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導(dǎo)讀: There is a Lake Cormorant in Fengdu. Many People don’t know it. Some tour pals go to the lake and bring us much accidental things.
在豐都,普通游客鐘情于鬼城名山風(fēng)景區(qū),而驢友卻以徒步遼闊深遠的瀾天湖為樂。但極少有人知道在瀾天湖的深處有一片接近15公里、沒有開發(fā)的無人區(qū)。那里有茂密的森林,有“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還有一片魚翔淺底的濕地,因夏季有鸕鶿棲息被稱為“鸕鶿湖”。
2014年10月初,6名驢友在網(wǎng)上無意間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帶著好奇,他們在無路的大山深處探尋到了一條通往鸕鶿湖的處女線。
線路:重慶→豐都三壩鄉(xiāng)→上壩→中壩→下壩→鸕鶿湖→重慶
人數(shù):6人
方式:重裝徒步
歷時:2天
線路背景:鸕鶿湖位于武隆仙女山與三撫林場交界處,海拔近2000米,有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魚翔淺底的濕地……在深秋,滿山的水杉樹如同給這里的群山披上金黃色的盔甲,在陽光下跳動耀眼的光芒,天空湛藍,恍若到了川西高原。
風(fēng)光指數(shù):★★★★
難度指數(shù):★★★
體能要求:★★
危險系數(shù):★★
自2014年1月徒步開縣雪寶山后,由于工作原因我就一直都沒有再出去徒步了。直到去年10月份,終于有了7天假期,便尋思著找一條線路出去走走。我搜索了重慶驢友論壇上面的相關(guān)帖子,發(fā)現(xiàn)上面的線路要么走的人太多,要么就是我以前走過的路線。于是,我又在百度里面挨著搜尋,花了半天時間,終于讓我找到了一條極隱秘的線路——鸕鶿湖。
周六早上7點,我隨同包車到達集合地點,與驢友“DQ”、“菜菜子”、“重慶小Q”、“砂鍋”、“小西”匯合。這次出行的驢友基本都是跟我長期一起徒步的“老戰(zhàn)友”,只有“重慶小Q”一位新人。2014年的10月不同于往年,重慶主城還出著太陽,完全沒有進入深秋的清冷感覺。所以當(dāng)大家穿著短袖T恤出現(xiàn)在海拔1000多米的鄉(xiāng)鎮(zhèn)上時,陣陣涼意撲面而來,我們紛紛穿上抓絨衣才抵擋了這份寒意。
趁著在鄉(xiāng)鎮(zhèn)上解決午飯的間隙,我想用導(dǎo)航確定鸕鶿湖的具體位置,但鼓搗了半天卻沒有搜到鸕鶿湖這個地方,無奈之下只能求助當(dāng)?shù)氐木用窳恕4蚵牶芫煤?,一個賣菜的老大爺才說在瀾天湖景區(qū)公路盡頭的森林深處有一個很原始的湖,但是不叫鸕鶿湖,當(dāng)?shù)厝私新棺犹痢N以谒阉鼷R鶿湖的時候記得地圖上有鹿子塘這個地方,但跟我做的徒步線路是背道而馳的。
因為我是領(lǐng)隊,大家都等我拿主意,我心里想著既然安排了兩天的線路來到這里,即使偏離既定線路,也不能放棄。不過,當(dāng)我們查詢路況時,發(fā)現(xiàn)從瀾天湖景區(qū)大門到景區(qū)里面都是上坡柏油公路,對于驢子來說,走公路是最傻的,因為大家穿的都是重裝徒步鞋,鞋底太厚,重量也重,走太硬的柏油公路,不僅傷腳而且相對吃力一些。
于是,大家決定將車開到公路的盡頭再徒步。當(dāng)大家在車上享受午覺時間時,司機大哥突然停了下來,說車子爬不上坡了,要我們下去推車。眾人雖一個勁地抱怨“破車”,但還是依次下車。當(dāng)我們正準(zhǔn)備推車時,“砂鍋”竟然跑到旁邊端著相機準(zhǔn)備給我們拍照,這可把我氣壞了,此行6人中本來就只有兩個男隊員,他一走,推車的力量就更小了。在我隱忍的“訓(xùn)斥聲”中,“砂鍋”只好灰溜溜地跑過來繼續(xù)參與推車。
隨后,大家咬緊牙關(guān)緊閉雙眼,使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長安車推上了一個坡坎,司機大哥馬上叫大家上車,車又能爬坡了。走了一會兒平路后,司機大哥再一次說車子拋錨了,確實走不動了。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車壞了,第二天回家就是大問題。司機大哥說,車子只能開到山下維修廠去修理了,讓我們先走,他自己再弄一下看能否開回去。
左右頁圖:此次出行可以說是“出師不利”,驢行之初我們的車子就拋錨了,一行6人不得不下車干起了體力活——推車,當(dāng)車子終于“報廢”之后,我們又徒步了很長一段傷腳的硬化公路。
大家非常不情愿地把裝備從車上取下來,“砂鍋”邊下邊嘀咕:“悠老大,你不是說這是耍朋友看星星的線嗎?又要負(fù)重徒步???”“純屬意外嘛,出來不就是走路的嗎?”看來這次又要把腐敗線走成個“三星級”。
告別司機大哥后,公路徒步開始了。起初還陰著的天,突然一下放晴,有少許陽光從云層中鉆了出來,照在身上稍顯暖意。我走在最前面,低著頭只顧腳下走的路,想以此帶動大家的“行軍速度”,卻因為自己埋頭趕路,走得太快,一會兒就把大家甩得很遠,快到一個轉(zhuǎn)彎處,回頭看大家不見了。幾分鐘后,聽到有人在叫我,一看是“砂鍋”和“菜菜子”。這兩人真的太腐敗了,居然攔了一輛皮卡車,理由是不想走公路,要節(jié)省體力去穿越剩下的路程。
他們也讓我上車,我說我堅持走路,風(fēng)景都在路上。于是,我等著“重慶小Q”、“DQ”、和“小西”追上我,帶著他們繼續(xù)徒步公路。后面的公路純上坡,我們走得汗水長流。好在遠處的山在陽光的照耀下緩緩地露出了樣貌,青綠一片,稍解了我們的疲勞。路邊的農(nóng)田、放牧人、羊群和房頂冒出的縷縷青煙,讓我不禁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里面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p>
不一會兒,我們便走到一個分岔路口,看到“砂鍋”和“菜菜子”在馬路邊休息。原來那輛皮卡車就在此分路了??磥恚覀?個人還是要一起徒步到公路盡頭。
沿著公路繼續(xù)前行,1個半小時后,隊伍走到一處三岔路口。路牌顯示左邊是到隆鑫地產(chǎn)的蘇格蘭小鎮(zhèn),右邊一片荒蕪,中間是大公路,我們只能沿著公路繼續(xù)走。此時,頭上盤旋著幾只黑色的烏鴉,“嘎嘎”地叫著,時而掠過天空,時而停在樹枝上,聲音凄涼且悲鳴。這讓我們想起了恐怖電影里的那些預(yù)示著死亡與不祥的詭異橋段,背脊不禁發(fā)涼。突然,“DQ”大叫一聲:“快看,那是什么?”更讓我們心頭一緊。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一頭牛的尸體靜靜地躺在馬路旁的田地里,一股腐爛的味道飄過來,讓人想吐,看來已經(jīng)死了好幾天了,幾只烏鴉正在牛身上啄食它已經(jīng)腐爛的肉,大家捂著鼻子快速地走開了。
“哇,大家快看,下面好大一個洞,好深喲?!鼻靶幸欢温泛?,走在路旁的“小西”驚呼道。我朝路旁的懸崖邊望去,一個外形就像一個酒壇子的巨大原始天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目測了一下,它的直徑大概有120米,深度大概有150米,坑底是一片茂密的植被?!吧板仭痹趹已逻吷限D(zhuǎn)了半天也沒找到通往天坑的道路,我們又沒有專業(yè)的繩降設(shè)備,只能放棄下到坑底的想法。我看了一下我的登山表,此處海拔有1300米。
繼續(xù)前行,走著走著公路沒了,我們一行6人向森林深處走去。野草荊棘密實,而且比我的頭還高,時不時的還聽到各種野生動物的聲音,心里有一點擔(dān)憂,生怕突然從草叢里面蹦一只什么動物出來?!安瞬俗印焙汀吧板仭痹谇懊骈_路,走著走著,我一下子撞到了“菜菜子”的包上。“怎么不走啦?”我不爽地問。她對我使了一個眼色,叫我小聲點,指了指前面。好家伙,一條蛇吐著信子盤在路上。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它大概有1.5米長,黃綠色,我搜索了大腦里面有關(guān)蛇的分類知識,確定是黑眉錦蛇,沒有毒?!吧板仭甭犕晡业目破蘸螅⒓聪胗玫巧秸劝焉吖雌饋砼恼?,但被我制止了。“雖然沒有毒但是這樣一勾,蛇肯定受驚還是會反咬你一口的?!蔽艺f道。在我后面的“小西”看到蛇嚇得腳都軟了,大氣都不敢出,不停念叨:“可能是我們占了它的路,讓它先過吧!”蛇真的很有靈性,像聽懂了我們的話,一溜煙的功夫就鉆進旁邊的草叢無影無蹤了。
左右頁圖:之后的路段也是“險情”重重,先是遇到一具腐敗的牛的尸骨,隨后又遇到一條攔路的黑眉錦蛇。
穿過一片雜草后,我們終于走到一棵樹樁旁邊,以此樹樁為界,正好是一個分岔路口。兩邊看著都很像是路,但是雜草叢生已無法分辨,而靠左邊的那條道路上很多煙屁股?!吧板仭睕Q定停下來抽煙,我和“菜菜子”往左邊探路。我倆不停地?fù)v鼓著手機定位,但是我跟她的定位位置完全相反。我覺得既然定位不了就只有根據(jù)感覺和地上的煙頭來判斷,應(yīng)該就走左邊這條。因為,我倆探路走過的地段植被比較好而且開闊地較多。遠眺了一下,我覺得翻過前面的大山就能到上壩了。我倆不再繼續(xù)往前走,回頭招呼其他同伴。
穿過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后,為防止腳下打滑,我一直低頭走路,突然余光瞟到我的左前上方有個什么黑色的東西就像雕塑一樣一動不動的站在那里,嚇我一跳。原本以為是真是雕塑,走近一看竟是一匹小黑馬。最搞笑的是,它等我們?nèi)孔呓硕紱]有離開的意思,任由我們拍照還是紋絲不動。但是,當(dāng)“砂鍋”準(zhǔn)備摸它的時候,它一下跳進旁邊草叢躲了起來,大家一個勁地說:“太萌了。”等我們走遠了,它又跳出來面朝我們走的方向,難道是想跟我們捉迷藏嗎?這讓我想到了《博物館之夜》里面那副恐龍骨架也是這么想跟人玩,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憑借著經(jīng)驗判斷,在這里碰到了單獨的馬匹,說明前面不遠處會有馬群,說不定還能遇到放馬人。告別了小黑馬,走過一個稍微有點緩的上坡,前面岔路又多了起來,看情況又是要迷路的樣子。我們只能憑直覺選了一條先上山再下山的道路。爬完山以后,我們順著六十幾度的斜坡往下,一直下到了這座山的最底部。抬頭一望,山頂不就是我們之前看到原始天坑所走的馬路嗎?原來我們亂走亂闖,卻無意間走到了天坑底部。在這里稍作休息后,眾人又開始爬坡了。
這個上坡坡度比較陡,耗費了大家不少的體力,特別是“砂鍋”這個腐敗分子一直嚷著要休息,我一直安慰他快到了,走到上面的埡口就可以休息了。誰知道剛走到半山腰,他把包一放,不走了,拿出一罐啤酒喝了起來。任我怎么叫他都不走。沒辦法,他一休息只有全部人都休息了,就這樣,邊休息邊走,只需要花20分鐘的上坡走了1個小時。
終于走到埡口了?!吧板仭钡乖诓萆?,臉通紅,大家也找了塊平地躺了下來,雖然身上的汗水還沒干,但能夠把包放下休息,真是太幸福了。隊伍中,“小西”是第一次重裝徒步,以前都是輕裝,這次她沒想到強度會這么大,但她一直都是默默地跟在隊伍之中。休息的時候,她拿出自帶的蘿卜絲分發(fā)給眾人,把蘿卜絲夾在饅頭中,無疑是山野間最美味的佳肴。
吃完路餐后,重新背上裝備繼續(xù)前進。下坡開始了,因為有稀泥巴,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謹(jǐn)慎和試穩(wěn)踩實后才能走,稍微不注意,滑倒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片。剛生出這樣的擔(dān)憂,“重慶小Q”一不小心就滑倒了。當(dāng)聽到他滑倒的喊聲時,我心都涼了,趕緊詢問他的情況,好在只是他的屁股吃了虧,骨頭沒傷到,但他的裝備已經(jīng)無法背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輕裝能走就好,可他強忍著一定要背著自己的裝備走完全程,驢子的倔脾氣一覽無余。
這趟下山用了我們整整2個小時。下來后,就是一大片的草原,與其說是草原,不如說它更像退耕還林的壩子。
一下到壩子,四周就開始起霧了。天色已漸黑,有要下雨的跡象,我們已經(jīng)分不清東南西北,手機又沒信號定不到位,只能選擇就地扎營。這個營地很不錯,到處都凸顯著“五星級營地”的氣質(zhì),唯一的缺點就是地勢有一點斜??紤]到晚上勢必風(fēng)大,我們選擇在一片矮的灌木叢后面扎營。不一會兒,三個五顏六色的帳篷就扎好了。
左右頁圖:走完公路之后,隊伍就開啟了“亂穿模式”,我們不時在雜草叢中扒草而行,不時沿著無路的登山道緩步上行,而在一片草場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匹有趣的小黑馬。
吃過晚餐后,天已經(jīng)黑了,我點上了篝火,一輪彎月掛在當(dāng)空,星星眨著眼睛,凝望著大地。俗話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好玩的、好動的、好靜的、好搞怪的……很快隊里的“砂鍋”和“菜菜子”把氣氛帶動起來了。我們喝著背來的啤酒,吃著半生不熟的烤土豆,唱著山歌,跳著亂七八糟的舞蹈,已經(jīng)忘記今天的一路艱辛。晚上10點后,差不多時間睡覺了,大家紛紛進入帳篷后,鼾聲此起彼伏。
半夜,我突然醒來,一看表才凌晨3點鐘,外面下著小雨,雨滴打在帳篷上,聲音很好聽。帳篷外面一片漆黑,也非常的安靜。突然,我聽到鈴鐺聲,然后感覺好多只蹄子的聲音在外面走來走去,擺在外面的鍋碗瓢盆也發(fā)出乒乒乓乓的聲響。這才記起睡覺前營地外的吃食沒有收拾,這才引來了一群“強盜”。大概20分鐘后沒了聲響,四周又恢復(fù)了平靜。我以為我能順利地睡去了,結(jié)果過了20分鐘又來了更多的蹄子在我們帳篷外面跑動。這完全沒法入睡,一直撐到凌晨5點,實在太困,我這才聽著有節(jié)奏的雨滴聲和雜亂的蹄子聲進入夢中。
早上的草坪,飄著薄霧,帳篷上還結(jié)著霜。只見離我們不遠的“廚房區(qū)”一片狼藉,鍋碗瓢盆全被掀翻,就連裝雞蛋的雙層飯盒都被這群“強盜”咬破,咬破的飯盒里面還有它們的口水,雞蛋就只剩蛋白,蛋黃全部被吃掉了。不遠處站了幾頭牛,正虎視眈眈地望著我們,看來“強盜”就是它們了。面對它們,我們有氣也無處撒,只能說它們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以后露營一定記得將吃剩的東西收拾干凈。
我稍微收拾了“廚房區(qū)”的慘狀,隨后就到處閑逛,往前面走了一段距離,看到一個農(nóng)棚,在農(nóng)棚里遇到了一個老鄉(xiāng),原來那群搗蛋的牛群就是他放養(yǎng)出來的。
從他口中得知這里是中壩,我們已經(jīng)亂走到上壩和下壩之間了。我告知他想去鸕鶿湖后,或許是因為他的牛群搗了亂,他非常樂意給我們帶一條近路。眾人快速收拾好帳篷,我把隨行帶著的油鹽菜都送給了老鄉(xiāng)。
老鄉(xiāng)帶我們走的都是野路,還得爬過兩座山,遇到有些他都不記得路時,老鄉(xiāng)都是自己先去探路,確認(rèn)了能走后,他再返回來帶我們??粗緲愕臉幼樱覀兌及阉H簱v亂的事拋諸腦后了。
左右頁圖:露營時發(fā)生了被牛群“搶劫”的惡性事件,但也因此結(jié)識了牛的主人,他帶著我們在雜草叢中亂穿,終于讓我們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鸕鶿湖。
這些路都是上了山又下山,以致于大家走得大汗淋漓。老鄉(xiāng)一再要求幫我們背東西,被我們婉言拒絕了,自己的包肯定得自己背。翻過兩座山后,老鄉(xiāng)說再走過一片樹林就到了,這總算給了我們一些希望。
這片樹林非常茂密,樹又比較矮,老鄉(xiāng)和“小西”的包不大很輕易就穿過去,而其余人的包要不背包罩掛在樹上,要么就是整個人被樹枝拉住。樹上刺多,我的背包罩被掛破了,引得我一陣心痛。而“砂鍋”因身體太胖,老是被樹卡到,手臂上全是血劃痕。通過這片帶刺的林子后,就是下坡了。馬上就到鸕鶿湖了,眾人難免激動,撒歡似的直往下沖。下到差不多一半,植被逐漸稀疏,變?yōu)榱斯嗄緟玻瑫r不時能聽到鳥兒清脆的歌聲了。往前看,一個巨大的湖在灌木叢間隱約可見。
大概20分鐘后,老鄉(xiāng)告訴我們下面是一片沼澤濕地,要跟著他的步伐,如果稍不注意陷進去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隨著步伐的緩慢地前進,視野逐漸開闊了起來,一片藍藍的湖水出現(xiàn)在眼前。藍天、白云、湖水組合在一起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站在它身前感覺白云離我很近,像是伸手就可以摸到的棉花糖一樣,終于明白為什么那多人愿意去看海子。
鸕鶿湖雖不大,卻很寧靜,沒有被污染,加上深深的藍色都是我喜歡的,照例又是一陣狂拍。我信步游走在四周的山坡上,鸕鶿湖靜靜地躺在森林的最深處,宛如碧玉嵌在假山上,一種不常見的艱澀之美,在日光變化下向我們呈現(xiàn)不同的魅力色彩。它正處于枯水期顯得是那么的瘦小,但它深邃的藍又令人心醉。老鄉(xiāng)介紹說豐水期的時候,它可以達到目前的三倍。我不禁愕然,眼前的荒涼讓我聯(lián)想到戈壁灘,但它的荒涼還不至于令人絕望,而是一種生命力迸發(fā)之前的醞釀。在夏季的時候,時常有很多成群的鸕鶿在湖面上嬉戲打鬧,所以這里便被取了一個如此美麗的名字。湖邊開闊地很多,我們席地而坐,有的干脆直接躺下享受日光浴,好生愜意。
小貼士TIPS
鸕鶿湖穿越露營裝備
活動裝備:帳篷、睡袋、防潮墊、登山鞋、頭燈、男60L背包、女45L背包、個人餐具、個人洗漱用品、個人藥品、換洗衣服
食品準(zhǔn)備:一份早餐、三份路餐、一份晚餐、一些飲用水,早餐可以選擇方便面、八寶粥、牛奶面包等。路餐和晚餐最好是方便飯。如果一定要帶零食,建議巧克力、糖,其內(nèi)所含熱量可以補充體力。
這里有山有水,自然是露營絕佳之地??上覀冎话才帕藘商斓男谐蹋裉毂仨氌s回主城。出鸕鶿湖只有一條路,大概走1個小時就能上到土公路了,至此我們就完成了一個小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