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蘭
(和田師范??茖W校,新疆 和田 848000)
?
關于高校課堂教學的探討
——以和田師范??茖W校為例
陳 蘭
(和田師范??茖W校,新疆 和田 848000)
高校課堂教學是教學實施中最基本、最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之一。本文以和田師范專科學校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就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和田師范??茖W校;高校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教學實施過程中最基本,最傳統(tǒng)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也是高校教學工作中的核心。而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人才。目前我校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現(xiàn)象,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適應當前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現(xiàn)狀?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我校一直探討和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經過認真研究和思考,針對我校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如何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相應對策。
一是授課教師關于本章節(jié)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不鮮明。以一節(jié)課50分鐘為例,拋去教師提問學生所占用的10分鐘左右的時間,剩下的40分鐘講解新內容,每一知識點講解所占用的時間較為平均,重點與非重點,難點與非難點沒有得到鮮明的體現(xiàn),教師在下課前5分鐘內,也沒有對所上兩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做一個簡短的小結或者說明。這不便于學生課下復習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二是多數(shù)教師對“雙語教學”的內涵依舊存在認識和理解不到位的現(xiàn)象。
所謂雙語教學,即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qū)不同而存在差異。換句話說,雙語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授課語言應有所側重,要側重于弱勢語種。只有逐步減弱對強勢語種依賴,弱勢語種才會逐漸變強。而且過渡之后,由于母語天然的穩(wěn)定性不會因此變弱,就有可能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xiàn)“民漢兼通”,“雙語雙強”和轉換自如的雙語教學目標。[1]簡單概括理解就是,我們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不排斥母語,教學用語應該以民族學生弱勢語言-漢語為主體語種,母語-維吾爾語為輔助語種。特別是我校物理、化學、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yè)課中,涉及的定理,原理,公式、方程較多,也較為復雜,這些也屬于教學中的難點或重點,如果授課教師完全用漢語授課,不講一句維吾爾語,勢必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在掌握知識及融會貫通上會增加相應的難度。
三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不夠,缺乏互動,沒有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教師從進教室開始講,基本講到下課。期間,偶爾提問1-2名學生回答問題,但問題的設置基本以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點;或者是教師本人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再或者就是讓全班學生集體回答。這些看上去貌似引導學生,但與真正實質上的課堂教學啟發(fā)與引導有很大的差距。這個現(xiàn)象的背后,造成了課堂學習氣氛的沉悶,上課時,有的學生目光呆滯,有的學生東張西望,有的學生昏昏欲睡,有的學生不知所云,濫竽充數(shù)。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校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探索鉆研的精神。
四是授課教師過多使用并依賴多媒體課件授課。
多媒體授課是現(xiàn)代教學較為先進的授課方式之一,多媒體課件因為包含 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并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是教學輔助教具中最為得力的幫手之一。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的不足,教師過多使用多媒體,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如板書、繪制圖形的教學基本技能卻在逐漸弱化。特別是對于理科的學生,物理公式、化學方程的推導和演算僅靠多媒體里事先做好的課件,教師只點擊鼠標,學生光看的這種教學行為是不行的,也不符合理科學生學習的特點。
(一)教師自身責任心不強
我校教師固然背負著沉重的工作壓力,如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當班主任、做課題、寫論文,參加上級部門安排的各類政治學習活動等,加之,課堂上學生人數(shù)較多,面對散漫的學生會產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甚至放任不管。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是體現(xiàn)師德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對自身及學生嚴格要求,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學風。
其次,高校教師的責任心是教師的“良心”,也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教學態(tài)度。備課,怎么備?如何備?教案內容是否照抄書本,沒有創(chuàng)意,教案中是否體現(xiàn)出知識的前沿性和科學性;講課內容是否符合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內容過淺還是過深,范圍過寬還是過窄;教學用具是否準備充分;教學用語的比例是否符合雙語教學的要求等等,無一不是高校教師“良心”和教學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如果我校教師沒有高度的責任感,上課照本宣科;原本該細講的內容變成簡講;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偷工減料少講一半;應該用雙語授課的課程變成純粹的母語-維吾爾語授課;授課教師為了圖省事,上課不板書,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講課,這樣的教學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這個教學途徑為南疆三地州培養(yǎng)“下得去,留得住”的雙語教師,為社會培養(yǎng)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呢?
(二)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教師在課前必須對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活動科學、有序的開展。
我校的課堂教學屬于傳統(tǒng)教學,其表現(xiàn)方式就是教師嚴格按照教案上課,教案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從而使上課變成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教案準備的充分與否與該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
案例:《遺傳學》課程 第十章 細胞質遺傳
第一節(jié) 母性影響
1.短暫性母性影響
2.持久性母性影響
3.細胞質遺傳特點
案例中教師講課內容與教案內容一致。采用的是多媒體授課。期間,教師針對多媒體中的圖片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繼續(xù)講課。課堂教學就像計算機輸出的指定程序一樣,按照教案展開過程。從教師的角度說,按照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完成了對學生“培養(yǎng)”和“引導”的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是否聽懂、理解、掌握、提高了,則顯得不那么重要,這個過程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這種教師“一言堂”的教學使學生及其發(fā)展受到諸多限制,控制、壓抑,學生也是亦步亦趨,盲從依附,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求知欲的刺激。
我們上課需要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學習重心的精心設計,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特點,預設課堂上的多種可能,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
(三)課堂教學有效的啟發(fā)性不夠,教師的如何“引”與學生的如何“學”缺乏思維火花的碰撞
我校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了發(fā)現(xiàn)和探究,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了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如:死記硬背就為典型。學生學習純粹為被動接受、記憶知識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桎梏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造成課堂氣氛的沉悶,教師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課堂上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
(四)與我校學生的生源和背景有一定關系
我校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南疆三地州縣、鄉(xiāng)鎮(zhèn)或牧區(qū),父母多為農民,文化程度偏低,學生漢語言環(huán)境不好。學生以維吾爾族為主體。雖然學生們經過了一年的漢語預科學習,漢語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但這個提高是相對他一年的漢語知識和漢語文化的學習和掌握而言,但與學生能很快聽懂純漢語專業(yè)授課,看懂較為深奧的漢文字專業(yè)書籍有一定的差距,漢語對民族學生來說屬于弱勢語種。
再有,我校學生屬于被三本錄取的學生,考分高的學生和考分低的學生之間的分值差距較大,但這部分學生屬于少數(shù)人,絕大部分學生考分均在350-380之間。這說明一個問題,我校學生普遍存在不論是在文科專業(yè)學習還是理科專業(yè)學習上,均存在專業(yè)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不扎實的現(xiàn)象,這對學生自身想進一步深入學習本專業(yè)知識則相應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難。
(一)加強教師責任感建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它表現(xiàn)為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認識與情感的關系。高校教師首先應該要加強責任心,認真?zhèn)湔n,熟悉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搜集教學參考資料,研究適合授課班級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上做到“四個備”:一是備教學態(tài)度。教師講課時,要儀表端莊,精神飽滿,言行舉止符合一名高校教師的身份。對待教學的態(tài)度是積極、熱情、主動、充滿自信的;二是備學生。教學中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學習特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特別要重視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啟發(fā)和鼓勵;三是備教材。授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明確教材中重點和難點,圍繞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四是備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將整個推導過程和結果都講給學生,勢必會造成學生的“懶”,不勤于動手,不勤于動腦,這對他們的學習非常不利,也會造成他們強烈依賴老師的意識。如,以化學專業(yè)為例,對于中間較為重要的推導環(huán)節(jié),教師先暫不講,預留5-6分鐘,讓學生以前后左右同學為一組討論,研究下一步驟,以及可能的得出的結果或者結論。時間到后,請1至2名學生代表發(fā)言集體討論研究的結果。最后教師評價,指出對或錯,以及問題的原因。然后教師再將正確的推導步驟或者解法繼續(xù)在黑板上演示。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無定法”,課堂中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授課班級的學生水平,還是要靠授課教師本人自己多下下功夫去研究,盲目模仿,或者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
以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強烈的責任感和責任意識。
(二)科學合理地運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從教育心理學知道,一堂課學生最佳的學習時間為上課后的5至20分鐘內。在這段時間內,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學習狀態(tài)處于最佳。授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段最佳的教學時間,將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展示出來,盡快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和難點。如理科專業(yè)的課程,方法講授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興奮時區(qū)內,習題的講解和練習放在學生的回歸時區(qū)內。這將更有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
其次,每一章節(jié)內容講解的時數(shù)應有明顯區(qū)別,并在教學計劃中要體現(xiàn)出來。如:以我校理學院的《基礎物理教程》課程為例,一章的內容講6節(jié)課,一章中包括幾個小節(jié)內容,哪幾個小節(jié)內容屬于教學重點或難點,哪幾個小節(jié)屬于非重點,那么6節(jié)課時的安排上就不能搞平均分配,重點內容占用的課時相對多些,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占用的課時要少些,并在教學計劃中做好安排,便于指導課堂教學實踐。
這樣做都是為了避免課堂教學實踐的浪費和無效,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三)對大學生的課堂教學行為要從控制走向引導,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目前我校存在大多數(shù)教師教學任務偏重的現(xiàn)狀,有的院系的教師人均課時在20節(jié)課左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機會減少,這就需要高校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造一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其次,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科學學習方法的示范,指導學生怎樣閱讀,怎樣思考,怎樣探索,怎樣總結,怎樣評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系統(tǒng)整理知識能力和科學運用知識的能力。
再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智力活動的過程,它不僅是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和結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實機會,使學生能進行學習的自我體驗。它能使學生認識到自我力量和自我智慧的存在,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自我探索能力。
(四)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是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教學策略一般包括兩種:集體教學策略和獨立學習的策略。
集體教學策略主要包括講授、討論、辯論、演示和指導。其中,講授,討論是高校教師多采用的重要教學策略。課堂講授要遵循“精講”的教學原則,講清重點和難點問題,講授內容要準確,具有科學性,信息量大,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能將抽象的原理具體化,深奧的道理通俗化。課堂討論,教師要對小組合作討論的目的、過程進行認真的設計和指導,既要保證討論的時間,又要保證課堂討論的價值。在小組匯報時要適當關注成績較差學生的意見。
獨立學習的教學策略要求學生獨立學習,練習并證明自己的學習效果。我校多數(shù)教師安排了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獨立完成??蓪嶋H上學生相互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對此,教師要及時給與學生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并對每次作業(yè)產生問題和原因給學生做一個小結。
(五)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的作用
目前,高校多媒體教學已經相當普及,并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即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又引起了教學寬度的變化,體現(xiàn)了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但在教學實踐中,并不是所有的專業(yè)課程都適合多媒體授課,也不是說有了多媒體教學,就排斥和淘汰黑板和粉筆。如,理科教學與文科教學有差異,理科教學中公式,方程、原理的推導,演示很多,需要繪制的圖表也不少。所以,對于圖形,圖表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但是對于其中如何得出的結論,教師還是應該一步步在黑板上給學生演示出來,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應該只是點擊鼠標,讀著課件上的文字,嘴上說著得出的結論。我們應該繼承黑板和粉筆的優(yōu)點,結合多媒體的優(yōu)勢,以此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師自身要正確理解“雙語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雙語教學”不是完全的漢語教學,不排斥母語。課堂上,面對授課對象,教師要以學生的弱勢語言漢語為主,強化學生的漢語能力,對于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在輔之以母語講解,提高教學效果,目的是為了學生能聽懂并掌握所學的知識。
[1] 賈旭杰,何偉,孫曉天,蘇傲雪,楊佳.民族地區(qū)理科雙語教材建設的問題與建議[J].民族教育研究,2014(5):119.
[2] 吳樂樂.探究課堂教學時間分配的結構模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4).
[3] 張從容.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
2014-12-20
陳蘭(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雙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