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等收入陷阱:爭鳴與探索

        2015-03-18 20:57:40秦佳
        財經理論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概念措施

        中等收入陷阱:爭鳴與探索

        秦佳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天津300071)

        [摘要]近年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本文從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個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了梳理,發(fā)現現有研究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上不存在較大的爭議,只是根據這些概念,我們難以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落入(或曾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收入差距、外需萎縮與內需不足、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三個方面。而中國可能因為收入差距過大、人口紅利消失、資源和環(huán)境約束、國際捧殺與遏制四個方面的原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國民收入差距;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實現增長方式轉型;實施出口導向戰(zhàn)略、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措施。最后,本文從理論上和實證上探討了中等收入陷阱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原因;措施

        [收稿日期]2014-07-2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71141012)

        [作者簡介]秦佳(1987-),男,湖北監(jiān)利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經濟增長研究.

        [中圖分類號]F014.4

        經濟增長是經濟學研究中永恒不變的話題。近年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國內外學者對中等收入陷阱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特別是在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而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下降趨勢①后,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問題的探討猶如雨后春筍。既有失敗國家的教訓總結,也有成功國家的經驗借鑒;不僅有基于早期經濟增長思想的理論探討,還有依據世界各國發(fā)展事實的實證分析。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不僅能使我們系統(tǒng)的了解中等收入陷阱,還能為處于中等收入階段國家的發(fā)展道路提供選擇。因此,本文對 “中等收入陷阱”的相關研究進行總結,探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歸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總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探索中等收入陷阱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增長會經歷“馬爾薩斯均衡”、“工業(yè)革命”(或經濟趕超)、“卡爾多典型事實下的經濟增長”(即新古典增長)、“新經濟分叉”(內生經濟增長)等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課題組,2008),人均國民收入也會從低到高逐漸提升。令人費解的是,一些國家跨過低收入階段后,很快就進入了高收入階段;而另一些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仍然停留在中等收入階段。例如,日本以及“東亞四小龍”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平均使用了19年,而截至2010年,智利、烏拉圭、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在中等收入階段平均滯留37年(鄭秉文,2011)。東亞一些新興經濟體在中等收入階段的發(fā)展似乎要遵循這些拉美國家的道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馬來西亞、泰國等亞洲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滑②,邁入高收入階段的速度明顯下降。據此,Gill and Kharas(2007)在世界銀行的報告《東亞復興:關于經濟增長的觀點》中首次③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名詞以警示東亞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但是,這份報告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概念來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進行了簡短的描述。此后,世界銀行在2010年的報告《穩(wěn)健的復蘇、上升的風險》中再次提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并對落入陷阱的原因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基于這兩份報告的描述,后來的學者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進行了發(fā)展。

        馬巖(2009)認為:“一個國家從低收入經濟體成長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戰(zhàn)略,并不能促進它向高收入經濟體攀升,導致其進一步的增長被原有的機制鎖定,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進入經濟增長階段的停滯徘徊期,這種經濟停滯的情形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编嵄?2011)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雖然經濟發(fā)展水平超過人均GDP 1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卻很少有國家能夠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區(qū)間,它們或是陷入增長與回落的循環(huán)之中,或是較長期處于增長十分緩慢甚至停滯的狀態(tài)?!盞haras和Kohli(2011)認為一個國家脫離貧困陷阱后,在中等收入階段發(fā)展停滯,不能實現發(fā)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就是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11)認為按照世界銀行每年的收入分組標準,如果一個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后,經過足夠長時期的增長,卻未能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便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Vandenberg 和 Zhuang(2011)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國家進入中等收入發(fā)展階段后,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仍然停留在此階段。錢運春(2012)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3000~10000 美元)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狀態(tài)。”全毅(2012)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從低收入國家發(fā)展成中等收入國家后,經濟增長率出現回落,無法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并躋身于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現象?!?/p>

        從以上概念來看,要準確界定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解決“什么是收入陷阱”、“什么是中等收入”以及“在陷阱中最少停留多長時間”三個問題。經濟學中所謂收入陷阱實際上是指一種均衡狀態(tài),即在一個促進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發(fā)揮作用之后,由于這個因素具有某種程度的不可持續(xù)性,其他制約因素又會將其作用抵消,把人均收入拉回到原來的水平(蔡昉,2008)。上述定義基本上回答了“什么是收入陷阱”這個問題,但對中等收入水平的把握卻比較模糊。其實,世界銀行從1987年開始將收入水平劃分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四個等級,并以當年價的美元為單位公布這四個等級的收入區(qū)間,以2013年為例,下中等收入水平為1046~4125美元、上中等收入水平為4126~12745美元。對于第三個問題,上述概念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以“長期”、“幾十年”等模糊的時間概念來代替,使得我們并不能根據這些概念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落入(或曾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Felipe等(2012)曾計算過這一門檻值,他們認為如果一個經濟體在下中等收入階段停留超過28年即落入下中等收入陷阱,而在上中等收入階段停留超過14年即落入上中等收入陷阱??梢?,一個經濟體在中等收入階段停留超過42年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至于42年是否是一個準確的分界線,有待更多經驗研究的證明??偟膩碚f,根據現有文獻的闡述,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按照世界銀行的收入分組標準,一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后,在中等收入階段的發(fā)展超過了42年而未能達到高收入水平的一種發(fā)展狀態(tài)。

        二、為什么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就目前來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主要是一些拉美國家(World Bank,2010)。這些拉美國家為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現有文獻進行了大量探討。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剛剛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就開始減速,哪些因素可能導致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拉美國家為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在2007年的報告《東亞復興:關于經濟增長的觀點》中指出拉美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都沒有逃離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基于要素積累的發(fā)展戰(zhàn)略導致了資本邊際生產率的下滑,在2010年的報告《穩(wěn)健的復蘇與上升的風險》中將其進一步闡述為:面對不斷上升的工資成本,拉美國家始終掙扎在大規(guī)模和低成本的生產性競爭之中,不能提升價值鏈和開拓以知識和創(chuàng)新為基礎的產品或服務的高成長市場。世界銀行對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比較抽象,而學術界的研究相對具體:不切實際的福利趕超(樊綱和張曉晶,2008;陳昌兵,2009)、實施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林毅夫等,1994;馬巖,2009)、政治體制不穩(wěn)定(Rodriguez,2001;孔涇源,2011)、產業(yè)結構與需求結構失衡(馬曉河,2010)、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化(方浩,2011)、早期殖民者留下的壞制度(Acemoglu et al,2001)、語言、民族的多樣化(Alesina and Eliana,2004)、腐敗(李中建,2012)以及比較優(yōu)勢真空(Eeckhout and Jovanovic,2007;蔡昉,2011)等都是導致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這些因素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不是相互獨立的,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它們系統(tǒng)作用的結果,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收入差距擴大導致的政治體制更替難以維持穩(wěn)定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拉美國家經濟迅速發(fā)展,大多數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庫茲涅茨假說”一致,達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拉美國家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導致社會暴亂此起彼伏,嚴重危害經濟的健康發(fā)展。由于早前經濟發(fā)展政策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嚴重阻礙縮小收入差距措施的實行(方浩,2011),拉美國家必須成立新政府,實現根本的政治體制變革才能降低收入的不平等。新政府上臺后,實施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的財政政策(Sachs,1989),雖然緩解了收入差距,但帶來了極大的財政壓力,導致財政政策難以支持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阻礙經濟發(fā)展(陳昌兵,2009)。此外,為了從根本上消滅不平等,新政府照搬高收入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導致財政赤字加大(樊綱和張曉晶,2008)。逐漸加大的財政壓力催生政府大量印刷紙幣,而這又帶來了惡性通貨膨脹。“滯漲”的發(fā)展狀況使得新政府怨聲載道,不得不下臺息事寧人。新一屆政府上臺后,采取高壓措施啟動經濟增長,而這又導致收入差距的逐漸變大,當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后,又開始爆發(fā)社會動亂……如此惡性循環(huán),拉美國家的經濟又如何穩(wěn)定增長。

        2.外需萎縮與內需不足導致經濟失去重要的增長引擎

        就外需來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拉美國家的勞動力工資成本不斷上升,與低收入國家相比,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沒有優(yōu)勢,失去了低端產品的國外需求;與處于科技創(chuàng)新前沿的高收入國家相比,技術密集型產業(yè)也沒有優(yōu)勢,難以獲得高端產品的國外需求(Eeckhout and Jovanovic,2007;Cai,2012)。國外需求的下降導致拉美國家的出口低迷,阻礙了經濟增長。就內需來看,處于中等收入階段的拉美國家,收入分配兩極分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大部分財富集中于高收入人群,而這部分人的消費收入彈性較低,致使國內消費需求嚴重不足,進而導致經濟低迷(馬曉河,2010)。所以,失去出口和消費兩大增長“引擎”是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主要原因。

        3.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扭曲市場機制并阻礙技術進步

        進口替代工業(yè)化發(fā)展戰(zhàn)略是拉美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后約半個世紀內實施的一種發(fā)展模式,主要思想就是減少或停止工業(yè)制成品的進口,而由國內工業(yè)生產類似產品(馬巖,2009)。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施早期確實使拉美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上獲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嚴重的缺陷(江時學,1995)。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實施的外匯管制、進口許可、高額關稅等措施扭曲了市場、匯率、價格、工資等經濟體系,導致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失誤,收入分配不均,社會矛盾激化等諸多問題,從而使拉美國家陷入了低效率的惡性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停滯(林毅夫等,1994);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忽視了拉美國家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yōu)勢,僅僅改變了進口結構,對一些工業(yè)產品進口的減少甚至阻礙技術的進步,不利于經濟的持續(xù)增長(江時學,1995)。因此,長期實施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是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中國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誘因

        現有研究認為可能導致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收入差距過大,老齡化加快與人口紅利消失,資源和環(huán)境約束,國際捧殺與遏制。

        1.收入差距過大

        收入差距過大是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導致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2012)。當收入差距超過社會所能容忍的程度,人們會對政策失去信心,對改革產生不好的預期,社會就會形成一種對經濟發(fā)展的阻礙力量,經濟增長的進程就有可能被打亂,不公平就轉化為沒有效率,從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08)。具體而言,收入差距過大一方面會導致社會總有效需求增長緩慢,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強,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另一方面會導致社會負面情緒積累,加劇了社會各階層的割裂、斷層與對立,增加了社會沖突和社會危機的風險,形成不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從而使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李中建,2012)。其他學者如鄭秉文(2011)、孔涇源(2011)、姚樹潔(2011)、周文和趙方(2013)等雖然沒有具體分析收入差距過大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機理,但都認為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警惕過大的收入差距。

        2.老齡化加快與人口紅利消失

        越來越沉重的養(yǎng)老壓力、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制約因素(都陽,2011)。與其他很多經濟體相比,中國的人口轉變過程較迅速,人口紅利期較短,加之生育率下降速度太快導致我國的人口紅利期更短,在今后幾年中國會轉入人口負債期。如果經濟結構不能夠及時實現轉型、人口的勞動競爭力得不到提高,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就會下降,從而使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2012)。

        3.資源和環(huán)境約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粗放的發(fā)展方式導致我國出現土地資源短缺、能源過度消耗、污染嚴重等一系列資源和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2012)。單就能源問題來說,畢吉耀認為我國的能源供給總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中等收入階段持續(xù)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并且能源供求的區(qū)域性矛盾與技術性矛盾相當突出,可能導致我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陳亮和陳霞,2011)。

        4.國際捧殺與遏制

        隨著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上開始熱炒所謂的“中國模式”,這種過度的贊揚實則是一種類似于對蘇聯超級大國的“捧殺”策略,要么是希望中國承擔超過自己能力的國際責任,要么是希望中國陷入一種超級大國的虛幻樂觀中喪失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后勁(李中建,2012)。西方對中國的“遏制”、“圍堵”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當我國剛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時候,西方國家普遍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不時出現“中國即將崩潰”的悲觀論調;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以后,西方國家發(fā)現中國已經在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又出現了“中國威脅論”的聲音(胡鞍鋼,2010)。目前,西方國家對我國民主、人權以及民族問題的丑化攻擊此起彼伏,國際貿易上對中國產品的各種限制措施也層出不窮。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任何困難和矛盾都可能被境外敵對勢力煽動和利用,導致我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世界上公認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或地區(qū)主要是日本與東亞“四小龍”,它們在中等收入階段的發(fā)展經驗對中國以及世界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些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國民收入差距;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實現增長方式轉型;實施出口導向戰(zhàn)略、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一)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國民收入差距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防止貧富差距過度擴大,積極培育和建設中產階級社會,增加國內需求,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馬曉河,2010)。作為后發(fā)國家,韓國在經濟騰飛之初,二元經濟結構顯著,收入差距和城鄉(xiāng)差距問題嚴重制約經濟起飛。但是,韓國積極調整稅收政策,如降低工薪收入者稅率、對儲蓄和投資所得單獨設計稅率等,改變初次分配格局;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形成社會保險、社會補救和社會福利服務三個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了收入再分配格局(樸馥永,2013)。韓國在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實施的社會均等化政策,縮小了國民收入差距,為經濟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喬俊峰,2011)。

        (二)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實現增長方式轉型

        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要想從中等收入行列邁向高收入行列,產業(yè)結構必須由第二產業(yè)特別是工業(yè)為主導轉變成服務業(yè)為主導,在進入上中等收入行列后,產業(yè)結構必須由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yè)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業(yè)升級(馬曉河,201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fā)展進入了發(fā)達國家行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產業(yè)結構及時順利地實現了高度化,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馬曉河,2011)。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之所以能沖破了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韓國把“科技立國”作為發(fā)展的根本戰(zhàn)略,大力發(fā)展知識密集型產業(yè),積極推動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順利完成了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新加坡在經濟領域進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鼓勵高附加價值、技術密集型投資和發(fā)展高附加價值服務業(yè),出臺促進高技術投資的綜合措施,大力引進和培育高附加值的制造業(yè),實現了產業(yè)的接續(xù)和更替;中國臺灣優(yōu)先發(fā)展策略性產業(yè)和服務業(yè),并在20世紀90年代初頒布了《促進產業(yè)升級條例》和《國建六年計劃》,推行“知識導向戰(zhàn)略”,重點發(fā)展以電子通訊、高端機械、航空、高級材料、生物工程和環(huán)保產業(yè)為代表的策略性工業(yè),并加快促進以生產型服務業(yè)為重點的服務業(yè)發(fā)展,建立了符合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現代產業(yè)體系(曾錚,2011)。所以,日本與東亞“四小龍”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于注重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全毅,2012)。

        (三)實施出口導向戰(zhàn)略、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積極發(fā)展國內制造業(yè),使國內工業(yè)面向世界市場,用制成品的出口來代替?zhèn)鹘y(tǒng)初級產品的出口,積累外匯資金,進而帶動整個工業(yè)和國民經濟增長的出口導向戰(zhàn)略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馬巖,2009)。例如,新加坡在中等收入發(fā)展階段就大力引進優(yōu)質外資發(fā)展國內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從產品出口轉向資本輸出,借力實現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從而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階段(曾錚,2011)。提升國際競爭力也是順利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徑(Kovacic,2007;Vares et al,2011)。邸玉娜和李月(2012)以產品密度度量國際競爭力,利用國家面板數據回歸發(fā)現,跨越陷阱國家的人均GDP的增加促進了產品密度的提高,而陷入陷阱國家人均GDP的增加卻導致了產品密度的下降,也就是說產品密度的增加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就中國而言,針對過大的收入差距,應該擴大就業(yè),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份額(蔡昉,2008),創(chuàng)造社會流動性,形成中等收入階層為主的社會結構(喬俊峰,2011),從而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面對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問題,應該采取措施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都陽,2011)。針對資源和環(huán)境約束問題,應該充分地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孔涇源,2011),促進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均衡增長、低碳化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轉變(馬曉河,2011)。針對國際捧殺與遏制,應該堅守和平共處五項外交基本原則,維持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的宏觀環(huán)境。

        四、中等收入陷阱的未來研究方向

        本文從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為什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個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了梳理,發(fā)現現有研究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上不存在較大的爭議,只是根據這些概念,我們難以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落入(或曾經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收入差距、外需萎縮與內需不足、進口替代工業(yè)化戰(zhàn)略三個方面。中國可能因為收入差距過大、人口紅利消失、資源和環(huán)境約束、國際捧殺與遏制四個方面的原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國民收入差距;推動產業(yè)結構升級、實現增長方式轉型;實施出口導向戰(zhàn)略、提升國際競爭能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措施。

        總的來說,現有研究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但是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證上都有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從理論上看,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是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均衡?均衡的條件和特征是什么?脫離這一均衡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是否存在主導因素的門檻效應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從實證上看,42年是否是判斷一個經濟體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精確的分界點,需要更多經驗研究的證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意味著經濟減速或停滯,那么跨越陷阱與落入陷阱的國家在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增長的源泉有什么不同,哪些源泉的消失或勢微導致跌落、哪些源泉的涌現或強勢導致跨越?如此等等都是實證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當然,從各種角度進行研究都是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否每個國家都能躍過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階段?“條件趨同”真的存在嗎?也是每一個探索中等收入陷阱理論的學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注釋]

        ①2010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424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在下中等收入階段(1999~2009),中國人均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為9.7%,而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9.2%和7.8%.

        ②1988~1997年,馬來西亞GDP年均增長9.26%、泰國GDP人均增長8.44%;1999~2007年馬來西亞GDP年均增長5.63%、泰國GDP人均增長4.98%。數據根據世界銀行網站相關數據計算而得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page=1.

        ③一些文獻如馬巖(2009)、賈鳳蘭(2010)、錢運春(2012)、田春生等(2012)、李月和周密(2012)認為世界銀行2006年的《東亞經濟發(fā)展報告》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東亞經濟發(fā)展報告》是世界銀行對東亞經濟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報告,提出“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名詞的報告是其中之一,主題是“East Asian Renaissance: the Idea of the Economic Growth”,發(fā)布的時間是2007年.

        [參考文獻]

        [1]Alberto Alesina and Eliana La Ferrara.Ethnic Divers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R].NBER Working Paper,2004:10313.

        [2]Art Kovacic,Benchmarking the Slovenian Competitiveness by System of Indicators[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14):553-537.

        [3]Barry Eichengreen,Donghyun Park,Kwanho Shin.Growth Slowdowns Redux:New Evidence on the Middle-Income Trap[R].NBER Working Paper,2013:18673.

        [4]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369-1401.

        [5]Fang Cai.Is There a “Middle-income Trap”?Theories,Experiences and Relevance to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2012,(1):49-61.

        [6]Francisco Rodriguez.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R].World Bank’s Global Development Network Research Project,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Economic Association(LACEA),2001.

        [7]Homi Kharas,Harinder Kohli.What Is the Middle Income Trap,Why do Countries Fall into It,and How Can It Be Avoided[J].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2011,(3):281-189.

        [8]Indermit Gill,Homi Kharas.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R].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7.

        [9]Jan Eeckhout,Boyan Jovanovic.Occupational Choice and Development[R].NBER Working Paper,2007:13686.

        [10]Jeffrey D.Sachs.Social Conflict and Populist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R].NBER Working Paper,1989:2897.

        [11]Jesus Felipe,Arnelyn Abdon,Utsav Kumar.Track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Is It,Who Is in It,and Why[R].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of Bard College Working Paper 715,2012.

        [12]Paul Vandenberg,Juzhong Zhuang.How Can China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R].Presented Asian Development Bank,2011.

        [13]Peter Robertson,LongFeng Ye,On the Existence of a Middle Income Trap[R].Working Paper in SSRN,2013.

        [14]Shekhar Aiyar,Romain Duval,Damien Puy,Yiqun Wu,and Longmei Zhang.Growth Slowdowns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R].IMF Working Paper 13/71,2013.

        [15]Vares Hamed,Parvandi Yahya,Ghasemi Rohollah and Abdullahi Behzad.Transition from an Efficiency-Driven Economy to Innovation-Driven:A Secondary Analysis of Countries Global Competitiveness[J].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1,(31):124-132.

        [16]Wing Thye Woo.China Meets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 Large Potholes in the Road to Catching-Up[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2,(4):313-336.

        [17]World Bank.China 2030: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R].Washington,D.C.,2012.

        [18]World Bank.Robust Recovery,Rising Risks[R].Washington D.C.,2010.

        [19]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經驗與針對性[J].經濟學動態(tài),2011,(12).

        [20]蔡昉.中國經濟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1).

        [21]陳昌兵.“福利趕超”與“增長陷阱”[J].經濟評論,2009,(4).

        [22]陳亮,陳霞.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戰(zhàn)略選擇——中國經濟改革發(fā)展論壇(2010)討論綜述[J].經濟學動態(tài),2011,(5).

        [23]邸玉娜,李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經驗分析——基于出口產品密度的視角[J].經濟科學,2012,(4).

        [24]都陽.人口因素變化及其對中等收入階段發(fā)展的挑戰(zhàn)[J].國際金融,2011,(10).

        [25]樊綱,張曉晶.“福利趕超”與“增長陷阱”:拉美的教訓[J].管理世界,2008,(9).

        [26]方浩.利益集團與“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模式之反思[J].經濟體制改革,2011,(5).

        [27]高杰,何平,張銳.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述評[J].經濟學動態(tài),2012,(3).

        [28]胡鞍鋼.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當代經濟,2010,(8).

        [29]江時學.對拉美進口替代工業(yè)化發(fā)展模式的初步總結[J].拉丁美洲研究,1995,(6).

        [30]孔涇源.“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背景、成因舉證與中國對策[J].改革,2011,(10).

        [31]李月,周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文獻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9).

        [32]李中建.包容性增長理念與“中等收入陷阱”風險化解[J].當代經濟研究,2012,(4).

        [3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奇跡: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濟改革[J].上海三聯書店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4]陸文強.“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分析與思考[J].求是,2011,(21).

        [35]馬曉河.“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觀照和中國策略[J].改革,2011,(11).

        [36]馬曉河.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結構演變與產業(yè)結構調整[J].宏觀經濟研究,2010,(11).

        [37]馬巖.我國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zhàn)及對策[J].經濟學動態(tài),2009,(7).

        [38]樸馥永.以經濟轉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來自韓國的經驗[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1).

        [39]錢運春.西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論分析與歷史經驗[J].世界經濟研究,2012,(8).

        [40]喬俊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公共政策因應:韓國做法及啟示[J].改革,2011,(8).

        [41]全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東亞的經驗及啟示[J].世界經濟研究,2012,(2).

        [42]田春生,孫盼,郝玉彪.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獻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12,(6).

        [43]姚樹潔.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國[J].經濟研究參考,2011,(70).

        [44]曾錚.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研究——基于“中等收入陷阱”視角的分析[J].經濟學家,2011,(6).

        [45]鄭秉文.“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發(fā)展道路——基于國際經驗教訓的視角[J].中國人口科學,2011,(1).

        [46]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課題組.中國可持續(xù)增長的機制:證據、理論和政策[J].經濟研究,2008,(10).

        [47]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課題組.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臨四大挑戰(zhàn)[J].國際金融,2012,(2).

        [48]周文,趙方.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庫茨涅茲假說的再認識[J].當代經濟研究,2013,(3).

        [責任編輯:張曉娟]

        Middle-Income Trap: Contention and Exploration

        QIN Jia

        (School of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from the concept of middle-income trap, why fall into middle-income trap and how to escape middle-income trap? We find there is not a great controversy among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of middle-income trap. but according to these concepts,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whether an economy is falling (or ever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 reasons of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falling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are the huge income gap, shrinking external demand and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the strategy of 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 China may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because of the big gap of income, the disappeared of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e international flattery and containment. Therefore, adjusting 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o narrow the gap of income,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export-oriented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cross the middle-income trap. Final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middle-income trap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Key words:middle-income trap; concept; reason; measures

        猜你喜歡
        概念措施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放養(yǎng)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環(huán)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20條穩(wěn)外資措施將出臺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廣東飼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3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色爱av综合网站|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亚洲av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网站 |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超级碰碰热| 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2020最新国产激情| 国产国语按摩对白av在线观看 |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 久热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99久久精品人妻一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bbbbbxxxxx欧美性| 国产av一级片在线观看|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人妻嫩草av蜜桃|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中文中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老师露出两个奶球让我吃奶头|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在线观看的a站免费完整版|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亚洲全国最大的人成网站| 高清午夜福利电影在线| 午夜福利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