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虹 馬 駿
(昆明市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云南 昆明 650033)
?
美洲黑楊在昆明地區(qū)引種栽培的適應(yīng)性分析
謝 虹 馬 駿
(昆明市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云南 昆明 650033)
以1年生美洲黑楊大苗為研究材料,通過在昆明市盤龍區(qū)阿子營、宜良、祿勸、尋甸種植美洲黑楊,分析其在昆明地區(qū)的適應(yīng)性及耐水濕性。結(jié)果表明:在阿子營、宜良、祿勸3個區(qū)域土壤厚度為85~100 cm,土壤肥力較好的農(nóng)田林網(wǎng)附近的平地栽植美洲黑楊,種植3年后苗木的存活率均達到95%以上,3 a內(nèi)苗木樹高、胸徑、冠幅年平均增長量依次為4.2 m、4 cm、93.6 cm,3 a后美洲黑楊在阿子營、宜良、祿勸地區(qū)內(nèi)樹高均達到14 m以上,胸徑達13 cm,冠幅達310 cm以上,其生長情況已經(jīng)達到速生楊樹在其適生地的正常生長水平;地下水位分別是50、100、150 cm的3個不同地塊種植美洲黑楊,其種植3年后保存率均達到85%左右,其中地下水位為100 cm的地塊種植的美洲黑楊生長情況最佳;栽植山體中上部的美洲黑楊保存率較山體下部(水岸旁)較低,生長情況較差,感蟲率高,枯枝率高,因此,山體中上部不適宜美洲黑楊的栽植。
美洲黑楊;引種;栽培;適應(yīng)性
美洲黑楊(Populusdeltoides)為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運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shù)培育的雜種無性系品種,屬于楊柳科(Salicaceae)楊屬落葉喬木,高達30 m,分布范圍廣。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測定,美洲黑楊的生長速度比普通楊樹快20%~30%[1]。昆明市于2010年2月起引進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培育的美洲黑楊品種,作為速生材林、四旁綠化、退耕農(nóng)田生態(tài)林等建設(shè)樹種[2]。為了充分考慮其在昆明地區(qū)的適應(yīng)性,開展了美洲黑楊在昆明的引種栽培適應(yīng)性研究,為昆明市地區(qū)科學(xué)引種、推廣栽培美洲黑楊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根據(jù)試驗的需要,本研究選取昆明宜良、祿勸、尋甸及盤龍區(qū)的阿子營為美洲黑楊的種植區(qū)。其中,盤龍區(qū)阿子營馬軍村,土壤深厚肥沃、濕潤,海拔2 060 m,氣候冷涼,具有特殊的小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2.7 ℃,年降水量1 100 mm;宜良縣海拔1 700~2 100 m,氣候?qū)俦眮啛峒撅L(fēng)氣候,年平均溫度16.3 ℃,每年平均降水量912.2 mm,每年平均相對濕度75%,全年無霜期260 d左右;祿勸年均溫15.6 ℃,年降水量968.4 mm,屬亞熱帶季風(fēng)季候;尋甸年平均氣溫14.5 ℃,年降雨量為1 061 mm,由于地形高差大,屬低緯高原季風(fēng)氣候,冬春兩季受平直西風(fēng)環(huán)流控制,大陸季風(fēng)氣候明顯,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東南暖濕氣候控制,海洋季風(fēng)突出,多雨,涼爽潮濕。
2.1 研究對象
引種美洲黑楊穗條由江蘇省宿遷市林業(yè)局于2010年2月提供,由昆明市林業(yè)科技推廣站培育,2011年2月采用1年生大苗造林。該品種由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培育,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定,并列入國家首批林木良種名錄的南方型美洲黑楊雜交品種[2]。
2.2 研究方法
2.2.1 不同區(qū)域美洲黑楊生長情況對比研究 通過在昆明市盤龍區(qū)阿子營、宜良、祿勸3個區(qū)縣種植美洲黑楊,不同地方栽培方法及管理措施一致,種植后連續(xù)3a分別測量美洲黑楊的樹高、胸徑、冠幅。
2.2.2 美洲黑楊耐水濕性研究 在昆明市盤龍區(qū)阿子營地區(qū)選取地下水位為50、100、150 cm的3塊地種植美洲黑楊,種植后連續(xù)3年測量其樹高、胸徑及冠幅。
2.2.3 半山地試驗研究 在尋甸清水海后山山體下部(水岸旁)、山體中部(半山坡)、山體上部種植美洲黑楊,海拔分別為2 179、2 376、2 445 m。位于東經(jīng)102°41′~103°33′,北緯25°20′~26°01′。種植地塊均為陽面,背風(fēng)坡,種植3a后測量其生長量。
2.3 調(diào)查及分析方法
造林初期對美洲黑楊成活率和生長指標進行調(diào)查。在每次調(diào)查中,每地塊中隨機選取3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標定30株美洲黑楊進行測定樹高、胸徑、冠幅,重復(fù)3次。
2.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集數(shù)據(jù)使用Excel 2013、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1 不同區(qū)域美洲黑楊生長情況對比
本研究分別在昆明市的宜良、阿子營、祿勸3個區(qū)域種植1年生美洲黑楊大苗,種植1a后3個地區(qū)的美洲黑楊的存活率均達到95%以上,因此美洲黑楊在昆明不同立地下均具有較高的成活率。通過對美洲黑楊連續(xù)3年的生長情況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1。
表1 美洲黑楊連續(xù)3年生長量的調(diào)查結(jié)果Tab.1 The result of 3 year continuous increment on Populus deltoides
注: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由表1可知,美洲黑楊在種植后的3a內(nèi)樹高、胸徑、冠幅的年平均增長量分別為4.2 m、4 cm、93.6 cm,與美洲黑楊適生地區(qū)沅江的生長量(2~5a內(nèi)樹高增加3~5 m,胸徑每年增粗4~5 cm)相比,表現(xiàn)出較好的適應(yīng)性。5年生美洲黑楊在阿子營、宜良、祿勸地區(qū)內(nèi)樹高均可以達到14 m以上,胸徑都均能達到13 cm,冠幅可以達到310 cm以上,其生長情況已經(jīng)達到速生楊樹在其適生地的正常生長水平,由此可知:美洲黑楊在昆明的阿子營、昆明周邊的宜良、祿勸地區(qū)栽種具有良好的適應(yīng)性。其中,胸徑宜良和阿子營差異顯著,阿子營和祿勸差異極顯著;樹高宜良和阿子營與祿勸差異顯著,冠幅差異不顯著。
3.2 不同水濕條件對美洲黑楊生長的影響
通過選取地下水位50、100、150 cm的地塊種植美洲黑楊,其中種植3 a后美洲黑楊的保存率均達到85%,且不同水位地塊種植的美洲黑楊保存率差異不顯著。在美洲黑楊種植后的第3年對其生長量進行測定,結(jié)果見圖1。
由圖1可知,在地下水位50、100、150 cm不同地塊上分別種植美洲黑楊的生長差異極顯著。種植于地下水位為100 cm地塊的美洲黑楊的樹高分別為地下水位50 cm、150 cm地塊的1.6倍、2.4倍,胸徑分別是種植于50 cm、150 cm地塊的0.9倍、3.6倍,冠幅分別為種植于地下水位50 cm、150 cm地塊的2.8倍、4.2倍。地下水位為100 cm的地塊種植的美洲黑楊的生長量優(yōu)于其余2個地塊(50 cm,150cm)的美洲黑楊,說明美洲黑楊不耐旱,在昆明地區(qū)地下水位為100 cm左右的地塊較適合于美洲黑楊的生長。
3.3 山體不同部位對美洲黑楊生長的影響
在尋甸同一區(qū)域內(nèi),選擇在清水海后山挖心河河岸旁(山體下部)、清水海后山的半山坡(山體中部)、山體上部種植美洲黑楊。美洲黑楊種植3a后,河岸旁種植的美洲黑楊與山地中上部的存活率差異顯著,見表2。半山地栽植美洲黑楊的生長量調(diào)查結(jié)果見圖2。
表2 不同山體部位栽植美洲黑楊的存活率及感蟲率調(diào)查結(jié)果Tab.2 The survey result of survival rate and infection rate on Populus deltoides in different coteau levels %
由圖2可知,在清水海后山挖心河岸旁種植的美洲黑楊與山體中上部的樹高、胸徑、冠幅差異都極顯著,河岸旁種植的美洲黑楊的生長情況最佳。其中河岸旁種植的美洲黑楊的樹高、胸徑、冠幅分別是山體中上部的2.75倍、2.6倍、6倍。山體中上部的土層薄,土壤干,種植于半山地的美洲黑楊不僅存活率低,生長狀況欠佳,同時還發(fā)現(xiàn)山體中上部種植的美洲黑楊枝感蟲率為河岸旁感蟲率的9倍,且感蟲程度嚴重,表現(xiàn)為單株的美洲黑楊被天牛的刻槽率可高達30個/株。因此,水濕條件較差的山體中上部不適合美洲黑楊的生長。
美洲黑楊為速生樹種,材質(zhì)軟、纖維好。昆明在20世紀80年代零星地進行了美洲黑楊引種試驗,但未對美洲黑楊在昆明地區(qū)栽種適應(yīng)性進行分析。本研究通過在昆明及周邊的3個典型地區(qū)種植美洲黑楊,經(jīng)過對美洲黑楊種植后3 a的樹高、胸徑、冠幅測量、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在昆明阿子營、宜良、祿勸的農(nóng)田林網(wǎng)附近的平地種植的美洲黑楊長勢均良好。本研究在昆明3個不同地區(qū)內(nèi)栽種美洲黑楊3 a后樹高、胸徑、冠幅的平均增長量與速生楊樹在其主要栽種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區(qū)域進行對比[3],可證實美洲黑楊適宜昆明阿子營、宜良、祿勸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在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3個區(qū)域的年平均氣溫、降雨量與昆明地區(qū)相當(dāng),雖然由于各地海拔波動,但總體環(huán)境因素與昆明地區(qū)平均水平接近,結(jié)合在昆明市3個有代表性區(qū)域美洲黑楊3 a的生長量的調(diào)查分析,可以初步看出美洲黑楊在昆明地區(qū)較適應(yīng)。將美洲黑楊與昆明地區(qū)速生鄉(xiāng)土樹種旱冬瓜(Alnusnepatesis)、銀樺(Grebillearobusta)等相對比較:旱冬瓜7年生人工林平均高13 m,平均胸徑11 cm[4];銀樺早期5~10 a,年平均高生長可達2 m,胸徑達2.0 cm[5]。由此可知,美洲黑楊在昆明地區(qū)栽植具有良好的速生性。
昆明是云南東部較大的山間盆地之一,盆地四周為山地地貌形態(tài)[6]。昆明市地形多為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其面積達昆明市總面積的86%,本研究證實美洲黑楊不適于種植于半山坡及山體中上部。謝寶東等的研究指出:在南方山地上,坡度、坡向、坡位、地類、土層厚度和土壤密度均對楊樹(Populusspp.)的生長有顯著影響。隨著坡度的逐漸增大,4年生楊樹的胸徑、樹高和蓄積量均呈下降趨勢,坡度0°~10°時生長最好[5],從側(cè)面也反映出山地不適應(yīng)于楊樹的栽種,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吻合。有研究指出山地地形和地類對楊樹生長的影響是通過小氣候和土壤理化性質(zhì)變化來完成的,其中坡向?qū)顦渖L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光照的變化來實現(xiàn)的,白天溫度與夜晚溫度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的影響,增加夜晚的最低溫度對植物體內(nèi)碳的吸收有重要的作用[7-8]。氣候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土壤因子就成為影響山地楊樹生長的關(guān)鍵因素,與本次半山地試驗相符。半山地土壤干燥,半山地栽種的楊樹生長情況較差,蟲害嚴重。本研究可知,地下水位的高、低對美洲黑楊生長量的積累有影響,其中地下水位為100 cm左右的地塊有利于美洲黑楊的正常生長。因此,半山地種植美洲黑楊其中水分條件可能是影響其生長的重要因素。但半山地環(huán)境因子復(fù)雜,要研究清楚具體什么環(huán)境因素影響了美洲黑楊在半山地的生長情況,或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其生長還有待進一步試驗。
[1] 宋文君.美洲黑楊在浙北海涂引種研究[J]. 浙江林業(yè)科技, 2000, 20(6): 21-24.
[2] 馬俊.林業(yè)栽培實用技術(shù)完全圖解[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3] 謝寶東, 方升佐, 綦山丁,等. 南方山地立地條件對楊樹人工林生長的影響[J].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2006, 30(4): 55-58
[4] 李大偉, 陳宏偉, 史富強,等. 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學(xué)、生態(tài)學(xué)特性及地理分布[J]. 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 2008, 33(5): 26-28.
[5] 翁啟杰, 劉有成. 銀樺生物學(xué)特性及栽培技術(shù)[J].廣東林業(yè)科技, 2006, 22(1): 101-102.
[6] 楊志泉. 元代昆明地區(qū)水利檔案價值初探[J]. 蘭臺世界, 2013(S):14-17.
[7] Turnbull M H,Murthy R,Griffin K L.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warming 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inPopulusdeltoides[J]. Plant Science, 2002, 25(12):1729-1737.
[8] Silim S N,Ryan N,Kubien D S.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inPopulusbalsamiferaL.: acclimation versus adaptation[J]. Photosynthesisi Research, 2010, 104(1)19-20.
(責(zé)任編輯 韓明躍)
Study of Adaption ofPopulusdeltoidesIntruduced and Cultivated in Kunming
Xie Hong, Ma Jun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Kunming, Kunming Yunnan 650033, China)
In this study,Populusdeltoidesof one year old plant cultivated in some area surrounding Kunming, such as Aziying, Yiliang, Luqian, Xundian, in which have favorable soil condition and thickness of soil have reached 85-100 cm,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daptation and flooding tolerance ofPopulusdeltoidesplanted in Kunm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Populusdeltoidesplanted for three years, survival rate ofPopulusdeltoidesin Aziying, Yiliang, Luqian were above 95%, and then growth of average height, of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of average canopy on nursery-grown plant were 4.2 m, 4 cm, 93.6 cm, resp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growth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anopy had reached 14 m, 13 cm, and 310 cm respectively at place of Aziying, Yiliang, Luqian. Compared with habitat and suitable area, its growing states achieved normal fast-growing level at the three regions.Populusdeltoidesplanted in plots of underground level of 50 cm, 100 cm and 150 cm for three years, the average survival rate was about 85%. Among of them, the growth ofPopulusdeltoideswas the best in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of 100 cm. It was worse for growth condition ofPopulusdeltoidesin coteau plots than in dam beside highway, especially in side of rate of infection diseases and pests, the death rate of branch. Consequently,Populusdeltoidesshould not planted at middle-upper part of coteau.
Populusdeltoides;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daption
2015-03-20
昆明市科技局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013-02-08-A-N-01-3061)資助。
馬駿(1965—),男,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經(jīng)濟林載培,森林培育研究和技術(shù)推廣。
10.11929/j.issn.2095-1914.2015.05.008
S725.7
A
2095-1914(2015)05-0042-04
第1作者:謝虹(1988—),女,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培育。Email:namerr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