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培根
“文章成敗由立意”,立意一直是閱卷老師關(guān)注的焦點?!耙狻绷⒌萌绾?,是否突出、有深度,可直接關(guān)系到文章的成敗和作文的成績。
一、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多向性
新材料作文給材料不給話題,要求在材料范圍內(nèi)自主確定立意。作文要從材料切入,觀點要從材料中合理得出。審題實則是審材料,讀懂材料是立意的關(guān)鍵。否則,再高明的“思想”,都只成了屠龍之技。
材料本身往往包含著深刻道理,并“成為寫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我們在審題立意時要有材料意識、話題意識、主題意識。若想展示那舒展自劃的“舞姿”時,切不可忘了自己身上還戴著“鐐銬”。
一個正方體有六個面,新材料作文中一則材料所蘊涵的觀點往往并不是唯一的,正可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審題時要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chǔ)上,學(xué)會多角度、多側(cè)面審視材料,然后“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來構(gòu)思成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立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nèi)容和含義”。
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問題?有些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xiàn)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我們可以多用發(fā)散思維,從話題的不同側(cè)面來立意。一般來說,材料中有幾個人物就有幾個角度,有幾個原因就有幾個角度,有幾種情感、態(tài)度就有幾個角度。我們應(yīng)該采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展開多角度立意。
2009高考全國I卷作文題,三個敘述者,就具有三個思維的向度,從培訓(xùn)班教練野鴨、評論家青蛙、思想家仙鶴中的任選一個角度切入都是可行的,都算切題。
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題目,寫作中只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意象“手”,再結(jié)合文字提示——“服務(wù)”“想象”“創(chuàng)造”“收獲”四個關(guān)鍵詞語,選擇其中一個詞語作為寫作的話題即可。除此之外,“手”還能引發(fā)考生豐富的聯(lián)想,如母親的手、老師的手,慈愛的手、嚴厲的手……這些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
2014年新課標卷Ⅰ作文題,這則材料的主角是運動員,次角是觀眾和裁判員。我們可以從運動員的角度立意,如要敢于挑戰(zhàn)規(guī)則;合作實現(xiàn)共存;放棄勝負之爭,對手也即朋友??梢詮牟门袉T的角度立意,如規(guī)則是游戲的基礎(chǔ);漠視規(guī)則,也就失去公平。還可以從觀眾的角度立意,如競技也可娛樂化;為什么我們喜歡看“戲”?當然還可以從比賽組織者的角度立意,如意外能讓我們反思當初設(shè)計的漏洞等。
一般來說,材料的各個意義點,是蘊涵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我們可以從材料的人和事入手,提煉出多個觀點。多側(cè)面、多角度進行思索,為寫作提供多種立意,便于從中選擇,確保自己的寫作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高質(zhì)量的立意。
我們既可以著眼于某一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于兩事物的關(guān)系立意;既可以正向立意,還可以反向立意。通過分析、歸納、比較、鑒別來提煉觀點,提煉出多個立意后,擇優(yōu)進行寫作。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題,有很多角度可以寫,學(xué)生發(fā)揮的空間比較大。比如“不舍棄自己的微光”,就是要擅于發(fā)現(xiàn)自我,看到自我的價值,充分張揚個性;反過來,也可以說“認識自我是難的”,很多人在不經(jīng)意間拋棄了自我,鼓勵大家追尋自我等。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題,同樣既可以正面立意:倡導(dǎo)積極的人生觀,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更大的成就。也可以反面立意:批評消極的人生觀以及虛度光陰、無所作為等不良行為。
2014年山東高考作文題,本題強調(diào)“選準角度”,在緊張的考場上,不少考生求穩(wěn)而選擇“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這一立意,導(dǎo)致立意同質(zhì)化、狹窄化。就本則材料而言,可寫三個角度:雜志角度——有錯就挑,不管你名氣有多大;名人角度——放下了名人的架子,虛心接受別人指出的錯誤;最好的角度是著眼于兩事物的關(guān)系立意——你有錯,我指出,你進步,我發(fā)展等。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題,這則材料是對演員能否改動劇本一事的辯論,材料涉及兩個人物:表演藝術(shù)家、劇作家。表演藝術(shù)家認為可以改動,理由是表演需要;劇作家認為不能改動,理由是改動違背創(chuàng)作原意。兩者的說法不一,又各有道理。我們當然可以從表演藝術(shù)家角度立意,也可以從劇作家角度立意,但最好還是把二者放在一起立意,可以從“既要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辯證地看待目的與效果、外界限定與個性發(fā)揮”等角度切入。
二、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適切性
新材料作文,引發(fā)考生寫作緣由的只能是所給的材料,因此寫作要“緣事而發(fā)”。開篇后盡早表達你對材料的認識,要善于亮出你的觀點來,觀點要準確深刻,語言要簡潔有力,盡量不使用抒情性及描述性語言,這個觀點最好要包裹著題目。
2013年湖南滿分作文《叩問心靈》開篇:汪國真曾有言:“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闭\然,人生中追求無止境,幸福無大小。然而,肯定這份追求,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靜時,叩問自心,當聽到那句——“我愿意?!币簧鸁o悔,足矣!開篇引述、分析材料,在形上呼應(yīng)材料,在意上引出主題,可謂一舉兩得。
2014年江蘇優(yōu)秀作文《青春永不褪色》,緊扣“青春”、“永恒”展開,完全切題。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個相當新穎、深刻的中心論點:青春不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而是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這是吃透了材料的暗示,是感時而發(fā)的獨語,所以一經(jīng)道出,發(fā)人深省。何永康教授曾說:“高考作文,要多一點‘二鍋頭,少一點‘碧螺春!”有時候一個關(guān)鍵詞、一句關(guān)鍵性的話,就會救活一篇高考作文!
記敘文雖說不需要征引材料,但是必須要有“靈犀”與材料的含義相通。切記,不要無視高考規(guī)則,不要迷信自己的含蓄表達。在文章的關(guān)鍵地方,用一兩句話進行議論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使整篇文章宛如畫龍點睛般活脫起來。
2014年廣東一考生《讓記憶之花盛放在泛黃的紙片上》,這是一篇記敘性散文。全文緊扣材料,記敘了奶奶和一張照片的故事,進而指出:是黑白膠片還是數(shù)碼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護住一份珍貴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憶”,深化了主題。文章符合題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發(fā)散思維為立意提供了多種選項,但動筆寫作畢竟只能選取某一方面或角度。為使立意集中、深刻,要善于化大為小,在對材料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基礎(chǔ)上縮小“包圍圈”,可以選擇一個既小又巧的切入口,“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點”,力求找到立意的著力點,找到行文的出發(fā)點,集中筆力加以突破,力求把文章寫細、寫深、寫透,把思維引向深入,萬萬不可小題大做。
2013年廣東作文題,該題提供了三個角度:樂意接受,接受但表示償還,拒絕,寫作要求中沒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樣,考生可選角度多,如富翁助人的角度,窮人接受捐助的角度,富翁的捐助,第三方看角度。雖說可以從材料中自選角度立意,但最好的應(yīng)該是從捐助與受捐助之間的關(guān)系入手,角度小巧一些,問題論述深入一些。如善良是人的本性,富人們古道熱腸慷慨捐助,閃爍的是人性善良的光輝;接受別人的捐助,沒有任何理由不心懷感激;富翁們必須改變純粹的出于憐憫而施舍的觀念,幫助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需要幫助的窮人們,也要改變那種認為富人們捐助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的陳腐的落后的觀念等。
尤其是記敘文,可擷取一個片斷,或定格一幅畫面,或捕捉一個瞬間,或選擇一件小事,記敘的是小事,描寫的是細節(jié),剖析的是細小現(xiàn)象,但是所表現(xiàn)的是重大主題,所闡發(fā)的是深刻道理,以一目盡傳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題。
“小事物,大影響”是2013年江蘇省高考作文最為常見的立意。考場作文《錦繡》也是這一立意,之所以獲得高分,原因是意蘊豐富,“小小的錦繡,大大的魅力”,直接點明了“小與大”的關(guān)系,小小的錦銹具有阻隔并又拉近作者與外婆情感的力量,這正是“小錦繡”的“大影響”。
2014年廣東卷,從材料表面看,是在談“照片與時代的關(guān)系”,從深層來看,是在談“科技與人的關(guān)系”,隱含的中心是“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讓記憶之花盛放在泛黃的紙片上》一文,小處落筆,大處著眼,由小事情揭示大現(xiàn)象,記敘的是奶奶和一張照片的故事,反映的是時代(技術(shù))變遷對生活(個人體驗)帶來的影響。
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通常包含若干原點,供考生選擇。一般而言,思維距離原點越近,越容易符合題意。但是你總不能這個角度說幾句,那個角度說幾句。鑒于此,必須學(xué)會篩選,選取最佳立意角度去寫。
何謂最佳角度?一是最能體現(xiàn)命題者思想傾向的角度;二是自己有較多的積累和感悟,最容易出彩的角度;三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角度。
元代陳繹曾在《文說》中指出:“凡作文發(fā)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备呖甲鳛檫x拔性考試,在寫作方面就應(yīng)當注意立意的新穎與深刻,有別于“眾生俗論”。
2013年廣東滿分作文《讓愛雙向流動》,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吁“讓愛雙向流動”。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這樣的立意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道常人所未道,發(fā)常人所未發(fā),從比較新穎的角度切入立論,以深刻的見解得到閱卷教師的認同。
在行文時不要就事論事,要做類似聯(lián)想,同理類推,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把有關(guān)材料放到一定的大背景下來思考,挖掘出它的社會意義,提煉出深刻的主題,使文章有立體感和縱深感。
2013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善待錯誤,人生境界頓開》:“面對《咬文嚼字》的挑錯,著名作家積極以感謝和理解回應(yīng),令人為之動容。筆者總以為,唯有積極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挑錯,人生境界才能不斷升華,生命才能日益趨向不朽和偉大?!蔽恼虏捎瞄_門見山的方法,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從而凸顯文章的主旨,把善待錯誤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立意遠遠高過那些只知就事論事的考生。
2012年福建卷作文題,如何在保證不離題的前提下,確定一個略有新意或深度的觀點,正是對學(xué)生思辨能力和閱讀積累的一大考驗。就本題而言,應(yīng)當在“路程”的深層意蘊上做足文章,可以合理地對“路程”進行界定,指出“路程”并非日復(fù)一日地走舊路,兜圈子,而是開拓新路,走出“小我”,留給后人前進方向等,這樣一來,文章同樣立足于討論人生價值,大方向上沒有脫離材料含義,但觀點不乏新意,立意顯然高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