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薇 田潔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300060)
膀胱癌是我國泌尿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術后復發(fā)率較高。膀胱癌可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占75%~85%。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有研究[1]顯示,術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療(6h內)可以有效減少膀胱癌的復發(fā)。我科2013年3-9月對60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術后給予吉西他濱即刻膀胱灌注化療,期間加強護理觀察,以降低膀胱灌注后產生的強刺激性憋尿感,延長憋尿時間?,F(xiàn)將有關護理方法及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無強烈痙攣性憋尿感,膀胱內無明顯出血的患者60例,給予6h內即刻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吉西他濱。其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59.1± 12.0)歲。首次行膀胱電切術為42例;行重復膀胱電切術為18例。病理分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54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6例。
1.2 結果 經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組患者即刻灌注的時間明顯延長,憋尿時間達30min的患者占60%,進而提高了化療藥物的治療時間。
2.1 術前心理指導 膀胱癌患者思想顧慮明顯,部分對治療有抵觸,尤其是本病容易復發(fā),需要長時間的膀胱灌注化療藥物,患者情緒波動較大。護士應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認識到自身健康對家庭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配合診治。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即刻灌注化療的目的、操作程序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憋尿不適感、藥物不良反應、并發(fā)癥、后遺癥及防范措施,使他們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且著重介紹術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療的好處,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樹立治療的信心。
2.2 膀胱灌注時間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手術為全麻手術,術后膀胱灌注應在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及術后6h內,在此時間中行膀胱灌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手術全麻后患者完全清醒為可以自行睜眼,可將口腔內的通氣道自行吐出,可正常吞咽,可正確回答問題,四肢可活動。術后即刻灌注可以將術中脫落腫瘤細胞及時殺滅,有研究[2]表明:術后24h內行膀胱灌注化療可以使腫瘤復發(fā)率降低40%。并可降低和延緩腫瘤復發(fā),防止腫瘤發(fā)生浸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2.3 環(huán)境舒適,避免干擾 膀胱灌注由于部位特殊,操作使患者的隱私部位暴露在外,因此,應將患者安排在環(huán)境舒適、安靜、清潔、隱蔽的空間內,避免人群走動及噪音干擾給患者造成不安全的感覺。注意調節(jié)室內溫度,保持室溫在24~26℃,濕度在50%~60%,并給予舒暢柔和的輕音樂,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心情處于放松狀態(tài)[3]。
2.4 膀胱灌注藥物 灌注液應現(xiàn)配現(xiàn)用,以防藥效降低;稀釋溶液量要適宜,以50mL加2g吉西他濱為最佳,因為術后患者的膀胱容量無明顯縮小但電切后手術創(chuàng)面較新鮮,液體過多,會致患者過早排尿以及藥物濃度太低,達不到最佳療效;稀釋液過少,藥物濃度太高,會加重膀胱黏膜刺激,造成黏膜損傷,出現(xiàn)膀胱刺激征。
2.5 灌注前準備 在行膀胱灌注前應先暫停膀胱沖洗5~10min,使流入膀胱內的生理鹽水沖洗液能充分的從導尿管流出,盡可能地排空膀胱。以減輕灌注液停留過程中,沖洗液對藥物的稀釋作用,并使藥液在膀胱內停留較長的時間,而充分發(fā)揮作用。仔細觀察患者尿管流出的尿液有無明顯血尿,如有,則取消即刻膀胱灌注。
2.6 灌注中護理 患者取舒適仰臥位,做好自我防護,暴露導尿管并夾閉尿管遠端,消毒尿管近側端,將配置好的灌注液緩慢的注入膀胱內,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傾聽患者主訴,出現(xiàn)不適癥狀及時處理,灌注藥液后再注入10mL空氣,以免藥液殘留在尿管內,氣體還可以使膀胱壁擴張,有利于藥物吸收。在灌注化療藥物的過程中,推入速度必須要緩慢,以免藥物突然進入膀胱,使手術創(chuàng)面較新鮮的膀胱內黏膜水腫,產生強刺激性憋尿感或膀胱痙攣。
2.7 灌注后護理 灌注完畢,患者平臥10min后,協(xié)助其依次取左側臥位及右側臥位各10min,共30min,使藥液與膀胱黏膜廣泛接觸,以充分發(fā)揮藥效。灌注后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膀胱刺激征及全身不良反應,特別是老年人,注意有無發(fā)熱、腹痛、血壓降低、休克等,如為藥物過敏所致,應立即停止藥物灌注,放出治療藥物,按休克進行搶救。注意傾聽患者的感受,如患者出現(xiàn)強刺激性憋尿感且無法忍受應立即打開導尿管,開放膀胱沖洗。
膀胱灌注化療藥物是目前公認可以預防膀胱尿路上皮癌復發(fā)的有效藥物,因此,目前普遍采用TUR-BT術后聯(lián)合膀胱灌注化療的方式治療膀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后聯(lián)合膀胱灌注化療預防復發(fā)的因素及優(yōu)點包括:(1)高濃度的抗癌藥物可以在膀胱內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2)殺滅術后殘余的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種植。(3)正常膀胱黏膜對灌注化療藥物吸收少,化療藥物不入血,全身化療反應輕微。維持膀胱灌注化療一般于術后1~2周開始,能有效的預防腫瘤復發(fā),但此種灌注方式對術后腫瘤的脫落種植無預防作用。相比較來說,術后即刻灌注可以對術中脫落腫瘤細胞給予及時殺滅,有研究[1]表明:術后6h內行膀胱灌注化療可以使腫瘤復發(fā)率降低40%。但對于膀胱穿孔或血尿較重、需要膀胱沖洗的患者,即刻灌注化療會導致膀胱周圍組織纖維化和強烈的不良反應,因此應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即刻灌注化療。
[1] 許天源.EORTC風險量表對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術后即刻灌注化療預后判斷的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28(7):504-512.
[2] 曾箐.膀胱癌術后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3):369.
[3] 王芳.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即刻膀胱灌注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1(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