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沖刺秘訣】
一、明確內涵。題中的概念如果除了原意之外又有比喻、象征等意義,審題就必須“雙管齊下”,做到精準、到位。如2014年遼寧省大連市中考作文題“美麗的插曲”,特別要明確“插曲”的比喻義——“事情發(fā)展過程中臨時發(fā)生的特殊片段或小事件”,“插曲”屬于中性詞,前用“美麗”修飾,則規(guī)定了所寫“插曲”必須凸顯真善美,給人正能量。
二、抓關鍵詞語。如2014年貴州省貴陽市中考作文題“追尋那漸遠的 ? ? ? ? ?”,就要抓住“追尋”“漸遠”這兩個關鍵詞語,明確兩點隱性要求:一是明確所填補的概念應該是曾經(jīng)存在過的,不是“新生事物”;二是“追尋”表達“追之而欲尋”之意,考生的“追尋”應懷著欣賞、熱愛與急切之情進行,不能是一般的回眸與尋找。所以假如你確立了做一名宇航員的理想,并以此為素材寫“追尋那漸遠的航天夢”就不準確了。
三、“另類”補題出新。半命題作文的審題與補題、構思實際上是同時進行的,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結果。如2014年山東省東營市中考作文題“ ? ? ? ? ?的眼淚”,若補“慈母”“歡樂”就容易落入俗套,補上“不該流”三字,記敘自己從克服懦弱到走向堅強的經(jīng)歷,就更能吸引眼球;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中考作文題“幸福的背后,是 ? ? ? ? ?”,若補“母愛”就“從眾”了,不如補上“母愛的透支”,以此凸顯“我”感恩、愧疚、回報的情感內涵。
四、“同中見異”比較。如2014年各省市中考涉及“閱讀”的作文題有“閱讀,曾讓我感動”“愛上語文”“語言是一首詩”“閱讀 ? ? ? ? ?”等。對于此類作文題,我們應該進行“同中見異”的比較:“閱讀,曾讓我感動”主要強調“閱讀”對“我”的影響,限制在情感層面,所寫內容不能以“獲知”“明理”為主;“愛上語文”中的“語文”是個外延寬泛的概念,若從“生活中的語文”切入,也許更能寫出新意;“語言是一首詩”可取“語言”中的“閱讀”來寫,但必須從審美角度切入,突出其“詩”的特質;“閱讀 ? ? ? ? ?”強調的閱讀對象絕非只是文字、書籍,例如“閱讀自我”,可以從歡笑和淚水中讀出自己的欣喜與悲傷;“閱讀青春”,可以在青青校園里回憶師生間的真情與感動;“閱讀自然”,可以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嘆世界的奇妙與生命的永恒……
【誤區(qū)警示】
一、忽視導語。如2014年江蘇省連云港市中考作文題:
2013年,82歲的加拿大當代短篇小說作家愛麗絲·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很多人來說,愛麗絲·門羅還是個陌生的名字。門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你知道,我是要處理很多家務事的。”但是在過去的大半生里,“我沒有一天停止過寫作?!遍T羅說。門羅大量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基本取材于她所在小鎮(zhèn)的平民愛情、家庭生活。
依據(jù)材料,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或感悟,以“看似尋常”為題,寫一篇文章。
此題導語所供材料的內涵指向比較集中、鮮明,考生在審題時,要注重從導語中提煉出立意點,如:“尋常與偉大”“勤奮與成才”“厚積與薄發(fā)”等。
二、忽視虛詞。有些考生在寫作時,對“更”“最”“也”“其實”“原來”等副詞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因而把文章寫偏。如201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題“這里也有樂趣”,副詞“也”就是“隱性門檻”,它具有的轉折意味,規(guī)定了題目中的“這里”并非是人們都認可的、一般意義上的地域處所,而是被人忽視甚至不看好、不認同的“這里”,如果忽視了“也”,就容易偏題了。
三、只注重表象,沒有深入挖掘。有些考生在審題時,只看文題表面,而不去挖掘文題的深層含義。如2014年山東省菏澤市中考作文題“小人物”,很多考生只把文題理解為生活中的“小人物”,講他們的經(jīng)歷,卻忽視了在“小人物”身上所蘊藏的“大”的光輝,導致文章立意不深。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總有一些畫面揮之不去:徜徉于流轉的四季,與自然親近,心靈會純凈安寧;遨游于書籍的海洋,與經(jīng)典神交,思想會豐富深邃;駐足于感人的場景,與美好相擁,性情會豁達開朗……親友團聚,歡快溫馨;書畫相伴,閑適舒展;運動競技,熱烈奔放……這一幀幀撩撥心弦的畫面,讓我們沉醉,流連……
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切身體驗,以“這樣的畫面,讓我流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書寫要正確、規(guī)范、美觀。(2014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題)
思路點撥
一、明確“這樣”。代詞“這樣”可以是哪樣?“這樣”的內涵關乎“畫面”的靈魂,是“讓我流連”的美點,只有明確這個觀點,考生才能從因果關系切入進行選材與構思。
二、多中選優(yōu)?!爱嬅妗笨芍缸匀伙L光,經(jīng)典閱讀,社會觀察,人際交往,家庭親情,興趣相伴……但導語中“揮之不去”“撩撥心弦”“沉醉”“流連”等詞語提醒考生須選擇觸動心弦的“畫面”,并讓文字指向“畫面”的亮點,從而自然地導出“讓我流連”的原因。
三、小中出新。避免一窩蜂地寫奶奶、爺爺“一頭白發(fā)”“一杯咖啡”“一把雨傘”“護送上學”等“畫面”,造成“趨同擁堵”。家鄉(xiāng)古風、底層人物、平常巷陌、尋常小事、心湖微瀾也都能“撩撥心弦”,使你的“流連”之歌頗有新意。
【考場佳作】
這樣的畫面,讓我流連
江蘇南通一考生
古今中外詠荷葉、贊荷葉的詩真是很少呢,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痪洹敖犹焐徣~無窮碧”,也只是楊萬里用來映襯荷花的短句。我總在想:荷葉,也能成為讓人流連的畫面嗎?
星期天,我剛到城中花園,天空便烏云翻滾,時有一個個小閃電劈過,雷陣雨說來就來,我只能躲進荷池旁的小亭子里。
雨,越下越大,伴隨著愈加轟響的雷聲,一陣恐懼襲上心頭。忽地,亭旁的荷池呈現(xiàn)著異樣的畫面——只有幾朵荷花低垂著嬌弱的身軀,往日典雅的身姿顯出了幾分憔悴。我不禁嘆息,更有疑問盤旋在腦海中:其他的荷花呢?記得風雨前,可是滿池的粉紅啊。再細看,原來本應該屬于荷花的位置,竟簇擁著層層荷葉,它們扎堆“抱”在一起,守衛(wèi)著荷花。那往日毫不起眼的荷葉,褪下淺綠的衣服,換上墨綠的戰(zhàn)袍,正同大風、驟雨、雷電作不屈的抗爭。它們單薄的身軀瑟縮地搖擺著,任由風如猛獸般撕扯,雨如鐵錘般敲擊,盡職地護衛(wèi)著……怔怔地望著這畫面,我不禁贊美:總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支持著它們吧,如此險惡的環(huán)境,竟無法改變它們由單薄柔弱的身體所鑄成的“鋼鐵堡壘”。
俗話說“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這場雷陣雨來得急,走得也快。雨停了,天空出現(xiàn)了一彎許久未見的彩虹。我流連著這難得一遇的美景,久久凝視??吹梅α?,便低頭轉向荷池。此時,又一幅難以想象的畫面出現(xiàn)了,我禁不住快步移至池邊。那團團聚攏的荷葉慢慢分散開來,朵朵粉紅無瑕的荷花,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又嬌羞地抬起頭來;荷葉,這無畏的勇士,被風雨折磨得有些支離破碎的身體,又添了一份綠意。它們又默默地回到了被人無視的角落。圓圓的葉邊,清晰的脈絡交錯勾連,幾顆晶瑩的水珠滑過,別有一番情趣。此時的荷葉,較之荷花,雖缺少那種嫵媚姣好,卻多了一份平淡堅忍。
凝望著這樣的畫面,一個意愿在心中升起:假如將來我是文學家,我定要寫一篇《愛蓮新說》;如果將來我是畫家,我定要畫一幅《風雨荷葉圖》,作為永久的懷念。
點評
1.審題精準。作者從導語中的“與經(jīng)典神交”審出“與荷神交”,由“荷花頌”轉向“荷葉贊”,別出心裁,自成一說,可見作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較強。
2.描摹細致。個性化的立意得益于細致的觀察和精細的描寫,荷葉“戰(zhàn)風雨”時的不屈抗爭、盡職護衛(wèi)和風雨后的安然淡定都通過形象的語言娓娓道來,給人以美感。
3.結尾點題。雖是短句,卻以粉紅荷花反襯荷葉之可愛可敬,主題寓于荷葉形象與哲理的結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