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雄,曾碧瑤,胡宏志
(惠州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 工商學院, 廣東 惠州 516000)
?
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成因及預防對策
游建雄,曾碧瑤,胡宏志
(惠州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 工商學院, 廣東 惠州 516000)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發(fā)展,高職院校大學生不當使用互聯(lián)網甚至網絡成癮問題日益突出。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成因的分析,對個人、學校、家庭等三方面提出了預防措施。
高職院校; 大學生; 網絡成癮; 預防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發(fā)展,不當使用互聯(lián)網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網絡成癮問題更是備受關注。作為互聯(lián)網主要使用群體的大學生,網絡成癮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同時,大學生網絡成癮也引起了社會、家庭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最早由美國精神病學家Ivan Goldberg提出。他借用藥物成癮判斷標準,指出:“網絡成癮是一種因過度使用網絡而帶來的身心健康、經濟或者社會功能的損害。”臺灣學者陳淑惠認為,網絡成癮是在無成癮物質的作用下,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所導致的行為失控,并產生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Young博士在1996年的互聯(lián)網成癮癥的研究報告中認為,網絡成癮是一種沖動的控制障礙,病態(tài)的使用互聯(lián)網,[1](P237-244)并提出了網絡成癮自評量表。
筆者使用Young的網絡成癮自評量表,對廣東省某高職院校的800余名大學生進行了網絡成癮診斷。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網絡成癮檢出率為10.46%,符合當前國內研究顯示的7%~15%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檢出率。在調查中發(fā)現,網絡成癮與性別、專業(yè)、年級、上網時間、網齡等呈顯著的相關關系。
大學生網絡成癮并不是單一模式,它受多方面的影響,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成因。
(一)主觀因素
1.心理因素 (1)適應問題。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在高中,學生們大多靠近家里,在家居住,受父母的約束;到了大學后,沒有了父母的約束,學生們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缺少父母的約束,從而沉迷網絡。大量的研究證明,大學生網絡成癮跟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另外,有些同學,在高中的時候學習無所謂或者成績還算可以;到了大學,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失去了以前的優(yōu)越感,自信受損,產生自卑和自棄的心理,只在網上尋求快樂和滿足,將大量時間投入網絡,逃避現實社會,從而沉迷于網絡。(2)人際關系。據調查,人際關系與網絡成癮呈顯著的差異性。部分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性格內向,交際能力較差,不善于交際,而在網絡上,他們可以夸夸其談,沒有現實里的孤獨感和無助感。也有些大學生喜歡通過網絡來認識網友、交流,甚至網戀,久而久之,對于現實生活中的溝通則顯得有心無力。(3)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目標不明確。部分學生,到了大學后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沒有了老師的管制,沒有了奮斗的目標,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加上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不明晰,想學東西,但不知道學什么有用,也不知道怎么學。因此,對學習感到無聊,認為讀書沒有用,就到網上打發(fā)時間,逃避現實,尋求安慰。(4)尋求自我價值感。有些同學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體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而在網絡上他們可以通過游戲、購物、娛樂等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從而感到快樂。也有同學試圖通過網絡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現自我,讓更多的人來贊賞、評價自己,從而使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得到滿足。
2.信息的吸取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有問題找度娘”?,F代大學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喜歡在網絡上獲取信息,在網絡上他們可以找到幾乎所有問題的答案。通過網絡,他們還可以獲取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和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網絡就像一個貼心秘書,隨時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衣食住行的相關資料。學生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到自己喜歡的影片。網絡給學生帶來的便利是毋容置疑的。但是,網絡就像把雙刃劍,使用得不好,也會傷及學生自身。
3.知行脫節(jié)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學期間的學生,他們的認知和行為往往不能協(xié)調統(tǒng)一。他們開始學會辨別是非,也開始正確看待一件事物,但是他們在實際行動中缺乏自律,依然放任自我。[2](P32)據調查,有43.6%的同學曾經想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但是他們很多時候又做不到。另外,受“西方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對現在社會存在的一些虛假丑陋信息,不能進行很好的思考和辨別,容易受影響,對社會產生負面的情緒,深陷于網絡虛擬世界。
(二)客觀成因
1.網絡自身特點 互聯(lián)網內容豐富,能夠滿足各種需求:刺激的游戲、自由的聊天、精彩的影片、便利的購物、大量的信息,這些都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誘惑。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容易沉淪在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中。[3](P116-119)
2.網絡成癮的家庭因素 大量的事實證明,家庭因素與網絡成癮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其中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管理方式、使用電腦情況對大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有電腦和無線網絡,學生在家中可以自由自在、隨時隨地上網。如果父母管理干預不當,容易造成學生過度使用網絡。此外,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子女網絡成癮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謝晶等人對1 300余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特別是父親的教養(yǎng)方式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網絡成癮行為。游建雄等人對某所高職院校800余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他們發(fā)現,父母較為獨裁,與子女溝通較少,干涉子女事務較多的,子女網絡成癮的概率較大;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可以使子女輕松、自由、獨立,反而不易網絡成癮。在家庭氛圍方面,家庭關系和諧,家庭成員相互關愛,子女網絡成癮的概率低;反之,父母關系惡劣,單親家庭,父母其中一方或雙方過度使用網絡,子女網絡成癮的概率就高。梅松麗等人在研究單親家庭與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關聯(lián)性時發(fā)現,單親家庭網絡成癮率高達13.7%,遠遠高出非單親家庭。
3.網絡成癮的學校因素 網絡成癮的學校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主要的有周圍環(huán)境、課程設計、第二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等。調查顯示,72.16%的學生由于室友都玩電腦、上網,也就隨波逐流。高職院校大學生,大部分都在校居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電腦,當同宿舍的大部分同學都玩電腦的時候,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跟風玩。高職生玩電腦以游戲為主,從而耗費大量的時間。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不愛聽課,加上有些課程枯燥無味,課余又沒有感興趣的活動,大多數的自由時間,他們感覺彷徨、迷茫,便將精力投入到網絡當中,在網絡的世界尋找補償。高校管理模式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也較大?,F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實施網絡工程,大學生大多能夠在宿舍上網。但是,高校的網絡管理制度遠遠滯后于網絡的發(fā)展速度。部分大學生無節(jié)制地使用網絡,形成對網絡的高度依賴,由此大學生群體成為網絡成癮的主要人群。
4.網絡成癮的社會因素 互聯(lián)網的普遍運用、快速發(fā)展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然而,互聯(lián)網上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圖片以及網絡謠言,這對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的大學生會產生很大影響。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過濾技術尚未完善,為大學生在網上尋找刺激、宣泄不滿提供了便利。當大學生感覺不到被關心、支持的時候,容易尋求網絡幫助,久而久之,他們便對網絡產生了依賴。
(一)個人方面
1.提高自我辨別能力,理性面對網絡信息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有好有壞,有準確也有虛構,大學生必須提高辨別能力,學會明辨是非,并理性地面對網絡信息。對于一些不健康的網絡信息、資源如各種暴力、色情等,要堅決排斥。[4](P4482-4484)
2.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 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一個很大因素是無所事事,時間充裕。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應該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實踐活動,充實自我,發(fā)現現實生活中的樂趣。這樣,才不易被網絡的形形色色所誘惑。
3.明確目標,增強心理素質 很多時候,高職院校大學生因為沒有了目標,沒有了約束,對未來感到迷茫,對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對大學環(huán)境適應不好,才容易沉迷于網絡。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目標,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上遇到的挫折,保持樂觀,勇敢面對現實,腳踏實地朝著目標前進。
(二)學校方面
1.分年級、分專業(yè)建立網絡預防體系 據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的年級、專業(yè)與學生的網絡成癮呈顯著差異性。高職院校大二的學生比大一、大三的學生更容易網絡成癮,理科類尤其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明顯高于文科類的學生。因此,必須分年級、分專業(yè)建立網絡預防體系,對大二的學生、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及時干預。對大一、大三文科類為主的學生重在預防及教育。
2.建立網絡成癮預警機制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渠道和干預機制。網絡成癮的學生,他的行為表現、學習成績都會異于常人。在學生產生網絡成癮的苗頭時,可以通過宿舍的信息員,將信息反饋給輔導員。輔導員應該協(xié)同心理咨詢室主動對具有網絡成癮傾向的學生進行干預。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邀請其父母一起幫助學生走出網絡。
3.加強網絡使用管理,提高學生網絡素質教育 學校必須加強網絡使用管理,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在新生入學時,與學生簽訂《網絡使用協(xié)議》,從上網內容、時間段上給予明確的規(guī)范。對于違反協(xié)議的同學給予相應的教育懲處。同時,必須加強網絡道德和網絡素質教育,宣講網絡成癮知識,使學生明白網絡成癮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4.加大網絡成癮干預方法的宣傳 網絡成癮的干預與治療是一個雙向工程,它需要干預者和被干預者、治療者和被治療者的共同努力。在現行的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介于網絡成癮和非網絡成癮之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都進行網絡成癮的干預矯正,則顯得夸大和不現實;如果不去理會或者只是單一地關注又過于被動。必須加大對網絡成癮干預的宣傳,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去自我重構網絡認知,預防網絡成癮。[5](P178-180)
5.積極開展戶外拓展運動 鄧文才、朱莉等人研究發(fā)現,體育運動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和愉快感,對網絡成癮具有干預作用。戶外拓展運動能讓參與者通過親身體驗來反思學習,啟發(fā)潛能,能夠使參與者積極思考問題并進行自我教育。學校開展戶外拓展活動,不僅能夠填充學生在網絡上的體驗和感受,[6](P28)還能促進大學生增強心理素養(yǎng)。不同的戶外運動能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
(三)家庭方面
1.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的氛圍呈顯著的相關性。家長對子女干涉、限制多,關心過少,容易促使子女沉迷網絡。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子女的溝通,尊重子女的意愿、意見,[7](P103-104)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互愛的家庭環(huán)境;善于發(fā)現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啟發(f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主動與學校溝通,形成家校合力 大學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與高中、初中有著比較大的區(qū)別,不再經常召開家長會,也不再經常進行家長訪談。大學輔導員、老師也不會經常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作為家長,可以積極主動地與輔導員進行溝通,與學校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網絡的普及并不會因為使用者的不當使用而停滯不前,在信息時代,只有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合理地使用網絡,才能更好地享受網絡帶給人們的便利。對于不當使用網絡所帶來的網絡成癮問題,需要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采取多渠道的預防措施,以降低網絡成癮的發(fā)生率,建立起人網和諧的網際關系。
[1] [美]Young K. Internet addi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3).
[2] 楊奕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3] 王輝艷.高職學生網絡成癮現狀淺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
[4] 聶 嵐,羅 霞,代 俊.大學生網絡成癮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5).
[5] 洪少春.高職學生網癮問題的學校干預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08,(5).
[6] 趙 亮.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網癮干預效果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7] 郭蓮榮.職業(yè)院校學生網絡成癮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8,(12).
Cause on For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Form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YOU Jian-xiong,ZENG Bi-yao,HU Hong-zhi
(Faculty Industry and Commerce,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516000, China)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problems such as improper use of Internet and Internet addic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schools and famil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2015-04-13
本文系2014年度惠州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一般資助項目《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成因及對策研究》(2014LXB-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游建雄(1983-),男,廣東惠州人,助理研究員,講師,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學生工作管理研究;曾碧瑤(1990-),女,廣東河源人,學生輔導員,歷史學學士,主要從事學生工作管理研究;胡宏志(1985-),男,湖南衡陽人,學生輔導員,文學學士,主要從事學生工作管理研究。
G718.5
A
1672-2388(2015)02-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