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民
【開篇導語】
古詩詞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種題型,考生應系統(tǒng)細致地進行備考。在古詩詞閱讀題中,對于意象、意境的考查是備受出題老師青睞的一種題型,并且此題型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此進行細致的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典例呈現(xiàn)】
1.閱讀《卜算子 詠梅》,回答問題。
卜算子 ?詠梅
□[宋]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2014·湖南長沙卷)詞的上闋通過驛站、斷
橋、黃昏、風雨等意象,營造了 ? ? ? ? ? ? 的意境。下闋則寫出了梅花 ? ? ? ? ? 、 ? ? ? ? ? 的品質(zhì)。
2.閱讀《虞美人 ?聽雨》,回答問題。
虞美人 聽雨
□[宋]蔣 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2014·山東濱州卷)詞中的“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望江南》,回答問題。
望江南①
□[南唐]李 煜
閑夢遠,南國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注釋]①望江南:詞牌名。這首詞是南唐后
主李煜亡國入宋后所作。②南國:李煜故國南唐,
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2014·江蘇南通卷)這首詞寫江南秋景,選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繪了南國秋天 的景色。
【考點解析】
◇考點一 ?體會意境
【思維軌跡】例1考查考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chǔ)上,體會詩詞意境的能力。在解答這類題時,理解詩詞大意是基礎(chǔ),明確其中的景物有哪些特點是關(guān)鍵;在語言表述時,可以在忠實于原詩詞的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添加恰當?shù)男揎椩~語,或者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
體會意境,要注意四點:一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不必每句、每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二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現(xiàn)詩歌意境;三是要忠實于原詩詞;四是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
【參考答案】《卜算子 詠梅》 落寞凄清 高
潔 堅貞(不慕名利 ?傲立風雪)
◇考點二 ?描繪情景畫面
【思維軌跡】例2是一道情景畫面描述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詩詞畫面的情景描述能力。正確解答這類問題的固定格式分為三個部分: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后,用簡練的話語概括出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孤清、或生機勃勃、或雄渾壯闊、或恬靜優(yōu)美、或孤寂清冷,或蕭瑟凄愴等。第三部分,根據(jù)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來談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虞美人 聽雨》 ?描繪了一幅在水天遼闊、烏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風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凜冽的西風中悲鳴的畫面,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凄涼的愁苦之情。
◇考點三 ?抓準意象
【思維軌跡】例3是一道考查詩詞意象的題目。抓準意象是理解詩詞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題明確了答題范圍,要求考生在句中找意象,詞中描寫的事物有“江山”“明月”“蘆花”“孤舟”等,答題時要注意意象是具體事物,不帶任何描述,如意象是“蘆花”,不能描述成“蘆花紛紛”;意象是“子規(guī)”,不能描述成“子規(guī)悲鳴”等。
【參考答案】《望江南》 蘆花 孤舟 肅殺、凄寒
【技巧總結(jié)】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意境是
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其所描繪的生活圖景的巧妙結(jié)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與作者的內(nèi)在情思的統(tǒng)
一。意象在表達了一定的情感和思想之后,就形
成了詩歌的意境。
要想把握住詩歌的意象、意境,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準確捕捉意象
一首詩詞,從字面上看是詞的連綴,從構(gòu)思上看是意象的組合,因此,作者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感受和思考,還要用意象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作者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其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在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會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guān)鍵。如《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可以從“月落”后夜色的濃重、烏鴉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暗淡和“漁火”的寥落,深切地感受到水鄉(xiāng)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作者孤孑清寥的心情。
二、熟悉傳統(tǒng)意象
在我國古典詩詞漫長的歷程中,有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的象征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那么解讀詩詞就會容易很多。所以考生要想準確理解古詩詞,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學習中認識并積累傳統(tǒng)意象,抓取“象”的摹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義。
【專項訓練】
1.閱讀《雨過山村》,回答問題。
雨過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2014·山東德州卷)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村
景色怎樣的特點?
2.閱讀《田舍》,回答問題。
田 舍
□[宋]范成大
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
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
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
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
(2014·浙江臺州卷)請你展開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出“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的畫面。
3.閱讀《淮上與友人別》,回答問題。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2014·四川貴陽卷)詩歌的第三句,寫“風笛”和“離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