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軍,張 浩,上官景仕,余桂英
(中國計量學院 計量測試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在影像測量工件基本尺寸的過程中,檢測工件輪廓需要采用下照明,光源的均勻性和適中的光強是非常重要的指標[1],不均勻的光源會造成不均勻的反射。光源較弱時,圖像上的噪聲增強、光圈加大、景深減少;光源較強時,圖像亮度失真,給后期圖像處理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帶來不便,有必要設計一種精確數(shù)字可調的均勻光源,適用于二維光學測量系統(tǒng)[2]。其中LED 陣列和導光板可以得到均勻的光源,LED 作為第四代照明光源,和傳統(tǒng)光源相比,其集成了高效率、低能耗、長壽命、低污染等諸多優(yōu)點,是未來理想的替代光源[3]。
為了保證在測量中有好的照明環(huán)境,應設計出具有較理想亮度和照明均勻度的LED 陣列。環(huán)形陣列可以顯示被測物體邊緣和高度變化,突出難以看清的部分,是邊緣檢測和損傷檢測的理想陣列方式。將LED 陣列設計成中央視場直徑2cm 內的環(huán)形陣列。其控制器接收來自上位機的命令和參數(shù),經(jīng)過處理,由驅動電路控制LED光源按照設定實現(xiàn)PWM 調光。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PWM 數(shù)字可調的均勻光源系統(tǒng),系統(tǒng)分為LED 均勻光源的設計、LED驅動電路的設計。LED 均勻光源的設計是通過正交實驗法計算出LED 的數(shù)量(4~12 個)和傾角(35~45°)等設計出一套均勻光源,LED 驅動電路的設計通過控制器程序控制D/A 轉換輸出模擬電壓,輸入恒流源驅動LED。
作為照明光源,要求在照明區(qū)域內具有一定的均勻光通量和照度。但單顆LED 的功率很小,所以采用LED 的曲線陣列形式,保證中央視場直徑2cm 內獲得較理想的亮度和照明均勻度[4]。
正交實驗設計是利用正交表來安排與分析多因素實驗的一種方法。從實驗因素的全部水平組合中,挑選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組合進行實驗,對這部分實驗結果分析,全面了解實驗的情況,找出最優(yōu)的水平組合。
LED陣列式照明系統(tǒng),影響照明效果的因素有LED 數(shù)量、LED 環(huán) 形 曲 線 半 徑、LED 傾 角、發(fā)光面與照射目標面的距離等[5]。因為所需視場直徑2cm,而環(huán)形陣列半徑為3cm 時符合設計要求,因此確定LED 的數(shù)量與傾角,以及其與目標平面的距離為正交實驗因素,選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表(正交表L9(34)),取前四列,如表1所示。經(jīng)反復嘗試,最終確定因素水平:LED 數(shù)量在8~12 之間,光源距目標面距離2.5~6.5 mm,LED 傾角在35~45°[3]。
表1 LED照明方案正交實驗表Tab.1 LED lighting solutions orthogonal table
表中均勻性為目標面上中心直徑為2cm 的最小照度與最大照度的比值。第16和23組實驗均勻性較好,其照度分布如圖1和2所示,在Φ20mm的 范 圍 內 照 明 均 勻 性 達 到 了72.803 1% 和86.410 3%。
但第16組的照明強度有所不足,在各因素水平下均勻性波動較大,故可確定LED 數(shù)量為12粒,同理算出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均勻性如表2所示。
圖1 16組曲線陣列光照圖Fig.1 The 16th figure curve array illumination
結合表1和表2作圖分析確定LED 曲線陣列半徑為3.5cm 時,在中心獲得直徑為2cm 的均勻光強視場。LED 傾角變化時,光源的均勻性處在較好水平,且波動較小,為便于設計設定傾角為45°。發(fā)光面與照射目標面的距離在2~3.5 mm 變化時,均勻性相對較好。
圖2 23組曲線陣列光照圖Fig.2 The 23th figure curve array illumination
表2 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均勻性Tab.2 Uniformity of factor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uniformity
為提高光源穩(wěn)定性,設計一種高精度可調的均勻光源驅動電路,以單片機為核心,通過D/A轉換輸出模擬電壓,輸入到恒流源電路驅動LED[7]。其控制系統(tǒng)框圖如圖3所示,系統(tǒng)包括PC機軟件、RS232串口、STC89C52、DAC0808數(shù)模轉換模塊、恒流源電路等[8]。
系統(tǒng)單片機選用STC89C52,是八位高性能MCU,該芯片采用了高性能的處理器結構,指令執(zhí)行時間只需2~4 個時鐘周期,6 倍于標準80C51器件。只需要較低的時鐘頻率即可達到同樣的性能,這樣降低了功耗和EMI[9]。電路設計中,STC89C52的P2.0-P2.7與DAC0808的A1-A8腳相連用于發(fā)送控制碼。數(shù)模轉換電路如圖4所示[10]。
8位并行數(shù)模轉換器DAC0808,該芯片功耗低,精度為0.019 53V,滿足LED 光強控制要求,它的片內高精度輸出放大器支持軌對軌的輸出,A1~A8 是并行數(shù)據(jù)輸入端,通過它接收控制碼。DAC的VREF端輸入的電壓基準為5V,輸出電壓如式(1)所示,實現(xiàn)了256級可調。
圖3 控制系統(tǒng)框圖Fig.3 Block diagram of control system
圖4 系統(tǒng)數(shù)模轉換電路圖Fig.4 Circuit diagram of the digital-analog conversion system
式中:A1~A8是單片機接收上位機發(fā)給DAC 的控制碼。
控制器發(fā)出的每一個控制碼都對應D/A 輸出的一個恒定電流的電流源,經(jīng)高增益運放轉換為電壓輸入到恒流源電路中。如圖5所示為恒流源電路,該電路屬于電流串聯(lián)負反饋的拓撲結構,反饋組態(tài)能穩(wěn)定輸出電流。在電流源電路中,Vin是前級DAC 輸出的控制電壓信號,其范圍是0~5V。電路中采用的集成運放LM358內部包括有兩個獨立、高增益、內部頻率補償?shù)倪\算放大器。LM358內部運放1的輸出電壓經(jīng)電阻R1反饋至反相輸入端,構成同相比例電路。功率三極管與運放的基極相連,用來增加驅動電流。在LM358的同相端輸入電壓恒定時由于負反饋的存在,保證了LM358輸出電壓恒定,從而使流經(jīng)LED 負載的電流為恒定電流,且耗能少,延長燈具[11]。
圖5 恒流源電路Fig.5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ircuit
通信程序是燒寫到STC89C52 中的下位機程序,串口通信采用方式1,其波特率由定時器1的溢出率控制。與串口通信有關的寄存器主要是SCON,其中SM0和SM1確定串口的工作方式,TI和RI是串口發(fā)送和接收的標志位,重要的一點是這兩個標志位不能自動清零,需要通過軟件清零的方式清零。還有一位就是REN(允許接收控制位),只有當REN=1時才允許接收RXD 上的串行數(shù)據(jù);若REN=0,則禁止接收。
為方便軟件的設計,定時器1的工作方式選擇方式2,為可自動重新裝載的8 位計數(shù)器。只要給定時器的高位和低位設置一樣的初值,就可以方便的控制串口通信的波特率。由此可以設置SCON 的值為0x50。
單片機采用內部時鐘電路,外接11.059 2 MHz的晶振。當定時器采用方式2工作時,對于定時器初值X 可以通過式(2)得到,其中SMOD是PCON 寄存器中的一位,在計算時直接影響結果。
當設定波特率為9 600b/s并且SMOD=0時,計算的定時器初值為0xfd。
圖6 通信程序流程圖Fig.6 Communication program flow chart
單片機與上位機通信程序流程圖如圖6 所示,用查詢方式接收和發(fā)送數(shù)據(jù),不停的檢測發(fā)送標志位(TI)和接收標志位(RI)有沒有置1,如果置1,則檢測緩沖區(qū)中的數(shù)據(jù)并將其取出,發(fā)送到相應的I/O 口,同時將此時I/O 口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緩沖區(qū)用以返回單片機I/O 口的工作狀態(tài)。
利用光學顯微影像測量系統(tǒng),在所設計的LED 環(huán)形陣列光源上方的測量平臺上放置導光毛玻璃。考慮實際測試情況,在最小放大倍率0.7倍以及最大放大倍率4.5 倍兩種極端情況下,采集觀測面上的均勻照明圖像,通過上位機亮度調節(jié)軟件調節(jié)光源亮度級別分別為60、120、240、255,并分別采集這四級亮度的數(shù)字圖像,對其進行圖像處理,并用中值濾波算法濾除圖像采集過程中的椒鹽噪聲干擾,研究驗證設計的均勻面光源的均勻性。
圖7 放大倍率0.7圖像中值濾波后的三維圖Fig.7 Three dimensional picture of image median filtering at 0.7×
圖8 放大倍率4.5圖像中值濾波后的三維圖Fig.8 Three dimensional picture of image median filtering at 4.5×
在放大倍率為0.7,亮度級別為240時,所采集圖像經(jīng)處理后,顯示三維圖如圖7所示。
在放大倍率為4.5,亮度級別為240時,所采集圖像經(jīng)處理后,顯示三維圖如圖8所示。
以此類推,在同一倍率下,調整亮度級別采集圖像,研究圖像均勻性,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表3 采集圖像均勻性的結果Tab.3 Results of collected image uniformity
從表3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光學顯微鏡相同放大倍率的情況下,圖像亮度隨著數(shù)字信號的增大而增大,在4.5倍率時其圖像亮度較倍率0.7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增加放大倍率的過程中,隨著CCD 攝像頭的移動,使進入攝像頭的光通量減少,導致圖像變暗,同時在放大倍率增大時,由于導光毛玻璃本身的導光性能不佳,使所采集圖像的均勻性變差。光照面均勻性符合設計要求,可滿足顯微影像測量需要。
設計了基于PWM 的光源系統(tǒng),完成了對均勻光源、LED 驅動電路、控制器程序的設計,實現(xiàn)了光源的均勻可調。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好,測試數(shù)據(jù)有效,完全符合實際影像測量中的要求。實驗系統(tǒng)在最小放大倍率0.7倍以及最大放大倍率4.5倍下,檢測4個級別的光強均勻性都達到了83%以上。實驗結果證明,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可以廣泛的用于實際影像測量。
[1] 孔祥偉.組合光源與圖像處理算法在工件表面缺陷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大學,2007.Kong X W.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in the workpiece surface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D].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2007.(in Chinese)
[2] 馬祖懷.大功率白光LED 驅動研究以及驅動電路設計[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Ma Z H.High-power white LED driver and a driver circuit design research[D].Xi'an:Xi'an Dian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3] 向健勇,戚勇,茍超.分時驅動式LED 顯示屏圖像串擾的解決方法[J].液晶與顯示,2013,28(3):398-402.Xiang J Y,Qi Y,Gou C.Solution of image crosstalk time-sharing driver LED display[J].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2013,28(3):398-402.(in Chinese)
[4] 汪晨.LED 顯微鏡均勻照明系統(tǒng)的設計[D].杭州:中國計量學院現(xiàn)代科技學院,2010.Wang C.The design of LED uniform illumination microscope system [D].Hangzhou:Modern China Institute of Metrolog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in Chinese)
[5] 楊光.照明燈具中白光LED 陣列的排列及配光[J].燈與照明,2008,32(1):1-4.Yang G.White LED array and light distribution in LED lamps[J].Lamps and Lighting,2008,32(1):1-4.(in Chinese)
[6] 閆峰,孫文軍,王淑英.LED 照明光場照度均勻性的研究[J].光學技術,2007,33(增刊):327-328.Yan F,Sun W J,Wang S Y.Study of illuminance uniformity for LED illumination light field[J].Optical Technique,2007,33(Suppl):327-328.(in Chinese)
[7] 李壯輝,朱清慧,任擁偉.液晶顯示應用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液晶與顯示,2013,28(6):889-894.Li Z H,Zhu Q H,Ren Y W.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 [J].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2013,28(6):889-894.(in Chinese)
[8] 李曉寒,何華平.驅動白光LED 技術綜述[J].中國照明電器,2010(9):9-11.Li X H,He H P.Overview on the technology of driving white LED[J].China Light and Lighting,2010(9):9-11.(in Chinese)
[9] 楊虎,劉瓊蓀,鐘波.數(shù)理統(tǒng)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Yang H,Liu Q S,Zhong B.Mathematical Statist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in Chinese)
[10] 郭強,劉志峰,張愛平,等.基于STC89C52單片機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設計[J].機電一體化,2008(11):85-92.Guo Q,Liu Z F,Zhang A P,et al.Design of traffic lights control module based on STC89C52[J].Mechatronics,2008(11):85-92.(in Chinese)
[11] 白林,黃力,宋冬梅,等.太陽能LED 路燈智能控制系統(tǒng)電力控制與負載驅動[J].發(fā)光學報,2009,30(6):892-897.Bai L,Huang L,Song D M,et al.Inteligent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and load in LED streetlamp system driven by solar power[J].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2009,30(6):892-897.(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