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勃
三亞中鐵保豐置業(yè)有限公司(572025)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研究
吉祥勃
三亞中鐵保豐置業(yè)有限公司(572025)
針對施工階段材料、施工方案、施工工序的闡述,分析了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旨在滿足工程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促進工程質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工程質量控制是為了保證達到工程合同規(guī)定的質量標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工程項目質量是按照工程建設程序,經(jīng)過工程建設系統(tǒng)各個階段而逐步形成的。質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階段就是施工階段,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也是最重要的階段。
1.1工程材料質量控制的原則
1)質量標準原則。質量標準的直接依據(jù)是工程合同。監(jiān)理工程師通過一系列檢驗手段,對擬采用材料的質量作出判斷,從而決定該材料是否可用于工程項目建設。
2)及時檢驗原則。當材料員將工程所需的材料按照合同要求采購回來后,質量工程師通過檢驗手段,及時發(fā)現(xiàn)材料質量是否可靠,是否滿足工程項目的質量要求。
1.2工程材料質量檢驗方法及深度
常見的檢驗方法有:資料檢查、外觀檢查、理化檢驗、無損檢驗。根據(jù)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及材料的來源,在實踐中常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質量工程師可決定質量檢驗工作的深度,通常有:免檢、抽檢、全部檢驗。
1.3工程材料質量檢驗制度
檢驗制度建立的依據(jù)是招標圖紙及技術說明書,必須本著一切材料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相應品級來確定檢驗制度。質量檢驗制度包括以下要點:對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應出具出廠證明或檢驗單,并提供廠家的情況。經(jīng)質量工程師認可后方可使用。對混凝土、砂漿、防水材料等,要監(jiān)督檢驗人員做好配合比,并按規(guī)定制作試塊進行檢驗。對鋼筋混凝土構件及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按有關規(guī)定作抽樣檢查。對預加工廠生產的成品或半成品,應由生產廠家提供出廠合格證明,必要時可作抽樣檢查。對新材料、新構件,要經(jīng)過技術鑒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施工方案的質量控制,包含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內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檢測手段、施工組織設計等。施工方案正確與否,是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投資控制三大目標能否順利實現(xiàn)的關鍵。為此,監(jiān)理工程師在參與制訂和審核施工方案時,必須結合工程實際,從技術、組織、管理、工藝、操作、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考慮,力求方案技術可行、經(jīng)濟合理、工藝先進、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質量、加快進度、降低成本。
施工方案的選擇要滿足技術的可行性,如液壓滑模施工,要求模板內混凝土的自重必須大于混凝土與模板間的摩阻力;否則,當混凝土自重不能克服摩阻力時,混凝土必然隨著模板的上升而被拉斷、拉裂。所以,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的墻壁過薄,框架結構柱的斷面過小時,均不宜采用液壓滑模施工。應重視設計施工起拱的問題。設計圖應滿足規(guī)范對起拱的要求,施工切實嚴格按照設計圖或指定的標準圖的各項尺寸控制在驗收規(guī)范允許的偏差值以內,確保各類梁的施工質量。
工序質量是構成過程質量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是證實產品符合規(guī)定要求以及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證據(jù)。
3.1基本概念
1)施工工序是工程構配件或零部件施工制造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構成生產的基本單位,是人、機、料、法和環(huán)境對工程質量起綜合作用的過程。
2)工序質量控制是管理者把工序質量檢驗反饋來的關于工程產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質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差異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盡量消除這些差異,使質量達到要求。
3.2工序質量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1)目的
當工序狀態(tài)處于異常狀態(tài)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工序處于管理狀態(tài),確保工程產品質量。
2)作用
①有效地控制施工生產過程,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原因,便于采取有效措施。②有助于企業(yè)的各項管理工作的改進和提高。
3.3工序質量控制的內容
工序質量控制的對象是對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別是對主導因素的控制。工序質量控制的對象從直觀來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來控制工序形成的質量特征值(幾何尺寸、粗糙度、公差等)的波動范圍,即控制其分散程度的同時,還要控制特性值波動的中心位置,應做到嚴格遵守工藝規(guī)程,及時檢驗工序質量。
3.4工序質量控制的原則步驟
1)描繪工作:對通過有關途徑和手段搜集來的質量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2)分析工作:對經(jīng)過整理、歸納得到的有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推斷工作:根據(jù)子樣對母體所遵循的規(guī)律進行推測性判斷,并據(jù)此預測母體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4)處理工作:根據(jù)對工序是否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判斷及原因分析。
3.5工序質量的預控
工序質量的預控,是事先對要進行施工的項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采取質量預控的措施予以預防。通過對工程實施質量的預控,可以達到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有目的有預見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把施工中常見的質量通病和質量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4.1質量成本的定義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yè)為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而支出的有關費用,以及因未達到既定的質量水平而造成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損失之和。質量成本管理要求對質量成本各項費用進行綜合分析與平衡,達到既使用戶滿意又使企業(yè)獲得最經(jīng)濟成本水平的最佳質量水平。質量成本控制,使產品的質量保持在最經(jīng)濟的水平上,能夠有效地促進產品質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
4.2施工階段質量成本管理的內容
在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施工階段無疑是成本支出的主要階段,也是工程質量控制的主要階段。通常在施工中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5M1E”的經(jīng)濟確定。即人(Man)、設備(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檢測(Measurement)、環(huán)境(Environment)。質量成本管理人員在保證和提高工序能力的前提下,對“5M1E”的費用投入進行評估。主要包括:與人事培訓部門合作,共同商討與施工過程有關的各類質量人員的培訓方案;參與新機器、計量器具的增值過程;參與各種原材料、構配件的選購工作;對施工方法進行會計評估,努力尋求更經(jīng)濟合理的施工方法。
2)參與施工過程中有關事項的經(jīng)濟決策。具體包括:最優(yōu)質量品率的確定;質量改進突破的決策;質量改進程度的決策;工序質量分析;故障事故分析。
3)參與施工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內容有:審查施工圖,合理確定施工方案;加強各類施工人員培訓,持證上崗;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明確各部門責任范圍;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
4)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和質量成本控制,保證不良品率在較低的水平。主要工作有:建立完善的技術質量管理制度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質量控制點,在施工的關鍵工序、有特殊工藝要求的工序和質量信息反饋中發(fā)現(xiàn)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建立質量控制點。
5)組織好技術檢驗工作,保證檢驗費用的合理。主要包括:確定原材料試驗對象和施工試驗的項目;建立合理的材料及施工試驗程序;做好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和工程預檢工作;實行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的制度。
6)加強對工程質量事故和不良品的處理與管理。主要有:定期召開技術管理人員工作會議,建立工程事故檔案等;對工程質量事故的處理要謹慎,在經(jīng)濟的范圍內尋求最佳結局,防止事故處理中又引發(fā)新的事故。
7)加強輔助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控制質量成本。輔助施工部門主要是為施工第一線提供保障和輔助服務的工具、設備、運輸、動力等部門。做好這些部門的工作質量控制,主要包括質量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執(zhí)行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