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
(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葉縣 467200)
一例山羊焦蟲病的診斷和治療
李國偉
(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葉縣467200)
2014年9月20日,接到葉縣問村一養(yǎng)羊戶電話,反映該場近期不斷有羊只發(fā)病死亡。個別羊只出現食欲下降、呆立、經常趕不上羊群等癥狀。筆者隨即趕往發(fā)生地,進行調查。經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查,確定為羊焦蟲病。
該羊場現有山羊150多只,均從外地買來,4個月來,羊只生長良好。近段時間發(fā)現個別羊只食欲下降、逐漸消瘦,行走無力、經常趕不上羊群等癥狀,并且已有5只羊發(fā)生死亡;現在仍有20多只羊有這種站立不穩(wěn)、行走無力現象;羊群經常在沙河沿岸、草叢茂盛的地方放牧,羊身上有麩皮樣的蟲體寄生,吸血后蟲體膨大數倍,這就是蜱蟲。吸血蜱在吸血過程中引起羔羊、幼羊感染焦蟲,外地引進的羊比當地的羊更易發(fā)病,感染羊發(fā)病后,死亡率較高。
病羊精神沉郁,病初體溫升高達42℃,喜臥地;食欲減退;眼瞼水腫,眼結膜潮紅,伴有輕度黃疸;口腔和鼻黏液較多;采食量減少,后期病羊下痢,消瘦,精神萎頓,站立不穩(wěn),行走困難,經常趕不上大群;常因心肌衰竭而死亡,病羊體表發(fā)現大量蜱蟲。
病死羊尸體極度消瘦,被毛無光澤;肌肉蒼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體表淋巴結腫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結;全身淋巴結呈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腹腔液體增多;腸黏膜有少量的出血點;腎呈黃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結節(jié)和出血點,肝、脾、膽囊均明顯腫大,并有出血點;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出血點。
5.1初診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為焦蟲病。
5.2實驗室診斷
5.2.1血常規(guī)檢測
頸靜脈采血后加入EDTA抗凝管中,使用邁瑞血球檢測儀對其檢測,結果紅細胞、白細胞均減少。
5.2.2紅細胞形態(tài)檢測
針刺病羊耳尖靜脈,取1滴血液滴在載玻片上晾干,取用無水甲醇2~3滴于血膜上固定2~3 min,而后置于姬母氏染色液中染色30~60 min,最后用緩沖液沖洗后晾干。在油鏡下檢查,紅細胞中可見到圓形、豆點樣蟲體的病原體,確診為羊焦蟲病。
血蟲凈5~7 mg/kg稀釋成5%的水溶液深部肌肉分點注射,連用2~3 d。強心補液,防止繼發(fā)感染:用安納咖,頭孢曲松鈉、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三磷酸腺苷、輔酶A、VC、VB等靜脈滴注。
用敵百蟲噴灑羊舍,以驅除草蜱。通過及時治療,發(fā)病較輕的羊只基本恢復健康,并未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對患病羊要加強護理,減少外出放牧,補充精料。對高熱患羊,可用解熱藥如氨基比林、安痛定等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適當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林可霉素等。強心補液可用一些補充能量的強心劑,如葡萄糖、右旋糖酐、三磷酸腺酐;也可用安鈉咖、樟腦磺酸鈉等,來提高心肌的興奮性。調整胃腸道的功能對食欲減退,反芻減弱的,用食母生、乳酶生、酵母粉改善胃腸道機能;也可用復合VB肌肉注射。
羊焦蟲病是一種血液寄生蟲病,主要發(fā)生在3~10月份,發(fā)病高峰期在4~5月份,是由吸血蜱在吸血過程中引起的,隨著養(yǎng)羊業(yè)的發(fā)展呈散發(fā)狀態(tài)。發(fā)病羊生產能力下降,嚴重者死亡,給養(yǎng)羊業(yè)造成很大損失。焦蟲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與蜱的出沒密切相關。因此,在該病流行季節(jié)做好滅蜱工作尤為重要。羊只滅蜱是預防該病的關鍵措施,在春夏易發(fā)病季節(jié),每隔15 d用3%敵百蟲或0.05%雙甲脒藥浴。
藥物預防血蟲凈按2 mg/kg體質量稀釋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山羊機體抵抗力,放牧要到地勢高燥的地方,避免蜱蟲叮咬;搞好環(huán)境消毒工作,對養(yǎng)殖場要定期消毒。
把好檢疫關,搞好檢驗檢疫,不從疫區(qū)引進羊只,新引進的羊只,做好隔離觀察。
S858.27
B
1004-5090(2015)06-0048-01
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