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春
[摘 要]
[關鍵詞]
[作 者]肖元春,副編審,上海中醫(yī)藥雜志社。
學術論文是指科研人員提交給學術期刊予以發(fā)表或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主要報道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相關領域最前沿、最新的科學水平和發(fā)展動態(tài)。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助于作者最精練最直接論述研究背景及相關研究動態(tài),也便于讀者追溯有關文獻資料??梢哉J為,參考文獻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和起點,體現(xiàn)出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繼承性和連續(xù)性。合理引用參考文獻不僅是論文作者嚴謹研究態(tài)度和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而且也是對同行的尊重及其研究成果的肯定。
參考文獻從評價學術期刊論文質量探析 對于科研論文本身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可促進學術交流,同時也是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可以利用參考文獻對學術論文質量進行合理評審,成為衡量學術論文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并納入學術期刊質量評估體系。編輯人員是編輯工作的主體,學術期刊的學者型編輯更應從多角度、多側面鑒審學術論文的質量。筆者根據(jù)近來稿件審閱經(jīng)驗,注重對論文所附參考文獻進行分析,從參考文獻的引用角度探討編輯人員在初審時如何評價學術論文質量。 一、從的學術性進行評價 是學術研究的起點和基礎,體現(xiàn)科學研究的繼承性和延續(xù)性。論文作者在科學研究的選題論證、研究方法、理論探討和論文撰寫過程中,都要參考和利用大量與選題相關的參考文獻,掌握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吸取前人研究成果,避免重復他人的勞動。在介紹研究背景、實驗設計、研究目的時,必然要對已知的研究成果進行比較分析和消化吸收,確定作者自己論文研究方向的理由、起點、深度和依據(jù),這都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作為基礎,體現(xiàn)出作者研究論文的創(chuàng)造性,然后通過科學研究得出創(chuàng)新性成果。作為論據(jù)的參考文獻實質上隱含著作者對引用參考文獻觀點、理論、方法或結論的認可,更是論文作者對所引用參考文獻的評價。 通過對所引用學術內涵的比較分析,可以大抵了解論文的學術水平是超過前人,還是簡單重復他人已完成的科研工作,從而判斷論文的學術價值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先進性。只有論文具備新理論、新方法、新觀點或新結論時,才表明科學研究有實質性成果,作者的學術水平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和肯定??梢?,參考文獻能體現(xiàn)作者事前進行文獻調研的細致程度,從而反映論文的起點、深度和廣度,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論文的學術水平。此外,若參考文獻多是作者以前所發(fā)表的文章,可以認為作者研究的基礎比較扎實可靠,關鍵是鑒別在前有研究基礎之上的進展。因此,認真審閱參考文獻是編輯人員評審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和新穎性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方法。 二、從的權威性進行評價 若學術論文所附多出自這類文獻,說明作者學術視野開闊、學術功底深厚,對該學科的前沿領域有所掌握,同時可使作者論文的論點更加明確、論據(jù)更具說服力,這是創(chuàng)新性研究的必要前提,也可間接證明該類論文具有相當?shù)膶W術水平。相反,若論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不是權威性或具有代表性文獻,而是一些低水平的文獻,說明作者較少參考那些高水平的文獻,其所引用的理論、論點和論據(jù)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那么此類論文的結論可靠性不強、學術質量不會高。因此,編輯人員在評閱論文時,要根據(jù)參考文獻的權威性 三、從的時效性進行評價 時效性原則是引用的原則之一,即 根據(jù)時效性的特點,編輯人員在審閱稿件時,要注意近期 四、從的全面性進行評價 的全面性并不是指全部 五、從的數(shù)量進行評價 學術論文中的引用數(shù)量也是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一個指標。 學術論文所附是科研人員進行選題調研、了解研究進展等活動的記錄, 六、從的語種分布進行評價 的語種分布是反映作者對所從事研究領域所掌握文獻的廣度和深度指標。如果學術論文所引用的 通過審閱學術論文所引用的學術性、權威性、時效性、全面性,及其數(shù)量和語種分布,可以了解作者在進行科學研究和論文撰寫過程中所參考的資料,反映論文作者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和 因此,編輯人員應當鼓勵作者適當增加學術論文引用的數(shù)量和不斷提高引用 [2]沈志宏.與編輯的學術鑒審[J].編輯學報,1989(4). [3]朱大明.的主要作用與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評價[J].編輯學報,2004(2). [5]馬永軍,倪向陽.的評價功能及其對我國學術期刊評價的影響[J].編輯學報,2003(1). [6]馮春明.的功能分析[J].編輯之友,2003 (6). [7]賈賢.正確對待科技論文中的數(shù)量及權威性[J].科技與出版,2005(3). [8]李勝利.科技論文著錄的意義及要求[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9]李曉紅,陳冀青,馮保初.從看國內外數(shù)學專業(yè)期刊的差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6). [10]李久進.在科技論文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6(4). [11]朱大明.學術論文引言中的簡析[J].編輯學報,2005(3). [12]毛大勝,周菁菁.數(shù)量與論文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1). 是學術論文的組成部分,也是稿件審閱不可忽略的內容。通過審閱學術論文所引用 ;學術期刊;學術論文;學術水平;編輯審稿 要“以近期為主”,屬于新穎性原則范疇,是體現(xiàn)科學研究起點的重要標志。當今科技發(fā)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參考文獻的引用要注意文獻的時效性,時效性也是評價學術論文質量的參考指標。學術論文選題要新穎,就必須創(chuàng)新,就要以最新文獻為主,尤其是近2—3年的期刊文獻,因期刊的出版周期較短,研究內容較新穎,更能反映科學研究選題的背景及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顯示作者論文選題的現(xiàn)實性、新穎性或前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論文水平。 的引用情況,依此初步判斷論文的起點和新穎性。一般來說, ,而是指經(jīng)過精選后最能代表該方面研究成果和水平的文獻??茖W研究之前作者已對該學科相關領域進行全面熟悉、系統(tǒng)分析和整體把握,才確定研究方向。所以,論文中參考文獻引用得越全面,表明作者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進展把握得越準確全面,尤其是作者自己前期的研究內容和結論,這正是選題具有獨特性、創(chuàng)新性、新穎性的前提。編輯人員在審閱參考文獻的全面性時,可以了解作者對該研究方向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的深度和廣度,也從側面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起點和論文的學術水平。許多國際刊物將“文后參考文獻引用是否全面合理”作為論文的評審指標之一,要求審稿人員明確論文所引參考文獻是否全面、是否存在漏引情況。 的數(shù)量取決于學科性質、學術研究熱點和論文類型等方面。盡管我國科技期刊論文所附 的數(shù)量反映了科學研究的起點和深度。 全部為中文文獻,或外文文獻很少,表明論文作者可能只掌握了國內該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和進展情況,而對國際研究進展掌握不夠。這類學術論文,其學術水平多為國內研究水平,難以達到國際水平。外文文獻引用少可能是由于作者忽略了或很少查閱外文文獻,其論文的研究內容或許是重復國外研究人員的勞動,這樣就很難超越國際同行而達到國際水平。但是,國內有些學科(如中醫(yī)藥學)一直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自然可引用的參考文獻就少,不能因為外文文獻少而質疑或否認其論文學術水平。 的質量。一流的學術論文需要引用高質量的 的學術性、權威性、時效性、全面性及其數(shù)量和語種分布,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研究水平、研究思路,及其對最新研究成果的掌握情況,進而準確客觀地評價論文的可信度和學術水平。參考文獻審閱是判斷學術論文質量高低的有效輔助方式。 越新、越權威,說明該文起點越高;反之,說明該論文所進行的研究尚處于較低水平。如果作者引用的 數(shù)量近年有所上升,但仍少于國外同類期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科技期刊論文的學術質量與國外科技期刊論文質量有差距。 數(shù)量多,表明作者查閱的資料多,前期準備工作充分,作者獲取、吸收、消化文獻信息的能力較強,其學術論文的質量有一定保證。當然,參考文獻數(shù)量多應以其權威性、代表性、時效性等為前提,不是所附參考文獻越多,論文水平就越高。如果只是將文獻中的研究成果堆積在一起,不加以分析提煉,沒有形成自己的見解,就體現(xiàn)不了作者的科學研究水平。如果參考文獻過少,就說明作者獲取文獻的能力不強或缺乏科學研究經(jīng)驗;或作者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而未標注,則反映作者治學不嚴謹,學術論文的質量不可靠。但是,對于新興學科,由于前人研究成果缺乏,可引用的參考文獻也就很少,不能因為其少而判定學術論文的質量不高。 ,高質量的 比較陳舊,說明作者沒有及時跟蹤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思想觀點較陳舊,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性,廣度和深度不夠,基于此所形成的論文學術水平不會高。但應當注意的是,有些學科(如史學、中醫(yī)學)因其涉及年代久遠,某些重要的經(jīng)典理論需要引用;或是某些剛剛興起的交叉學科或研究領域,尚無近期文獻可引用,只能以過去的理論和長期的研究實踐文獻為基礎。這些學科的某些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不能以參考文獻的時效性來判斷其論文的學術水平。 造就一流的學術論文。
肖元春
[摘 要]
[關鍵詞]
[作 者]肖元春,副編審,上海中醫(yī)藥雜志社。
學術論文是指科研人員提交給學術期刊予以發(fā)表或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主要報道最新研究成果,反映相關領域最前沿、最新的科學水平和發(fā)展動態(tài)。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助于作者最精練最直接論述研究背景及相關研究動態(tài),也便于讀者追溯有關文獻資料。可以認為,參考文獻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和起點,體現(xiàn)出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繼承性和連續(xù)性。合理引用參考文獻不僅是論文作者嚴謹研究態(tài)度和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而且也是對同行的尊重及其研究成果的肯定。
權威性文獻是指某學科領域中的經(jīng)典理論著作、權威專家論著、核心期刊論文等。每個學科都有一些權威專家、核心期刊及高水平論文等,這些文獻學術水平高,創(chuàng)新性強,反映了學術發(fā)展的前沿,倍受學術界關注。學術論文應該引用這些文獻為主,否則很難反映出作者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新穎性和先進性,及其研究的起點和深度。
從一個側面反映作者的學識水平和學術視野,從而判斷論文的起點、廣度和深度。
因此可以認為,參閱適量的外文文獻是研究人員選題論證和撰寫高質量學術論文的前提之一。只有查閱了一定量的本專業(yè)研究領域權威的外文文獻,并進行比較分析和有效引用,才能證明作者掌握了該學科的國際研究進展,是從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其學術論文的質量也達到國際水平。所以,編輯人員可根據(jù)論文中參考文獻的語種分布情況,推斷論文水平。
在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過程中,審稿是編輯的一項日常且重要的工作,只有高水平的審稿,才能確保學術論文的質量。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稿件審閱不可忽略的環(huán)節(jié),是判斷論文質量的優(yōu)劣的有效輔助方式。
研究程度,判斷作者是否掌握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否佐證該論文的觀點,進而比較準確和客觀地評價論文結論的可信度及其學術水平。
[1]李興昌.科技論文的規(guī)范表達:寫作與編輯[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4]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13]李世濤.擴大科技期刊信息量的幾點看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