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蕾
主持電臺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的用聲技巧
段 蕾
電臺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的主持人,聲音與氣息的控制尤為重要,而聲音是由物體振動所產生的,氣息是人類機體運動的基本動力,同時也是節(jié)目成敗的生命線。主持人在播音的過程中,首先通過專業(yè)技巧來調整聲音彈性;其次,根據不同類型的音樂和主題來處理聲音的虛實程度,最終目的是貼近聽眾,讓聽眾更容易在電臺夜話類節(jié)目中產生魂牽夢繞的聽覺享受。
廣播電臺;夜話類音樂;聲音彈性;氣息控制
[作 者]段蕾,碩士,山西傳媒學院助教。
作為一名廣播電臺的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不僅要具備音色動聽、普通話語音面貌純正、個性鮮明等基本條件,還要適應新的廣播媒體市場形勢,改變傳統(tǒng)播報方式,根據節(jié)目播出時間以及收聽對象來調整主持人話筒前的狀態(tài),通過控制聲音、氣息、聲音彈性等語音發(fā)聲及語言表達技巧,致力于達到“見文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播出狀態(tài)。
何為電臺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呢?即指節(jié)目是利用晚上21∶00至凌晨的播出時間段;節(jié)目內容以音樂為主,同時涉及情感、時尚、新聞趣事等方面的話題。
例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FM103.9的節(jié)目《藍調北京》是2004年元旦在北京新開播的一檔欄目,播出時間是每晚21∶00至22∶00。主持人的名字就如同“藍調”一詞一般富有想象力,名為春曉。這檔欄目受北京市民的廣泛喜愛,其中溫暖懷舊的老歌,以及柔和的旋律,加之主持人富有磁性的女中音及慵懶的吐字發(fā)音特點,這非常符合晚間時間段的聽眾心理節(jié)奏和需求,撫平了白天的喧囂,為首都上空增添了一抹感動。另外,還有湖南電臺的《抽屜里的磁帶》、南寧電臺的《月色很美》《勇嘆調》、廣西電臺的《夜上濃妝》、德州交通廣播的《燦爛星空》、西藏電臺《都市夜話》等。
聲音彈性主要與稿件的思想感情相聯系,因為即使用缺少彈性的單調聲音也能表達出稿件的基本內容;而稿子所包括的更深一層的思想感情,即言外之意卻必須要有豐富的聲音色彩所形成的不同與語氣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為了讓聽眾有極佳的聽覺享受,主持人對于聲音的彈性技巧必須掌握至游刃有余的境界方可,這也成為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的成敗關鍵。
首先,從聽眾的角度出發(fā),聲音的美感十分重要。在確保普通話標準的前提下,主持人要揚長避短,著力打造聲音的美感。為何會有主持人出現聲音“白”的現象呢?通俗點兒說,是因為聲音比較不夠洋氣;專業(yè)的說法是,沒有掌握聲音彈性的運用技巧,不懂得合理利用聲音渲染節(jié)目氣氛,導致無法感染聽眾,更談不上產生共鳴了。
其次,從播出者的角度出發(fā),正確有效地控制聲音,利用其獨特的音色,將自己的聲音融入節(jié)目當中是業(yè)務素質的重要體現。具體來說,就是以虛聲為主,恰當處理虛實結合、能揚則揚,熟練做到以氣托聲、情展聲收,達到烘托節(jié)目主題和保證其統(tǒng)一風格的效果。這樣聽眾在收聽節(jié)目的時候,會感覺到主持人的話能說到自己心坎兒里,從而成為節(jié)目的忠實聽眾。這里要強調,應參照節(jié)目的定位和風格以及主持人自身音色特質和性格特征,從而固定某種語言風格。所以主持人在主持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的時候,應揚長避短,盡量貼合節(jié)目主題,做到不拘一格。
夜話類節(jié)目不同于一般的服務性較強的節(jié)目,猶如天籟的聲音是聽眾所希望得到的聽覺享受,在這類節(jié)目中,主持人不需要鏗鏘有力的播報聲,而應是與節(jié)目風格融合得天衣無縫,使其聲音與當晚節(jié)目主題、定位銜接得渾然一體。
(一)掌握呼吸方法
首先,胸腹聯合式呼吸在吸氣時全面(前后、左右、上下)擴大了胸腔的容積,稀奇量大;其次,從運動特征來看,胸腹聯合式呼吸增強了呼吸的穩(wěn)健感,有利于控制;最后,胸腹聯合式呼吸易產出多變、響亮的音色,是控制聲音又不同音色狀態(tài)的基礎。所以,胸腹聯合式呼吸是較為理想的用作藝術語言發(fā)聲動力的基本呼吸方式。
主持人在播讀稿件之時,不像話劇、聲樂等其他藝術門類那樣,除了稿件需求以外,大多數尋求一種在聽眾耳邊說“悄悄話”的感覺,如果沒有扎實的氣息基本功來支撐,就造成“換氣頻繁,語句凌亂,語意傳達不清”的現象。作為電臺主持人,氣息要根據語言傳達的目的和情感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聲音的高低、強弱都需要一定的氣息壓力,即使音量小、氣息弱,其控制力度也不能松懈,務必堅持胸腹聯合式呼吸法,這樣才能達到傳播的審美效果。就好比騎自行車一般,要想快速前并不困難,若要保證緩慢、勻速前進,則更考驗運動員的功力和操控性。
(二)締造聲音美感
氣息變化是感情與聲音彈性之間的橋梁。聲音的美感需要利用氣息以及聲音彈性兩方面的專業(yè)技巧作為支撐。電臺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為抒情需要,常以虛聲為主,恰當處理虛實結合,熟練做到以氣托聲,因此在氣息的弱控制訓練中,應做到吸氣深、呼氣勻,通過延長發(fā)音、控制氣息,達到擴展音域的效果。要想將自己的氣息控制得游刃有余,除了要對節(jié)目的稿件內容非常熟悉外,有必要考慮在一些重音轉折的地方,利用氣息支撐處理。好的處理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節(jié)目效果,增強感染力。
感情體驗是獲得聲音彈性的基礎,聲音彈性是播音員思想感情變化的外部體現,它要求聲音形式具有與不同思想的相適應能力。這里的“適應”是指聲音形式必須能準確地表達出特定的感情色彩,而不是隨意地使用聲音形式,那樣雖然能夠使得聲音有所變化,甚至給人生動感,但卻不是稿件內容所需表達的,只能起到“五音亂耳”的作用。所以,只有恰當地運用聲音彈性,貼切表達出文稿內涵,才可能締造出聲音的播出美感。另外,聲音彈性各聲音范疇的劃分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主持人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節(jié)目定位、風格進行不同的劃分,以求得到更為豐富多彩的聲音變化。
(三)奠定情感支撐
播音要有豐富的情感,然而豐富的情感不是單純是炫技,而是播音員由內而外散發(fā)的氣質。夜話類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更容易體現這一論點,這種在播音中的情感“氣場”其來源于主持人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在生活里,播音員要養(yǎng)成多思考、多發(fā)現、多傾聽的習慣,從別人的感受中尋找情感基點,然后升華成自己的感受。在直播進行中,調動自己平時內心所積累的思想感情,從“本我”轉向成“真我”的狀態(tài),配合稿件內容,讓自己的聲音和氣息通過話題時,爆發(fā)出強大的氣場,就像小宇宙大爆炸一樣。
所以主持人在備稿過程中,首先要將文章的內容有意識地轉化成為音樂形象,反復熟悉、記憶、聯想,將稿件的內容通過形象思維潛意識轉換成播出語言,細細體會生活中不同感情的聲音變化,并將他們移植到播音實踐中,讓聲音形式與思想感情和諧統(tǒng)一、融會貫通,使其播出時達到聲音柔美,氣聲、假音獨具一格的有聲表達藝術效果。
(四)巧用麥克風
許多夜話類的節(jié)目之所以能讓人聽了以后有舒緩、空靈、唯美的感覺,離不開主持人虛實結合、恰到好處的聲音控制以及扎實的吐字歸音的基本功,與此同時,也離不開主持人在話筒前的狀態(tài)以及正確運用話筒的技巧。話筒前的狀態(tài)是播音成敗的攸關問題,播音前主持人不但要做到必備的文字準備,技術準備也是相當重要的?,F在的廣播電臺主要以使用心形指向性電容麥克風為主,該類型的麥克風對聲音的要求較為嚴格,要想得到好的播出效果,正確、巧妙地運用麥克風是關鍵。例如,噴麥克風,麥克風所擺放方向不正確等,都易導致麥克風無法識別聲音等情況的出現,這也將會成為影響節(jié)目質量的絆腳石。因此,調整話筒與主持人口部之間的距離,將話筒的方向正確擺放,檢查防爆棉是否到位等不同的麥克風使用技巧,都應是每位節(jié)目主持人播出前該注意的技術問題。主持人的聲音與氣息的控制訓練不單只是自身的軟件更新,巧妙地運用硬件也不失為一種訓練方法。
語言藝術修養(yǎng)是節(jié)目主持人駕馭節(jié)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關系到節(jié)目的質量和播出的效果,對受眾的語言面貌和水平產生著耳濡目染的影響,這是任何媒介都無法替代的。只有成功創(chuàng)造出富于個性魅力的語言表達藝術,巧妙運用主持人自身的聲音特點,結合節(jié)目所定位的主題及風格,把豐富多彩、富有內涵的文字轉變成語言表現給社會大眾,才能使節(jié)目內容深入人心,也必將為節(jié)目主持人增添風采。
[1]張頌.朗誦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2]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