從《摩訶止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對人的生命和心理的深刻洞察力來看,他確實是一個極為細膩和敏銳的人,但當他用銳敏的眼光去透視人類的軟弱與堅強、丑惡與華麗時,他的內心充滿了對人類的深刻同情和熱愛[4]60-61。在這里,池田的說法是有的放矢的,因為天臺年少時的所作所為已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仁愛之心和真性情。

        五胡十六國時期,漢民族大規(guī)模南遷,也展開了對江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全面開發(fā)。天臺的祖先是在公元4世紀漢民族的大遷移過程中,由北方的潁川移居至長江中游要地荊州的。天臺出生于南朝梁代的荊州華容縣,卒于隋代,歷經梁、陳、隋三個王朝的興衰過程。這是中國歷史上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百姓流離失所或曰漢民族實力不斷衰弱的一段時期。這意味著天臺在他六十年的生命旅程中,將不得不直面這種分裂的時代和動蕩的社會。因此,我們在審視天臺其人其思時,是不能無視這些歷史因素的。值得注意的是,天臺生活的時代固然充斥著王朝更迭和盛衰浮沉的現(xiàn)象,但也是中國政治、社會及文化藝術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時期,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奠基期。公元538年,即天臺出生的這一年,朝鮮百濟王給日本大和朝廷贈送了佛像和經論,這標志著佛教從中國經由朝鮮正式傳到了日本,進而“逐漸形成了日本的精神和文化的骨架”[5]。及至天臺去世十年后,日本與中國進行了正式交流,并開辟了大力汲取中國文化和建設新國家的歷史新時代,而在傳至日本的中國佛教文化中,天臺宗無疑是“漢傳佛教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6]。

        池田相信,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時期的生活環(huán)境及其所培育的素養(yǎng)會對個體未來的人生方向、人格乃至人性本質的形成起到本質性影響[4]47。這是有道理的,就天臺而言,其幼年時生活的荊州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連綿的山脈、寬廣的洞庭湖和浩淼的長江都不知不覺地浸潤著他的靈魂,這確實有助于他生成宏大的氣魄、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再者,天臺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宗師,與其豐富的家學是分不開的。天臺的父親陳起祖通曉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和歷史典籍,還擅長武略,是南朝時代一個難得的文武全才,擔任過梁代的“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曾被封為益陽縣開國侯,其文化修養(yǎng)和政治地位都非常高。天臺的母親則是一個穩(wěn)重、溫厚、講禮節(jié)、篤信佛教的人??梢韵胍?,天臺小時候肯定在文武方面都受過嚴格的教育和訓練,因為只有在幼時養(yǎng)成健壯的體魄和敏銳的思維,才能使他后來經受住出家時嚴格修行的考驗。天臺七歲時曾被母親帶進寺廟,結果他被《法華經》所深深吸引。此外,天臺幼時所受的教育也有益于他認同佛教。是時,兼?zhèn)洹靶逦氖贰钡慕甜B(yǎng)是南朝貴族的理想,富家子弟要成為有教養(yǎng)者,除了要學習儒學外,還要學習玄學、文學、史學乃至“雜學”(琴棋書畫、六藝等)。而天臺頭腦明晰、記憶力超群,加之勤奮好學,所以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玄學修為,可以說,正是以此為根基,他才能夠體得法華妙理、隨意驅使經文和著述天臺三大部——《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進而建構了“中國佛教得以成立的完整佛學體系”[7]。

        天臺是在十八歲時出家的。要知道,十八歲前后是個體身體和精神的成長期,也是個體產生明晰的自我意識和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重要時期。按理說,就當時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取向而言,天臺完全可以選擇做文官或武官這種仕途捷徑,但他拒絕了這種世俗道路,選擇了通向佛法之路,那么,其出家的動機和原因何在呢?

        以常人視角來看,天臺出家是由于梁朝滅亡、陳家家族淪落以及父母雙亡事件的刺激,這有一定道理。侯景之亂使得梁朝五十年繁華時代一下子就敗落了,使得天臺一家喪失了一切地位和財產,也使得天臺看到了榮華、權勢所支撐的世界的脆弱。進而言之,世界劇變、社會崩潰、富貴易逝,讓天臺看透了世間的無常,他開始用釋迦所掌握的觀察、認識問題的視點來凝視社會與人生,并覺悟到要觀察和認識“什么是人”、“什么是從根本上支撐人的不變常住之法”這樣的問題[4]66-68。梁朝滅亡后不久,天臺的父母去世,他在悲哀之余也進一步堅定了出家的決心,他發(fā)愿要鉆研和體會貫穿于人、社會和自然的宇宙之法,以便拯救和引導沉浸于苦惱的人們與社會。所以天臺在出家時就立下了菩薩的“四弘誓愿”①,并以此作為自己畢生的使命。因此,亂世確實推進了天臺成為偉大思想家的進程。

        不過,如果把天臺出家的原因僅僅歸結為亂世等的刺激,未免將問題簡單化了。在池田看來,天臺出家少不了上述原因的推動,但究其根底還是源于佛法的巨大魅力和天臺自我的精神選擇。顯然,這種辨析是具有學理性的,也完全契合天臺主觀意愿下的行為邏輯。天臺是一個非常有個性和精神追求的人,小時候就有強烈的出家愿望,但囿于厚重的親情和自己的孝心,起初并未如愿。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鉆研佛法、追究人間苦惱之源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終致出家求道,這是必然的。從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來看,南北朝時期,佛教昌盛,寺廟和僧侶極多,杜牧《江南春》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明證。這意味著佛教已深深滲進當時平民的日常生活、思維方式乃至倫理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之中。再者,佛學作為是時的顯學有其先進性,尤其是當人們祈求幸福和安全時,佛教作為某種心靈依靠的作用非常明顯。最重要的是,除了深邃、廣闊、悠久的佛教,儒教和道教等都不具有使混亂的人心統(tǒng)一或平和的力量,都無法給民眾帶來心靈的寧靜和枷鎖的解脫??傊?,由于佛教教導人們把信仰的實踐當作比理性更為深刻的生命深層的變革和開發(fā)強大智慧的途徑[8],所以佛法對那些尋求人心變革和智慧者天然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此,天臺篤信佛教也就無足為怪了。

        天臺在湘州果園寺出家,很快就將住持法緒的知識全部吸收,于是懷著求道的志向去師從著名的學問僧、精通小乘律行和大乘學的慧曠。是時,天臺和慧曠都是年青人,二人名為師徒,卻情同手足,他們相得益彰的師徒關系,展現(xiàn)了當時中國佛教界在開拓和建設期的朝氣。這確如池田所言:“從中國佛教史的長河來看,如果把它比之為人,天臺所生活的時代,可以說已經過了佛教傳來、學習了解其教義的幼少年時期,逐漸進入了在這一基礎上、用自己的手來構筑新的哲理的青年時期?!盵4]82天臺在慧

        二、堅持不懈、苦學佛理的青年求道者

        曠門下受了具足戒,時年二十歲,起法號為“智顗”,成為正式僧人,必須終生遵守僧團規(guī)范的戒律(管理自治集體程序的紀律)。對于僧人來說,遵守戒律是必要的,因為只有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談及鉆研佛法、為社會行善等問題。實際上,天臺本人極其重視戒律法制,他認為嚴肅戒律法制是修行得道的前提,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為此他后來建立了嚴格的教團制度[9]。他還提倡“攝律義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即要止惡、發(fā)大菩提心、行善事,作一切有利于眾生的事情。這意味著天臺要不斷行善、濟渡眾生、從事諸多利他的社會實踐。如此,他的境界不斷得以提升,并向著釋迦的境界精進。

        天臺在受戒后很自然地成為一個徹底的求道者。他懷著偉大的使命感、責任感去精研龐雜的佛經和深奧的佛理,在嚴于律己、不屈不撓的求法精神推動下,不到五年時間就徹底掌握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并意圖建立新的救世之法??梢哉f,天臺之所以能成為佛法的集大成者,完全是源于他青年時期超乎尋常的認真鉆研和艱苦修行。就其艱苦修行而言,竟然達到了出家三十多年只穿一套衣服、受人布施從未私用的程度。所以池田慨嘆道:“天臺嚴格要求自己、畢生一心求道的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的眼前,可以看出他行住坐臥一刻也不疏忽大意,終生作為佛道的追求者不斷前進?!盵4]93更令人欽佩的是,天臺在研究佛理時,直接就注目于法華經——佛教的真髓,并愿意把佛法理解為現(xiàn)實的人性變革和社會變革的源泉。此后,天臺在衡州大賢山讀誦、精通了法華經,并出現(xiàn)了“勝相”,實現(xiàn)了“心神融凈、爽利常日”的境界,這也使他確信只要以法華經為根本,就可以開示佛法的一切。天臺在第一次開悟(大賢山的勝相)后發(fā)出了“禪悅怏怏,江東無足可問”的豪言。這意味著他一方面堅信自己能夠鉆研到佛法的頂點,另一方面將繼續(xù)尋求自己的精神導師。

        天臺的思想是以《法華經》為根本、以南岳大師慧思(515-577)的思想為源流的。當時,天臺為了求法,無畏戰(zhàn)亂的危險,北上光州大蘇山,成功拜學于一代佛學大家慧思的門下。慧思是一個精進苦行的高僧,為了拯救十方無量眾生、斬斷十方一切眾生的諸煩惱,他高舉其堅信的正法,進行了破邪顯正的斗爭,為沉浸在苦惱、迷失中的人們指點迷津,為真正的佛法的流布而奮斗終生。他以自己在高僧慧文門下體悟的法華三昧境界為基礎,建立了把法華經付諸實踐的偉大目標,對當時大乘、小乘禪師和論師的觀點進行了徹底的研討和批判,并辯明其教義的正邪?;鬯嫉闹龇浅>睿湔擖c都是從自身深刻的生命體驗和社會實踐中滲透出來的,內里充滿了護持正法和救渡眾生而勇敢求道、不惜生命開辟真理道路的先驅者的氣概和驕傲,貫穿著拯救惡世末法和一切眾生的偉大精神。慧思的禪觀——如何證得諸法實相的實踐論,后來由天臺加以體系化,成為“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一心三觀”。池田認為,慧思是法華經所說的菩薩行的真正體現(xiàn)者,其“惟有法華經是成佛的捷徑”的主張非常偉大,打破了僅重理論的注釋學的法華經觀,其重實踐的教說使法華經恢復了生命力,可以說是一篇劃時代的偉大宣言;慧思一生勤奮修禪,但不把佛法當做一種觀念,而是企圖在自己的生活中當作一種事實來加以體悟和證得,這是非常高明的。反觀天臺佛法,極其重視佛法與人生的關系、重視教理的實踐性和證得性,這無疑源于慧思的智慧。如此看來,正因為有了慧思這樣偉大的先驅者,才產生了天臺那樣偉大的繼承人,才使得天臺佛法“兼有北方佛教的實踐性和江南佛教的學術性,并使之達到更深的層次”[4]108-118。

        應該說,天臺能夠在自己人生中知、情、意最充實的青年時期獲得良師的教誨是非常幸運的,這引領他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和軌道上。在慧思的指導下,天臺七年如一日地鉆研、修行、磨練身心,徹底實踐了法華經三昧,達到了“昏曉苦到,如教研心”的程度,終于體得了佛法的真髓,實現(xiàn)了人與經文合一的境界,達到了法華經終極悟達的前階段,這也是天臺開悟的第二個階段——“大蘇妙悟”。但天臺精神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并未因此陷入“我已得道”的增上慢,而是依然堅持畢生求道和修煉的精神,如此,才能夠在后來建立博大深遠的佛法理論的教理體系。天臺師事慧思七年,全部體得了慧思的一切,所以慧思在天臺三十歲時把“法”托付給他,并囑咐他要體得佛法、持傳法燈、教化眾人、令法久住,然后慧思遠赴南岳衡山去完成自己另外的使命,而天臺帶領一干僧眾直赴建康,開啟了自己傳持正統(tǒng)佛法的生命歷程。

        三、建立最高法華哲學和實踐哲理的佛法理論大師

        天臺帶著自身證得之法,懷著弘揚佛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到了南朝的首都建康。天臺選擇建康作為自己傳教的首發(fā)地,這種做法與釋迦和日蓮大圣人的謀略相同,充分體現(xiàn)了其遠見卓識。池田解釋說,天臺致力于真正的佛教哲理和實踐,其宗旨必然是變革現(xiàn)實社會,這等于抓住了佛法的根本精神,而選擇以首都為中心來開始弘教之旅,是因為首都是一個國家和國民的縮影,解救首都住民的煩惱,是與救渡這個時代的一切眾生緊密相連的[4]183。的確,首都歷來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影響巨大,如能在這里獲得統(tǒng)治者的認可、支持乃至皈依的話,弘法的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的。

        按照布施浩岳先生的中國佛教史五分法②,天臺大師處于中國佛教學派時代末期至折衷時代。是時,佛教界內部宗派很多,好在當時尋求佛法者的機根還很純潔,佛教界有一種尋求更杰出、更高級的法和思想的清新風氣。因此,天臺始終是在哲理領域里與反對者進行對話和論爭的,并在此過程中把混沌的佛教理論加以體系化。其實,對于任何佛教徒而言,要想讓佛教這種外來宗教在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扎根,均非易事,加之一段時間內寺廟和僧尼數(shù)量龐大,導致有的統(tǒng)治者出于多種原因而鎮(zhèn)壓佛教,“三武一宗廢佛”③就是例證。問題還在于,由于佛經晦澀難懂,中國佛教界長期以來一直難以理解其真義,也缺少一種自成體系的方法論去理解佛教智慧,所以各門派盛行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對佛法進行解釋。這自然加深了天臺弘法的難度。幸運的是,當天臺在建康弘法時,佛教思想傳入中國社會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佛教思想已深深滲入諸多信眾的意識中,加上南朝末期動亂頻繁,人們希望以出家的方式來保護自身安全,或者希望在佛法世界里尋求人生真諦。所以,天臺對其在建康的弘法前景并不悲觀。

        據(jù)史料記載,天臺在建康講說《法華經》很快受到了朝廷、貴族以及進步佛教界的贊賞。這源于天臺佛理的正確、高深及其宏大理論體系的強大引領力?!疤炫_智者大師詮釋《法華經》的目的,旨在將佛陀整個說教看成一個前后連貫的體系,其判釋各種教相即是對一代佛教作體系化的梳理?!盵10]在弘法謀略上,天臺也非常高明,他先嘗試與建康的“名僧”——法濟等進行佛學對話,在勝出之后他自然名聲大振,于是很多人開始慕名前來請教。接著,天臺在蔣山與建康的佛教界進行了充分切磋,他抓住一切機會進行挑戰(zhàn),向人們傾吐他的體得,傳布他的思想。天臺的發(fā)言獲得了大忍法師的稱贊,認為這不是從書本上照搬來的公式化的知識,而是從深刻的自我生命中迸發(fā)出來的生動發(fā)言。結果,天臺以其深厚的境界和高尚的德行折服了當時的佛教界,以至于老法師法喜和名人徐陵等人都因悟得更高之法而皈依天臺。由此池田得出結論:佛法不是某個領域的學問,而是深刻挖掘構成一切基調的“人性”的哲理,人的真正進步歸根結底還必須在人自身內在的深化中去尋求;佛教實踐者的目的,并不是如何巧妙地組織論理,也不只是滿足于鉆研真理,而是在于如何救渡包括自己在內的現(xiàn)實中的人們,如何使他們前進一步,乃至如何把時代、社會引向理想的方向[4]207-210。的確,天臺就是這樣一個能夠讓信眾深化自身進而去救渡自己或他人的佛法大師。

        天臺在建康弘法的收效很顯著,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這并不難理解。佛法在中國社會中流布的支柱是佛教徒的守戒和弘法,但真正的佛法哲理往往要通過與政治集團、社會權勢的嚴酷斗爭才能取得。我們知道,天臺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以“一念三千”為核心的止觀學說?!疤炫_宗的最大特點,是它的止觀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進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既使它在理論思維方面達到當時哲學思想界的最高水平,也使它在佛教實踐方面保持平實穩(wěn)妥的狀態(tài)?!盵11]因此,天臺在瓦官寺講說法華經時,難免與當時和社會權勢相勾結的、注重形而上思考而不重視社會實踐的佛教勢力產生矛盾,結果雙方展開了“公開對決”,即慧榮、法歲、慧暅等人向天臺投出巨難”,天臺則一一進行反駁。此外,天臺還“累旬”受到當時佛教巨擘——興皇寺法朗及其弟子的刁難,但對方均無功而返;反過來,白馬寺的警詔、定林寺的法歲、禪眾寺的智令、奉誠寺的法安等佛教領袖紛紛皈依天臺。這就從正反兩個方面彰顯了天臺思想的偉大,是故有學者形象地說:“在圓融的大構架內,智顗將世間惡物穢事盡收囊中,不光以柔衣遮之,更輔之以化導之力,彰顯與其本具而冥伏不發(fā)之善性,終成斷屠成佛之功?!盵12]

        天臺在瓦官寺多次講說法華經,但池田推測說,天臺講說法華經不可能一句一段地進行解釋,一定是圍繞著妙法蓮花經的總論而展開的,是按照法華經的體、宗要及其功德作用和教相的設想,論述了名、體、宗、用、教的“五重玄義”,即妙法蓮花經的名目,且這次講說肯定已具有一個明確的體系,雖然在形式上沒有后來《法華玄義》那樣完備,但在相當程度上應該完成了其基本骨架[4]225-226。筆者認為,這種推測是成立的。因為天臺為了對當時流行的法華經學進行批判,他在攝取過去一切論議和證明各種經典的法理都可以歸入法華經的同時,勢必要和這些觀點針鋒相對,如果其理論不成體系,那么其說法肯定是缺乏說服力的。此外,天臺在瓦官寺還講說了《大智度論》《次第禪門》等經論。總之,天臺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說,可以讓信眾體得和覺知自己內在的生命,覺知佛的生命,進而獲得佛的智慧。

        正當天臺大師的名聲和地位如日中天時,他卻停止了在建康的教化活動,做出了隱居浙江天臺山的決定。天臺山位于建康東南四百公里處,由于曾是支道林、曇光、高察、僧順等高僧居留過的靈山而聞名于世,被稱為“東南第一名山”。關于天臺入山的動機,池田認為是出于其內心的強烈訴求,而非外部原因:其一,天臺的名聲日益增高,門徒也逐年增多,但真正能體得其所教示之法和境界者反而逐年減少;其二,為了嚴守師命,令法久住,天臺必須要確立正確之法和培育人才;其三,北周的廢佛運動給天臺帶來了震動,也使他洞察了時代演變的奧秘和南朝必然衰落的運命,為此他要重新確立能夠經受住這種壓力的強大之法;其四,天臺在弘教和革新社會時所遭遇的巨大困難,讓他痛感必須把自身之法變成一個牢固的哲理體系,變成完美無缺的實踐和化導之法;其五,天臺佛法在當時廣宣流傳,但還沒有真正深入到廣大平民中,還有很多令天臺不滿意之處[4]235-243。也就是說,天臺奔赴天臺山,乃是為了利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完成令法久住的重任,更是為了建立后世永放光輝的法華哲學和實踐哲理。

        天臺大師在天臺山時期做了很多社會活動來感化民眾,如設置放生池讓人們自覺體會生命的尊貴,展現(xiàn)佛法“自體關照”的效用及佛法作為一種“富有多樣性光輝的世界觀”[13]的存在意義。是時,天臺盡管看出了陳朝衰敗的不可避免性,知道陳朝是不可能令法久住的,但他還是接受了陳后主、永陽王的邀請,下山講經說法,可見他并不是“為了宗教的人”,而是追求一種“為了人的宗教”,這正是宗教的最高境界[14]。就天臺自身而言,他在天臺山修行的十年間,最關鍵的當屬完成了其自身開悟的第三個階段——華頂峰的頭陀證悟。這次證悟使他體悟了法華圓頓的中道實相的法理,使其內心所感知到的宇宙生命的佛界得到了確證,也使他構建了佛教史上“第一個體系化的反形而上學學說”[15]。在池田看來,如果說第一階段開悟打開了天臺尋求南岳這位以法華經為根本的實踐之師的道路,第二階段開悟使天臺內感佛的生命存在并獲得了其理論依據(jù),那么第三次證悟就是完成了天臺重新確立自己哲理的基礎,進而延伸了釋迦佛法的佛理[4]255。就這樣,天臺所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使佛教在中國作為一種哲學理論體系得以完成,并在近三千年的佛法史上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理論水平。

        結語

        天臺思想曾對佛教界、中國思想文化界乃至日本文化界產生過深刻影響。為此,池田高度評價說:天臺站在中國思想的源流和佛教思想的源流的交接點上,使中國佛教形成了一個非常有生氣的體系;天臺是集過去一切佛教哲學之大成的哲人,佛法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在天臺的身上已達到頂峰;天臺站在佛法的觀點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同展開永恒的本質論的印度思想很好地融合起來,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進而把過于強調永恒性真理而喪失現(xiàn)實性的印度佛法拉回到個人生活實踐之中,成為一種在現(xiàn)實中生活的生命哲理;天臺的業(yè)績不止限于佛教界,其哲學也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高峰[4]5-27。顯然,池田的觀點是非常精辟的,也是發(fā)人深思的。就此而言,進一步明確天臺在佛教思想史上的位置,探究天臺哲學對中國思想文化界的影響,以及天臺思想和哲學給現(xiàn)代人的啟示,是有多重意義的。

        注釋:

        ①菩薩的“四弘誓愿”為:眾生無邊誓愿度——把一切眾生都渡達得悟彼岸的誓愿、普渡眾生的誓愿;煩惱無邊誓愿斷——使自己不受一切世俗煩惱的誓愿;法門無盡誓愿知——要學習和懂得無量佛法哲理的誓愿;佛道無上誓愿成——要達到佛法最高徹悟的誓愿。參見池田大作:《我的天臺觀》,卞立強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2-73頁。

        ②第一期稱作格義時代,時間是從佛教傳入中國到羅什三藏時代,相當于漢、三國和晉的時代;第二期是學派時代,時間是從鳩摩羅什到北周武帝廢佛的時代;第三期是折衷時代,時間是隋代;第四期是宗派時代,時間大體相當于唐代;第五期是祖述時代,時間是從唐末到近世。參見池田大作著,卞立強譯:《我的天臺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8-189頁。

        ③“三武一宗廢佛”的教難,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四位帝王對佛教的大鎮(zhèn)壓。

        [1]洪修平,韋志林.略論天臺佛教文化及其影響[J].東南文化1994(2):9.

        [2]池田大作.我的天臺觀:中文版序言[M].卞立強,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張風雷.天臺佛學的入世精神[J].中國哲學史,2004(4):13.

        [4]池田大作.我的天臺觀[M].卞立強,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池田大作.續(xù)?我的佛教觀:中文版序言[M].卞立強,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6]王志遠.關于天臺哲理的一段聯(lián)想[J].法音,1998(1):21.

        [7]沈海燕.天臺智顗對法華妙理的開展[J].上海大學學報,2006(4):96.

        [8]池田大作,奧銳里歐·貝恰.二十一世紀的警鐘[M].卞立強,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175.

        [9]心皓.略述天臺智者大師所建立的教團制度[J].法音,2004(1):29.

        [10]沈海燕.論天臺智顗判教的三條標準[J].法音,2008(8):19.

        [11]潘桂明.天臺佛學評議[J].世界宗教研究,2003(1):15.

        [12]趙平,羅時進,項敏.天臺智顗丑學流程解構[J].宗教學研究,2007(2):98.

        [13]池田大作,杜維明.對話的文明——池田大作與杜維明對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81.

        [14]池田大作,戈爾巴喬夫.20世紀的精神教訓[M].孫立川,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02.

        [15]劉孟驤.天臺智顗的反形而上學佛學體系[J].暨南學報,2001(2):27.

        猜你喜歡
        法華池田佛法
        莫高窟法華經變中的農耕圖藝術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32
        獵物
        上海故事(2021年4期)2021-06-15 07:59:35
        和田出土《法華經》古藏譯本的初步研究報告(二)
        西藏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08:09:40
        最上乘的藝術,皆來自佛法
        藝術品鑒(2019年8期)2019-09-18 01:23:02
        《普林斯頓大學藏西夏文<法華經>》讀后
        西夏研究(2019年2期)2019-06-20 08:20:50
        慧思研讀《法華經》
        吉祥“三寶”棕胸佛法僧、藍胸佛法僧、三寶鳥
        旅游縱覽(2017年7期)2017-07-12 18:27:09
        愛你(2015年19期)2015-11-17 11:18:08
        縱橫交錯與造型世界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在免费线中文字幕久久|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A∨无码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 免费不卡无码av在线观看|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女同另类专区精品女同|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男女裸体做爰视频高清|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国产片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黄色素人黄色| 极品人妻被黑人中出种子|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app|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热| 天堂av中文在线官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浪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99|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草草浮力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热| 少妇被躁到高潮和人狍大战| 俺去啦最新地址|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视频|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宝贝把腿张开我要添你下边动态图 | 亚洲精品久久麻豆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