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亞平
納豆成分的保健功效
文/楊亞平
納豆是大豆發(fā)酵食品中的一種,非常容易消化。它含有多種有益于健康的礦物質(zhì)、維生素、食物纖維、氨基酸,有抗氧化性很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有降血糖、降膽固醇、抗腫瘤等性能的皂苷和異黃酮,和可預防骨質(zhì)疏松的維生素K2,可溶解血栓的納豆激酶(另敘)等。在此,僅介紹一下國外研究納豆主要成分的保健功效。
人體內(nèi)約有60億個細胞,每個細胞里都含有必不可少的卵磷脂。人的腦、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都是由這些含有卵磷脂的細胞組成的。
納豆中的卵磷脂,來源于發(fā)酵之前的原料大豆。大豆含有10%的卵磷脂。納豆中的卵磷脂和花生中的卵磷脂一樣,是植物性的,屬于不飽和脂肪酸,而雞蛋和動物肝臟中的卵磷脂都是非植物性的,屬于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很容易和膽固醇粘在一起,不利于心腦血管健康。而不飽和脂肪酸不僅不會和膽固醇粘在一起,還會使油分子細化、分解,與水融合而產(chǎn)生乳化反應,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廢舊物清除干凈。
納豆中的卵磷脂,能夠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管壓力。除此之外,納豆還含有人體所沒有的、只能從食物中攝取的亞麻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和卵磷脂一起,能夠增加溶解和清除血管壁上的LDL-C等物質(zhì)的力度。
亞麻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沒有飽和脂肪酸穩(wěn)定,容易被氧化而生成過氧化脂質(zhì),助長癌細胞生成,需低溫保存。
佐二木順子在《千葉衛(wèi)研報告》(“多価不飽和脂肪酸の酸化と食品衛(wèi)生學的見地からみた魚介類の問題點”.第17號,1-13,1993年)中指出:包括亞麻酸和亞油酸在內(nèi)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在與光線、溫度、金屬、放射線等有關(guān)的條件下容易被氧化,要想不被氧化,需要用維生素E來保護。
魚體內(nèi)雖然含有不少不飽和脂肪酸,但是如果魚死了,亞油酸等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就會從中游離出來,存在于魚脂肪中的維生素E就不會對其起到抗氧化作用,結(jié)果只能使魚的腐敗加重。魚體內(nèi)里的抗氧化物質(zhì),只是對活魚起作用。所以,做魚的料理時,一定要增加一些可以抗氧化的食品和佐料。日本人之所以長壽,正是跟他們常吃有抗氧化能力的納豆和新鮮魚或剛殺的生魚片有關(guān)。
因為,存在納豆之中的維生素E本身就具有抗氧化性,又能對其中的亞麻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加以保護,使它們發(fā)揮出正能量,與卵磷脂相得益彰,所以可以說維生素E對納豆的保健功效起著重要作用。
自治醫(yī)科大學附屬琦玉醫(yī)療中心循環(huán)器官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所,準教授早田邦康,2008年3月在日本納豆聯(lián)合會報告上指出: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2年統(tǒng)計,全世界1/3人的死因與血管的動脈硬化有關(guān)。而產(chǎn)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隨著年紀加大,動脈血管容易變脆;另一個是,與人體吸收過多的脂肪或粘在血管內(nèi)壁上的膽固醇有關(guān)。容易粘在血管內(nèi)壁上的、被氧化了的膽固醇是LDL-C,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則是能夠返回肝臟得到再利用、不會粘在血管內(nèi)壁上的膽固醇。LDL-C會使血管內(nèi)壁增厚,形成動脈硬化。多余的脂肪和LDL-C會使動脈血管內(nèi)壁逐漸形成炎癥,并會遭到免疫細胞、如單球或淋巴球的群起而攻之。攻擊的結(jié)果是,從免疫細胞中分泌出LFA-1因子(淋巴細胞功能相關(guān)分子),與從血管內(nèi)壁細胞中分泌出的ICA因子(抗胰島素細胞抗體)密切結(jié)合,產(chǎn)生種種分泌物,從而形成血管中的垃圾,加重和擴大了動脈血管內(nèi)壁的炎癥。在免疫細胞的不斷攻擊下,垃圾會不斷增加,血流會越來越不暢通,最終會導致動脈血管硬化或堵塞,造成心肌梗塞或腦梗塞。
實驗證明:血液中多胺含量高的人,免疫細胞中分泌的LFA-1因子會少。LFA-1因子少,血管內(nèi)壁的炎癥不易擴大和加劇,因而血管內(nèi)壁細胞會盡快得以修復,不易形成動脈硬化。另外,有關(guān)遺傳因子DNA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免疫細胞中分泌的LFA-1因子會增加,也就是說人體的免疫力會下降。于是,早田得出結(jié)論:動脈硬化的大敵,除了LDL-C之外,就是免疫細胞中分泌出的LFA-1因子。要想減少LFA-1因子,一定要增加體內(nèi)的多胺含量。
早田用老鼠做實驗,把8周大的老鼠(相當于70歲老人)分成:全部喂多胺飼料、只加少量多胺飼料和根本不加多胺飼料的三組。結(jié)果是,完全吃多胺飼料的老鼠的毛又亮又齊,證明它們比原來年輕多了,相當于延長了壽命;吃缺乏多胺的飼料或吃不含多胺飼料的老鼠的毛又亂又糙,明顯有衰老相。由此可知,多胺,是一種有效的抗衰老物質(zhì),能增強免疫力,使血管柔軟年輕,增加血流量。同時,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使人保持一個較好的體質(zhì),不至于發(fā)胖,當然不要忘記每天進行適當?shù)倪\動。
但是,年紀大了,免疫細胞中分泌的LFA-1因子自然會增加,抑制LFA-1因子產(chǎn)生的多胺自然會減少。對老年人來講,有意識地從食品中攝取和增加體內(nèi)多胺的含量很重要。普通食品中,大豆食品多胺含量高,尤其是納豆最高。早田列出了20種多胺含量高的食品,以多胺含量最高的納豆為1的話,大豆的多胺含量是納豆的3/4,雞肉是1/2,蘑菇和日本的金時豆是1/3,面包接近1/3,豬肉和牛肉是1/4,菠菜不到1/4,其余的就更低了,不再一一列舉。更重要的是,早田強調(diào)指出: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納豆是食品中唯一可以在血液中增加多胺濃度的食品,每天吃一盒納豆,8周后血液中的多胺含量就會增加。可以看出:常吃納豆,可以預防衰老和動脈硬化。
血液中有一種可以溶解脂肪的蛋白質(zhì)叫“AIM”,是Apoptosis Inhibitor of Macrophage的縮寫,中文可稱為“巨噬細胞的凋亡抑制因子”。巨噬細胞是對人體很重要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凋亡抑制因子(即AIM)對減少脂肪、抑制體重的增加有效。根據(jù)多年研究AIM的東京大學醫(yī)學系研究科的宮崎徹教授講,AIM在血液中的濃度高了不好,低了也不好,一定要適中。
AIM太高,會過度分解脂肪,產(chǎn)生出過多的脂肪酸,使血管出現(xiàn)炎癥,若再有生活習慣不良的話,很容易使人患上糖尿病或腦血栓等;AIM太低,會使人發(fā)胖,胖了以后,容易得脂肪肝或肝癌。如果AIM在血液中的含量比較適中的話,人會不胖不瘦,也會減少患病的幾率。
在2014年5月日本納豆聯(lián)合會主辦的健康研討會上,宮崎說,最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常吃納豆的人,血液中的AIM濃度不僅會趨于正常,而且,納豆可以使高濃度和低濃度的AIM都被調(diào)節(jié)成適當?shù)暮?,從而減少了患病的幾率,有助于保持健康體型。
日本納豆協(xié)會介紹說:納豆中的吡啶二羧酸,是由納豆菌生成的、維護納豆菌胞子活性、具有極強抗菌殺菌作用的物質(zhì)。在裝有肉眼可見的雜菌表面皿中,放入含有一定吡啶二羧酸濃度的納豆,可以看見雜菌消失。這就是可制成殺蟲劑原料的吡啶二羧酸,具有抑制病毒和使癌細胞死亡的功效。1996年日本全國掀起吃納豆的熱潮,成功地抵制了致人死亡的0-157病毒性大腸桿菌的流行,正是納豆中的吡啶二羧酸顯示了它的威力。
納豆本身的物理黏性,加之吡啶二羧酸的殺菌作用,對于保護腸胃大有好處。不僅如此,正因為有吡啶二羧酸的存在,常吃納豆的人才不易患流感和病毒性傳染。
納豆有保健功效,但它只是食品,不能當藥來吃。有病應該先治病,只有在消除了疾患障礙之后,才能更好地吸收納豆的營養(yǎng)。
要想健康,還應該注意生活規(guī)律、鍛煉身體、平衡膳食,適當增加納豆料理。對濕納豆,聞不慣其氣味,或不愿意看其粘液者,可以服用納豆膠囊。凍干納豆膠囊,即有納豆菌的活性,又能比濕納豆保存的時間長,而且保健成分的含量也高。
另外,華法林與納豆中的維生素K2有抵觸,所以必須服用華法林藥物者,最好不要吃納豆或納豆膠囊。
很多人都問,納豆中含嘌呤,是不是患痛風患者不能吃納豆呢?答案是:恰恰相反,應該適當?shù)卦黾右恍┘{豆飲食。
近十幾年來,日本凡是醫(yī)師和營養(yǎng)師合著的有關(guān)痛風患者的飲食書中,大都特別指出:因為吃納豆,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防止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等痛風的并發(fā)癥有益無害,所以建議痛風病人要吃一些具有多種保健功效的納豆。不僅如此,書中還都列出納豆拌菜及其做法。
另外,醫(yī)生們會強調(diào):認為食物中的嘌呤會變?yōu)樯眢w中的嘌呤,以致使痛風加重是不對的。人體沒那么簡單。除了“痛風-Wikipedia”說的“酒類可促使尿酸在肝臟中生成,尿酸濃度高了患痛風的幾率就高”之外,減少體重、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是治愈痛風的關(guān)鍵。而增加納豆飲食,特別是對預防和減緩痛風的合并癥有好處。日本痛風患者,平時注意吃納豆的人越來越多。
TS218
E
1674-3547(2015)06-0026-03
2015-09-19
楊亞平,碩士,原日本中部地區(qū)中國學友會理事,日中友好促進協(xié)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