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聰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如何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寫作,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是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和對讀寫結(jié)合的課題研究,讓筆者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獲益匪淺。初步歸納為以下“三板斧”:
第一板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摘抄習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定時閱讀、定點閱讀、定人閱讀。初一年級為中小學銜接時段,教師對閱讀的重視程度將決定孩子的寫作厚度與成長高度。筆者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閱讀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問卷調(diào)查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非常有限、閱讀渠道非常狹窄、閱讀時間非常少。與市區(qū)的小學對比,本片區(qū)的小學對學生的閱讀基本上是放任的,談不上有任何指導。針對此現(xiàn)象,筆者用自己閱讀成長故事與他們分享讀書的喜悅與收獲。讓學生每周有固定的讀書時間與自主閱讀的時段,充實班級圖書角的圖書,推薦班級圖書管理人員,出臺班級圖書借閱與獎勵規(guī)則。
老師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樣子。秉承“好書需要分享,閱讀豐富人生”的理念,筆者把曾經(jīng)閱讀過的一本本好書呈現(xiàn)在“好書共享,漂書行動”的活動中。第一本漂出去的好書是童話女皇楊紅櫻的《男生日記》,它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意識,全班隨即興起了一股閱讀童話書的熱潮。隨后《女生日記》、《非常爸爸》、《非常老師》、《五年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等在學生的課前課后也不斷被傳閱,孩子們開始有了主動閱讀的意識。接著學生也開始向老師推薦自己喜歡的好書,如:韓寒的《零下一度》成了全班很多同學爭搶要看的書,郭敬明的《幻城》等也接踵而來。愛讀書在班內(nèi)蔚然成風。
為此,筆者開始從學生中推選“閱讀之星”,搭建課前三分鐘“更多分享,更多歡樂”的交流平臺。筆者開展名著導讀、書韻留香、好書推薦等活動。學生們采用實物推薦、課件展示等方式來交流分享。課前三分鐘的一“看”、二“寫”、三“說”、四“想”,讓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又動腦,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加強閱讀與積累。
有了課前分享與摘抄后,展示摘抄成果就不可少。老師把自己的摘抄本和剪報本拿來與他們分享交流,把上屆學生好的摘抄本也拿來與他們見面。閱讀與摘抄相得益彰。
第二板斧:敢于與學生同題作文,并讓學生寫評語
師生愛上閱讀還要勤于練筆。語文作為母語,語文學科是工具學科,學好語文是伴隨一輩子的財富。語文學習需要語文綜合能力。有了語文綜合能力,考試的成績自然也會提高。筆者認為,語文學習成效衡量標準就是能說會寫。老師的下水作文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它可以讓學生減少寫作的畏難與恐懼心理,可以引領學生享受表達的樂趣,也可以更近距離感知學生的寫作困惑、傳達快樂寫作的正能量。
《我與壓歲錢的故事》就是在春節(jié)過后筆者與孩子們同堂寫作的結(jié)果。這既及時又富有教育意義,孩子們接受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點。學生的點評有“用壓歲錢來做有意義的事,懂得合理安排,每份紅包都代表了你的心意和對孩子們的祝福,相信他們體會得到的!”“用簡練而精辟的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小時長輩給我的壓歲錢,長大后我給長輩與晚輩壓歲錢,你新年送出的這份祝福,他們會收到,而你也開心!文章層次分明?!?。另一篇下水作文《珍藏的記憶》,筆者以自己大學時代的足球生活為題材,描繪了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珍惜。(學生評語:文章思路清晰,主題突出,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情感。最后一段特別好,寫出了自己的人生啟示。修辭手法運用得當,文采增添了文章的優(yōu)美……)。更妙的是組織兩場室外寫生式的作文課寫出的下水作文——《我們班的后花園》和《羅中八景“百代風騷”競風流》,引領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懂得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去描繪身邊的美、去表達心中的真情實感。學生的那種踴躍、那種積極與投入令人記憶猶新。筆者最滿意的下水作文是《這也是一種聲音》。寫作的靈感在于大家所喜歡的湖南臺的“中國好聲音”;寫作的思想在于大家所讀過的《山米與白鶴》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寫作素材是對鮮活生活的觀察——每天清晨窗外的鳥鳴聲;寫作的技巧在于蔡老師的片段作文教學——寫作的具體化、形象化與生動化。
筆者在批改考場作文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拘泥于思維慣性,僅把寫作素材局限于非常有限的范圍。媽媽的嘮叨聲是寫得最多的,其次是寫掌聲、笑聲,但對于如何把它們寫得具體、形象、生動似乎無從下手。到底是考場時間限制還是平時積累不足?是思維沒有散發(fā)還是想象十分有限?在特定的時間---考試,特定的地點---考場,要寫好一篇作文的確要見真功夫。它在于平時的積累。在筆者已經(jīng)因太多的“嘮叨”作文(從50篇、100篇到200、300篇)視覺疲勞,心理麻木時,終于發(fā)現(xiàn)那些異樣的聲音,如:“學雷鋒助人為樂之聲”“傳遞正能量的讀書聲”宣揚中國夢的“強國富民之聲”等大氣又有思考的聲音,可惜它們只是鳳毛麟角。寫作在于平時的閱讀和積累,在于平時的觀察與思考,也在于老師指導后的感悟。
由此可見,用活作文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降低作文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基礎。與學生一起寫同題作文,除了要考驗教師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決心,還可以彰顯教師的寫作功底,又可以體現(xiàn)教師寫作智慧。
第三板斧:引入評價機制,推班級優(yōu)秀作文人氣榜、貢獻榜和好學榜
1.嘗試小組循環(huán)周記。
先物色有寫作興趣和寫作基礎的學生,五人為一組,自由組合循環(huán)周記寫作小組,商討組名,制定組規(guī),每周圍繞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多角度的練筆,文體不限,以二三百字為宜。老師適時指導與口頭交流,各小組之間進行階段性展示。
2.組建班級文學小組,促進完善小組評價機制。
在小組循環(huán)周記訓練的基礎上,推選班級的寫作能手并培養(yǎng)成為班級中的寫作高手。把優(yōu)秀習作列入語文學科的評價機制中,以評價促進班級比學趕幫超寫作風氣形成。
3.印發(fā)班級優(yōu)秀習作選,并借助家校通平臺及時傳送喜報。
每學期印發(fā)一本班級優(yōu)秀習作選,并把電子版本上傳到班級網(wǎng)頁中,設置優(yōu)秀習作的“三榜”(好學榜、人氣榜和貢獻榜),借助網(wǎng)絡平臺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并借助家校通平臺把學生在寫作等方面的點滴進步及時給家長報喜,讓家長享受到孩子進步的喜悅。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沒有閱讀的寫作是空中樓閣。讓閱讀成為悅讀,讓孩子喜歡寫作,享受思考的快樂,享受表達的喜悅,也享受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