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化
摘 要:隨著國家信息化進程的發(fā)展,網(wǎng)絡綜合布線作為一門新興的實踐課程,亦已走進許多本科和高職類院校。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課程較新,沒有多少經(jīng)驗可供參考。從實驗室的組建到資金、教學、安全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學人員自己摸索。筆者以自身在教學和組建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基礎,提出以分析學生的差異性為根基,來對教學在安全、實用及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上進行有效改進的思路。希望能對其他兄弟院校的同類教學方案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wǎng)絡綜合布線 教學方案 安全性 課程實用性 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132-01
網(wǎng)絡綜合布線是一門新興的網(wǎng)絡實踐課程。隨著這些年通訊自動化、樓宇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等智能化建筑概念的提出和實施,做為智能化建筑、社區(qū)乃至城鎮(zhèn)基礎的結構化綜合布線已形成了一套擁有自我系統(tǒng)和理論的學科,并逐步走進了大學和高職的課堂。由于這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對于其教學和實驗室組建方式各校教師都在進行初步的探索。下面筆者將結合我校在組建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 在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安全性問題
這是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素,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如果某個教學方案會讓教師覺得左右為難,那有很大可能就是涉及到了安全問題。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學生基本都是95后,他們活潑、聰明、激情四射、異想天開,在各個方面都彰顯著自己飛揚的青春,但是在紀律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而紀律恰恰是實驗課所不能或缺的。強電、弱電、沖擊鉆、豎井、穿線、絕塵等都是網(wǎng)絡綜合布線這門課程所要遇到的場景。不守紀律、突發(fā)奇想,輕則導致設備損毀,重則會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那么,如何在教授這門課的過程中,安全地安排學生做好實驗是我們首先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1.2 課程實用性問題
這是和安全、資金等因素有很大相關性的一個問題。有不少院校在開設課程之初,或因為資金困難,條件所限,或因為安全措施不好解決,只好采用放大理論教學,犧牲教學實踐的方法來開展課程??蛇@樣下來課程無異于是脫離了試管和燒杯的化學課—— 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無法理解,而老師也講得口干舌燥,疲憊不堪。最后很難說學生學到了多少實用性知識。
1.3 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問題
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是和課程的教學成效及教學成本有很大關聯(lián)的一個因素,它往往能反映出一個教學方案的的水準。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高,教學成本的投入就會低,而同量的教學成本下,教學成效會提高。通俗地來講就是少花錢多辦事。對于一門新興的實驗課程來說,少花錢多辦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2 在實驗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具體分析和解決方法
2.1 安全性問題
安全性問題是所有實驗性課程都必須面臨的課題。課程的開展首先要考量的就是安全性。設備能不能引進、實驗如何開展,第一個要解決的也是安全性問題。由于90后的孩子比較個性,相對的紀律性較差,導致近些年來校園事故多有發(fā)生。很多院校在開展有關實驗安全課程的時候多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來進行處理。相應的,涉及到教學安全的實驗課程也是能不上就盡量少上??墒沁@樣處理的結果也很顯而易見,教學內容枯燥,學生考完試后對學到的東西基本沒有印象。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的基本思路是:學生分級、階梯分組,把教學分為課內和課外。具體來說,首先,實驗用到的基本安全設備一定要齊全。其次,每一次實驗前要把操作規(guī)范公示給學生并進行檢查。再次,根據(jù)學生平時表現(xiàn)和操作規(guī)范的檢查成果對學生分級,分為實踐和觀摩兩組。實踐小組將有機會在教師示范后進行操作,而觀摩組只能觀看現(xiàn)場或視頻(具體情況由教師根據(jù)實驗安全程度進行調整)。
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是采取了一種饑渴類營銷的辦法。以稀少的實踐機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增加學生對安全規(guī)范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教師權威性的認可度,方便教師對于教學的開展。
2.2 課程實用性問題
實用性是高職類院校課程的一大特點,但如何實現(xiàn)課程的實用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課程的實用性是和對社會實踐技能的仿真和模擬相互關聯(lián)的。實用性越高對社會技能的仿真和模擬越高。對一門新興課程來說,課程的實用性受到安全性、資金投入、教學經(jīng)驗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
具體到網(wǎng)絡綜合布線這門課程來說,要提高實用性,就要多做實驗,多和社會接軌。但是一來新開課程資金有限而設備卻不便宜;二來實驗環(huán)境中強電、弱電、沖擊鉆、豎井、穿線、絕塵等都是網(wǎng)絡綜合布線這門課程所要遇到的場景,安全性不容忽視。
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據(jù)資金和實驗環(huán)境把教學內容分為課內和課外兩部分,課內內容主要為資金使用率低、安全性高的教學部分,例如:基礎理論、教學參觀、實踐視頻及做頭、穿線等低強度試驗等。課外部分主要是和社會實踐接軌部分,例如:帶學生去參加比賽,去社會公司實踐等。其次,根據(jù)學生的課上表現(xiàn)和對課程的興趣程度將學生吸引進課外小組并進行分級,并將課外小組的成員分為正式和預備兩組。通過帶領課外小組準備比賽、到社會公司實踐等活動在學生中帶起話題,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正式和預備兩組成員的相互轉化則會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和危機感。
3 結語
網(wǎng)絡綜合布線雖然是一門新興的網(wǎng)絡實踐課程,但是它和其他實踐類課程還是有很多共性的。安全性、實用性、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在其他實踐類課程中也經(jīng)常遇到。從主觀上來講,安全性、實用性、實驗設備材料的利用性之所以讓人覺得棘手,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和定勢思維有關。安全性、實用性、實驗設備的利用率這些困擾著教學的問題和我們習慣性地想要在教學中把一碗水端平的思維路線是分不開的。簡單地想把每一個學生都教好,把什么都按最壞的情況考慮只能讓教師在教學中畏手畏腳,陷入木桶理論的圈套。簡單地想要把水端平是端不平的,所謂的端平一碗水應該是提供公平的環(huán)境和機遇。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大學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教學環(huán)境,我們應該接受有各種特長和各種缺點的學生。學生分專業(yè)實際上就是對他們擅長什么技能、對什么方向有興趣的第一次劃分。如果教師在教學環(huán)境中善于分類挖掘,讓那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學習,讓那些更擅長其他方面的學生只是達到一個必須達到的水準就好,讓他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積極發(fā)展,是不是會更好呢?所以筆者的想法是: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以小組化教育拉開層次,互相刺激,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以上是筆者在教學環(huán)境中遇到的問題和對應的想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借鑒。不妥之處還望來信交流。
參考文獻
[1] 陳學平.網(wǎng)絡綜合布線與實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譚愛平,成亞玲,陳鳴.網(wǎng)絡綜合布線與測試課程教改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24):6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