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何立民
從事嵌入式系統(tǒng)的人士,都十分熟悉神奇的嵌入式軟件。人們看到,在智能硬件基礎上,嵌入式軟件將傳統(tǒng)電子系統(tǒng)改造成智能電子系統(tǒng)后,又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新型智能電子系統(tǒng);在智能手機百萬量級的APP中,也再次見證了嵌入式軟件的神奇力量。然而,人們并不熟悉深藏于系統(tǒng)中的另類嵌入式軟件,即維權軟件與作弊軟件。有人將大眾尾氣門事件看成是潘多拉盒的惡性事件,筆者則更趨向于把這一事件看成是大眾汽車公司利用“阿拉丁神燈”之神力干的一件罪惡勾當。因為“阿拉丁神燈”沒錯,一切問題都源自使用神燈的人。
在2008年底出現(xiàn)過微軟的黑屏事件,當時筆者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微處理器智力內核使一切成為可能》的文章。在該文中,我將“黑屏”的嵌入式軟件看成是微軟為維護知識產權而亮出“阿拉丁神燈”。我還向周圍的同事講述過,當年我們?yōu)榧追介_發(fā)嵌入式產品項目時,處于弱勢地位,常遭對方惡意欠款,于是有人便在項目產品中嵌入定時自毀軟件,若對方決意不歸還欠款,那么該產品會定時失效,這時的嵌入式軟件成為維權之劍。當然,這些弱勢群體的維權行為只能暗箱操作,不似微軟的先禮后兵。
大眾的尾氣造假,則利用的是植入汽車電子系統(tǒng)中的一個操縱廢氣排放的“作弊軟件”。汽車被植入“作弊軟件”后,車主既不知曉,也無法對此軟件進行操縱。在判斷到車輛接受尾氣檢測時,軟件會自動開啟并噴射尿素溶液,將嚴重超標排放的有毒氮氧化物還原成氮氣和水蒸氣,從而獲得理想的檢測結果。這種頂級造假方式,避開了一切正常狀態(tài)下的尾氣測量,也契合了德國公司一向引以為榮的高超技術與嚴謹作風,不過這次卻用錯了地方。
5年前,哥倫比亞大學法律教授墨戈蘭(Eben Moglen)就意識到了汽車中“專屬軟件”(Proprietary Software)的不安全性。他說,汽車廠商每天控制著越來越多的設備,而第三方卻沒有辦法對它進行監(jiān)督與檢測,因此,有一些團體提出,這些控制軟件的代碼應實現(xiàn)有控制的開放,以便讓第三方進行善意檢測,以及對安全缺陷或漏洞進行維修。但是,這一建議遭到汽車制造廠商的普遍反對,理由是開放這些代碼有可能造成外界對安全和監(jiān)控的嚴重威脅,連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EPA)也明確表示反對開放代碼。后來,汽車的嵌入式軟件代碼受到了數(shù)碼千年版權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的保護,從而使“專屬軟件”成為汽車電子系統(tǒng)中正當?shù)暮谙滠浖?/p>
在市場經濟追逐利潤的大環(huán)境下,利用暗箱操作的“專屬軟件”作弊不可避免。有資料證實,自1970年美國政府開始監(jiān)管汽車排放以來,就不斷發(fā)現(xiàn)汽車廠商的作弊現(xiàn)象。美國《紐約時報》也認為,“作弊”已經是汽車行業(yè)的慣用手段。1972年,福特汽車公司被發(fā)現(xiàn)對被測試車輛進行持續(xù)保養(yǎng),以降低排放量,被罰700萬美元;1973年,大眾公司被發(fā)現(xiàn)在測試車上加裝專用裝置,故意關掉污染控制系統(tǒng),被罰12萬美元;1974年,克萊斯勒公司召回了80萬輛汽車,因為這些汽車的散熱器上安裝了“作弊裝置”。此后,“作弊裝置”越來越神秘,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1998年,丹尼爾·卡德工程師參與的研究團隊,檢測出多家柴油機制造商運用了“作弊裝置”,由美國司法部門起訴并勝訴。
此次揭示大眾尾氣門事件,開始于2012年底。當時卡德帶領一個5 人小組,對實驗室測試合格的大眾柴油車,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污染物排放量的實測。結果發(fā)現(xiàn)捷達柴油車超過排放標準的15~35倍,帕薩特柴油車超過排放標準的10~20倍,讓大家震驚不已。
2013年5月,卡德的5人研究團隊提出正式報告,指出大眾公司的確在柴油車的廢氣排放檢測中作弊。后來,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EPA)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也證實了這項研究結果,但遭到大眾公司質疑,而美國政府部門也沒有介入,此事似乎要不了了之。
意外的是,隸屬于國際清潔運輸協(xié)會(ICCT)的兩名德國人彼得·默克和約翰·杰曼,在歐洲證實大眾車確實排放污染物超標后,想去排放標準最嚴格的美國加州進行道路測試,以期證實大眾汽車是“干凈”的。2014年初,他們找到了卡德的團隊,研究團隊從圣地亞哥一路開車到西雅圖,得到的數(shù)據與此前類似。默克和杰曼在驚訝之余,報告給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由此美國政府部門才正式介入調查。
而最終引爆大眾尾氣門的是彼得·莫克所屬的研究機構ICCT(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最終揭開了大眾的瞞天過海騙術,大眾公司也終于承認采用“作弊軟件”的錯誤。
大眾公司的“作弊軟件”既非首創(chuàng),也非個案。無怪乎面對輿論的譴責,有“大眾”公司員工憤而回答:誰都知道每個汽車企業(yè)都在作弊,為什么是我們倒霉?從而揭示出追逐最大化利潤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一些國際知名、高信譽度、作風嚴謹?shù)钠嚲揞^們普遍的高級作惡行徑。
有人說,此次大眾尾氣門與中國無關,因為中國市場一直拒絕柴油車。但是,由大眾尾氣門揭示出的嵌入式軟件的潘多拉盒卻在我國四處游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侵犯消費者利益、危害消費者安全的黑箱軟件無處不在。除了作弊軟件外,還有大量的虛假軟件(功能虛假)、惡意軟件(侵犯隱私)、偷盜軟件(偷盜流量、資費)、暗箱收費軟件(計量、算法中的小額費用扣取)等。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感受到大量如影隨行、侵害消費者利益,卻又無法舉證的商業(yè)惡行。其實這并不奇怪,所有商家使用的智能系統(tǒng)都由自己創(chuàng)建,即使委托第三方創(chuàng)建,其軟件代碼也只有商家可以進入,從而形成沒有外部監(jiān)管的黑箱軟件,一個潘多拉盒。
作弊軟件的根源在于市場經濟下的唯利是圖。人們在痛斥路邊小販缺斤短兩時,并沒有懷疑超市的電子秤與收銀機;人們在怒斥餐館故意算錯賬時,卻忘了質疑銀行、電信商的計費、收費系統(tǒng)。平日消費者總會有被侵害的感覺,卻無法舉證。只要作弊軟件根源存在,作弊軟件就不會消失。大眾尾氣門事件重創(chuàng)大眾公司后,尾氣事件也許會消失。不過,嵌入式軟件的潘多拉盒打開后,將會成為市場經濟領域中永遠的痛。
未來,將黑箱軟件白箱化,也許是消滅黑箱軟件罪惡行徑的唯一出路。將黑箱軟件白箱化不是要將軟件代碼公開,而是要由政府制定商家應用軟件的訂制、監(jiān)管法規(guī),規(guī)定所有商家不得使用自創(chuàng)商務軟件,商家、消費者都不可進入所有與大眾利益相關的商務軟件,只有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權威監(jiān)督機構有權進入,并實施檢查。然而,這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理想之路。
[1]何立民.微處理器智力內核使一切成為可能[J].電子產品世界,2009(1).
[2]何立民.從資本經濟到知識經濟[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