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鳴
珠海體育中心,一群年輕人在球場上打籃球。
陳坤榮,《南方都市報》攝影記者,2014年以無人機航拍作品《日常運動》獲得第57屆世界新聞攝影大賽(荷賽)體育特寫組二等獎。
一組以垂直九十度向下視角俯瞰珠海市民在2013春夏之間進行“日常運動”的光影瞬間。人們在沙灘、球場、海濱、廣場,打球、踢球、廣場舞、游泳的畫面從幾十米的空中看來,安靜、穩(wěn)定、些許孤獨,感謝無人機,以往少數攝影師獨享的上帝視角得到了拓展。
比如帶給他啟發(fā)的《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George Steinmetz,那張俯拍駱駝群橫穿土耳其沙漠的照片,黑色的影子與白色的駱駝互文,被譽為“2005年最美”。代價是極限運動般的,32公斤重的動力滑翔傘套裝,帶你飛。
而萬余元的四軸飛行平臺、三四千元的微單相機和熟練的操控手法是陳坤榮的選擇。再就是堅持拍人,不拍風景。除了運動,還有勞動、工作的組圖,陌生的拍攝對象往往拒絕露臉,沒關系,看不到;碰到需要進入別人地盤且更加謹慎的,他會拿出手機給他們看看樣片,新鮮與好奇會沖淡疏離。
有人會問他,幾張照片怎么拍那么久,“一個場景、一個高度、一種可控性,是你在地面沒法完全預測的,比如陽光就是不行”,攝影的最初樂趣得以還原,作品只能用跨度去測量,如果比快門次數,只有幾秒,但思考到沉淀,需要更多。
也并非全是快樂:炸機、跌機、DIY摸索路上的“肉痛”不能用金錢衡量,他畢竟不是幫別人拍婚禮和開業(yè)的,那種對新鮮視角的過度迷戀,在他看來,遲早會消失,好比那些年流行過的水下或移軸。
幾個月、幾年之后,更加廉價的超微型航拍無人機一定會出現,你和家人出去玩,放一臺上去,十幾米的高度,來個合影,就像現在的自拍桿一樣。而航拍無人機分支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其刁鉆的角度、無法觸及的地方,成套的無人機新聞作品,也值得人們期待。
珠海體育中心,正逢周五,在結束了忙碌的一周后,不少人組隊在足球場踢足球。
春雨過后,市民在未干的沙灘上打排球。
珠海圓明新園廣場,市民在跳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