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艷,夏 琳,徐艷祥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北仙桃 433001)
尿酸主要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以及食物中嘌呤經酶的作用分解而來[1]。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尿酸大約有1 200 mg,每天新生成約600 mg,同時排泄掉600 mg,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如果體內產生過多來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機制退化,則體內尿酸潴留過多,當血液尿酸濃度大于7 g·L-1,使人體體液變酸,影響人體細胞的正常功能,促使人體產生各種疾病。研究表明,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密切相關[2],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血尿酸水平升高提示預后不良[3]。本研究進行血尿酸對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影響的前瞻性研究,欲進一步驗證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5月在醫(yī)院健康體檢的4 380例對象作為觀察隊列,其中男3 504例,女876 例,平均年齡為(48.73 ±12.37)歲,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2010年5月在醫(yī)院健康體檢;(2)認知能力無缺陷,可以完成問卷;(3)既往無卒中、心肌梗死病史者;(4)無惡性腫瘤疾病者;(5)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吸煙飲酒史,本人病史,文化程度工作類型等。
1.2.2 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包括血壓、身高、體重的測量。血壓的測量:被測者取坐位安靜休息5 min,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3次,每次間隔2 min,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體重和身高采用電子體重計和機械式身高計測量。
1.2.3 實驗室檢查 尿酸的測定采用時間一終點滴定法(試劑由Beckman公司提供 ,機器為貝克曼LX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肌酐 、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敏C反應蛋白。
1.2.4 相關診斷標準及定義 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的診斷標準[4]。新發(fā)缺血性腦卒中事件:無卒中既往病史,隨訪期間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吸煙及飲酒定義:吸煙定義為每天至少吸1支煙,連續(xù)吸煙至少1年以上及戒煙不足1年;飲酒定義為平均每日飲白酒(酒精含量50度以上)100 mL,持續(xù)1年以上及戒酒不足1年。既往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病史定義為既往經過醫(yī)生診斷。
1.3 分析方法 血尿酸男女正常水平分別為150~380 μmol·L-1和 100 ~300 μmol·L-1[1]。將不同性別的人群按血尿酸水平分為小于正常值組(女:<100 μmol·L-1,男:<150 μmol·L-1),大于正常值組(女:>300 μmol·L-1,男:>380 μmol·L-1)和正常組 1 組(女:100 ~170 μmol·L-1,男:150~230 μmol·L-1),正常組2組(女:170~240 μmol·L-1,男:230 ~310 μmol·L-1),正常組 3 組(女:240 ~ 300 μmol·L-1,男:310 ~ 380 μmol·L-1)。
1.4 統(tǒng)計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采 用單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和多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校正其他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因素后,分析不同性別的血尿酸水平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的影響。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比較 血尿酸高于正常值組和低于正常值組年齡比正常組大,體重指數和吸煙、飲酒、口服降壓藥、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均比正常組高;正常組中,1、2、3組的體重指數和年齡依次升高,吸煙、飲酒、口服降壓藥、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依次升高,見表 1,2。
表1 女性血尿酸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x±s)
表2 男性血尿酸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x±s)
2.2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情況 隨訪4年,共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女性按血尿酸水平分為不同組后發(fā)病率依次為27.8%(16/58)、5.6%(10/175)、11.1%(33/292)、22.2%(52/234)、33.3%(39/117),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23,P <0.05),男性按血尿酸水平分為不同組后發(fā)病率依次為26.3%(62/234)、7.9%(55/701)、13.2%(154/1168)、21.1%(197/935)、31.6%(148/468),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97,P<0.05)。低于正常組和高于正常組的腦卒中發(fā)病率均比正常組高,正常組中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依次升高,見表3,4。
表3 按血尿酸水平分組的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比較(%)
2.3 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情況 以缺血性腦卒中作為生存狀態(tài)變量,以血尿酸不同水平組、年齡、體重指數、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敏C-反應蛋白、吸煙、飲酒、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口服降壓藥物等基線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因素為自變量,以血尿酸正常1組為參照。結果表示:女性:校正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與血尿酸水平為100~170 μmol·L-1相比,血尿酸水平 50~100 μmol·L-1,170 ~240 μmol·L-1,240 ~300 μmol·
L-1,300 ~500 μmol·L-1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分別為 1.981,1.051,1.683,2.012。男性:校正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與血尿酸水平為100~170 μmol·L-1相比,血尿酸水平 60 ~150、230 ~310、310~380、380 ~500 μmol·L-1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性分別為 2.216,1.693,2.331,5.672。見表4。
3.1 積極治療慢性疾病預防缺血性腦卒中 血尿酸高于正常值組和低于正常值組年齡比正常組大,體重指數和吸煙、飲酒、口服降壓藥、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均比正常組高(P<0.05);正常組中,1,2,3 組的體重指數和年齡依次升高,吸煙、飲酒、口服降壓藥、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依次升高。血尿酸與代謝綜合征及其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密切相關。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血液黏度等是造成老年人腦梗死的的危險因素,高血壓作為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防治老年人腦梗死的重點內容,老年人低鈉、低脂、運動和減輕體重不失為經濟而行之有效的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措施。以體質指數(BMI)作為衡量身體肥胖程度的指標,可衡量體重情況。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高TC病因因素,而高血壓高TC又是腦卒中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體質指數與腦卒中的關系是多方面的。
3.2 血尿酸水平高和低都有可能增加缺血性腦梗死的發(fā)病危險 血尿酸低于正常組和高于正常組的腦卒中發(fā)病率均比正常組高,正常組中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依次升高,并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中校正其他基線資料相關因素不變,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危險性也有低于正常組和高于正常組的腦卒中發(fā)病率均比正常組高,正常組中依次升高的規(guī)律。孟令民等[5]研究表示血尿酸水平與腦梗死風險可能存在“U”型關系,本研究血尿酸水平對缺血性腦卒中也有類似的趨勢。
表4 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
近年來,大多數研究成果均顯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會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風險[6-7]。尿酸水平增高,微結晶沉積于血管壁,損傷血管內膜,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促進脂質過氧化,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并且尿酸可以誘發(fā)脂肪組織內分泌失調,刺激單核細胞產生多種炎性因子,進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尿酸還可以抑制內皮細胞的功能及遷移,抑制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增加血小板黏附,這些機制均可解釋血尿酸水平升高促使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
血尿酸水平過低,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也很高。近年來,低尿酸血癥與臨床疾病的關系亦逐漸引起重視,最新的研究發(fā)現低尿酸水平也能增加某些疾病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8]。血尿酸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血尿酸能夠降低氧化應激反應,而且有研究證明高尿酸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血尿酸水平過低時,人體內抗氧化應激能力不足,可能增加腦梗死發(fā)病風險。
綜上所述,高血尿酸人群有很多高齡、體重指數增高、吸煙、飲酒、口服降壓藥、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糖尿病、高敏C-反應蛋白等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并且血尿酸水平高和低都有可能增加缺血性腦梗死的發(fā)病危險。積極治療慢性疾病,防止血尿酸水平過高和過低對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更有待于規(guī)范的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進一步驗證。
[1] 葛均波,徐永?。畠瓤茖W[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30-834.
[2] 李 波,徐世成,汪毅宏,等.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5):3 -5.
[3] 黃國孟,侯建民,盧建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及預后與血尿酸水平的關系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23):3120-3121.
[4]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146,153.
[5] 孟令民,吳壽嶺.血尿酸與腦梗死發(fā)病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6(12):829 -834.
[6] 鄭開化,李新強.血尿酸濃度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8):21 -22.
[7] 王艷莉.缺血性腦卒中與血尿酸水平的關聯(lián)性探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36):57.
[8] 祁艾紅,韓衛(wèi)全.406例低尿酸血癥患者結果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1,13(9):1030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