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汪曾祺文學(xué)年譜(中)

        2015-03-29 03:30:36
        東吳學(xué)術(shù)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沙家浜汪曾祺京劇

        徐 強

        學(xué)術(shù)年譜

        汪曾祺文學(xué)年譜(中)

        徐強

        一九五九年,三十九歲。

        秋,父親汪菊生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家人將電報打到張家口,一段時間之后農(nóng)科所的領(lǐng)導(dǎo)才把消息告訴汪曾祺。汪曾祺聽后痛哭流涕。

        汪菊生去世后,任氏娘、汪陵紋和汪海容生活貧苦。稍后汪海容餓死,任氏娘欲投大運河未遂。①陳其昌:《骨肉情深——汪曾祺與其兄弟姐妹》。

        本年,在干過大部分農(nóng)活后,汪曾祺固定在果園上班。年底,經(jīng)工人組長和部分干部鑒定,認(rèn)為汪曾祺可以摘掉右派帽子。所領(lǐng)導(dǎo)則考慮到下放才一年,時間太短,再等一年。②汪曾祺:《隨遇而安》。

        一九六〇年,四十歲。

        約八月,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勞動改造結(jié)束。因原單位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無接收之意,汪曾祺只好暫留所里協(xié)助工作。八月下旬,接受繪制《中國馬鈴薯圖譜》的任務(wù),赴位于高寒地區(qū)的沽源,在馬鈴薯研究站展開工作。直到“天涼了”才回到沙嶺子。③汪曾祺:《隨遇而安》;《馬鈴薯》,《作家》1987年第6期。

        十一月,在沙嶺子作文藝論文《說〈彈歌〉》、《說〈雉子班〉》,生前未發(fā)表,后以《古代民歌雜說》為總題刊于《北京文學(xué)》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一九六一年,四十一歲。

        一月,致信沈從文告知自己近況。

        二月,沈從文復(fù)長信給汪曾祺,勉勵他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挑戰(zhàn),熱切鼓勵他寫作,并為他未來的工作謀劃提出一些建議,例如,到宣化龍煙鋼鐵廠去寫東西,到大學(xué)教教散文習(xí)作,到故宮搞搞藝術(shù)。④收《沈從文全集》第25卷。

        十一月,寫成短篇小說《羊舍一夕》。呈給沈從文和時任《人民文學(xué)》編輯的張兆和看。編輯部高度重視這篇小說。一九六二年第六期《人民文學(xué)》以顯著地位發(fā)表這篇小說。這是汪曾祺解放后的第一次小說試筆。沈從文、蕭也牧等都對小說大加夸贊。蕭也牧評價說“這才是小說!”

        年底,在費盡周折之后,終于回到北京,在北京京劇團擔(dān)任編劇。

        一九六二年,四十二歲。

        約本年初,創(chuàng)作京劇劇本《王昭君》。

        三月,在中央文化部主持下,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張君秋與武漢京劇團武生臺柱高盛麟“走馬換將”,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演出。因北京京劇團原定由張君秋主演《王昭君》,汪曾祺隨同張君秋去武漢,看戲并交流。汪曾祺在漢口改寫《王昭君》劇本。期間致信黃裳,談及劇本,對近來圍繞昭君出塞故事進行爭鳴的周建人、翦伯贊、侯外廬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認(rèn)同翦伯贊《從漢的和親政策說到昭君和親》①翦文標(biāo)題實應(yīng)為“從西漢的和親政策說到昭君和親”。的觀點。又說自己對該劇無自信,一是因為任意“撥弄”了一番史實,二是動作多,話少。②該信在黃裳《故人書簡(關(guān)于王昭君)》(1988)中首次披露。見黃裳《嗲余集》,花城出版社,2008。

        五月,作小說《王全》(《人民文學(xué)》一九六二年第十二期)。繼續(xù)校閱劇本《王昭君》(第三稿)完畢。后由李世濟演出。

        七月,應(yīng)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之請,作小說《看水》,以與《羊舍一夕》、《王全》合為一書出版。③汪朗等:《老頭兒汪曾祺》,第102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十月,沈從文致信上海師范學(xué)院歷史系教授程應(yīng)鏐(流金),介紹汪曾祺近況時,對汪曾祺新近發(fā)表的《羊舍一夕》、他的遭遇、才能和“大器晚成”的勢頭、“寵辱不驚”的態(tài)度作了較為細致的介紹。④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21卷,第245頁。

        十二月,寫成京劇劇本《凌煙閣》。劇作講的是唐太宗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居功自傲,后來企圖發(fā)動兵變,最終身敗名裂的故事。原作見遺。⑤黃裳《故人書簡——憶汪曾祺》引當(dāng)年12月9日汪曾祺致黃裳信。見《你好,汪曾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本月,奚嘯伯在上海演出三場《范進中舉》。這次演出用的是歐陽中石按照奚嘯伯的要求修改過的本子。⑥歐陽中石:《奚嘯伯先生藝史漫錄》,《奚嘯伯藝術(shù)生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

        本年,老舍曾在某個場合說:“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兩個人也許會寫出一點東西,一個是汪曾祺,一個是林斤瀾?!雹咄跤拢骸吨麆∽骷彝粼鱾髀浴罚D(zhuǎn)引自程紹國《文壇雙璧》。

        一九六三年,四十三歲。

        一月,短篇小說集《羊舍的夜晚》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收《羊舍一夕》、《看水》、《王全》三篇兒童題材小說。這是汪曾祺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作品集。

        十月,下旬,江青將上海人民滬劇團的現(xiàn)代滬劇《蘆蕩火種》交給北京京劇團,指令將它改編為京劇。劇本改編任務(wù)落實到蕭甲、汪曾祺、楊毓珉身上。接受任務(wù)后,三人與薛恩厚進駐頤和園,短時間內(nèi)拿出第一稿,易名為《地下聯(lián)絡(luò)員》。這一稿突出了地下斗爭。其中主要場次如《智斗》、《授計》皆出汪曾祺手筆。⑧楊毓珉:《汪曾祺的編劇生涯》,《你好,汪曾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因江青對彩排不滿意,暫未公演。隨后編劇班子繼續(xù)修改劇本。

        十二月,上海滬劇團到北京交流演出,專為北京京劇團演出滬劇《蘆蕩火種》。⑨陳徒手:《汪曾祺的最后十年》,《人有病 天知否》,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其后,展開“兵對兵,將對將”式的學(xué)習(xí)交流。汪曾祺、楊毓珉與滬劇編劇文牧進行交流。

        年底,江青指令北京京劇團將上海演出成功的話劇《杜鵑山》改編為同名京劇。⑩袁成亮:《心血染就杜鵑紅——京劇〈杜鵑山〉曲折的問世過程》,《黨史博采》2005年第12期。薛恩厚、張艾丁、汪曾祺、蕭甲擔(dān)任編劇,汪曾祺是主要執(zhí)筆者。

        本年,與薛恩厚合作根據(jù)《聊齋》故事改創(chuàng)京劇劇本《小翠》。

        一九六四年,四十四歲。

        三月,經(jīng)彭真、林默涵批準(zhǔn),京劇《蘆蕩火種》首演,獲得成功。

        四月中旬,江青從上海返京,當(dāng)晚就觀看了京劇《蘆蕩火種》。對于該劇未經(jīng)她同意“提前”公演大發(fā)雷霆,隨后提出若干意見。不久后有一次觀看彩排,對戲詞大加贊賞,并記住了汪曾祺這個名字。?季紅真:《汪曾祺與“樣板戲”》,《書屋》2007年第6期。二十七日,劇組進中南海演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陳毅、陸定一、鄧子恢、聶榮臻、張治中等領(lǐng)導(dǎo)人觀看演出,給予了很高評價。①《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看京劇〈蘆蕩火種〉》,《人民日報》1964年4月28日。

        五月,《人民日報》、《北京日報》連續(xù)發(fā)表多篇社論,盛贊京劇《蘆蕩火種》的成功。

        六月,全國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拉開序幕。北京京劇團的《蘆蕩火種》、《杜鵑山》參加觀摩演出。十八日,外交部舉行京劇晚會,招待各國駐華使節(jié)、外交官員及其夫人觀看北京京劇團演出京劇《蘆蕩火種》。②《外交部招待各國使節(jié)觀看京劇〈蘆蕩火種〉》,《人民日報》1964年6月19日。二十三日,現(xiàn)代戲座談會召開,周恩來、江青、康生出席并發(fā)表講話。

        本月,京劇劇本《蘆蕩火種》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署名“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改編(根據(jù)文牧編同名滬劇改編)”。

        七月,北京京劇團京劇《杜鵑山》參加觀摩演出大會第六輪演出。隨后,《人民日報》等發(fā)表多篇評論文章。二十三日晚上,毛澤東在政協(xié)小禮堂觀看京劇《蘆蕩火種》,十分滿意,并上臺與劇組人員握手、合影。

        九月,北京市文化局局長張夢庚來到京劇團,傳達彭真從北戴河帶回的毛澤東對《蘆蕩火種》的意見,主要是編劇方面的:“要突出武裝斗爭的作用,強調(diào)武裝的革命消滅武裝的反革命,戲的結(jié)尾要正面打進去。加強軍民關(guān)系的戲,加強正面人物的音樂形象;劇名改為《沙家浜》為好”。③《看現(xiàn)代革命京劇〈沙家浜〉后的指示》,《解放軍報》1966年12月28日。此后,全劇組一起努力改戲。增加了郭建光的戲,以突出武裝斗爭,阿慶嫂降為二號人物。

        九月,浩然的長篇小說《艷陽天》第一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獲得好評。江青讀完小說后也很感興趣。北京京劇團隨后擬將其改編為京劇。為此,汪曾祺曾去和浩然接洽。④浩然自述。見陳徒手《浩然:艷陽天中的陰影》,《人有病,天知否》,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

        冬,因被江青指定參加《紅巖》改編,汪曾祺和閻肅在薛恩厚帶領(lǐng)下到中南海頤年堂參加《紅巖》改編座談會,汪曾祺第一次見到江青。

        一九六五年,四十五歲。

        二月十七日,《蘆蕩火種》經(jīng)修改重排在北京公演,改名為《沙家浜》。同日,新華社電訊稱這是“首都京劇工作者在運用京劇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獲得成功以后,再接再厲努力攀登京劇藝術(shù)高峰的又一革命行動”。

        初春,在頤和園藻鑒堂創(chuàng)作《紅巖》劇本。一起工作的有小說《紅巖》作者羅廣斌、楊益言以及閻肅、楊毓珉等。

        春,根據(jù)江青指示,劇本創(chuàng)作組赴重慶體驗生活,上華鎣山,集體關(guān)進渣滓洞一星期。隨后住進北溫泉的數(shù)帆樓改劇本《紅巖》。

        三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人民日報》分三期刊載《沙家浜》劇本,署“北京京劇團集體改編,執(zhí)筆汪曾祺、楊毓珉”。

        四月中旬,汪曾祺等應(yīng)江青之召到上海,再改《沙家浜》,江青到劇場審查通過,定為“樣板”,并決定“五一”起在上海公演。

        五月一日,北京京劇團開始在上海人民大舞臺公演《沙家浜》。這是《蘆蕩火種》改名《沙家浜》后第一次公演。至七月,連續(xù)演出三十場,觀眾八萬余人次。期間,《解放日報》、《文匯報》連續(xù)發(fā)表評論文章多篇,予以高度評價。本月,汪曾祺回到北京,繼續(xù)修改《紅巖》劇本。⑤據(jù)本年7月22日致蕭珊信,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引。

        六月,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編《〈沙家浜〉評論集》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十月一日前后,為準(zhǔn)備春節(jié)小戲,汪曾祺將浩然的小說《雪花飄》改編為同名京劇小戲。冬,裘盛戎首次演出《雪花飄》。⑥方榮翔、鉗韻宏:《雪花飄萬家》,《戲劇電影報》1985年12月22日。

        一九六六年,四十六歲。

        一月十九日,正在上海的江青打電話,急召北京市委宣傳部長李琪帶薛恩厚、閻肅和汪曾祺前往聆聽指示。她決定《紅巖》不搞了,另搞一個新戲,并口授人物情節(jié)大略。汪曾祺和閻肅根據(jù)其意圖,連續(xù)工作兩晝夜,擬出故事提綱,名為《山城旭日》。經(jīng)江青認(rèn)可后,回來后就開始依照這個提綱編劇。①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人有病 天知否》,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汪朗等:《老頭兒汪曾祺》。并參季紅真《汪曾祺與“樣板戲”》,《書屋》2007年第6期。

        二月,《沙家浜(京?。酚杀本┏霭嫔绯霭?,署“原作:文牧;北京京劇團集體改編;執(zhí)筆:汪曾祺楊毓珉”。這是《沙家浜》公開出版的第一個版本。

        三月,應(yīng)江青電召,李琪再攜汪曾祺、閻肅赴滬。談話時,因李琪沒有立即答應(yīng)江青對北京京劇團提出的一些要求,江青十分生氣。

        春末夏初,“文革”開始,北京京劇團風(fēng)聲緊張。不久,汪曾祺就作為北京京劇院里的“黑鬼”、“小鄧拓”、“黑爪牙”,被揪出來,給他貼的大字報,標(biāo)題是:“老右派,新表演”。他的罪狀之一,是與“走資派”薛恩厚合作的《小翠》中有句臺詞說狐貍是大尾巴貓,造反派說這是惡毒攻擊偉大領(lǐng)袖。罪狀之二是劇本《雪花飄》中的唱詞“同在天安門下住,不是親來也是親”,被攻擊為鼓吹“階級斗爭熄滅論”。隨后他與馬連良、趙燕俠、袁世海等“反動權(quán)威”、“戲霸”一起,在京劇團內(nèi)批斗、罰跪、游街,定期向“造反派”遞交交待材料。

        十一月二十八日,晚上,江青、陳伯達組織的“文藝界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江青在講話中否定建國十七年文藝工作的成績,提出文化遺產(chǎn)內(nèi)容上不能推陳出新,只有藝術(shù)形式可以批判繼承的觀點。她還點名批評薛恩厚等人,說“薛恩厚等人必須徹底交代,徹底揭發(fā),只有這一條路,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出路!”會上宣布北京京劇一團等團體列入解放軍建制。

        約十一月末、十二月初,和被江青在“一一?二八”大會上點名的一些劇團領(lǐng)導(dǎo)、得罪了江青的趙燕俠及幾個有歷史問題的“反革命”一起,被關(guān)進一個小樓上的“牛棚”,學(xué)毛選、交代問題、勞動。

        一九六七年,四十七歲。

        一月,康生、李先念、江青、蕭華等陪同來華訪問的阿爾巴尼亞領(lǐng)導(dǎo)人卡博和巴盧庫觀看了《沙家浜》。

        四月二十七日,汪曾祺被宣布解放,當(dāng)晚陪同江青觀看《沙家浜》。

        隨后,奉命與徐懷中、閻肅、張永枚、劉伍、馮志、楊毓珉組成創(chuàng)作組將《敵后武工隊》改編為京劇。討論半年后,張永枚執(zhí)筆的《平原作戰(zhàn)》寫成,中國京劇院演出。②據(jù)楊毓珉《汪曾祺的編劇生涯》。

        五月,為紀(jì)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二十五周年,分別由上海、山東、北京劇團演出的八個樣板戲聚集在北京舉行會演,其中包括北京京劇團的《沙家浜》。會演持續(xù)到六月十五日。三十一日,署“北京京劇團集體改編”的《沙家浜》(根據(jù)滬劇《蘆蕩火種》改編)在《人民日報》第五版全文發(fā)表。

        六月出版的《解放軍文藝》一九六六年第八、九期合刊,辟“革命現(xiàn)代京劇樣板戲劇本特輯”,刊出《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的劇本。

        八月,為紀(jì)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二十五周年,《沙家浜》再次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十月,八個“樣板戲”再次在京公演。

        一九六八年,四十八歲。

        一月,郵電部發(fā)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的紀(jì)念郵票一套九枚,以樣板戲為題材。其中第五枚為京劇《沙家浜》,第九枚為交響音樂《沙家浜》。

        七月,為慶祝建黨四十七周年,北京的幾個文藝單位舉行一九六八年“樣板戲”首次公演,上演包括京劇《沙家浜》、交響音樂《沙家浜》在內(nèi)的六個作品。

        十月,京劇《沙家浜》劇組到廣州參加一九六八年秋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為外國朋友演出。③《人民日報》1968年10月16日、11月17日報道。

        年底,江青布置北京京劇團改編京劇《杜鵑山》的任務(wù)。為了顯示與以往由彭真主抓的版本不同,易名為《杜泉山》,由汪曾祺、楊毓珉等編劇。劇組按照江青指令,赴湘鄂贛地區(qū)體驗生活三個月。

        一九六九年,四十九歲。

        年初,為改編重排《杜鵑山》,主創(chuàng)人員奉命沿著當(dāng)年秋收起義的路線走上井岡山體驗生活。①見梁清濂《“戴罪立功”中的裘盛戎》(《北京戲劇報》1981年8月23日第34期)、汪曾祺:《一代才人未盡才》、劉琦:《裘盛戎傳》(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等。汪曾祺、裘盛戎等同往。經(jīng)過的主要地方有長沙、瀏陽、韶山、萍鄉(xiāng)、安源、井岡山、武漢等。全程軍事化管理,足跡所至,曾徒步行軍、上高山、下礦井、搞軍事演習(xí),也曾為社員演出、聽鄉(xiāng)親們講述往事。期間,汪曾祺與裘盛戎有較長時間密切接觸,友誼加深。

        二月十六日,舊歷除夕。劇組一行在安源過春節(jié),當(dāng)日雷雨冰雹齊下,墻壁屋瓦單薄,房內(nèi)冷極,艱苦備嘗?;鼐┖螅粼鏖_始《杜鵑山》創(chuàng)改工作,與裘盛戎共同切磋唱段。第二次修改本,因所謂“二號人物”壓過了“一號人物”,不符合“三突出”原則,被江青否定。

        十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二十周年,《沙家浜》等七部樣板戲再次在北京公演。

        十二月,《人民日報》報道,從一九七〇年一月一日起,“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燦爛光輝的革命樣板戲在首都舉行公演”。參加公演的劇目有: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舞劇《紅色娘子軍》、交響音樂《沙家浜》、鋼琴伴唱《紅燈記》。

        本年,為了重新排演《沙家浜》,在江青命令下,“樣板團”到故事的發(fā)生地江蘇蘇州、常熟一帶體驗生活。

        一九七〇年,五十歲。

        一月,《沙家浜》等六部革命樣板戲開始公演。十一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署名“北京京劇團紅光”的《人民戰(zhàn)爭的勝利凱歌——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修改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凹t光”系汪曾祺的化名。其中透露了江青的一些指示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修改者如何費盡心思實現(xiàn)江青的意圖。

        二月八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汪曾祺執(zhí)筆的文章《披荊斬棘,推陳出新——談〈沙家浜〉唱腔和舞蹈創(chuàng)作的幾點體會》,署名“北京京劇團紅光”。文章主體部分盡力突出江青的指導(dǎo),特別是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

        五月初,江青召集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討論《沙家浜》,以便定稿發(fā)表。汪曾祺當(dāng)場按江青意思修改唱詞,自認(rèn)為“應(yīng)對得比較敏捷”。二十一日,擁護毛澤東“五二〇”聲明(支援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抗美救國)的百萬群眾大會在天安門舉行,汪曾祺作為嘉賓登上天安門。新華社當(dāng)天發(fā)出電訊,詳列登天安門的嘉賓名單。汪曾祺這次露面在朋友們當(dāng)中引起極大反響。下旬,《沙家浜》的修改定稿本刊登在《紅旗》、《光明日報》、《解放軍報》。

        六月一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北京京劇團《沙家浜》劇組文章《〈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照耀著〈沙家浜〉的成長》。文章“清算”“舊北京市委”及劉少奇、彭真、李琪等人的一些言論和作為,其間也透露了《沙家浜》(《蘆蕩火種》)漫長的創(chuàng)編、修改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二十日,國務(wù)院文化組會議研究《沙家浜》七至十場布景修改,達成一致意見。

        九月,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劇本(一九七〇年五月修訂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北京京劇團集體改編”。

        十月,江青布置“六創(chuàng)三改”任務(wù),其中包括北京京劇團編演的《秋收起義》(《杜鵑山》)。江青要求第二批“樣板戲”要在一九七二年舉行公演,以紀(jì)念《講話》發(fā)表三十周年。

        一九七一年,五十一歲。

        一月,北京電視臺“實況轉(zhuǎn)播屏幕復(fù)制片”《沙家浜》攝制成功并播映。編劇署“北京京劇團《沙家浜》劇組”,北京京劇團演出。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三日,與王樹元等前往湖南、江西,先后在長沙、湘鄉(xiāng)、韶山、南昌、井岡山參觀考察,體驗生活,途中數(shù)次討論《杜泉山》劇本。

        二月,于會泳開始接手《杜泉山》一劇,全權(quán)負(fù)責(zé)擔(dān)任《杜》劇排演任務(wù)的北京京劇團二團。根據(jù)江青的意見,《杜泉山》進行了全面調(diào)整。編劇組除原來的汪曾祺、楊毓珉外,又從上海調(diào)來王樹元、黎中城,于會泳親自擔(dān)任唱腔和音樂設(shè)計。

        五月,江青擬接見樣板團代表人物,特意讓秘書打電話給正在長影的汪曾祺。

        八月,電影《沙家浜》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完成。

        九月,影片《沙家浜》在全國陸續(xù)上映。九月三日至二十九日,在朝鮮人民共和國國慶之際,北京京劇團應(yīng)邀赴朝鮮訪問演出,演出劇目為《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

        一九七二年,五十二歲。

        二月十五日,江青指定汪曾祺參加政治局召開的電影工作會議。

        四月,北京京劇團決定排練《草原烽火》,江青指定汪曾祺寫詞。汪曾祺與楊毓珉、閻肅等赴內(nèi)蒙體驗,最終結(jié)論是日本人沒有進過草原,草原上沒有游擊隊,發(fā)動牧民斗爭王爺這樣的情節(jié)也不切實際,計劃遂終止。①據(jù)楊毓珉《汪曾祺的編劇生涯》、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五月,周恩來陪同西亞德主席等索馬里貴賓觀看京劇《沙家浜》。

        七月,《杜泉山》劇本和音樂創(chuàng)作基本完成。②戴嘉枋:《走向毀滅》,第291頁,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4。隨后轉(zhuǎn)入長達一年的既緊張又緩慢的排演階段。

        十一月,改新詩《瞎虻》,寫新詩《水馬兒》,抄示朱德熙。在致朱德熙信中說:“我不知怎么有了寫這種詩的興趣了。這也是一種娛樂,一種休息?!?/p>

        十二月,在中國書店為劇團資料室選購圖書,對所購包括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對話戲戲譜最后五分鐘——一出獨折戲附北平語調(diào)的研究》、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及其長編大加贊賞。

        本年,朱德熙參加新發(fā)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遣策整理工作,汪曾祺關(guān)注其工作、讀《文物》上的文章,并常與討論有關(guān)問題。

        一九七三年,五十三歲。

        五月,《杜泉山》在北京工人俱樂部試驗公演,取得成功。江青表示滿意,并提出今后恢復(fù)原名《杜鵑山》。

        六月,周恩來、葉劍英、江青等審看了《杜鵑山》,并對演出加以贊賞。

        九月,《杜鵑山》再次演出。

        十月九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杜鵑山》(一九七三年九月北京京劇團演出本),編劇署“王樹元等”。

        一九七四年,五十四歲。

        一月,江青陪同來訪的阿爾及利亞領(lǐng)導(dǎo)人布邁丁觀看京劇《杜鵑山》。

        五月,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彩色影片《杜鵑山》公映。

        七月,江青組織一批學(xué)者、編劇修改潤色《新三字經(jīng)》,準(zhǔn)備將該書作為小靳莊貧下中農(nóng)編的“批林批孔”讀物出版。于會泳通知汪曾祺參加,只改就其中幾句:“孔復(fù)禮,林復(fù)辟,兩千年,一出戲。”“學(xué)勁松,立險峰,亂云飛,仍從容?!?/p>

        八月到十月,受江青指示,汪曾祺與梁清廉、周鍇一行再赴內(nèi)蒙古體驗生活、收集素材,準(zhǔn)備寫一個反應(yīng)內(nèi)蒙古革命題材的戲劇。

        十月,于會泳率領(lǐng)《杜鵑山》劇組赴阿爾及利亞訪問演出,歷時一個月左右,反響強烈。

        本年,汪曾祺擔(dān)任北京京劇團革命委員會成員。

        一九七五年,五十五歲。

        三月,北京京劇團《杜鵑山》劇組赴多地巡演。

        五月,北京京劇團《沙家浜》劇組赴多地巡演。為紀(jì)念《講話》發(fā)表三十三周年,包括《沙家浜》、《平原作戰(zhàn)》、《杜鵑山》在內(nèi)的十四部革命樣板戲影片在全國各地城鄉(xiāng)匯映。

        秋,剛被“解放”回到北京京劇團的蕭甲奉命帶隊,與汪曾祺、張濱江等去西藏體驗生活,準(zhǔn)備寫一個反映高原測繪隊先進事跡的戲。在西藏呆了一段時間,覺得戲不好寫,無功而返。③季紅真:《汪曾祺與“樣板戲”》,《書屋》2007年第6期。

        一九七六年,五十六歲。

        二月,于會泳要求北京京劇團把電影《決裂》改編為京劇,并提出把走資派的級別寫得高一些。付印本是汪曾祺最后定稿,他看出群眾對“反擊右傾翻案風(fēng)”的態(tài)度,改編中不甚積極。后因于會泳很不滿意,要求重寫,汪曾祺、薛恩厚等只好找來許多“三自一包”方面的材料,重新消化。

        五月,因《紅都女皇》事件引起的各種傳言,汪曾祺對江青看法有所改變,隱約覺得要出大事。

        十月,“四人幫”被采取隔離審查措施。汪曾祺興奮地參加了慶祝游行。工作組進駐北京京劇團后,汪曾祺曾對工作組提意見,為被整的人說話,貼大字報闡述觀點。①見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年底,為北京京劇團恢復(fù)上演的傳統(tǒng)戲《昭君出塞》修改唱詞并撰寫說明書。②據(jù)佚名《汪曾祺為〈昭君出塞〉改詞》,“水木清華”網(wǎng)站2000年7月4日文章,http://www.newsmth.net/ nForum/#!article/XiquQuyi/439。

        一九七七年,五十七歲。

        四月,北京京劇團有人給汪曾祺貼大字報,指“被江青重用過的人在干擾運動大方向”。從此汪曾祺被“掛”了起來,接受審查。

        五月,汪曾祺在創(chuàng)作組作了一次檢查。

        八月,被勒令再作一次深刻檢查。

        九月,寫后來自稱為“蔬菜筆記”的隨筆《葵》、《薤》、《?!贰.?dāng)時未發(fā)表,八十年代陸續(xù)改定發(fā)表。

        一九七八年,五十八歲。

        四月,寫《我的態(tài)度》一文,表示將“毫不隱瞞地揭發(fā)江青和于會泳的罪行”。寫《我的檢查》,其中寫到粉碎“四人幫”后初期的思想認(rèn)識:“江青對我有恩,我一直感念她的好處”,表示“我不想自暴自棄,希望為黨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③見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五月,寫檢查《我和江青、于會泳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我的“解放”和上天安門》、《關(guān)于紅巖》。

        九月,寫《綜合檢查》。

        十一月,曹禺的歷史劇《王昭君》發(fā)表,汪曾祺閑來消遣,把它改編成昆劇。在此前后,汪曾祺產(chǎn)生了為漢武帝寫一個長篇小說的念頭,開始收集關(guān)于漢武帝的材料,做成卡片。④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引梁清濂的敘述,《人有病 天知否》,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

        十二月,作文藝論文《讀民歌札記》,含《奇特的想象》、《漢代民歌里的動物題材》、《稚子班》、《烏生》、《蝶行》、《民歌中的哲理》、《〈老鼠歌〉與〈碩鼠〉》七題(后刊于《民間文學(xué)》一九八〇年四月號),又作戲劇評論文章《論〈四進士〉》初稿,后改定為《筆下處處有人——談〈四進士〉》。⑤本年12月20日致朱德熙信透露。

        本年,寫檢查《關(guān)于〈山城旭日〉、〈新三字經(jīng)〉、〈決裂〉》。

        一九七九年,五十九歲。

        三月,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復(fù)查小組為汪曾祺寫了平反結(jié)論。汪曾祺只簽了名,⑥見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沒有寫任何意見。

        受審查后期,李榮、朱德熙幾次向胡喬木反映情況。胡喬木提出把汪曾祺調(diào)到社科院文學(xué)所。汪曾祺考慮再三,沒有去。⑦汪朗等:《老頭兒汪曾祺》,第153頁,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陳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人有病 天知否》,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

        六月,改定戲劇評論文章《筆下處處有人——談〈四進士〉》,作文藝論文《“花兒”的格律——兼論新詩向民歌學(xué)習(xí)的一些問題》(《民間文學(xué)》本年六月號)。二十六日致信朱德熙,透露自己想用布萊希特的方法寫歷史劇《司馬遷》和《荊軻》。

        十月,發(fā)表戲劇評論《飛出黃金的牢獄》(《民族團結(jié)》一九七九年第四期),評曹禺戲劇《王昭君》,這是汪曾祺復(fù)出文藝界最早發(fā)表的評論文章。

        十一月,發(fā)表小說《騎兵列傳》(《人民文學(xué)》一九七九年第十一期),這是復(fù)出后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

        一九八〇年,六十歲。

        一月,寫成小說《塞下人物記》(含《陳銀娃》、《王大力》、《說話押韻的人》、《鄉(xiāng)下的阿基米德》、《倆老頭》五題)。發(fā)表文藝雜論《第一場在七十六頁》(《京劇藝術(shù)》一九八〇年第一期,署“曾岐”)。

        本月,《羊舍一夕》入選上海文藝出版社《建國以來短篇小說》(下冊)。

        三月一日,元宵節(jié),汪曾祺六十歲生日。作詩《六十歲生日散步玉淵潭》自壽。同月作小說《黃油烙餅》(《新觀察》一九八〇年第二期)。

        五月,重寫小說《異秉》(《雨花》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改定小說《塞下人物記》,后刊于《北京文藝》一九八〇年第九期。作文學(xué)評論《沈從文和他的〈邊城〉》(《芙蓉》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春,作散文《與友人談沈從文》,含《給一個中年作家的信》、《一個鄉(xiāng)下人對現(xiàn)代文明的抗議》、《水邊的抒情詩人》。

        六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參加北京市文學(xué)藝術(shù)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

        七月,參加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舉行的戲曲劇目工作座談會,作題為“從戲劇文學(xué)的角度看京劇的危機”的發(fā)言,先刊于《戲曲劇目工作座談會》(簡報),刪節(jié)定稿刊于《人民戲劇》一九八〇年第十期。發(fā)言中坦誠京劇存在著危機。主張“京劇要向地方戲?qū)W習(xí),要接受外國的影響”。發(fā)言稿發(fā)表后,引起較大爭議。

        本月,發(fā)表小說《黃油烙餅》(《新觀察》一九八〇年第二期)、散文《裘盛戎二三事》(《京劇藝術(shù)》本年第四期,署名“曾岐”)。約此時完成京劇劇本《擂鼓戰(zhàn)金山》,后刊于《北京劇作》一九八二年第一期。①1993年編《汪曾祺文集》時,汪曾祺要求將該劇作署名中的梁清濂去掉。

        八月,作小說《受戒》(《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〇年第十期),這是汪曾祺最重要的小說代表作。篇末自注“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

        九月,發(fā)表散文《果園雜記》(《新觀察》一九八〇年第五期),含《涂白》、《粉蝶》、《波爾多液》三題。

        本月,《人民文學(xué)》編輯部編選《短篇小說選一九四九-一九七九》第五卷出版,《羊舍一夕》入收本卷。

        十一月,完成小說《歲寒三友》二稿(《十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

        十二月,完成小說《寂寞和溫暖》第六稿(后刊于《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天鵝之死》(《北京日報》一九八一年四月十四日)。最遲在本月,完成京劇劇本《裘盛戎》二稿,系與梁清濂合作,汪曾祺執(zhí)筆。②見北京京劇院1980年12月鉛字油印本《裘盛戎》(二稿),署“編劇 汪曾祺(執(zhí)筆),梁清濂”。這是復(fù)出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戲劇作品。

        本年,再次重寫四十年代的《職業(yè)》,最終稿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完成。

        一九八一年,六十一歲。

        一月,作散文《我的老師沈從文》(生前未發(fā)表,后刊于《收獲》二〇〇九年第三期),撰戲劇評論《宋士杰——一個獨特的典型》(《人民戲劇》本年第一期)。發(fā)表戲曲評論《打魚?殺家》(《北京藝術(shù)》一九八一年第一期),發(fā)表小說《晚飯后的故事》(《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一年第一期)、《異秉》(《雨花》第一期)。

        約本月初,撰寫創(chuàng)作談《關(guān)于〈受戒〉》,系為即將轉(zhuǎn)載《受戒》的《小說選刊》之請而撰寫。③撰作時間考證詳見徐強《汪曾祺全集系年辨正》。

        二月,作小說《大淖記事》(《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一年第四期)。發(fā)表《藝壇逸事》(《文匯月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含《蕭長華》、《姜妙香》、《貫盛吉》、《郝壽臣》四題。

        三月,因《受戒》獲《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〇年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參加該刊的發(fā)獎大會。

        本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一九八〇年短篇小說選》,小說《黃油烙餅》入收。

        四月,發(fā)表文藝隨筆《尊丑》(《北京戲劇報》第十四期)。為北京出版社擬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說選》作自序。

        五月,發(fā)表藝術(shù)隨筆《貴妃醉酒》(《北京戲劇報》一九八一年第十八期)、《高英培的相聲和埃林?彼林的小說》(《北京戲劇報》第二十二期),作小說《七里茶坊》(《收獲》一九八一年第五期)。

        六月上旬,作小說《雞毛》(《文匯月刊》一九八一年第九期)。中旬,赴承德避暑山莊,參加《人民文學(xué)》筆會,期間寫作系列小說《故里雜記》(《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含《李三》、《榆樹》、《魚》三題。

        本月,發(fā)表戲劇理論文章《京劇格律的解放》(《北京戲劇報》一九八一年第二十四期)。

        七月上旬,北京京劇院一團以“文革”首演原班人馬演出現(xiàn)代京劇《蘆蕩火種》。下旬,汪曾祺應(yīng)邀赴青島,參加《北京文學(xué)》黃島筆會。

        八月上旬,在黃島作小說《徙》(《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一年第十期)。中旬,作小說《故鄉(xiāng)人》(《雨花》一九八一年第十期)。

        本月,北京京劇院三團彩排汪曾祺現(xiàn)代戲新作《裘盛戎》。

        九月,作小說《晚飯花》(《雨花》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含《珠子燈》、《三姊妹出嫁》、《晚飯花》三題。

        本月,參加《文藝研究》編輯部組織的關(guān)于現(xiàn)代題材戲曲創(chuàng)作問題座談會。約本月,作散文《名優(yōu)之死——紀(jì)念裘盛戎》,作詩《昆明雨》(蓮花池外少行人),書贈朱德熙。

        十月六日,受故鄉(xiāng)高郵有關(guān)方面邀請,南下返里。十日抵高郵。這是汪曾祺自一九三九年離鄉(xiāng)后第一次返歸,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北返,共住一個半月。期間受到有關(guān)部門和親朋好友熱情接待。汪曾祺游故地、訪舊友,心情振奮。

        在高郵期間,為當(dāng)?shù)貛熒?、干部、文學(xué)愛好者作了文學(xué)語言問題的報告。受邀與在高郵采風(fēng)的揚州地區(qū)文藝工作者座談,記錄稿《邂逅秦郵談創(chuàng)作——與老作家汪曾祺座談?wù)洝房凇肚啻骸芬痪虐硕臧嗽绿?。為完成《人民日報》約寫的報告文學(xué)《故鄉(xiāng)水》,參觀水利設(shè)施、約談有關(guān)人員、查閱史志資料若干。期間作新舊體詩歌多篇感舊賦懷,或題贈親朋好友。為早年恩師張道仁、王文英夫婦作詩《敬呈道仁夫子》、《敬呈文英老師》,并攜詩作趨訪。訪修鞋匠高天威,后以其為原型作小說《皮鳳三楦房子》。

        十一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九十年代散文選一九九○》,《人間草木》見收。

        十二月,作小說《皮鳳三楦房子》(《上海文學(xué)》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作散文《關(guān)于葡萄》(《安徽文學(xué)》一九八一年第十二期),含《葡萄和爬山虎》、《葡萄的來歷》、《葡萄月令》三題。

        本年,又一次重寫四十年代的《職業(yè)》,最終稿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完成。

        一九八二年,六十二歲。

        一月,作文藝隨筆《揉面——談?wù)Z言運用》(《花溪》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含《揉面》、《自鑄新詞》、《語言要和人物貼近》三題。新編歷史劇《擂鼓戰(zhàn)金山》刊于《北京劇作》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二月,作小說《釣人的孩子》(《海燕》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含《釣人的孩子》、《撿金子》、《航空獎券》三篇)、《鑒賞家》(《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作文藝雜論《小說筆談》一組(《文藝》雙月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含《語言》、《結(jié)構(gòu)》、《敘事與抒情》、《悠閑和精細》、《風(fēng)格和時尚》五題。又發(fā)表文藝雜論《聽遛鳥人談戲》(《北京藝術(shù)》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本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這是汪曾祺在新時期復(fù)出文壇后出版的第一本書。

        三月,發(fā)表文藝雜論《從趙榮琛拉胡琴說起》(《戲劇電影報》一九八二年第十二期)。中旬,參加《北京文學(xué)》獎授獎大會。下旬,因《大淖記事》獲全國第四屆短篇小說獎,參加頒獎大會。會后,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組織了獲獎作者座談會上發(fā)言,題為“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后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二年第五期)。發(fā)言主要談了兩個方面:“要有一個清楚、明確的世界觀”;“要對讀者負(fù)責(zé)”。

        四月,發(fā)表散文《看〈小翠〉,憶老薛》(《戲劇電影報》一九八二年第十四期)。應(yīng)作協(xié)四川分會及四川人民出版社之邀與林斤瀾、劉心武、孔捷生、何士光等訪川。汪曾祺經(jīng)陜西入川,四月九日抵達成都。先后到了成都、蜀南、川中、川東等地。所到之處,皆賦詩紀(jì)行,計有《劫后成都》等十余首。

        本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編輯部編選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說選》出版,選收當(dāng)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作品三十五篇。《大淖記事》入收。

        五月,在重慶,抄出川行雜詩交付《四川文學(xué)》發(fā)表。返抵北京后,作散文《旅途雜記》(《新觀察》一九八二年第十四期,含《半坡人的骨針》、《兵馬俑的個性》、《三蘇祠》、《伏小六、伏小八》四題)、作創(chuàng)作談《〈大淖記事〉是怎樣寫出來的》(《讀書》一九八二年第八期)。發(fā)表小說《王四海的黃昏》(《小說界》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六月,第三次重寫小說《職業(yè)》(《文匯月刊》一九八三年第五期)。

        七月,發(fā)表談藝書信《說短——與友人書》(《光明日報》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發(fā)表散文《旅途雜記》(《新觀察》一九八二年第四期)。

        八月下旬,應(yīng)邀與林斤瀾、鄧友梅一起,作新疆、甘肅之行。足跡至于烏魯木齊、烏蘇、霍爾果斯、伊犁、尼勒克等地。一路有詩《天池雪水歌》、《早發(fā)烏蘇望天山》等多首紀(jì)行。在烏魯木齊,作題為“回到現(xiàn)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tǒng)”的報告(《新疆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在伊犁作文學(xué)講座,題為“道是無情卻有情”(記錄稿刊《伊犁河》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結(jié)束活動后轉(zhuǎn)赴蘭州。

        九月十八日,在蘭州,汪曾祺一行應(yīng)邀與《當(dāng)代文藝思潮》編輯部座談,座談實錄以“關(guān)于現(xiàn)階段的文學(xué)——答《當(dāng)代文藝思潮》編輯部問”為題刊于《當(dāng)代文藝思潮》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十月,完成新疆紀(jì)行散文《天山行色》(《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含《南山塔松》、《天池雪水》、《天山》、《伊犁聞鳩》、《伊犁河》、《尼勒克》、《唐巴拉牧場》、《賽里木湖?果子溝》、《蘇公塔》、《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溝》十題。

        本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文學(xué)〉短篇小說選(一九八一)》,《大淖記事》入收。

        十一月,作文藝評論《沈從文的寂寞——淺談他的散文》(《讀書》一九八四年第八期)。中下旬,應(yīng)邀赴長沙,與陳國凱、諶容等一起為《芙蓉》文學(xué)講習(xí)班講課。汪曾祺講題為“小說創(chuàng)作隨談”(記錄稿刊《芙蓉》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之后與諶容游覽資江、沅水、桃花源、岳陽樓。在桃源,作詩《桃花源》、《修竹》、《宿桃花源》等數(shù)首。

        十二月一日到四日,北京市作協(xié)與文聯(lián)聯(lián)合召開第二次“北京市部分作家作品討論會”,討論鄧友梅、汪曾祺、林斤瀾、陳祖芬的創(chuàng)作。季紅真在會上發(fā)表評論《傳統(tǒng)的生活與文化鑄造的性格——談汪曾祺部分小說中的人物》,汪曾祺本人則作了題為“回到現(xiàn)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tǒng)”的發(fā)言。兩文均刊于《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本月,作散文《湘行二記》(《芙蓉》)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含《桃花源記》、《岳陽樓記》。作七律(猶及回鄉(xiāng)聽楚聲)賀沈從文八十大壽。

        本年,北方昆劇院演出汪曾祺、劉毅、林勛編劇的《青春白發(fā)黃金印》。

        一九八三年,六十三歲。

        一月,發(fā)表文藝雜論《兩棲雜述》(《飛天》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語言是藝術(shù)》(《花溪》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作散文《一代才人未盡才——懷念裘盛戎同志》,收入《裘盛戎藝術(shù)評論集》(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版)。

        二月,發(fā)表小說《八千歲》(《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約三月下旬,應(yīng)《北京文學(xué)》之邀到門頭溝為該刊舉辦的北京市青年業(yè)余作者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班授課。

        四月,作小說《小說三篇》(《鐘山》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含《求雨》、《迷路》、《賣蚯蚓的人》三題。作文藝論文《小說技巧常談》(《芙蓉》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含《成語?鄉(xiāng)談?四字句》、《呼應(yīng)》、《含藏》三題。作創(chuàng)作談《關(guān)于小小說》(《百花園》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本月,應(yīng)山東德州有關(guān)部門之邀,與鄧友梅、從維熙、林斤瀾前往講課。汪曾祺講《戲曲和小說雜談》(整理稿刊于《山東文學(xué)》第十一期)。期間,往游魯西南菏澤、鄆城、梁山等地,作詩《菏澤牡丹》、《梁山》?;氐轮莺笤谄皆h作文學(xué)講座,強調(diào)自己的小說都是有主題的。

        五月,撰《菏澤游記》二題(《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含《菏澤牡丹》、《上梁山》兩篇。

        六月中上旬,完成《北京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約稿《我是一個中國人——散步隨想》(《北京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一九八三年第三期①有關(guān)情況見劉錫誠《一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鐘山》1998年第3期。)。六月下旬,應(yīng)張家口文聯(lián)邀請,往張家口講學(xué)。參加“張家口市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作題為“生活?思想?技巧”為題的發(fā)言,并當(dāng)場賦詩《重來張家口,讀〈浪花〉小說有感》。發(fā)言記錄稿刊發(fā)于《浪花》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小說專號。往游大境門等名勝并到沙嶺子,故地重游,感慨頗多,作詩《過大境門》、《重來張家口》、《重過沙嶺子》等抒懷。

        七月,作小說《云致秋行狀》(《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星期天》(《上海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九期)。

        八月,作小說《故里三陳》(《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第九期),含《陳小手》、《陳四》、《陳泥鰍》三篇。

        九月,為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擬出小說集《晚飯花集》作自序。作小說《曇花、鶴和鬼火》(《東方少年》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下旬,赴蘇州、無錫參加《鐘山》太湖筆會,與宗璞同游太湖,作詩《戲贈宗璞》。宗璞《三幅畫》引,文載《鐘山》一九八八年第五期。

        十月,作小說《金冬心》(《現(xiàn)代作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十一月下旬,應(yīng)邀赴徐州、連云港講學(xué)。在徐州作題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雜談”的報告。在連云港,作題為“談?wù)勑≌f創(chuàng)作”的報告。①徐州行蹤,據(jù)作家董堯接受筆者訪問提供的材料。董堯時任徐州文聯(lián)《大風(fēng)》雜志編輯。游覽花果山,作詩《人間幻境花果山》。

        十二月,作散文《人間幻境花果山》(《連云港文學(xué)》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本月,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編選的《一九八三年短篇小說選》,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二短篇小說選》,《陳小手》、《鑒賞家》分別入選。

        一九八四年,六十四歲。

        一月,先后作文藝評論《傳神》(《江城》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創(chuàng)作談《談?wù)勶L(fēng)俗畫》(《鐘山》一九八四年第三期“文學(xué)風(fēng)俗畫筆談”欄)、文藝雜論《提高戲曲藝術(shù)質(zhì)量》(《戲劇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一輯)。

        二月一日,除夕,繪菊花圖并題詩《一九八三年除夜子時戲作》。本月,作文學(xué)評論《漫評〈煙壺〉》(《文藝報》一九八四年四月號),評鄧友梅新作《煙壺》。②鄧友梅:《再說汪曾祺》,《文學(xué)自由談》1997年第6期。作文藝雜論《談風(fēng)格》(《文學(xué)月報》一九八四年第六期)、小說“擬故事”《倉鼠和老鷹借糧》(《中國作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三月,作散文《老舍先生》(《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四年第五期)。中旬,因散文《天山行色》獲得《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三年優(yōu)秀作品獎,參加發(fā)獎大會。

        本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全國短篇小說佳作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學(xué)〉創(chuàng)刊三十五周年短篇小說選》,《陳小手》同時入收兩書。

        四月,作“擬故事”《螺螄姑娘》(與前作《倉鼠和老鷹借糧》一起以“擬故事兩篇”為總題刊于《中國作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五月,作散文《翠湖心影——昆明憶舊之一》、《泡茶館——昆明憶舊之二》、《昆明的雨——昆明憶舊之三》(分別刊《滇池》一九八四年第八、九、十期)。

        六月,作小說《日規(guī)》(《雨花》一九八四年第九期)。作散文《水母》(《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發(fā)表散文《葵?薤》(《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系將舊作兩篇“蔬菜筆記”《葵》、《薤》合并而成。

        八月,發(fā)表《流派要發(fā)展,要有新劇目——讀李一氓〈論程硯秋〉有感》(《戲劇電影報》一九八四年第十三期)。

        本月,北京京劇院成立國慶三十五周年獻禮節(jié)目領(lǐng)導(dǎo)小組,汪曾祺為成員之一。同時,劇院加緊排練六臺節(jié)目,其中有汪曾祺參與創(chuàng)作的兩臺:一是現(xiàn)代戲《紅巖》,二是由汪曾祺改編劇本的傳統(tǒng)戲《鐘馗嫁妹》。

        九月,作文藝評論《應(yīng)該爭取有思想的年輕一代——關(guān)于戲曲問題的冥想》(《新劇本》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本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北京優(yōu)秀短篇小說選(一九四九—一九八四)》,《大淖記事》入收。

        十一月,作散文《隆中游記》(生前未發(fā)表,后刊于《收獲》二〇〇一年第四期)。

        十二月,作散文《跑警報——昆明憶舊之四》(《滇池》一九八五年第三期)。本月二十九日,參加在京西賓館舉行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

        本年,改定《故鄉(xiāng)水》(《中國》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一九八五年,六十五歲。

        一月,應(yīng)邀擔(dān)任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與《中國青年報》社聯(lián)合舉辦的“千字小說征文比賽”評委。本月,在第四次作代會上當(dāng)選為中國作協(xié)理事。

        三月,作文學(xué)評論《人之所以為人——讀〈棋王〉筆記》(《光明日報》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文藝雜論《細節(jié)的真實——習(xí)劇札記》(《文藝欣賞》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本月,《北京文學(xué)》舉行一九八四年優(yōu)秀作品評選,《老舍先生》列散文類第一,同時在“北京市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文藝作品征集評獎”中獲散文二等獎。

        本月,小說集《晚飯花集》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收作者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間小說新作十九篇。馮驥才、李陀編《當(dāng)代短篇小說四十三篇》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出版,《異秉》入收。

        四月,發(fā)表散文《昆明的果品——昆明憶舊之五》(《滇池》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含《梨》、《石榴》、《桃》、《楊梅》、《木瓜》、《地瓜》、《胡蘿卜》、《核桃糖》、《糖炒栗子》九題。作文藝創(chuàng)作自述《我和民間文學(xué)》(《民間文學(xué)》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中旬,參加莫言新作《透明的紅蘿卜》研討會。

        五月,《北京文學(xué)》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作《祝愿》一文(《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五年第六期)以慶祝。作創(chuàng)作談《我是怎樣和戲曲結(jié)緣的》(《新劇本》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六月,作散文《昆明的花——昆明憶舊之六》(《滇池》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七月上旬,作小說《故人往事》(《新苑》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含《戴車匠》、《收字紙的老人》、《花瓶》、《如意樓和得意樓》四題。

        八月,作散文《八仙》(生前未刊)、①作者先后于1985年8月18日、1986年12月4日寫過兩篇同題文。前者較短,后者較長,少部分內(nèi)容雷同?!渡鷻C》(《丑小鴨》一九八五年第八期,含《芋頭》、《豆芽》、《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三題)。

        九月,作小說《郝有才趣事》(《大西南文學(xué)》一九八五年第九期)。后收入《汪曾祺自選集》,改題為“講用”。

        十月上中旬,隨艾蕪為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赴香港訪問。

        本月,崔道怡主編的《小說拾珠》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受戒》入收?!兑痪虐怂哪耆珖鴥和唐≌f選》由新蕾出版社出版,《曇花、鶴和鬼火》入收。

        十一月,為何立偉即將出版的小說集《小城無故事》作序,題為“從哀愁到憂郁”(先刊于《文學(xué)自由談》一九八六年第一期)。作小說《詹大胖子》(《收獲》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十二月,作小說《幽冥鐘》(《收獲》一九八六年第二期)、《茶干》及“后記”,與前此所作《詹大胖子》一起以“橋邊小說三篇”為總題刊于《收獲》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作文藝筆談《待遣春溫上筆端》(《瞭望》周刊海外版一九八五年第五十一期),是該刊“年度文學(xué)狀況”筆談的約稿。

        年末,作散文《香港的鳥》,刊處不詳,收入《蒲橋集》。

        一九八六年,六十六歲。

        一月,作散文《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午門憶舊》、《玉淵潭的傳說》(以“橋邊散文(兩篇)”為總題刊于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二月,發(fā)表散文《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光明日報》二月二十三日)。

        三月,發(fā)表文藝雜論《用韻文想》(《劇本》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四月,作評論隨筆《一篇好文章》(《北京晚報》四月十九日,評該報日前發(fā)表的耿鑒庭《朱光潛先生二三事》一文)。

        本月,應(yīng)《北京文學(xué)》之邀到京郊踏青,對辦刊提出建議。本月,參加《文藝研究》文學(xué)組舉行的文學(xué)語言問題座談會,并作《關(guān)于小說語言》的發(fā)言。本月,高郵縣文聯(lián)成立,汪曾祺被聘為名譽主席。

        五月,作文藝隨筆《關(guān)于小說的語言(札記)》(《文藝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含《語言是本質(zhì)的東西》、《從眾和脫俗》、《神氣?音節(jié)?字句》、《小說語言的詩化》四題)。發(fā)表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雨花》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含《炒米和焦屑》、《端午的鴨蛋》、《咸菜茨菇湯》、《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野鴨?鵪鶉?斑鳩?騄》、《蔞蒿?枸杞?薺菜?馬齒莧》六題)。因江連農(nóng)來信請教,復(fù)信與談戲曲發(fā)展的經(jīng)驗教訓(xùn)、現(xiàn)狀與問題,來往書信后分別以“我的困惑”、“一個‘外星人’的回答”為題,一起刊于《新劇本》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五月末,應(yīng)邀赴常德參加由北岳文藝出版社主辦的通俗文學(xué)討論會。后游索溪峪、寶峰湖、張家界,賦詩《索溪峪》、《寶峰湖》等紀(jì)行。

        六月,作隨筆《談讀雜書》(《新民晚報》一九八六年七月八日)。為紀(jì)念老舍逝世二十周年而作小說《八月驕陽》(《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六年第九期)。發(fā)表小說《虐貓》(《北京晚報》一九八六年六月十日)。

        本月起在《北京晚報》開設(shè)“橋邊雜記”專欄。六月三十日,刊發(fā)《小序》及第一篇《比罰款更好的辦法》。本月撰成的其他篇什,隨后陸續(xù)刊發(fā):《寫信即是練筆》(七月十四日)、《靈通麻雀》(七月二十八日)、《博雅》(上、下,八月十一日、二十五日)、《沈括的幽默》(九月二十二日)、《蘇三監(jiān)獄》(十月六日)、《再談蘇三》(一九八七年一月十日)。

        本月,《中國新文藝大系(一九七六-一九八二)》短篇小說集下卷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出版?!洞竽子浭隆啡胧?。

        七月,作小說《安樂居》(《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六年第九期)。發(fā)表小說《毋忘我》(《北京晚報》七月十二日)。發(fā)表新詩《旅途》(《中國作家》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含《有一個長頭發(fā)的青年》、《賽里木》、《巴特爾要離開家鄉(xiāng)》、《吐魯番的聯(lián)想》、《壩上》、《歌聲》六題。

        下半月,赴密云水庫參加北京市文化局組織的“新劇作討論會”。在密云作《小小說是什么》(《文藝學(xué)習(xí)》一九八六年第三期),改完京劇劇本《一捧雪》并作《前言》(《新劇本》雙月刊一九八七年第五期)。

        本月,為《作家》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題詩(清影姍姍小葉楊)(手跡刊《作家》一九八六年第十期)。

        八月,為擬出文論集《晚翠文談》作自序,題為“門前流水尚能西”(先刊《天津文學(xué)》一九八六年第十一期)。作文藝隨筆《有意思的錯字》(生前未發(fā)表)、《口味?耳音?興趣》(后作為《吃食和文學(xué)》之一刊于《作品》一九八七年第一期)、散文《他鄉(xiāng)寄意》(《新華日報》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月,參加兩場紀(jì)念老舍逝世二十周年的座談會并發(fā)言。臺灣新地出版社出版大陸作家小說選《靈與肉》,汪曾祺《黃油烙餅》入收。

        九月二日,參加《文藝報》為慶賀巴金《隨想錄》五集完稿而召集的首都文藝界人士座談會。在發(fā)言中稱巴金“始終是一個痛苦的流血的靈魂”。發(fā)言以“責(zé)任應(yīng)該由我們擔(dān)起”為題,刊于《文藝報》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本月作《苦瓜是瓜嗎?》(作為《吃食和文學(xué)》之一,刊于《作品》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十月,作散文《云南茶花》(《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一期)。為魯迅文學(xué)院第八期作家班、第一屆進修班講課,題為“談創(chuàng)作”。

        本月,受西南聯(lián)大校友會委托,為慶賀聯(lián)大校友、物理學(xué)家李政道六十壽辰及宇稱不守恒定律發(fā)現(xiàn)三十年,作詩(三十年前三十歲)并書贈李政道。下旬,應(yīng)江蘇文藝出版社邀請與黃裳和林斤瀾夫婦游南京、揚州。二十七日回高郵探親,并以顧問身份出席《高郵縣志》編寫座談會。返揚州后,讀青年作家杜海的小說稿《碧珍》,作文藝雜論《說“怪”》以為回應(yīng),生前未發(fā)表。

        十一月,在上海參加“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國際討論會”。八日,在北京參加中國作協(xié)四屆理事會二次會議。本月,作文藝雜論《小說的散文化》(《八方》叢刊一九八七年第五輯)。

        十二月,因李陀提議,《北京文學(xué)》封二為汪曾祺開設(shè)短散文專欄“草木閑篇”。本月為專欄撰《張大千和畢加索》、《八仙》、《?!啡ǚ謩e刊《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二、三、四期)。為漓江出版社擬出《汪曾祺自選集》作“自序”,為金實秋《古今戲曲楹聯(lián)薈萃》作序(先以“戲臺天地”為題刊于《讀書》一九八七年第八期)。

        下半年,在魯迅文學(xué)院進修班講座,記錄稿《汪曾祺談創(chuàng)作》刊于魯迅文學(xué)院內(nèi)部刊物《文學(xué)院》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本年,為中央電視臺電視專題片《話說運河》作解說詞《地靈人杰話淮安》(收入解說詞集《話說運河》,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作散文《索溪峪》(《桃花源》一九八八年第一、二期合刊)。

        一九八七年,六十七歲。

        一月,作文學(xué)評論《林斤瀾的矮凳橋》(《文藝報》一九八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含《林斤瀾的橋》、《?!?、《人》、《澀》四題)、散文《宋朝人的吃喝》(《作家》一九八七年第六期)、文藝隨筆《賀路翎重寫小說》(《人民日報》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大地”)。為朱延慶《江蘇邑縣叢書——高郵》作序(先刊《雨花》一九八七年第十一期)。發(fā)表文藝雜論《童歌小議》(《民間文學(xué)論壇》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含《少年諧謔》、《兒歌的振興》兩題。發(fā)表散文《昆明菜——昆明憶舊之七》(《滇池》一九八七年第一期),①《滇池》刊出本副標(biāo)題作“《昆明憶舊》之六”?!袄ッ鲬浥f”系列至上一篇《昆明的花》已為“之六”,這里顯然為誤植,應(yīng)為“之七”。含《汽鍋雞》、《火腿》、《牛肉》等九題。

        二月,元宵節(jié)(二月十五日)前后作舊體詩《元宵》(《光明日報》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六十七歲生日自壽詩(“尚有三年方七十”,手書墨跡)。本月,作散文《馬鈴薯》、《臘梅花》、《紫薇》(與前作《宋朝人的吃喝》一起以“散文四篇”為題刊于《作家》一九八七年第六期)、《金岳霖先生》(《讀書》一九八七年第五期)。

        三月,作散文《午門》(香港《大公報》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二日)。作《北京文學(xué)》“草木閑篇”專欄文《杜甫草堂?三蘇祠?升庵祠》(一九八七年第五期)、《蘇三、宋士杰和穆桂英》(一九八七年第六期)。作散文《猴王的羅曼史》(《北京晚報》一九八七年四月十八日)。以上諸篇又陸續(xù)在香港《大公報》“大公園”刊發(fā)。作散文《泰山拾零》(香港《文學(xué)家》第一卷第二期,一九八七年六月出版,含《陳廟長》、《經(jīng)石峪》、《快活三里》等十題)。本月出版的《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三期刊出《社會性?小說技巧》,是該刊副主編崔道怡主持的汪曾祺與林斤瀾對談記錄,根據(jù)錄音整理。

        四月五日,隨中國作協(xié)作家代表團抵昆明,作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參觀采訪之行。游訪云南各地。每到一地均組織座談?!段膶W(xué)語言雜談》(《滇池》一九八七年十二期)即是次出訪座談記錄稿。返昆后,尋訪聯(lián)大等多處故地。應(yīng)請題字畫若干。月末返京。本月,作散文《建文帝的下落》(《大西南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十二期)、《潑水節(jié)印象》(《滇池》一九八七年第八期)。

        五月,作散文《潑水節(jié)印象》、《大等喊》、《滇南草木狀》(三篇合為《滇游新記》,刊于《滇池》一九八七年第八期)。作“草木閑篇”專欄文《吳三桂》(《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七期)。發(fā)表散文《藻鑒堂》(香港《大公報》五月二十五日)。

        本月出版的臺灣《聯(lián)合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五期刊出“汪曾祺作品選”專輯,除發(fā)表了署名“編輯室”的《從前衛(wèi)到尋根——汪曾祺簡介》,還選載了《受戒》、《大淖記事》、《陳小手》、《詹大胖子》、《八月驕陽》、《復(fù)仇》六篇小說。

        六月,發(fā)表散文《觀音寺——昆明憶舊之八》(《滇池》一九八七年第六期)、②刊出稿作“第七”,按該系列前面諸篇排序,本篇當(dāng)系“第八”?!栋菌?逮獾子》、《狼的母性》(香港《大公報》六月八日、二十五日)。中旬,與柯藍、公木、賈平凹等赴桂林參加首屆漓江旅游文學(xué)筆會。會后轉(zhuǎn)道南寧。期間,作《廣西雜詩》七首(《廣西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九期)。

        七月,作“草木閑篇”專欄文《鱖魚》、《鋃鐺》(《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十一期、第十二期)。作散文《家常酒菜》(《中國烹飪》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含《拌菠菜》、《拌蘿卜絲》、《干絲》等十題。十二日,美國《紐約時報》雜志刊登該報記者戈爾根采寫的題為“中國的文化壓制”的報道,綜合了對多位人士的專訪,報道當(dāng)前文藝形勢。其中一段寫汪曾祺接受專訪時說的關(guān)于“批判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的看法。九月二十二日汪曾祺在美國看到報紙,指出這段報道有“捏造”之處。

        八月,開始改寫“聊齋志異”的寫作計劃“聊齋新義”。本月作《瑞云》(《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八年第三期)。作散文《釣魚臺》(香港《大公報》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為臺灣聯(lián)合出版社擬出的汪曾祺短篇小說自選集《茱萸集》作“題記”。約本月,作《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影響》、《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兩文以備赴美演講用,由施松卿譯為英文。月底,取道香港赴美國參加國際寫作計劃,在港期間,接受施叔青訪問,訪談錄《散文化小說是抒情詩——訪汪曾祺》(刊《聯(lián)合報》,日期不詳,又以“作為抒情詩的散文化小說”為題發(fā)表于《上海文學(xué)》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九月一日,抵達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國際寫作計劃”日程。本期“計劃”共有二十七國三十三名作家參加。

        本月,完成“聊齋新義”的《黃英》(《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八年第三期)、《蛐蛐》(《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八年第三期)、《雙燈》(《上海文學(xué)》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石清虛》(《人民文學(xué)》一九八八年第三期),以上諸篇在國內(nèi)發(fā)表之前均先刊于紐約《華僑日報》。發(fā)表散文《水母宮和張郎像》、《壩上》(香港《大公報》九月十七日、二十七日)、《夏天的昆蟲》(《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九期)。

        本月出版的臺灣《聯(lián)合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九期刊出“京味小說”專輯,選登老舍、汪曾祺等的作品,《安樂居》在內(nèi)。小說集《寂寞和溫暖》由臺灣新地出版社出版,收入短篇小說十三篇,均為《汪曾祺短篇小說選》中的作品。

        十月十二日,“國際寫作計劃”前主持人保羅?安格爾生日,汪曾祺作詩(“安寓堪安寓”)以賀。十八日,參加“計劃”組織的“我為何寫作”討論會并作發(fā)言。下旬,往游芝加哥,參加了李歐梵組織的與芝加哥大學(xué)中國學(xué)生的座談,講“我為什么到六十歲以后寫小說較多,并且寫成這個樣子”。返愛荷華后,為文學(xué)系學(xué)生講“作家的社會責(zé)任感”。

        本月,以家書形式作散文《林肯的鼻子》(后刊于《散文世界》一九八八年第四期)。發(fā)表“草木閑篇”欄文《從桂林山水說到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北京文學(xué)》一九八七年第十期)。本月,《汪曾祺自選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上中旬,旅行美東各大城市。在耶魯大學(xué)演講“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①該講題先后在耶魯大學(xué)、哈佛大學(xué)、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講過,各處分別用過“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中國作家的語言意識”、“我對文學(xué)語言的一點看法”等名稱。后來發(fā)表的追記整理稿,定名為《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在馬里蘭大學(xué)演講“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的影響”,在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哈佛大學(xué)演講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后追記演講內(nèi)容成《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一文,先刊于紐約《中報》,后刊于《文藝報》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二十二日,在愛荷華參加“美國印象座談會”并發(fā)言,大受好評。接受愛荷華大學(xué)授予的“榮譽研究員”稱號。在北愛荷華大學(xué)演講,題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

        本月,發(fā)表散文《太監(jiān)念京白》(香港《大公報》十一月三日)。

        在美期間,汪曾祺精神振奮,參加活動積極,談吐幽默,思維敏捷,給各國作家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月二十二日,返抵北京。(未完待續(xù))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基金青年項目“汪曾祺與現(xiàn)代抒情小說”(批準(zhǔn)號09YJC751010)、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汪曾祺年譜長編”(項目號13FZW075)階段成果。系以作者的《汪曾祺年譜》為基礎(chǔ)縮編而成??s編過程中,多得東北師大文學(xué)院研究生胡雪、徐亮、牟少華協(xié)助,謹(jǐn)致謝意?!?/p>

        徐強,文學(xué)博士,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沙家浜汪曾祺京劇
        看汪曾祺寫絕句
        中華詩詞(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18
        沙家浜、蕈油面:傳承常熟精神與文化
        京劇表演開始了
        童話世界(2020年14期)2020-12-18 05:04:38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fēng)輕走一生
        海峽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我的京劇之路
        創(chuàng)辦少兒京劇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45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海峽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親親沙家浜
        當(dāng)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
        華人時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国产片三级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黄页免费人成网址大全|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不卡日韩| 久久精品av在线观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诱惑第一页| 黄污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 亚洲中文有码一区二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91免费播放日韩一区二天天综合福利电影 | 日韩精品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妻熟女高跟丝袜| 奇米影视777撸吧|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九一色| 又黄又爽又色视频|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不卡免费在线亚洲av|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精东 | 日本高清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二区三区三州|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亚洲一区有码在线观看|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