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華(華東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上?!?00241)
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的高校院系輔導員團隊建設
徐敏華
(華東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上海200241)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根據立德樹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建輔導員工作團隊,有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績效,匯聚立德樹人合力,提升輔導員群體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使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立德樹人輔導員團隊建設
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高校要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全面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單靠輔導員個人能力顯然不夠,為改變這種困難局面,加強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塑造不同類型的輔導員工作團隊,對于改善輔導員群體所處困境、提升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素養(yǎng)、應對日益復雜的學生工作,進而實現(xiàn)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專家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立德樹人、培育英才的神圣使命,面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構建高素質的輔導員團隊,匯聚育人合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輔導員團隊建設必須堅持育人為本,以德為先。
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帐菑膰胰瞬排囵B(yǎng)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把科學精神、思想品德、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穿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培養(yǎng)和造就具有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重任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1]。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以德為先、德才兼?zhèn)涫沁x拔輔導員的基本條件和必備條件。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在工作開展中,通過良好的個人品格和魅力及個人的言行舉止影響青年學生,給青年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輔導員團隊建設必須強調人格健全。
輔導員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工作強度高、生存壓力大、薪酬不高,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有健全的人格。所謂“健全人格”指的是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xiàn),健全人格是一種學習與效仿行為,高校輔導員是立德樹人的主要實踐者和表率者,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學生優(yōu)良品德養(yǎng)成的表率和楷模,也會成為學生效仿和學習的榜樣。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應具備較高的人格魅力,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謙遜幽默的處世風格,以及寬容豁達的人生境界,主動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質、滋養(yǎng)涵育自身人格的同時,引導、教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逐步把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健全人格教育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
(三)輔導員團隊建設必須注重全面發(fā)展。
輔導員團隊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學生的道德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努力把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tǒng)一、腳踏實地的人”,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學習、接受培訓,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發(fā)展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作為學生日?;顒又械那嗄陮?,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領旗幟,品德養(yǎng)成中的學習典范,以及生活中的良師益友,輔導員必須通過不斷學習、刻苦實踐和思想升華等途徑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承擔一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任務,又是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承擔著諸如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意識培訓、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等工作。此外,輔導員還應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按照職責分解、任務分流、功能分化的標準,結合各院系的實際情況,可以院系為單位構建不同類別的輔導員工作團隊,包括以學生事務管理為特色的管理型團隊,以思想政治教學為重點的“大思政”教學型團隊,以科研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研究型團隊,以人為本的學習型團隊。
(一)高績效的學生事務管理團隊——提高學生事務管理對人才培養(yǎng)的貢獻率。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fā)展,使學生事務工作者——輔導員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學生多樣化的成長,要為其提供個性化管理與服務。以輔導員為核心成員所組成的院系學生事務管理團隊,其首要目標是滿足基本日常工作的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著堅持人職匹配,堅持團隊梯級發(fā)展,堅持分級、分層、分類組建學生事務團隊的“三個堅持”構建原則,實行學校和院系兩級管理組建扁平式管理團隊,其中院系學生事務管理團隊可通過學生年級組和教師專項工作組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開展工作。年級組由專兼職輔導員、導師(分別負責班級、科研、社團工作)、學生干部和學生助管四種力量匯集而成,由該年級工作經驗最豐富的專職輔導員擔任組長,整合其他力量共同做好年級事務管理工作;專項工作組則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發(fā)展指導(含學業(yè)輔導、心理咨詢、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科研創(chuàng)新指導等)、日常事務管理、突發(fā)危機事件等內容,由專職輔導員和專業(yè)教師共同組成,在上述領域為所有學生提供專業(yè)化指導、咨詢與服務[2]。通過專業(yè)分工、通力合作、優(yōu)勢互補、互幫互學、新老交替,輔導員及學生工作者在感興趣或擅長的領域安心工作,有效促進其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增強其職業(yè)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有效提高學生事務管理團隊的工作執(zhí)行力和科學化管理能力。
(二)“理實一體化”的“大思政”教學團隊——整合資源匯聚立德樹人合力。
課堂理論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主陣地,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師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與思政教師相比,輔導員針對大學生講授的思想政治課,既生動實際貼近學生,又有理論支撐具有說服力和啟發(fā)性,在某種角度上彌補專業(yè)思政課教師 “重理論缺經驗”的不足[3]。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作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首要責任人,導師在指導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過程中將智育和德育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滲透式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更易認同接受,效果也更顯著。高校院系中與學生接觸最多、影響最深的除輔導員外還有專業(yè)課教師,加強院系輔導員與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配合,發(fā)揮這兩支教育力量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效應,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銜接,構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思想政治教學的合力效應,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時效性。
院系在組建“理實一體化”的“大思政”教學團隊時,應注意選配好團隊帶頭人,團隊帶頭人一般可由專業(yè)背景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專職輔導員擔任;選聘團隊成員時,準確進行角色定位,使其切實履行工作職責。首先,根據工作任務的重要程度,綜合考慮被選聘人員的政治素養(yǎng)、專業(yè)背景、年齡結構、社會閱歷和工作方式等情況,為實現(xiàn)團隊工作的高效運行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其次,根據團隊成員的具體特點,選拔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懂管理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作為“大思政”教學團隊的帶頭人。再次,根據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開展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互為兼職、輔導員與專業(yè)課教師主輔結合、三者項目團隊結合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新院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機制的變革[4]。
(三)優(yōu)質穩(wěn)定的輔導員科研團隊——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科研素養(yǎng)。
提高輔導員科研能力已成為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組建一支以解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問題為目的、以高校輔導員為主體的科研組織形式的輔導員科研團隊,開展集體協(xié)作攻關,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時,創(chuàng)新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作為高??蒲袌F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科研團隊有別于高校其他由專門研究人員或專職教師組成的學術組織,與通常意義的學術團隊相比,高校輔導員科研團隊具有三個顯著特征:特定的研究方向,即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確定的團隊主體,即團隊的構成以輔導員為主;戰(zhàn)略高度的研究目標,即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或帶根本性的理論或實踐問題展開研究[5]。
院系在組建輔導員科研團隊時,首先應堅持尊重實際的原則,將學科不同、興趣一致的輔導員組織在一起,以構建結構合理、優(yōu)勢互補的科研團隊;其次要選好領導,即團隊帶頭人應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較強的研究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然后制定團隊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目標,確立愿景,做好行動計劃,細化成員分工;最后建立規(guī)范,制定科研團隊的規(guī)章制度,確保團隊規(guī)范管理,高效運行。在凝練團隊研究方向時,團隊成員通過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圍繞一個共同的科研方向開展學術研究,運用第一手資料進行理論分析、歸納總結,形成理論成果,并反過來指導工作實踐。在提高輔導員科研團隊研究能力方面,應從培養(yǎng)團隊成員個人研究能力和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攻關能力兩處著手。同時院系也應為輔導員科研團隊的學術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5]。
(四)以人為本的學習型輔導員團隊——促進個體能力和團隊效能整體提升。
隨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輔導員個體由于受到自身研究領域、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和自身精力等限制,難以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矛盾和難題,這就需要構建一支學習型輔導員團隊,使他們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實踐總結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質,融合學習與工作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院系學習型輔導員團隊建設首先應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時代理念,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其次按照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專家化的發(fā)展要求,打造一支融學習型、研究型和專家型為一體的輔導員團隊,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煉,不斷積累知識經驗,逐步完善知識結構,使輔導員隊伍從事務型逐步轉向學習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動,組織參觀考察、培訓掛職、參加學術活動,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學術研究,增強科研能力,使輔導員隊伍從經驗型逐步轉向研究型;在做“通才”的基礎上,輔導員要根據自身對學科的興趣和愛好,選擇某一領域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實踐,加強學習、強化培訓、實踐積累,使輔導員隊伍從教育型逐步轉向專家型[6]。最后,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型輔導員團隊文化,通過確立適合院系發(fā)展的輔導員團隊文化建設目標、營造和諧互助的輔導員團隊文化氛圍、打造學習共同體努力構建學習型輔導員團隊文化發(fā)展平臺,從而實現(xiàn)以文化凝聚團隊力量、引領團隊發(fā)展方向、促進輔導員團隊整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7]。
參考文獻:
[1]楊小磊,李保英.高等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27(7):93-95.
[2]游敏惠,朱方彬,黃悅.高校學生事務團隊管理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創(chuàng)新——基于重慶郵電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的個案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5,2(2):73-80.
[3]王洪剛.高校輔導員參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活動機制探討[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 (3):151-153.
[4]劉兵.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專兼結合團隊建設的路徑探析[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94-96.
[5]白強.高校輔導員科研團隊建構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56-158.
[6]楊威.論高校學習型輔導員團隊建設的時代理念與構建途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6(4):85-87.
[7]劉超.關于學習型輔導員團隊文化建設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5(20):162-163.
基金項目:2015年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高校院系輔導員工作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2015-D-156),項目負責人:徐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