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惟雄
在課改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目標由以前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轉變?yōu)樵趥魇谥R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使他們將來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身的長遠發(fā)展。數(shù)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的要求之一。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讓學生從“學好”轉變?yōu)椤昂脤W”,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找“沸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之一是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如果對數(shù)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從心底產生內在的驅動力,把注意力轉移到攻克眼前難題上來,追求解出題目的成就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靈活多樣、新奇有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課堂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課后自發(fā)進行下一步的自主學習。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調動學生好奇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兩種方法:
1.幽默教學法:營造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運用幽默語言調節(jié)氣氛,或者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例題。比如在講解應用題時,我們完全可以把例題里的抽象元素換成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脑?。如喜羊羊每天可以?4個香蕉,12天就吃完了一棵香蕉樹上的香蕉。懶羊羊一天可以吃36個香蕉,問懶羊羊幾天能吃完一棵香蕉樹上的香蕉?
學生們聽到這個題都很興奮,很快就算出了這道題。我又提問了一個學生,讓他自己出題考考小伙伴們,他編了一道關于海賊王的應用題,同學們興趣盎然,求知欲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
2.引導法:啟發(fā)點撥為主,導出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淖灾鲗W習的機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如果學生向教師反饋體會或提出疑難問題,教師解答時應以點撥啟發(fā)為主,引導學生自己找到問題所在,可以再進一步追問相關問題作為給其單獨留的個人作業(y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其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例如一道習題:0.97÷0.32。一名學生板演,出現(xiàn)了0.97÷0.32=3……1的情況。我讓學生自己判斷,有學生說是錯的,也有學生說是對的。我沒有加以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變換思考角度,尋找正確答案。這時就有學生提出:(1)這題錯在哪里?為什么錯?(2)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錯誤的?(3)想計算正確,我們應該怎么辦?在這3個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們挖掘出“錯誤”存在的潛在因素,不僅糾正了錯誤,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
二、抓“熟點”: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
印象法:學生學習數(shù)學,往往先對學習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初步印象,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加深進一步的記憶。第一印象在頭腦中形成的記憶最深刻,不會輕易忘記。
很多數(shù)學問題都是從生活問題中提煉出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產生具體的感受,認識到數(shù)學源自生活。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印象法”,讓學生先對學習內容有個初步的整體印象,然后深入淺出地講解,加深記憶。教師應注意聯(lián)系生活,抓住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使學生對日常事物建立數(shù)學印象。
三、善“盤點”:放手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知識整合法: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的認知。階段性的學習后,為了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結構,形成知識體系,要停下腳步來進行總結。教師可以給出總結的方向或框架,讓學生獨立完成或合作進行自主研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總結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實踐證明,這些方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的講授,盡可能讓學生先對知識“知其然”,經由教師的引導和課下的自學,再達到“知其所以然”,學習態(tài)度從“學好”轉變?yōu)椤昂脤W”,從而讓學生始終走在自主學習的前沿。
(責 編 阿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