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昊旭
2014年,習近平主席抵達加拉加斯,開始對委內瑞拉進行國事訪問,并接受了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授予的象征自由、主權、獨立的玻利瓦爾劍。外國領導人向中國領導人的贈劍之舉,寓意著兩國和平發(fā)展的美好愿景。
劍文化在世界歷史上博大精深,英國作家?!に官e塞就曾說過“劍是正義的仆人”。
我國是以經為文、以劍為武的國家,劍在中國也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劍決浮云氣,弓彎明月輝”“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劍文化究竟有什么魅力,傳承千載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在遠古時期,武器設計和制造尚處于初始階段,人們普遍習慣使用短劍。古人腰插短劍,輕便易使,直刺、旁擊都能運用自如,抵御匪寇與野獸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劍由于鑄造方便,已成為主要短兵器和社會各階層必有之佩備。連馮諼與漢初的韓信,盡管貧至無食,仍然隨身攜帶著劍。
中國刀劍工藝的最高水準,應該是東漢時代的“百煉鋼”。百煉,即反復加熱鍛打一百次,鍛造出最精純的鋼。動輒數年,才得好劍三五把。到北宋,科學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說到磁州鍛坊,描述了當時一把寶劍:有人將十支大釘釘入柱中,揮此寶劍一削,釘子全部被截斷,劍鋒卻纖毫無損;用力彎曲,劍身如勾,放開又如箭弦一般平直。
史話解讀:劍文化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在華夏大地上流傳開來,經歷了一代代人的完善,鑄劍技術愈來愈精湛。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往往都有一個日趨完善的過程,只要我們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這種文化一定能經受住時代的考驗,釋放出耀眼的光芒。
相關話題:完善的過程 時代的考驗
劍客豫讓舍生報知己
豫讓,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人,為晉卿智伯的家臣,亦是當時有名的劍客。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合謀共滅智氏。趙襄子妒忌智伯,就把他的頭骨漆成飲具。豫讓感念智氏當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幾次想要刺殺趙襄子都沒有成功。最后他孤注一擲,用黑漆涂在身上,吞炭使自己聲音變啞,扮成乞丐蹲在街邊乞討,連他的妻子路過都認不出來。一次,他暗伏在橋下,準備刺殺趙襄子。但是當趙襄子的坐騎經過橋頭時,被豫讓驚擾,于是仆人發(fā)現了躲在橋下的豫讓,將他抓了起來。豫讓臨死時懇求趙襄子說:“若您能把衣服給我,讓我用劍刺幾下,也算是我為大人報了仇?!壁w襄子被他的忠心感動,脫下衣服交給他,豫讓了結了心愿,拔劍自刎而死。
史話解讀:江淹《別賦》有言——“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痹プ屝写腾w襄子,舍生忘死,雖未成功,卻用生命報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用生命捍衛(wèi)了智伯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氣節(jié)品格的體現。
相關話題:知恩圖報 舍生就義
達摩克利斯之劍
古希臘歷史上有個國王叫狄奧尼西奧斯,他有個朋友叫達摩克利斯,達摩克利斯常對國王說:“你擁有人們想要的一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國王聽膩了這樣的話,對達摩克利斯說:“你真的認為我比別人幸福嗎?我愿意跟你換位置?!庇谑沁_摩克利斯穿上王袍,戴上王冠前往宴會廳,只見廳內擺滿各式佳肴,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當他舉起酒杯,突然發(fā)現天花板上倒懸著一把鋒利的寶劍,劍尖差點觸到自己的頭,達摩克利斯的身體頓時僵住了。國王說:“你怕那把隨時可能掉下來的劍嗎?它一直懸掛在我的頭上,風險永遠是與權力同在的。”達摩克利斯說:“我知道了,除了財富和榮譽,你還有很多憂慮?!?達摩克利斯之劍由此得名。
史話解讀: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狄奧尼西奧斯國王的處境就像頭頂懸著一柄劍,隨時都有潛在的危險。不僅是帝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以此警醒自己,不放松、不懈怠。
相關話題:憂患意識
沾滿血腥的軒轅劍
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蚩尤全身上下的裝備堅硬無比,普通的刀劍根本無法傷其身。黃帝大為頭痛。正在此時,一人獻神鐵給黃帝,黃帝遂命人將其鑄成寶劍。軒轅劍的鑄造過程持續(xù)了很久,所有軒轅氏著名的鑄劍師都匯集于此。在軒轅劍出爐的瞬間,鑄造地周圍被炸毀,鑄劍師以及工人全部葬身于此,只剩下一把金黃色的軒轅劍!
鑄造好的軒轅劍超凡脫俗,借著軒轅劍,黃帝斬下了蚩尤的首級。
自此,軒轅劍成為最負盛名的十大神器之一。軒轅劍在黃帝手中,人們只看到其威能,卻沒有意識到,這把軒轅劍伴隨著黃帝征伐,已經沾滿鮮血,是殺戮最多的神器!
史話解讀:黃帝手持軒轅劍,用戰(zhàn)爭統一華夏大地,功不可沒。但是黃帝的好戰(zhàn)思想和軒轅劍的危害不容忽視。如今,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在所難免,和平對話才是唯一的解決途徑,靠戰(zhàn)爭辨別是非曲直,是無法妥善解決分歧的。
相關話題:征伐的代價
鑄劍為犁和平永駐
“鑄劍為犁”雕塑是1959年由蘇聯贈送給聯合國的,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會的召開。這座青銅雕像由蘇聯著名雕塑家葉夫根尼·武切季奇制作而成。雕像一只手拿著錘子在半空中揮舞,另一只手拿著他要改鑄為犁的劍,這個人身上的肌肉以及戰(zhàn)爭留下的傷口隨著錘子揮動而突起。這座雕像象征著人類要求終結戰(zhàn)爭,把毀滅人類的武器變?yōu)閯?chuàng)造生活的工具,以造福人類。
史話解讀:“鑄劍為犁”寓意著經歷過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人們對和平生活的美好渴望,蘇聯人鑄造的這尊雕塑形象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劍既由人鑄之,亦可隨時由人改鑄成犁。不鑄,或許烽煙會再起;鑄之,則和平永駐。
相關話題:化干戈為玉帛endprint
求學·素材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