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要邁過的“坎兒”
最近我訓了很多主管和優(yōu)秀的員工,原因是當頭頭的、當老師的沒有去帶兵,沒有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傳給徒弟。怕什么呢?怕傳了徒弟餓死師傅?你帶的徒弟越多,你的價值越大,你受的尊敬也越大,個人能力再強都不行。我們應該以什么為榮?以誰的徒弟多為榮,大家一起成長,才是整體的幸福成長。
公司培養(yǎng)員工,不僅重視個體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更重視他們的帶兵能力,我把單兵作戰(zhàn)和帶兵能力分別稱為第一種能力和第二種能力。相比二者,對于優(yōu)秀員工,公司更看重他們的帶兵能力和帶兵意識。
好的點子要共享,好的經(jīng)驗要傳承,好的作風要帶動,所有這些,都需要優(yōu)秀員工的模式復制,“模式復制”是否成功,取決于優(yōu)秀員工的學習能力、胸懷的寬容及分享意識。
一般優(yōu)秀員工之所以能在團隊中脫穎而出,是在于其在團隊中的自律、自強,他們的技術過硬是很容易受到大家尊敬的,但這里面分出兩種情況,有的是自已行,帶徒弟不行;有的是不但自己行,帶徒弟也上乘,后者很容易成長為公司的管理層。那如何開發(fā)優(yōu)秀員工的第二種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點入手效果會很顯著。
第一,給其充分的經(jīng)驗分享機會。自己做和對外宣講,這里面的差距很大。講自己的經(jīng)驗講自己思考的過程,實際是一個能力提高的過程,為了讓大家明白,分享者會注重邏輯的推理和語言的順暢,這樣會使他自己先明白然后帶動大家開竅。另外經(jīng)驗分享者在分享時,會激發(fā)團隊成員的思維,一個人做的過程畢竟是有限的狹窄的,一旦形成團隊思維,團隊成員的補充和集體智慧會使個人的成長達到加速度,這種成長對個體和團隊是極其有利的。
第二,培養(yǎng)開放和無私。當一名員工突破自己成長起來時,要培養(yǎng)其胸懷,注重其開放性和無私性?,F(xiàn)在的信息時代是一個成長的時代,是一個分享的時代,我們要學會在分享中成長。如果一個人有點經(jīng)驗就固守,就保守,捂著蓋著生怕他人知道,不幾天這人就會落伍被淘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愛學習的人聚在一起,不要老想著防范他人。你防范他,他就防范你,你的東西他學不到,他的東西你也學不到,這是雙輸。要有足夠的自信在團隊中開放自己,只有開放只有無私才能更快進步。我們應該以什么為榮?以誰的徒弟多為榮,大家一起成長,才是整體的幸福成長。
第三,創(chuàng)造“分享就是貢獻,分享就是福報”的團隊氛圍。思想的分享不像是分蘋果,分一塊少一塊,而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更不用說福報了,大家在得到經(jīng)驗時的感恩成就分享者的口碑。另外我一直覺得天上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你普度眾生,度人于危厄,功德布道,會積攢個人的福分,福報就會大。一個團隊形成這樣良好的“分享”氛圍,團隊的福分也會增加。
第四,建立人人爭當老師的機制。我們要形成一種機制,只要你想,團隊中任何人都可以成長為老師,在員工中種下“爭當老師”的種子。這樣會“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顆學習的心,不辜負老師,不辜負團隊成員的分享和奉獻,那自己不能當局外人,只吸收別人的思想營養(yǎng),也得向外輸出,也要布道,也要當老師,不想當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沒有當老師的心,學生也當不好,這樣為了當老師也會如饑似渴的學習。這樣團隊就會建立成良好的思維活躍、成果共享的平臺。
黃鳴 皇明集團董事長
最后我講一下帶兵的態(tài)度——魔鬼訓練與真心呵護。我魔鬼訓練過很多人,當頭棒喝毫不留情,不少人被我訓哭過(當然也有訓跑的),其實我心里很有數(shù), 高標準嚴要求,死扛住對他們要求的底限,一定要優(yōu)化,一定要精細,標準高了要求再高,心狠著狠著就把人的素養(yǎng)和追求給托上去了。我們不少干部的管理像松褲襠,今天和昨天一個樣,昨天和前天沒變化,一日復一日,人就這樣被廢掉了。主管嘴里一定說“不行不行,提高再提高”,表面上好像不近人情嚴酷的要命,實際是魔鬼訓練,這是真正的用情感,對人家的生命質(zhì)量負責。即使受不了的離開公司去了新的團隊的,都被新團隊看做是寶貝,最后他自己偷著樂。對下屬的放縱放任其實是害了人家。
在我們的工作之中存在這樣一種“交差心態(tài)”,就是員工在遇到問題時“畏懼”與領導溝通,擔心領導會因為自身解決問題時的能力不足而批評自己,選擇不去與領導溝通。但又迫于完成工作任務的壓力,不得不去揣測領導的想法,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去解決工作之中遇見的問題。輸出結果往往卻是適得其反,事業(yè)運營策略“瞬息萬變”,容不得半點遲疑和猜測。這種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在乎工作輸出結果的態(tài)度是一種典型的“交差心態(tài)”或者“打工心態(tài)”,既做了“無用功”,又降低了事業(yè)運營的效率。
存在這種“心態(tài)”的原因,是員工對待自我工作心態(tài)的問題,在逃避責任與請教學習的態(tài)度選擇上,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害怕領導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輕視自己。這樣“只想交個差”“完成任務就算了”的心態(tài),是一種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極其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正如我們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如果總是擔心老師認為自己能力低而不去向老師請教,自己面臨的困惑就永遠不會得到老師的指教,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其實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學生對問題有困惑,而去責怪學生的能力,往往會因為學生的好學態(tài)度和上進心,反而更加熱心積極地幫助學生去解決困難和問題,老師看中的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所以說,對待工作一定要是學生心態(tài),不懂就要問,那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
另外,工作中不要猜測領導的想法,要“思考企業(yè)研發(fā)技術的應用”“思考客戶的剛性需求”“思考客戶的剛性追求”。要心懷一種悲天憫人的態(tài)度,思考怎樣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太陽能、可再生能源造福人類,減少環(huán)境污染;怎樣能夠?qū)崿F(xiàn)全球微排并讓子孫后代未來生存可持續(xù)變得更有希望,這樣員工想法與領導意圖以及公司夢想就一致了,或許還會因為員工在某個領域比領導更專業(yè)更卓越從而超越了領導、超越了老師,這樣的員工才是每一個領導、每一個老師、每一個企業(yè)所希望看到的和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