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淺析
李小玲
(武漢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一直以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產(chǎn)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飛躍?!爸袊鴫簟钡纳羁虄r值內(nèi)涵為新形勢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添了新的理論支撐,在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的展覽時首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他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盵1]之后的一年間,習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中國夢”的重要論述,經(jīng)典論述共146段?!爸袊鴫簟边\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形象地詮釋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勾勒并昭示著民族和國家未來發(fā)展的美好藍圖,也彰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更為重要的是對當代大學生是一次普遍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xiàn)狀分析
當今的世界是價值觀多元,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世界。在這種形勢下,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備受沖擊。而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必然會出現(xiàn)價值取向多元的趨勢,使得理想信念的樹立及堅定備受考驗。當前,大學生們普遍認同社會主義榮辱觀,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但仍有少數(shù)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其發(fā)展前景存有疑慮,并在個人理想方面存在功利化的傾向。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政治立場端正,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但仍有少部分大學生缺乏強有力的信念支撐,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的認識存在模糊性與不堅定性,特別是大學生群體中容易出現(xiàn)某些極端的情緒。[2]這些現(xiàn)象為“中國夢”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發(fā)揮引領作用提供了機遇。
(二)“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性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鈣”。一個人長期缺鈣會影響健康甚至生??;而一個民族長期在精神上缺鈣就會躑躅不前,甚而影響整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國夢”的德育價值,以及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價值層面上的高度契合,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
鄧小平曾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盵3]當代大學生承擔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他們的理想信念是否崇高而堅定,是否和社會理想相吻合;都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關系到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建設,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關系到中國夢的順利實現(xiàn)。因此,在“中國夢”的視閾下,把“中國夢”的價值緯度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探索如何將“中國夢”的相關理論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以此來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就顯得尤為必要。
“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的夢,顯然也是每個當代大學生個人應追求的理想。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論述,揭示了“中國夢”與大學生個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內(nèi)在的契合性。[4]
一方面,“中國夢”體現(xiàn)了包括每個大學生在內(nèi)的13億中華兒女共同的整體利益。習近平曾說過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是緊密相連的。祖國的強大昌盛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只有國家繁榮了,社會安定了,大學生才能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個人成長成才的平臺,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夢”既反映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了價值主體的廣泛性。
另一方面,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力軍。大學生個人理想也影響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因為個人的理想信念影響個人的行為目標和價值取向的同時,也關乎著整個群體和組織的行為。大學生是祖國和民族寄予厚望的群體,是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政治立場與觀點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因而非常有必要通過價值觀的引導,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引導到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上去,找到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最佳結合點。
首先,“中國夢”能勃發(fā)當代大學生的夢想。習總書記曾說過“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边@說明“中國夢”的科學內(nèi)涵及其內(nèi)在的價值導向,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過程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已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從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立德樹人工作的角度來說,“中國夢”可謂是內(nèi)容和形式的最佳組合。“中國夢”清晰地指明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質內(nèi)容以及發(fā)展方向,為理想信念教育增添了無窮的動力和新的助推力。因而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充分發(fā)揮“中國夢”的價值引領作用,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相融合,充分理解中國夢”的核心價值維度,把個人奮斗融入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其次,“中國夢”能夯實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當前,社會變革風起云涌,社會思潮千變?nèi)f化,價值多元化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有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所侵蝕。而“中國夢”正是針對當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三大難點問題—理想信念多元性、理想信念功利性及理想信念不堅定性而提出的,可謂迎合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實際需要,為大學生在現(xiàn)實學習與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指明了方向。
再次,“中國夢”能磨礪當代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眾所周知,“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發(fā)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關。在這個“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大學生理應成為時代的主角和弄潮兒。個人及國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勇于接受挑戰(zhàn),著力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成事、勇于面對困難和失敗的進取精神和不斷創(chuàng)新、奮斗的探索精神。所以“中國夢”為大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人才的涌現(xiàn)。
(一)理論指引
堅持“中國夢”的理論指引,加強“中國夢”理論學習,進一步領會其深刻的價值內(nèi)涵,從而堅實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根基,引導大學生在理論學習中逐步堅定信念。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固本強基,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及參與性。通過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教育,為大學生樹立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提供理論支撐。
(二)輿論指引
依托學校的思政教育網(wǎng)站,搶占網(wǎng)絡主陣地。利用網(wǎng)絡輿論和社交平臺,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正面教育功能及導向功能。例如可以將“中國夢”的相關論述、視頻資料、典型事跡等在網(wǎng)站中進行展播,并開展微信、微博討論、QQ群互動;特約老師、學生評論員文章等活動,努力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使得“中國夢”的相關論述入腦、入心,發(fā)揮網(wǎng)絡教育的規(guī)模效用,深化理論教育工作。
(三)方法指引
“中國夢”的內(nèi)涵本身就含有勇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因而在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時候,也要求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途徑,充分發(fā)揮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大學生群體思想的引領作用。同時,也要強化和落實領導責任,進一步完善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機制,建立并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問責制和督導制。
(四)實踐指引
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理論教育更是行為教育。實踐活動是一種更直接的體驗,通過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在實踐活動中去參與、去感受、去獲得。高校校園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打造主流校園文化軟環(huán)境,提供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各基礎黨團組織可以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將“中國夢”最大程度地融入大學生的實踐中。[5]引導大學生將專業(yè)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從而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國情、黨情、方針、政策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找準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的最佳契合點,努力實踐、成為“中國夢”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總體是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他們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生力量;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大學生理想信念中還存在多元性、不堅定性、功利性等諸多問題。因而在實踐中必須用“中國夢”的科學內(nèi)涵來引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促使大學生加強自身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的理想結合起來,樹立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決心和信心,走在時代的前列。我們堅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可以實現(xiàn)。
[1]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30(1).
[2]李小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問題[J].湖北社會科學,2015(2):181-182.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4]梁茜.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黨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5):69-70.
[5]張海娜.“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5):9-10.
責任編校:徐 曉
On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Dream
LI Xiao-li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key to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The statement of China Dream defin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s not only the major creation that combines the Marx's ideal and belief theory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in China,but also the huge advancement of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a Dream adds the call of the times in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due to its tremendous value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s.As a result i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education.
China Dream;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G641
A
2095-7955(2015)05-0086-03
2015-10-05
李小玲(1977-),武漢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