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

        2015-03-21 04:05:10,
        關鍵詞:檢察機關信息

        ,

        (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重慶 401120)

        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

        高一飛,張紹松

        (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重慶 401120)

        根據(jù)各國檢務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將立法方式分為三大類。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公眾在檢務公開中的知情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不同立法方式的產生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歷史背景。我國檢務公開立法應當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通過《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來對涉訴性檢務公開進行完善,二是通過制定統(tǒng)一的《信息公開法》對非涉訴性檢務公開進行立法。其中,在制定統(tǒng)一的《信息公開法》之前可以允許地方先行立法探索。

        檢務公開;立法方式;刑事訴訟法;信息公開法;地方先行

        在中央新一輪的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檢務公開與審判公開一樣,被推向了歷史的前臺,成為樹立司法公信力、彰顯司法公正的重要舉措。經過近16年的發(fā)展,我國檢務公開制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檢務公開在制度設計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處亟需完善,這不僅需要檢察機關在實踐中自我經驗總結,更需要學界的理論探索與支持。筆者試圖在分析各國檢務公開的不同立法方式,為完善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①略表微見,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一、域外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

        檢務公開作為檢察機關回應公眾知情權的重要舉措,在世界許多國家的法律層面上都有顯現(xiàn)??v觀域外各國對檢務公開的規(guī)定,可將其分為通過《信息公開法》等專門的信息公開法進行規(guī)定、通過《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刑事法律規(guī)定和通過司法判例補充規(guī)定三種。在此,筆者將簡要對這三種方式進行分析。

        (一)通過信息公開法對普通民眾進行檢務公開

        英國現(xiàn)行的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起始于英國《信息公開法》,此法案共有8章88條,其宗旨是為了保護申請人獲得公共機構的信息的權利。英國《信息公開法》于2000年由議會通過,2002年由女王批準,并于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1]依據(jù)英國《信息公開法》,政府的中央、地方機關、全國衛(wèi)生機構、教育機構、及警察機關等都是信息公開主體。2005年7月英國頒布了《公共部門信息再利用條例》,將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從主要是政府部門擴大到其他公共部門。據(jù)此,英國的檢察機關也屬于信息公開主體。

        美國在1966年制定了《信息公開法》,奠定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基礎。《信息公開法》適用于聯(lián)邦政府行政機關所擁有的文件,這里的行政機關包括總統(tǒng)行政辦公室,內閣各部,軍事部門,政府公司,政府控股公司,獨立管制機構以及行政部門設立的其他公營部門。美國對“機關”所采用的是一種功能性的定義標準,即僅僅履行咨詢與協(xié)助職能的部門不屬于機關。[2]在美國,檢察機關是屬于聯(lián)邦司法部的一部分,其總檢察長為聯(lián)邦司法部部長,所以美國檢察系統(tǒng)也同樣受到《信息公開法》的約束。

        (二)通過刑事法律規(guī)范檢察機關訴訟程序公開

        檢察機關是刑事訴訟運行中重要的國家機關,其職能主要體現(xiàn)在偵查和控訴上,規(guī)范檢察機關職能最為集中的就是《刑事訴訟法》。所以在通過《信息公開法》對檢務公開進行規(guī)定的同時,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和其他相關刑事法律中也存在著針對檢務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確立了檢察機關在偵查階段的告知規(guī)則,按照該法第171條規(guī)定,如果負有告知義務的機關沒有履行告知義務而侵犯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權的,所進行的訴訟行為無效。對于不起訴決定的公開規(guī)定在該法第177條第1款中:在偵查之后作出不予起訴決定的情況下,預審法官應所涉及的人的請求,可以命令檢察機關公布所作決定之全部或一部分。這說明,偵查結果信息的公開是法國偵查機關的一種強制性義務,以實現(xiàn)對偵查權行使的知情與監(jiān)督,而只有檢察院才有權力發(fā)布相關信息。再比如該法典對證人相關信息保密的設計體現(xiàn)了檢務公開的例外,這表現(xiàn)在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706條對證人住址、身份等信息的限制性規(guī)定,其賦予了大審法院檢察長請求或批準將其信息隱匿的權力。立法在賦予檢察機關對犯罪記錄的管理權力時,還規(guī)定了共和國檢察官在依照申請的情況下可以公開犯罪記錄的信息。[3]P254

        德國《刑事訴訟法典》也有檢務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按照訴訟階段的不同來劃分德國的檢務公開。如偵查訊問的程序公開、監(jiān)聽程序的公開、扣押措施的公開、羈押的公開等。以偵查訊問公開為例,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136條“初次訊問”規(guī)定了偵查訊問的程序公開化問題:第一次訊問開始時,要告訴被指控人所被指控的行為和可能適用的處罰規(guī)定;接著應當告訴他有權就指控進行陳述或者不予陳述的權利,并有權隨時地與由他自己選任的辯護人商議;訊問時要給予被指控人機會,告訴對他產生嫌疑的理由,提出對他有利的事實。德國《刑事訴訟法典》還規(guī)定,檢察機關違背告知規(guī)則所獲得的證詞將適用證據(jù)使用禁止規(guī)則,即所獲得的證詞不具有證據(jù)能力,不能在法庭中使用。

        (三)通過司法判例對檢務公開進行補充規(guī)定

        在英美法系等有著判例法傳統(tǒng)的國家,其刑事法律的發(fā)展離不開司法判例的塑造。司法判例是法院先前作出的生效判決,具有記錄司法裁判活動的功能。在一般意義上說,任何法院在案件中作出的既定判決,都形成裁判的實例;它們不是杜撰而成的,也不應該是修飾加工的,而是具有真實存在的事實屬性。[4]司法判例作為一種對刑事立法的補充與完善,在規(guī)范檢務公開過程中同樣發(fā)揮著這種立法性的作用。如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19世紀的判例法中明確接受了“自由和自愿規(guī)則”,并以其來限制被告人供述的可采性。[5]P95根據(jù)“自由和自愿原則”,被告人的供述具備可采性,能夠作為認定案件的證據(jù)必須滿足以下條件:被告人做出供述時是自愿且沒有受到威脅、強制的;被告人在做供述時能夠清楚的理解其所作供述的性質與法律后果。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原則,使得被告人能夠真正理解供述的性質與法律后果,就需要偵查機關充分履行檢務公開的告知職能。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美國盡管絕大多數(shù)刑事偵查由警方實施,但檢察官在某些情況下亦行使職權啟動或繼續(xù)偵查。[6]所以這里的偵查機關就包括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的告知義務的設定也就適用于檢察機關。

        當然,在談到偵查機關在檢務公開中的告知義務時,我們最應該提及的就是“米蘭達規(guī)則”,該規(guī)則是指除非檢控方能夠證明警察在維護被告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程序保障”,否則,被告人在“羈押性訊問”中作出的供述不得被用作指控其有罪的證據(jù)。[7]P97此時的“羈押性詢問”是在拘禁狀態(tài)下的詢問,此處的“程序保障”是指在偵查人員在羈押訊問之前,必須向被告人告知其四項基本權利:一是有權保持沉默;二是他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在法庭上被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jù);三是他有權要求他的律師到場并與其協(xié)商;四是如果他無力委托律師,則在詢問開始之前有權要求被指定一名律師。[8]以上四項權利的告知義務正是通過司法判例的形式確立的檢察機關的檢務公開的內容。

        二、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現(xiàn)狀

        與域外法系國家的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相比,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則有著明顯的不同。無論是《信息公開法》、《刑事訴訟法》這樣通過立法機關立法的方式來規(guī)定檢務公開,還是通過司法判例的形式來規(guī)定檢務公開,檢務公開作為檢察機關的一種法定的義務,是有著法律層面的支撐和約束的。在這幾種立法方式形式下,規(guī)范檢務公開的法律有著作為一般性法律的效力和強制力。而我國目前還未制定《信息公開法》,沒有規(guī)范檢務公開的一般性法律規(guī)范。

        當然,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也有著關于檢察機關信息公開的相關規(guī)定。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guī)定,檢察機關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第44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但從我國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來看,我國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告知范圍狹窄,告知義務并沒有得到全面確立。由上文分析可知,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了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委托辯護人的權利告知義務,但是并沒有確立告知犯罪嫌疑人對其指控的犯罪事實、理由和性質的義務。而且從對被害人的權利告知角度來看,檢察機關只有對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的告知義務,其對被害人的權利保護也不夠全面。[9]與此同時,我國《刑事訴訟法》在對偵查機關規(guī)定信息公開的法律規(guī)范時,并沒有對違反以上規(guī)范制定懲罰與救濟措施。沒有救濟的權利就不是權利,從毫無救濟與制裁后果角度講,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檢務公開的規(guī)定是無法實現(xiàn)的,公民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產生的知情權的需求也無法得到保障。

        回顧我國檢務公開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檢務公開制度在中國的出現(xiàn)以及每一次的深化發(fā)展都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密不可分。[10]1998年10月,最高檢下發(fā)了《關于在全國檢察機關實行“檢務公開”的決定》,提出了人民檢察院的“檢務十公開”,自此掀起了檢務公開的序幕。1999年1月4日最高檢頒布實施了《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具體實施辦法》,使“檢務公開”程序化、規(guī)范化。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進一步提高對“檢務公開”重要意義和基本原則的認識,并建立健全了檢務公開的相關工作機制。2014年10月1日開始施行了《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規(guī)定(試行)》,該《規(guī)定》是當前規(guī)范我國檢務公開最新、最全面的規(guī)定。

        從最高檢對檢務公開的規(guī)范過程來看,檢務公開只是作為一種通過司法解釋來規(guī)定的檢察政策。這種檢察政策性規(guī)定顯然不能作為法定義務而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在沒有強制約束力的情況下,責任就難以兌現(xiàn)。此時,檢務公開便成為了檢察機關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的一種檢察活動。當檢務公開只是一種自覺行為,而不是法定責任或受強制力約束時,公民對檢務信息的知情權就難以落實。

        綜上所述,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現(xiàn)狀是:《刑事訴訟法》中雖有檢務公開的規(guī)定,但是范圍狹窄且沒有救濟和制裁措施;而以最高檢司法解釋的形式來規(guī)定的檢務公開則法律位階低,也無法律強制的保障和實施。由此產生了我國檢務公開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有公眾對檢務信息需求,也有檢察機關對檢務信息的公開規(guī)定,但是沒有從立法上對檢務公開的保障,沒有維護公眾知情權的方法和途徑。我國檢務公開立法的完善已刻不容緩。

        三、我國檢務公開立法方式的選擇

        檢察機關信息公開的義務與公民的知情權相互對應,檢察機關作為義務主體,其履行義務是為了滿足權利主體的需求。在這可以依照是否與訴訟權利相關,而將檢務公開中的知情權分為涉訴性知情權與非涉訴知情權,而我國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也可以按照對知情權的如此劃分進行構建,即將檢務公開分為涉訴性檢務公開與非涉訴性檢務公開。顧名思義,涉訴性檢務公開指的是與訴訟程序有關的檢務公開,而非涉訴性檢務公開指的是與訴訟程序無關的檢務公開。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區(qū)分,主要考慮是這兩種檢務公開中所保護的知情權的內容與性質的不同。涉訴性檢務公開保護的是訴訟利益關系人的訴訟利益,這種利益的產生主要來自程序正義的要求;而非涉訴性檢務公開保護的是社會公眾對于國家機關普遍享有的知情權,這種權利產生的依據(jù)為人民主權原則。

        通過上文對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域外國家主要是通過《信息公開法》等專門的信息公開法進行規(guī)定、通過《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刑事法律規(guī)定和通過司法判例補充規(guī)定三種形式。而之所以針對檢務公開會出現(xiàn)不同的立法方式來進行規(guī)范,這主要是由于檢察機關的特殊性質和不同國家法律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造成的。我國應當選擇適合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檢務公開立法方式。

        (一)我國應當選擇何種方式規(guī)范檢務公開

        在以《信息公開法》作為檢務公開的立法方式時,主要考慮的是檢察機關的行政性質。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都認為檢察機關是政府的組成部分,其權力運行時展現(xiàn)的性質為行政屬性,檢察機關通常隸屬于其本國的司法部門。檢察機關的上下級領導關系,突出體現(xiàn)了檢察權的行政性;檢察機關直接組織檢察官員實施偵察行為,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監(jiān)督指揮關系,且突出行為的實效,也具有明顯的行政性質。[11]所以作為規(guī)范行政機關的《信息公開法》同樣可以適用于檢察機關的信息公開之中。

        而通過《刑事訴訟法》等刑事程序法律來規(guī)定檢務公開時,主要考慮到了檢察機關的司法屬性。正如有學者說,大陸法系國家中的檢察機關雖然也是行政機關,受政府司法行政首長的領導,但其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部門。[12]其實,不論是在大陸法系國家還是在英美法系國家,檢察機關的司法性質都是不容置疑的。檢察官代表公共利益追訴犯罪,負有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執(zhí)行的職責。同時檢察機關的活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檢察官在訴訟活動中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是長官的附庸,而能獨立地做出訴訟判斷并付諸實施,在這種意義上檢察權具有司法權特性。[13]在檢察機關從事其司法行為時,對于在訴訟程序中產生的信息公開的問題,就需要《刑事訴訟法》對其進行規(guī)范了。

        在英美法系國家,通過司法判例的方式規(guī)范檢務公開源自其判例法的傳統(tǒng)。在普通法系的母國英國,法院可以說是隨著國家政權而同時誕生,而行使代議制職能的議會則是近代的產物,因此在民主體制不完備的條件下,法院所制定的判例法彌補了法治的空缺。[14]而隨著人類歷史的演進,這種判例法的傳統(tǒng)綿延至今,與之同時隨著英國的對外擴張而融入其殖民地并彰顯于整個英美法系。這種司法判例的傳統(tǒng)和遵循先例的原則體現(xiàn)在檢務公開中,就是在其刑事訴訟中的很多證據(jù)規(guī)則和程序性制裁方式,是由法院經由判例法的累積逐步發(fā)展起來的,而并不是成文法所創(chuàng)設的,這比如美國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當我們把視線收回到我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在檢務公開的發(fā)展歷程之中,我國走出了一條與其他國家都不相同的道路,那就是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來規(guī)范檢務公開。我國檢務公開的這種立法模式,是與我國的司法解釋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密不可分的。司法解釋是法律解釋的一種,屬于正式解釋。司法解釋在我國具有填補法律漏洞、完善立法的作用。我國司法解釋普遍存在著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極具政策回應型的性質。在我國甚至有的學者將司法解釋的這種特征理解為政策的明文化。[15]通過這幾次最高檢有關檢務公開的司法解釋的指導思想,就能夠看出我國司法解釋的這一特征。例如,在1999年出臺《關于在全國檢察機關實行“檢務公開”的決定》時,提到了“為落實十五大精神,努力實踐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而實行‘檢務公開’”;再如2006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中,其指出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而進一步深入檢務公開。由此可見,在我國檢務公開的產生及其每一次的發(fā)展深化都是為了回應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求而做出的一種檢察政策,其指導思想是黨在某一時期法律工作的階段性的部署,而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黨在重大方針政策上的指導作用。

        此外,通過司法解釋來規(guī)定檢務公開,也有著我國信息公開立法方面的經驗不足的原因。我國在司法公開方面的立法缺失、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立法也亟須完善,而盲目通過立法的方式規(guī)范檢務公開在實踐中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如檢察機關在其權力運行中產生的對公權力的占有、控制的慣性而不愿公開信息、接受監(jiān)督;又如檢務公開帶來的人力、財力的投入,由此導致的經濟成本的加大。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適應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檢察機關自己不斷釋放權力,尋求自我公開的方式,這也正是由最高檢以司法解釋和規(guī)范性文件方式來規(guī)范檢務公開的原因。

        (二)通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涉訴性檢務公開

        涉訴性檢務公開所保護的知情權產生于刑事訴訟的進程中,知情權主體享有獲取檢察機關行使職能時所擁有的信息的權利。這里的知情權的主體包括當事人和利益相關人。當事人主要是指與刑事訴訟的案件事實和訴訟結果有切身利害關系的人。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有以下四種: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有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這里的利益相關人指的是當事人之外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和當事人的家屬等。

        涉訴性知情權的規(guī)定主要是通過《刑事訴訟法》來完成的,這種知情權產生于訴訟進程之中,是保障訴訟程序順利進行的要求。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對于這種涉訴性知情權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在檢察機關的告知義務上。這種告知義務是訴訟參與人不可剝奪的訴訟權利,在有時甚至可作為其他一切訴訟權利基礎。通過《刑事訴訟法》來完善涉訴性檢務公開的立法要明確檢察機關的告知義務,擴大告知范圍;二是要通過程序性制裁的方式對侵犯涉訴性知情權的行為進行制裁[16],完善檢務公開的救濟程序。

        在明確檢察機關的告知義務方面,首先應該做的是在《刑事訴訟法》中一律使用“告知”這一表述來賦予檢察機關的信息公開義務。對于檢務公開,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有著多處不夠明確的表達,如該法第73條、83條、91條規(guī)定的偵察機關在采取監(jiān)視居住、拘留、逮捕的強制措施后,分別有著對被監(jiān)視居住、被拘留和被逮捕人的家屬的通知規(guī)定。此處的“通知”與其他法條中的“告知”的義務表現(xiàn)形式和所追求的實質效果是相同的,都是賦予檢察機關將其所擁有的訴訟信息告訴知情權主體,并使知情權主體知曉其訴訟權利或訴訟進程。但是在同一《刑事訴訟法》中針對相同的訴訟行為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容易讓人對法律文本在理解上產生歧義,這就直接導致了檢察機關告知義務的不明確。所以應當將“通知”的表述改為“告知”,這一方面可以明確檢察機關的告知義務,另一方面也是立法技術完善的需要。

        從擴大我國涉訴性檢務公開的告知范圍角度來看,我們應當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完善。針對犯罪嫌疑人,我們應當在《刑事訴訟法》中擴大檢察機關對其告知的范圍:賦予犯罪嫌疑人知悉被指控罪名和理由的權利、獲知自己所處的人身處境和財產狀況的權利,并且應當被告知對其采取強制措施和進行詢問的人員的名字。針對被害人的知情權問題,我國《刑事訴訟法》可以參照英國的相關立法規(guī)定,告知被害人訴訟進展情況和檢察機關的終結性法律文書。這其中就包括在偵查階段告知被害人案件偵查情況、偵查終結時的案件處理結果、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的情況和訴訟處境,在審查起訴階段及時告知被害人控方主張及其證據(jù)等。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樣,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對侵犯涉訴性知情權規(guī)定救濟和懲罰措施。在我國涉訴性檢務公開立法完善的過程中,我們亟須通過程序性制裁的方式來建立檢務公開救濟制度,以使檢務公開能夠真正的實行。在刑事訴訟進程中對涉訴性知情權予以救濟,一方面可以彌補訴訟參與人的程序性權利,使其得到正當法律程序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對包括檢察機關在內的公權力機關形成威懾作用,使其對公民涉訴性知情權的侵犯止步。所以對這種涉訴性知情權的救濟,應該在訴訟進程中予以解決,即以程序性制裁來保障涉訴性知情權的實現(xiàn),而這就需要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

        (三)通過統(tǒng)一信息立法規(guī)范非涉訴性檢務公開

        由上文對檢務公開中是否牽涉訴訟程序而將知情權做出的涉訴性和非涉訴性區(qū)分可知,非涉訴性知情權是指,未進入訴訟程序的公民個人,即訴訟程序以外的人享有的獲知檢察機關相關信息的權利。如果說涉訴性知情權是從保護訴訟當事人和關聯(lián)者的程序性利益,對訴訟性知情權的保護要更加側重于站在維護程序正義的角度的話,那么對非涉訴性知情權的保護側重于由人民主權原則及其派生的公眾知情權的角度。非涉訴性檢務公開的立法也應當立足于非涉訴性知情權的這一特征。

        在我國現(xiàn)行的體制下,檢察機關與人民政府是同屬于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對其負責的國家機關,其二者之間是并列關系。但是檢察機關在其行使職能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出了一體化的行政色彩,檢察院的行政屬性是不容置疑的。[17]非涉訴性檢務公開保護的知情權源自公眾對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可參與性,對此種權利的破壞不需用程序性制裁的方式予以救濟。而檢察機關職能運行過程中行政色彩較突出的行為使得其與其他行政權力機關的運行在本質上是無異的,就其產生的對公眾知情權的義務來說也與政府的信息公開的性質和范圍一致。而對于此種非涉訴性檢務公開的規(guī)范,國外的通常做法是以《信息公開法》的方式進行規(guī)定。所以對非涉訴性檢務公開制度的構建,可以參照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和具體制度。

        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問題,我國于2008年施行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該《條例》對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進行了相關規(guī)定,如規(guī)定了信息公開的范圍、“第三方”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關于救濟制度的內容等。我國非涉訴性檢務公開的規(guī)定可以直接借鑒《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經驗。當然考慮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于救濟程序規(guī)定的欠缺[18],以及其作為行政法規(guī)的低位階性質導致的實施中的弊端,最為理想的做法就是制定《信息公開法》,統(tǒng)一規(guī)范各種國家機關的信息公開,其中也包括非涉訴性檢務信息的公開。

        作為統(tǒng)一立法后的《信息公開法》,其關于檢務公開的規(guī)定可以借鑒域外相關國家的立法經驗,而將檢察機關與其他公共機構一樣規(guī)定在一般性的條款之中,現(xiàn)將其簡單介紹如下。首先是關于信息公開的主體,此處的主體應當是提供公共服務職能的國家公權力機關。這里的機關不僅僅包括行政機關,還包括承擔偵查、起訴和法律監(jiān)督等公共職能的檢察機關。其次是信息公開的方式,此處的公開方式應當包括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種,檢察機關也應當有這兩種公開方式。屬于主動公開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由各機關自行擬定,如機關內部作業(yè)手冊、指南和程序等;沒有列入主動公開范圍的社會公眾可以申請公開。再次是關于信息公開的途徑,我們在使用傳統(tǒng)的公開途徑的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各種高新技術手段進行信息公開。包括檢務公開在內的信息公開的途徑有公告公報、告知、公告欄、大屏幕展示、場所公開、聽證、開放日、傳統(tǒng)媒體公開、網上公開及其他新媒體公開??紤]到我國檢察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之間在職能上的不同,我們在《信息公開法》中應當制定專門的“檢察機關執(zhí)法公開”這一部分,以此作為一般性條款之外的特殊規(guī)定。

        注釋:

        ①這里的立法是一種廣義上的立法,不僅僅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制定和變動法律這種特定規(guī)范性文件的活動,包括從中央到地方一切國家機關制定和變動各種不同規(guī)范性文件的活動。

        [1]張紅菊.英國信息公開制度及其特點[J].中國監(jiān)察,2009,(2).

        [2]周漢華.美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2,(秋季號).

        [3]宋世杰等.外國刑事訴訟法比較研究[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4]張志銘.司法判例制度構建的法理基礎[J].清華法學,2013,(6).

        [5]陳瑞華. 比較刑事訴訟法 [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6]張鴻巍.美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階段之職權探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4).

        [7]陳瑞華.比較刑事訴訟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8]Miranda v. Arizona,384 U.S. 436(1966).

        [9]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的權利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刑事訴訟法》中也沒有充分的尊重被害人的知情權。而反觀國外許多國家都將被害人的知情權提升到相應高度,如在德國被害人的知情權受到憲法保障,對此可參見劉梅湘.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權探析[J].現(xiàn)代法學,2006,(4).

        [10]這里的司法解釋指的是廣義的司法解釋,包括解釋、規(guī)定、批復和決定等;與之相對的狹義的司法解釋僅指對針對具體應用某一法律或者對某一類案件、某一類問題如何應用法律所作出的“解釋”。對于司法解釋中這一廣義和狹義的劃分,參見何家弘.司法解釋與司法判例——新“刑訴法司法解釋”評析[J].法學雜志,2013,(7).

        [11]萬毅.檢察權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返回檢察理論研究的始點[J].政法論壇,2008,(3).

        [12]韓紅興.世界檢察制度產生和發(fā)展的理論評述[J].政治與法律,2006,(1).

        [13]龍宗智.論檢察權的性質與檢察機關的改革[J].法學,1999,(10).

        [14]張千帆.法律是一種理性對話——兼論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J].北大法律評論,2002,(5).

        [15]對于我國司法解釋的這一特征的分析,參見季衛(wèi)東.大變局下的中國法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6]所謂“程序性制裁”,其實指的是警察、檢察官、法官違法法律程序所要承受的一種程序性法律后果,與通過追究辦案人員行政責任、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而實施的“實體性制裁”措施不同,程序性制裁是通過宣告無效的方式來追求程序性違法者的法律責任的。大陸法系的“訴訟行為無效制度”、英美法系的排除非法證據(jù)是程序性制裁的典型表現(xiàn)。對于此問題的具體論述,可以參見陳瑞華.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學分析[J].中國法學,2005,(6).

        [17]對于檢察機關行政屬性的分析,參見萬毅.論檢察權的定位——兼論我國檢察機構改革[J].南京師大學報,2004,(1).

        [18]針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政府信息公開救濟制度的缺失的具體分析,可以參見閻桂芳.政府信息公開救濟制度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1,(5).

        LegislationontheOpennessofProcuratorialWork

        GAO Yifei, ZHANG Shaosong

        The legislation on the openness of procuratorial work is related to regula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Its situation in China is not optimistic, for the citizens’ right of information is not guaranteed in procuratorial work. There may be special reasons and historic backgrounds for different ways of legislation. It is argued that Chinese procuratorial work should proceed in two ways. First, the litigation openness of procuratorial work can be improved by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Second, the non-litigation openness of procuratorial work can be legislated by formulating the uniform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 before which the explorations on legislation can be done by local authorities.

        openness of procuratorial work; way of legislation;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 legislation piloted by local authorities

        DF831

        A

        1003-6644(2015)01-0142-07

        2014-09-05

        2013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編號:SFB201308];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校級重大課題[編號:2012—XZZD01]。

        1 高一飛,男,漢族,湖南桃江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2 張紹松,男,漢族,山東濰坊人,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助理。

        責任編輯:楊正萬

        猜你喜歡
        檢察機關信息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檢察機關業(yè)務運行機制面臨的難題及解決之道
        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制度淺析
        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探析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4
        檢察機關強化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法理闡釋
        淺議檢察機關會計司法鑒定的主要職責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上海檢察機關第一屆“十佳檢察官”
        檢察風云(2012年21期)2012-07-07 11:58:06
        信息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孕妇| 国产九色AV刺激露脸对白 | 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国产成人精选在线不卡| 国产av区亚洲av毛片| 亚洲日本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99国产小视频| 亚洲精品女同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有坂深雪中文字幕亚洲中文|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这里精品动漫6| 人妻有码av中文幕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色综合天天网| 中文字幕久久人妻av|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久久久精品中文无码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视频| 色欲网天天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