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劉 向 論 權 謀——以《說苑·權謀》為中心

        2015-03-27 16:12:46岳天雷
        關鍵詞:劉向

        岳天雷

        (河南工程學院 黃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1191)

        ?

        劉 向 論 權 謀——以《說苑·權謀》為中心

        岳天雷

        (河南工程學院 黃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1191)

        摘要:劉向秉持儒道兼宗的學術立場,對權謀作了三個層面的詮釋。在倫理層面上,以儒家的公私之辨作為判分權謀與權詐的根本標準,肯定權謀,否定權詐;在認知層面上,將“知命”和“知事”作為權謀智慧的認識論指向,即預知天命,測知人事;在價值層面上,提出權謀智慧以把握社會時勢之變、避免決策失誤作為價值取向。

        關鍵詞:劉向;權謀智慧;儒道兼宗

        權謀作為權變或權衡的智慧謀略,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重要內容。自從孔子將“權”由秤錘提升為哲學方法論范疇之后①趙紀彬先生提出:“權”概念發(fā)展的四個步驟——拳力、權力、標準、權謀權變“代表生產、政治和軍事三個方面的具體‘權’概念,對這些具體的概念加以概括和總結,就形成‘權’的方法論,亦即用‘道’的原理原則來觀察問題、解決矛盾的工具。這個概括和總結工作,在中國哲學史上,乃從孔子開其端?!?《釋權》,載《困知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260頁),歷代經學家和哲學家作了大量詮釋和發(fā)揮,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權說史②20世紀80年代初,趙紀彬先生準備撰寫《中國權說史略》專著,后因病逝而未實現夙愿,僅留下三篇書稿,即《釋權——〈中國權說史略·緒論〉初稿》(《中國哲學》第九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3年,第18—29頁,后收入趙紀彬著、李慎儀編《困知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250—262頁);《〈論語〉“權”字義疏——〈中國權說史略〉第二章初稿》(《歷史論叢》第四輯,后收入《困知二錄》,第263—281頁);《高拱權說辨證》(《中州學刊》1982年第4期,后收入《困知二錄》,第282—302頁)。在上述三篇書稿中,趙先生對“權”字的歷史起源及其生成為方法論范疇的邏輯過程作了縝密梳理,對何晏《論語集解》和朱熹《論語集注》“可與共學”章的錯簡斷章作了詳細考釋,對孔子權說的特點和發(fā)端地位、明代高拱權說的得失,以及中國權說發(fā)展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等問題也作了精湛闡發(fā)??梢哉f,趙先生對權說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開啟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權變范疇研究之先河。。其中,西漢著名文學家、經學家和文獻學家劉向對權謀智慧的闡發(fā)是其重要發(fā)展環(huán)節(jié)。

        劉向對權謀智慧的詮解主要有三個層面:在倫理層面上,他以儒家的公私之辨作為判分權謀與權詐的根本標準,肯定權謀,否定權詐;在認知層面上,權謀智慧指向“知命”和“知事”,即預知天命,測知人事;在價值層面上,權謀智慧以把握社會時勢之變、避免決策失誤作為價值取向。劉向的權謀觀對我們現今謀劃改革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劉向其人及其著述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楚國彭城(江蘇徐州)人,祖籍沛郡豐縣。其四世祖為豐縣劉邦異母弟劉交。劉向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比較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zhàn)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劉向在漢宣帝時為諫大夫,在漢元帝時任宗正。他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而下獄,旋得釋,后被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始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更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著有《九嘆》等辭賦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zhàn)國策》等著作。其經學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系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劉向撰《說苑》,又名《新苑》,是古代雜史小說集,原20卷,后僅存5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后經宋代曾鞏搜輯,復為20卷,其標題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jié)》《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曾鞏《校書序》云:得十五篇于士大夫家,與舊為二十篇。晁公武《讀書志》云:劉向《說苑》以君道、臣術、建本、立節(jié)、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法誡、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為目,陽嘉四年上之,闕第二十卷。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今本第十法誡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后有反質篇。陸游《渭南集》記李德芻之言,謂得高麗所進本補成完書。則宋時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見也。其書皆錄遺聞佚事足為法戒之資者,其例略如《詩外傳》。葉大慶《考古質疑》摘其趙襄子賞晉陽之功孔子稱之一條,諸御已諫楚莊王筑臺引伍子胥一條,晏子使吳見夫差一條,晉太史屠馀與周桓公論晉平公一條,晉勝智氏后闔閭襲郢一條,楚左史倚相論越破吳一條,晏子送曾子一條,晉昭公時戰(zhàn)邲一條,孔子對趙襄子一條,皆時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僑并載其龍蛇之歌,而之僑事尤舛。黃朝英《緗素雜記》亦摘其固桑對晉平公論養(yǎng)士一條,《新序》作舟人古乘對趙簡子。又楚文王爵筦饒一條,《新序》作楚共王爵筦蘇。二書同出向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眾說,各據本文,偶爾失于參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賴此以存。如《漢志》《河間獻王》八篇,《隋志》已不著錄,而此書所載四條,尚足見其議論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采擇。雖間有傳聞異詞,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四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2340頁)。此書按類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逸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后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諸多篇章有關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和道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道德觀念。

        目前,學術界對劉向的文學思想、經學思想及其文獻學思想研究頗多,成果豐碩,*出版的專著主要有:王繼祥的《論劉向》,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謝明仁的《劉向〈說苑〉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何晉的《戰(zhàn)國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徐興無的《劉向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吳全蘭的《劉向哲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陳麗平的《劉向〈列女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王啟敏的《劉向〈新序〉〈說苑〉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年版;鄧駿捷的《劉向校書考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另據“中國知網”統(tǒng)計,截至2014年12月10日,公開發(fā)表的有關劉向的期刊論文有320篇,碩博論文有34篇,會議論文有4篇。但對其權謀智慧問題卻鮮有論及,更無專題性研究。鑒于此,本文以劉向所著《說苑》卷十三《權謀》篇為主要文獻,運用結構分析與義理闡釋相結合的方法,就其權謀智慧問題加以簡略探討。

        倫理分野——“權謀”與“權詐”

        據趙紀彬先生考證,“權”的觀念大約起源于氏族社會末期和夏王朝早期,其字形字義有個演變過程,大致經歷了四個步驟:從拳力或勇力到權力、能力、力量,又到標準,最后到權謀、權變。但把“權”提升為方法論或智慧論范疇,則發(fā)端于春秋末葉的孔子[1]250-261。所謂“權謀”,就是指權變或權衡的智慧謀略。不過,這種謀略又是一把雙刃劍。由于運用權謀智慧的主體不同、目的不同,其價值取向也就截然相反。一方面,權謀智慧具有正面的價值取向。如《漢書·藝文志》言:“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zhàn),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盵2]1781《后漢書·張宗*張宗(?—公元59年),字諸君,河南魯山人,東漢初年將領。王莽時為陽泉鄉(xiāng)佐,后率鄉(xiāng)民起義,至長安,更始帝以為偏將軍。后歸劉秀,隨鄧禹征戰(zhàn)赤眉,又與馮異參加平定割據勢力的戰(zhàn)爭,先后平定潁川、青、冀、瑯琊等地叛亂。官職屢變,先后為京輔都尉、河南都尉、瑯琊相等。張宗為政嚴猛,境內安定。永平二年(公元59年)死于任上。傳》亦言:“禹聞宗素多權謀,乃表為偏將軍?!盵3]1276以權謀治國,達到國治,以權謀交戰(zhàn),取得勝利,彰顯的是權謀智慧的正面價值取向。但另一方面,權謀智慧還具有負面效應。如荀子說:“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4]162又說:“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后欺。”[5]191這種君主背信棄義,臣下以權謀欺君,以權謀詐人,最終導致國家敗亡,凸顯出的是權謀智慧的負面效應。

        劉向從儒家道德哲學的角度,把權謀智慧的正負兩面效應分別稱之為“正”與“邪”。他說:“君子之權謀正,小人之權謀邪。”[6]311權謀智慧之所以具有“正”“邪”之分,其根源就在于運用權謀智慧之主體的不同——君子與小人。一般來說,具有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權謀“正”,不具有道德修養(yǎng)的小人則權謀“邪”。由此可見,權謀主體是否具有道德修養(yǎng)是判分權謀“正”或“邪”的根本因素。在他看來,正是由于運用權謀智慧的主體不同,其價值取向或目的也就不同——“公”“私”之別?!罢奔词恰皺嘀\公”,而“邪”則是“權謀私”。他說:“夫正者,其權謀公,故其為百姓盡心也誠;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為百姓也詐。”[6]311所謂“權謀正”,是指為百姓盡心盡力、誠心誠意,即“公”或“誠”,這是權謀智慧的正面價值效應;所謂“權謀邪”,就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對百姓運用變詐之術,即“私”或“詐”,這又是權謀智慧的負面效應。可見,權謀智慧的“公”與“私”之分,又在于其“誠”與“詐”之別。

        由于權謀智慧具有“公”“私”之分、“誠”“詐”之別,所以其所實現的政治價值和人生價值也就不同。劉向說:“夫詐則亂,誠則平,是故堯之九臣誠而興于朝,其四臣詐而誅于野。誠者隆至后世,詐者當身而滅?!盵6]311這就是說,如果運用權謀智慧于“公”“誠”,那么就會使國家大治,天下太平,并留名于后世;如果運用權謀智慧于“私”“詐”,那么就必然國將不治,天下大亂,并遭受殺身之禍;“堯之九臣誠而興于朝,其四臣詐而誅于野*向宗魯先生引《尚書·堯典》注“四臣詐而誅于野”,言:“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說苑校證》卷十三《權謀》,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11頁)”即是此意。在這里,臣下是“興于朝”或“誅于野”,其關鍵就在于運用權謀智慧的目的不同,即“公”“誠”或“私”“詐”。如果用于“公”“誠”,就會“興于朝”;如果用于“私”“詐”,必然“誅于野”。

        不僅如此,劉向還對運用權謀智慧的目的即“誠”與“詐”產生的根源作了分析。他說:“知命知事而能于權謀者,必察誠詐之原,而以處身焉。則是亦權謀之術也。”[6]311-312只有知命者和知事者才能夠真正做到“公”與“誠”,才能洞察“誠”和“詐”之根源,從而采取正確的處世方法,這才是真正的權謀之術;如果把權謀智慧運用于“私”或“詐”,就必然陷入權詐之術。顯而易見,在劉向這里,權謀與權詐的根本分野就在于為“公”或是為“私”,為“公”即是權謀,為“私”則為權詐。

        總之,劉向是將儒家的公私之辯引入權謀智慧領域,把“公”與“私”作為判分權謀與權詐的根本標準,并試圖以儒家之“公”來遏制權謀智慧向權詐之術的蛻變。這鮮明體現出以道德為本位的儒家倫理精神。

        認知功能——“知命”與“知事”

        劉向不僅闡發(fā)了以“公”即倫理道德為核心的權謀觀,由此嚴格區(qū)別了權謀與權詐,還依據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觀點,對權謀智慧的認識論功能進行了詳細分辨,即“知命”與“知事”。

        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權謀智慧的認知論指向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形而上之“命”與形而下之“事”。這里的“命”是天命,或是由上天所決定的人的命運;這里的“事”,即是社會人事。若從現代哲學視角來看,前者無疑屬于超越的或形而上的范疇,*崔大華先生提出“命”(“天命”)在儒學理論結構中屬于超越的理論層面,言:“在原始儒學時期的孔子思想中就開始形成的,以‘仁’‘禮’‘命’(‘天命’)三個基本范疇所體現的心性的、社會的、超越的三個理論層面構成的儒學思想結構。這是貫穿儒學始終的理論架構,是可以納入和描述儒學全部內容及其發(fā)展的理論架構?!?《儒學引論·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頁)這是人們無法主宰或把握的,人們只能聽天由命;而后者則屬于形而下的范疇,是人們可以主宰或掌控的。在劉向看來,權謀智慧的認識論指向也有“命”和“事”兩個方面。他說:“謀有二端:上謀知命,其次知事?!盵6]311所謂“知命”,就是運用權謀智慧預知上天所決定的命運;所謂“知事”,就是運用權謀智慧預測社會變化的人事。在他看來,揚雄知事而不知命,而晏嬰才是真正的知命者。他說:“楊子(即漢代揚雄)曰:‘事之可以之貧,可以之富者,其傷行者也;事之可以之生,可以之死者,其傷勇者也。*語出《孟子·離婁下》:“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94頁)’仆子曰:‘楊子智而不知命,故其知多疑。’語曰:‘知命者不惑?!虌胧且??!盵6]311揚雄提出事能夠致貧富,使品行受損,也可以有生死,使勇氣受害;但劉向認為,事之所以有貧富、生死、傷行傷勇之別,是因為其均由天命或命運所主宰,人力不可改變。如果從智慧境界的視角來看,知命者顯然要高于知事者。

        那么,權謀智慧何以“知命”?劉向提出:“知命者,預見存亡禍福之原,早知盛衰廢興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難于無形。若此人者,居亂世則不害于其身,在乎太平之世則必得天下之權?!盵6]311這里的“知命”之“命”,不是人們平常所說的“天命”,而是指由上天所決定的人的命運。知命者運用權謀智慧不僅能夠預測人生存亡禍福的源頭,而且還能夠察知國家盛衰廢興的初始,并能夠防患于未然,避難于無形。知命者如果處于動亂之世,也不會危害自身的生存;如果處于太平之世,那就必然能獲得治理天下之權。這就是知命者所具有的高超的權謀智慧。

        權謀智慧又何以“知事”?他指出:“彼知事者亦尚矣,見事而知得失成敗之分,而究其所終極,故無敗業(yè)廢功?!盵6]311這就是說,知事者運用權謀智慧不僅能夠依據社會時勢的變化預先測知得與失、成與敗的分野,而且還能夠探究得與失、成與敗產生的根由,即“究其所終極”。知事者只有預先測知社會時勢之變化、得失成敗之分野,并探究其產生形成的根源,才能建功立業(yè),避免“敗業(yè)廢功”的結局。

        在劉向看來,預知天命和測知人事既是權謀智慧的認識論指向,其本身也即是權謀之術。他說:“夫非知命知事者,孰能行權謀之術?”[6]311這即是說,如果沒有知命者和知事者,或沒有權謀智慧的主體,就不可能掌握和運用權謀之術,當然也就談不上“知命”或“知事”。他認為,真正掌握或運用權謀之術并非易事,亦非一般人所能為。故此,他又引證孔子“可與適道,未可與權也”的觀點作為佐證??鬃诱f:“可與共學,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權。*朱熹《論語集注》原文是:“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比桓鶕w紀彬先生的考證,朱熹《集注》的經文“是出于抄寫倒錯,而漢唐人所引的經文,其所表示的認識發(fā)展過程,由‘學’而‘立’,由‘適道’而‘行權’,則為孔子的本義”。這是因為“‘行權’的方法,從‘適道’的原理而來;亦即‘道’是‘權’的本體,‘權’是‘道’的應用,‘體用一源’,不容在‘道’‘權’之間,插進一個‘立’字。必須先‘明道’而后才能將原理應用于實際;此即古人所說的‘精義入神以致用’;亦即今語所說的‘方法論從屬于世界觀’”。(《〈論語〉“權”字義疏》,《困知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266頁)可見,其正確語序應該是:“可與共學,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壁w先生此論甚確?!盵7]95其意是說:可以同他一道學習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體而行;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體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種成就;可以同他一道取得某種成就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權達變。這種由“學”到“道”到“立”再到“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而權謀智慧則是這一過程的最高境界。顯然,權謀作為一種最高智慧或最高境界,非一般人所能為,只有那些知命者和知事者才能正確運用。

        價值取向——“時勢”與“謀劃”

        在價值取向上,劉向對權謀智慧的論述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根據矛盾相互轉化的原理,預測或把握社會時勢變化的趨勢;二是在決策先后程序上,要周密籌劃,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

        從辯證法觀點來看,社會時勢的變化是其內在的矛盾所引起的。正是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才決定了社會時勢變化的基本趨勢。在這一方面,劉向根據道家“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8]58的“物極必反”的辯證思維智慧,提出運用權謀智慧能夠防止或遏制社會時勢向相反方面的轉化,因此,這就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把握社會時局變化趨勢的能力。他說:“夫知者舉事也,滿則慮謙,平則慮險,安則慮危,曲則慮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舉而不陷也。”[6]312這即是說,滿與謙、平與險、安與危、曲與直作為矛盾對立的雙方,當一方發(fā)展到極致,就必然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具有權謀智慧的人作決策、辦事情,只有懂得道家“物極必反”的道理,養(yǎng)成防范風險的意識,才能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提高辦事的成功率,避免遭受挫折和失敗,即“是以百舉而不陷也”。顯然,這體現出劉向運用權謀預測社會時勢變化的辯證思維智慧。

        權謀智慧的價值不僅表現在預測時局變化的趨勢上,而且體現在決策的先后程序上。在劉向看來,運用權謀智慧應該首先周密籌劃,詳細部署,而后才驗之于蓍龜占卜,以此避免失誤和失策,提高“舉事”的成功率。他舉例說:“圣王之舉事,必先諦之于謀慮,而后考之于蓍龜。白屋之士,皆關其謀;芻蕘之役,咸盡其心。故萬舉而無遺籌失策?!盵6]311這就是說,上至圣王,下至“白屋之士”*語出王充《論衡·語增》:“周公執(zhí)贄下白屋之士?!?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論衡注釋》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51頁)“白屋”,即簡陋而不加修飾的房屋;“白屋之士”,是指社會地位低下之人。和“芻蕘之役”*語出《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江蔭香注解:《詩經》卷六,第二冊,上海:廣益書局,民國23年,第63頁)“芻蕘”,意即割草打柴的普通百姓。,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了解和掌握權謀智慧。如此,才能周密籌劃,避免失誤失策。在這里,劉向提出運用權謀智慧還要“驗之于蓍龜占卜”的觀點,雖然具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宿命論或命定論的局限,但又凸顯出權謀智慧在決策上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結語

        從中國思想史來看,權謀智慧產生于春秋時期,發(fā)展于戰(zhàn)國時期,完善于秦漢時期。作為西漢末年文獻學家和思想家的劉向,對春秋以后發(fā)生的諸多權謀智慧故事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發(fā)掘和整理,這以劉向所編纂的《戰(zhàn)國策》為代表。不僅如此,他還秉持儒道兼宗的學術立場,在《說苑·權謀》中對權謀理論問題也作了精湛闡發(fā)。一方面,他把道家的辯證思維智慧引入權謀論,以此論證權謀智慧與儒家固守的“常經”“常道”“倫?!薄岸Y?!辈煌?,具有靈活多變、隨機應變的本質特征;另一方面,他又將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注入權謀智慧之中,以此嚴格規(guī)范和限制權謀智慧的運作,遏制權謀智慧向籠絡之術、讒毀之術、誣陷之術、諂媚之術、阿附之術、挑撥離間之術、結黨營私之術、詭辯之術、游說之術、愚民之術、政變之術、機詐之術的蛻變,并凸顯權謀智慧在社會生活和政治運作中的正面價值效應。劉向的權謀智慧論豐富了漢代權說史的內容,唐馮用之的《機論》[9]和《權論》、宋司馬光的《機權論》和明胡榮祖的《權說》等都對其權謀智慧問題作了諸多闡發(fā)[10]39。從這種意義上說,劉向的權謀智慧論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向的權謀智慧論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一方面,他以儒家的公私之辨作為區(qū)分權謀與權詐的標準,肯定權謀,否定權詐欺詐,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以誠信為核心的公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道德境界,避免乃至杜絕各種欺詐行為,仍然可以提供有意義的思想資源;另一方面,他依據道家辯證思維智慧,預測或把握時勢之變,以此周密籌劃,把握全局,并實行正確決策的謀略,這對我國強化頂層設計、謀劃改革大局、全面深化改革、避免決策失誤等,仍然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智慧資源。

        [參 考 文 獻]

        [1]趙紀彬.釋權[M]//困知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

        [2](東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南朝)范曄.后漢書·張宗傳(卷三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1965.

        [4]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王霸[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君道[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向宗魯.說苑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楊伯峻.論語譯注·子罕[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高亨.老子注譯(第22章)[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9]岳天雷.“機”與馮用之的政治智慧[N].北京:光明日報,2014-02-22(05).

        [10]余華青.權術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Liu Xiang′s Review on Political Tactics

        ——TakingShuoYuan·Poweras Center

        YUE Tianlei

        (ResearchCenterofTheHuangdiNativePlace,He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Zhengzhou451191,China)

        Abstract:Liu Xiang upheld the academic posi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explaining political tactics from three aspects. In terms of ethics, political tactics were approved but craftiness was denied according to such Confucian debate of the public and personal that was the standard used for distinguishing political tactics from craftiness. In terms of cognition, knowing destiny and knowing reason were taken as the direction of cognition of m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 That was to know the destiny and to predict the future. In terms of value, peopl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change of society and situation by m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 avoiding taking mistake of decision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Key words:Liu Xiang; m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中圖分類號:B23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3318(2015)01-0020-05

        作者簡介:岳天雷(1958-),男,河南新鄭人,河南工程學院黃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

        收稿日期:2014-12-16

        猜你喜歡
        劉向
        素材集錦
        讀李景文新著《劉向文獻編纂研究》
        劉向《別錄》“一人持本”考述
        文史哲(2021年1期)2021-03-04 07:34:51
        劉向的史學思想及其三書的史學價值
        劉向文藝思想散論
        劉向《列女傳》與女性題材琴曲之淵源與流變
        歌海(2019年4期)2019-11-04 06:22:17
        劉向價值觀對編著活動的影響
        北方文學(2018年29期)2018-12-18 19:10:08
        劉向《列子書錄》之“中書”即“內書”,“中”字不借指朝廷
        貓頭鷹搬家
        葉公好龍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大量老肥熟女老女人自拍| 风间由美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极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成人色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yy6080|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看|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中文字幕有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av| 国产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久久国产精品老女人| 亚洲黄片av在线免费观看| 男人的天堂手机版av| 日本肥老妇色xxxxx日本老妇|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4hu44四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在线观看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无线码1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视频自拍在线|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亚洲婷婷丁香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91自拍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黄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