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宇 譚紅梅 邱燦華 雷俊霞 林文健 伍宇平
機能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探討
李紅宇 譚紅梅 邱燦華 雷俊霞 林文健 伍宇平
由動物實驗導致的生物安全問題已經(jīng)成為高等院校安全問題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通過分析機能學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對機能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應對措施進行探索與實踐,從而有效的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發(fā)展。
機能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進行人才培養(yǎng)、進行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平臺[1]。就機能學實驗室而言,是由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三個學科的實驗教學融合而成,注重在正常和疾病狀態(tài)下以及藥物對機體影響的不同方面討論機體的機能活動規(guī)律和機制[2]。其中,實驗教學主要涉及到蟾蜍、大小鼠、家兔及貓的動物實驗,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實驗動物所攜帶的微生物、病原體等的潛在感染問題,除此之外,危險品的使用與管理、醫(yī)療廢棄物的處理等也存在著諸多生物安全的問題。尤其是在2011年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因“羊活體解剖實驗學”實驗28人感染布魯氏菌病之后,也給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敲響了警鐘,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迫在眉睫[3]。究其原因,生物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與操作不規(guī)范、生物安全意識低和防護措施不當?shù)扔嘘P[4]。
本文結合中山大學實際情況,針對機能學實驗室生物安全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有效的促進了教學、科研的發(fā)展及生物安全知識的普及與改善。
1.1 生物安全意識淡薄 學生渴望從實驗室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及動手能力,而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卻又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對所從事的實驗缺乏安全意識及防護技能。在某醫(yī)科大學對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認知情況的調(diào)查分析中顯示,僅有18%的學生知道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而知道如何處理生物實驗室發(fā)生意外事件的人數(shù)僅占3.8%[5]。
部分高校存在著多數(shù)教師安全教育和培訓不系統(tǒng),只是接受了臨時的培訓就進入了實驗室,缺乏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系統(tǒng)了解和和掌握,在帶教或?qū)W生操作過程中不能進行安全有效的指導,在學生違規(guī)操作時不能及時的糾正,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在實驗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導致對相關人員的危害。
1.2 實驗動物來源不明確 根據(jù)《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6]第十五條,單位和個人應用實驗動物進行醫(yī)療衛(wèi)生、藥品等科學研究、實驗、檢測以及實驗動物為材料和載體生產(chǎn)產(chǎn)品等活動的,應當使用具有實驗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生產(chǎn)的符合標準要求的實驗動物。而在部分高校中,尤其是在教學實驗中,出于種種原因,常在普通市場或者無相應資質(zhì)的養(yǎng)殖場購買實驗動物,這些動物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微生物檢測、品系及遺傳背景來源不明,若將此類動物用于學生實驗,將會為生物安全事故埋下嚴重的隱患。
1.3 基礎設施配套不足 部分實驗室在設計和建設上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導致實驗室在建設方面就不能達到相應標準。例如:配劑室沒有通風櫥,實驗室沒有安裝通風系統(tǒng)、滅菌消毒裝置、急救設施等都大大提高了實驗者感染的幾率。另外,實驗室經(jīng)常忽略配備必要的防護裝置。例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導致學生動物實驗時徒手操作,直接接觸動物或者樣本本身。研究表明,實驗室感染的重要途徑就是針頭、玻璃等銳器誤傷及被實驗動物咬傷[7],基本的防護裝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直接接觸所帶來的風險。
1.4 醫(yī)療廢棄物處理不當 學生時常會把針頭、注射器、刀片等銳器放入普通垃圾中;把手套、帽子等混入到動物尸體中;把實驗室的固體廢棄物與液體廢棄物混在在一起;或者隨意放置或丟棄醫(yī)療廢物,把生活垃圾和醫(yī)療垃圾混在一起等[8],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了實驗室感染的機會。
1.5 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生物安全相關機構起步相對較晚,生物安全立法與比較完善的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現(xiàn)行法規(guī)可能遠遠不能適應層出不窮的生物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相關實驗室也缺少系統(tǒng)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制度;醫(yī)療廢棄物處理制度;危險品、藥品管理制度等。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很難保障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1.6 應急預案、安全預防措施缺失 作為一個標準化的實驗室,行之有效的應急預案必不可少。當出現(xiàn)重大問題時,可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有效的控制、處理。例如:當發(fā)生離心機、標本混合液、勻漿、液體傾倒和潑灑時該如何處理;發(fā)生可疑實驗動物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將如何處理等。部分實驗室無應急預案意識,對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沒有正確的評估,大大助長了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
面對社會及高校中層出不窮的生物安全問題,我校機能學實驗室根據(jù)實驗教學改革及發(fā)展的需要、機能學實驗教學主要進行動物實驗而不涉及細菌、病毒、微生物感染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思考、探索,提出了以下應對措施:
2.1 加強安全教育,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訓工作 加強對所有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從思想上意識到生物安全的高度風險;對實驗室所有人員進行系統(tǒng)、專業(yè)的生物安全知識培訓,把實驗室安全教育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9],做到常態(tài)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對所有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有關生物安全知識培訓,提高操作的規(guī)范性。目前,中山醫(yī)學院對所有研究生開設《實驗室生物安全》必修課,以加強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本科生在探索性實驗開始之前開設專門有關動物實驗、生物安全及福利倫理相關知識的講座;同時帶教老師在實驗前及實驗中時刻注意提醒學生相關注意事項,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傊?,法律法規(guī)及生物安全知識的教育可使學生提高自我防護的意識,防止人獸共患病及各種感染的發(fā)生[10]。
2.2 加強對實驗動物源頭的控制 機能學實驗全部是動物實驗,因此,實驗動物的質(zhì)量在生物安全占據(jù)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實驗動物必須從具有《實驗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購買,并提供所購買批次動物的《實驗動物質(zhì)量合格證》,具備完整的品種、品系、遺傳背景或來源、微生物檢測狀況、生產(chǎn)單位負責人簽名等資料,并將相關資料存檔以備檢查,以從源頭控制實驗動物的安全性,降低感染風險。
2.3 加強個人防護裝置、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機能實驗室必須為所有進入實驗室實驗的工作人員、教師、學生提供一次性口罩、手套等個人防護裝置,要求所有人員必須穿工作服進入實驗室,避免實驗人員徒手操作、與實驗動物直接接觸等。為防止割傷、酸堿灼傷、動物咬傷給師生帶來傷害,實驗室必須配備急救藥箱,內(nèi)裝相應的急救藥物和使用說明。緊急處理后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有必要到醫(yī)院進行進一步處理。
實驗室安裝消毒滅菌裝置,比如紫外燈,要定期對實驗室進行紫外燈消毒;增加洗手裝置,洗手池前張貼正確洗手的流程圖,實驗結束后,實驗者及時按照正確洗手程序洗手[11]。
2.4 規(guī)范對有毒有害藥品、試劑等危險品的管理 對于危險品的管理,嚴格按照《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暫行規(guī)定》,落實“雙人收發(fā)、雙人記賬、雙人雙鎖、雙人雙取、雙人使用”的“五雙”管理制度,學校還采用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危險品的管理及監(jiān)督。目前,本校機能學實驗室配置有專門的藥品保險柜,管理人員嚴格落實“五雙制度”,以確保做到危險品無被盜、無事故、無丟失、無違章、保安全,避免因危險品管理不當而導致的對他人的傷害。
2.5 加強對醫(yī)療廢棄物的規(guī)范化管理及處理 我校機能學實驗室均配備利器盒以存放針頭、刀片等利器;配備黃色醫(yī)療垃圾桶及黃色醫(yī)療垃圾袋存放一次性吸頭、吸管等醫(yī)療廢棄物;實驗動物尸體由專職工作人員回收放置到學校動物尸體回收站進行無害化處理等,并且張貼相應標簽以明示,學校統(tǒng)一由具有資質(zhì)的無害化處理中心定期回收醫(yī)療廢棄物。
2.6 完善并嚴格執(zhí)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項實驗技術標準操作規(guī)程 本校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心根據(jù)中山醫(yī)學院實際的實驗教學現(xiàn)狀,有針對性的編寫了《醫(yī)學實驗教學生物安全報告》,其中對所有教學實驗潛在的風險都進行評估,并且注明了相應的預防措施、注意事項及急救措施;此外,機能學實驗室工作人員依托實驗教學改革項目分門別類的制作機能學實驗教學相關實驗技術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及規(guī)范化操作視頻,以其通過標準化的操作降低甚至避免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總之,實驗室作為開展教學及科研的基本工作平臺,只有嚴格有序的管理才能保證科研及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我們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學習生物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提高實驗者的安全意識;通過制定并嚴格落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實驗技術標準操作規(guī)程來規(guī)范實驗者的實驗操作;通過對實驗動物源頭的控制及個人防護設施及基礎設施的配備來規(guī)范理醫(yī)療廢棄物的處理及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做好生物安全防護工作,以保證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1] 李紅宇,侯春蓮,陳穂君.屏障環(huán)境動物實驗室管理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373-375.
[2] 馮丹丹,羅自強.醫(yī)學機能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9):1114-1116.
[3] 楊萍萍,崔言順,劉關.動物醫(yī)學教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9):191-193.
[4] 程水生.動物實驗與生物安全[J].中國家禽,2013,33(19):46-49.
[5] 曹潔梅,羅榮蘭,梁海韻.某醫(yī)科大學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認知情況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08(4):279-281.
[6] 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由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學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第41號)于2010年6月2日通過,2010年10月1日期施行.
[7] 周乙華,莊輝.實驗室感染與生物安全[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39(3):215-217.
[8] 張志發(fā),吳勁,賴續(xù)文.臨床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討論[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10):1825-1828.
[9] 趙慶雙,聞星火,李明.加強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關鍵[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8-11.
[10] 郝智慧,趙厚德.動物實驗的生物安全防護初探[J].實驗動物科學,2010,27(4):62-64.
[11] 張志發(fā),吳勁,賴續(xù)文.臨床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討論[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10):1825-1828.
Biosafety issues caused by animal experiment are becoming matters of great concern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n Functional laboratory.In view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it made exploration on the biosafety issues in Functional laboratory,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Functional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108
中山大學實驗教學研究(改革)基金項目資助(NO. YJ201339)
廣州 510080 中山大學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心 (李紅宇 譚紅梅邱燦華 雷俊霞 林文健 伍宇平)
譚紅梅 E-mail:tanhm@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