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琥
時至今日,很多人仍在懷念70年前的一段演講。那是宋美齡人生中最為輝煌的一個片段,身著一襲得體旗袍的她站在美國的國會山上,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美國國會議員及世界人民介紹了中國人民奮力抗戰(zhàn)的艱苦歷程。
美國媒體評價說:“蔣夫人在這次直到1943年5月才結(jié)束的長期訪問過程中公開露面時,博得了人們極大的欽佩和歡迎,這是自從林德伯格(美國飛行員)成功飛越大西洋以來,任何人都沒有受到過的待遇?!?/p>
最近,有網(wǎng)友翻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黑白視頻,并在網(wǎng)上被熱傳。
實際上,政界女性的形象與衣著向來都極易引起關(guān)注。無論是風氣開放的民國,還是充滿禁忌和教條的“文革”時期,中國政壇女性從沒在衣著打扮上落下風頭。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宋美齡有一個稱呼叫“中國旗袍第一夫人”。她一生有無數(shù)件旗袍,陳列在她的超大衣柜里,她留下的影像中也大都身著旗袍。有媒體報道,宋美齡1991年決定永久定居美國時,乘坐的飛機中裝有99箱私人衣物,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她畢生摯愛的旗袍。
蔣介石對她鐘愛旗袍這一嗜好很是支持,為她欽點了專職旗袍裁縫師張瑞香常伴左右,夜以繼日地為她縫制新品。
美國傳記作家漢娜·帕庫拉在談到宋美齡的愛好時,講述過這樣一個細節(jié):她非常懂得運用女性自身的魅力,比如在開會時穿著旗袍,特意露出腿,當年輕的軍官們紛紛把目光投射過來時,她立刻用兩手一遮,軍官們看不到了,便紛紛嘆氣。
突出個人的女性特質(zhì)并不是宋美齡的專利,民國時期置身于政黨幫會與教界學閥的知識新女性也常常把精力花在精致大膽的穿著上,以表明自己所倡導的社會見解和獨立意識。
鄭毓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法學博士、并注冊法國律師協(xié)會的新女性。這位策劃過暗殺袁世凱和良弼的女強人,因“玫瑰枝事件”阻止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簽字,一時轟動法國?;貒笏c丈夫魏道明在上海開辦律師行,經(jīng)常出席社會活動。魏道明先后出任過多國大使,并最終接替胡適任駐美大使,鄭毓秀的身份也轉(zhuǎn)為大使夫人,并陪同宋美齡訪美,與杜魯門夫人結(jié)為知己。
鄭毓秀給胡適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她穿著一件白底藍花的上裝,衣服裁剪得體,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中國女性柔美的身軀,耳垂上戴著一副母親送給她的玉耳環(huán),手腕上一對玉手鐲……體現(xiàn)著東方女性優(yōu)雅的氣質(zhì)和風韻?!笨梢姰敃r的職業(yè)女性,既不愿舍掉飽含凝結(jié)傳統(tǒng)美感的東方時尚,又渴求西方審美對身體的舒張與解放。
時光轉(zhuǎn)到20年后,中國又迎來了一位新的“第一夫人”,她和宋美齡一樣,也是一位旗袍愛好者。
很多中年以上的國人會對新聞紀錄片《劉少奇主席訪問印度尼西亞》記憶猶新。影片中,一襲中式旗袍的王光美以她優(yōu)雅的身姿和裝扮,給時人留下了最初的時尚啟蒙。
“作為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第一夫人,王光美儀態(tài)優(yōu)雅,充分顯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為出訪增色不少?!碑斈曜鳛橥饨徊縼喼匏九阃鲈L的工作人員、后為中國駐緬甸和印度大使的程瑞聲,這樣評價王光美的此次出行。
據(jù)說王光美的一身行頭得益于“國母”宋慶齡的指點。宋慶齡讓秘書到錦江飯店給王光美開了一個單子,上面寫滿了注意事項,例如禮服白天穿白的,晚上穿黑的;參觀時可以穿便鞋,正式宴會要穿有一點兒跟的鞋……結(jié)果,效應(yīng)明顯,一些海外媒體將她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女人”。
其實,王光美本身就是一個很講究的人,她從小就注重衣著外表。無論是延安時期還是在西柏坡,她都經(jīng)常身著一件雪白襯衣,下面搭配一件藍色工裝褲,站在人群中,有種一枝獨秀般的醒目。即便是在五六十年代,她也經(jīng)常自己去買布料做衣服,一條小紗巾,一個小發(fā)夾,白襯衣翻領(lǐng)搭在藍布衣之上,稍加點綴便透出難得的雅致。
和王光美幾乎同一時期的外交才女、喬冠華夫人龔澎雖然也愛穿旗袍,但也不限于此。代表新中國出席國際場合的她,即便在美國記者眼里,也是一位漂亮且氣質(zhì)不凡的女性。根據(jù)女兒喬松都的回憶,“她從不刻意修飾自己,而且偏愛中式服裝。每逢出國訪問或有重要活動,她都喜歡穿一件旗袍,然后外面再套一件西裝,看上去既得體又有風度”。
到1970年代,民眾對時裝之美的個性需求反而被過分壓制,軍裝成為當時生活中最令人艷羨的奢侈品。除了領(lǐng)口和口袋有區(qū)分以外,性別差異淡化到最小程度,最時尚的裝束就是草綠舊軍裝,扎上棕色武裝帶,胸前斜挎帆布包。
當然,風氣再緊,國人也有擋不住的智慧來為自己的服裝增色,長尖型立領(lǐng)、翻駁頭、門襟釘三粒紐扣、暗袋,都是那時政界女士最愛的小設(shè)計。
1973年,江青曾在陪同外賓時,也出人意料地穿出了一套仿古連衫裙。第二年,她趁批林批孔運動之際推行“服裝革命”。她告訴服裝設(shè)計人員:“男同志服裝已定型,是中山服,女同志服裝沒有定型,要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為女同志設(shè)計帶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服裝?!睘榇?,她親自指導設(shè)計人員翻閱史書,參照舊戲舞臺上和歷朝貴族夫人、小姐的服式,設(shè)計了一款開襟領(lǐng)的裙衣“江青服”,并在全國婦女中強行推廣。
“幾乎每個商店的櫥窗里都掛著至少一件同式樣的淺色女裝——寬松的裙子,V字領(lǐng)。這就是江青裝,是由她本人設(shè)計的。”一份記錄這樣寫道。
不過,推廣了近兩年時間,“江青服”沒有流行起來,倒是一些有心的女青年改裝“江青服”使之變?yōu)檫B衣裙,斗膽顯露曼妙身姿和女性風情。
隨著時間的遞進,眼見歷史變革將近,體現(xiàn)時代風尚的女性服飾,也先一步呈現(xiàn)出多變的形態(tài)。
1979年,鄧穎超要到日本參加訪問,出國前找到著名的紅都服裝廠,特制了一身黑色的絲絨旗袍。當時最令工作人員感到犯難的是,如何才能讓當時還是鐵烙鐵的熨斗在熨燙時不會倒絨。最后技師們拿兩塊濕毛巾裹住鐵烙鐵,用產(chǎn)生出來的蒸汽去熏絲絨面料。結(jié)果,鄧穎超穿在身上喜出望外,回國后帶上茶葉,特意專程趕往紅都,答謝技師。
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風尚日益開放,女性時裝的流行元素也越發(fā)多樣,花樣翻新地抖出各種賣點,閃亮,斜肩,花卉,90年代夏季還流行過一陣貝貝裙,無領(lǐng)無袖,腰節(jié)線以下有一圈細密的折裥,腰帶束于身后。不僅如此,鏤空服、吊帶衫等令人驚艷一時。色彩上,從亮黑到熒光色,不一而足。
一百年輪回,藍印花布和鏤空領(lǐng)的旗袍工藝,配以吉祥圖案,也再次重新披在窈窕女性的身上。國務(wù)院前副總理吳儀就多次在公開場合身著一襲天藍色套裝,架上金絲眼鏡,在臺上清一色身穿深色西裝的男士當中,倍加奪目。
一個規(guī)律是,社會穩(wěn)定時的服飾,蘊含著繁榮健康的情調(diào),動蕩時局則使服飾攜帶著壓抑而散亂的信息。與幾十年前相比,時間越往后,服飾越流露出明媚靚麗的氣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