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想要把一位姑娘娶進門,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都說禮多人不怪,想娶媳婦禮少了真不行。細(xì)細(xì)數(shù)來,六禮中有三項都是男方給女方家送禮,分別是“納采”“納吉”“納征”,對應(yīng)清代的習(xí)俗也就是見面禮、小定禮和大定禮,這個階段之禮也可概括為“放定”。
所謂見面禮就是媒人第一次上門提親時所攜帶的禮物,一般是茶葉、點心、煙酒這樣普通的禮物。其實也就是表達一些善意,好開口提親。如果男女雙方家長都初步認(rèn)可了這門婚事,且合婚成功。男方便要送上小定禮。一般小定禮就相當(dāng)于男女雙方訂婚了。小定禮一般為四件首飾,包括耳環(huán)、項圈、戒指、手鐲四樣。
女方一般不會回禮,但大戶人家則不同,一般會回男方書籍、筆墨紙硯等。這其中的寓意是男才女貌,女方得到首飾來妝容,男方則要努力求學(xué)考取功名。雙方定親之后則不得輕易悔改了。其實如果是普通家庭,一般會把見面禮和小定合二為一,有錢打一副銀鐲子,沒錢茶葉點心也就把婚事定下了,重要的還是大定禮。
有時小定的時候雙方孩子還小,待到真正成親,可能要是幾年后的事情了。一旦年齡合適了,男方則要“請期”,也就是和女方商定正式進行婚禮的日子。商定之后則要準(zhǔn)備大定禮,也就是聘禮了。一般大定是最為講究的,女方這時會提出相應(yīng)的要求。這個時候才是考究媒人協(xié)調(diào)藝術(shù)的時候,女方提出的財物,給新娘置辦的衣服、首飾都得置辦齊全,兩邊沒有怨氣,婚才能結(jié)的順利。
《漢官儀》云: “皇帝聘皇后,黃金萬斤。”《宋書·禮志》中規(guī)定,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娶親都必須有聘禮。有至窮人因為沒有聘禮而不能成婚的,則令長吏以下有俸祿者資助??梢娝筒识Y自古就是雙方成婚必不可少的步驟。彩禮的豐富與否既表現(xiàn)了男方的誠意,也展示了家庭實力。舊時男方的彩禮論抬,有兩抬、四抬、八抬、十六抬甚至更多的,所謂“抬”主要指什盒。什盒寬約一尺半,長三尺,每層深六寸,高三層。這個頭一抬講究要用六角型的籠子抬一只鵝稱為“鵝籠”,鵝頭要用胭脂染紅,象征姑爺,也代表唐代“奠雁”之禮中的大雁,取大雁忠貞不渝之意。相對應(yīng)的要有酒海,即美酒一壇,象征婚姻和美,也用以祭祀祖先。其余的一般講究要做四季的衣裳、鞋、襪,還要按女方的要求準(zhǔn)備金銀首飾,銀錢,必不可少的是在糕點鋪定做200斤大餅子,稱為喜餅,最少也要準(zhǔn)備50斤,還要準(zhǔn)備干、鮮果品,如桂圓、荔枝、生花生、生栗子、紅棗、柿子、蘋果、石榴等,表示早立子、早生貴子、事事如意、平平安安、多子多福等諧音以示吉祥含義。
禮物由男方的父親親自送去。男方禮到之后,女方就把禮物擺放在自家的庭院之中,讓親友們觀看,顯示男家的誠意。同時將公公(妻子對自己丈夫父親的稱謂)讓進屋里休息喝茶。女方姑娘要給未來的公公磕個頭,點袋煙,雙方家長就要根據(jù)吉日和女孩子的小日子來約定迎娶的日子。日子的約定便是六禮中的“請期”。
女方帶去男方的陪嫁稱為嫁妝。舊時說早禮晚嫁妝,是說早晨送彩禮,晚上送嫁妝。彩禮用什盒裝盛,而抬嫁妝則用欄桿桌。抬嫁妝專用的器具,比方桌略小,上面帶一圈圍欄,因為嫁妝多為生活用品怕碰、易碎,所以要用紅繩綁在欄桿床的欄桿上。
普通家庭的嫁妝一般就是帶兩口箱子,里面裝上四季衣裳,使用器具等等,找?guī)讉€窩脖兒(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窩脖兒”,為人搬家或送嫁妝的人)背去女方家。富裕的家庭就講究八抬、十六抬的嫁妝,一個欄桿床算一抬,放的也是一些家中以后需要使用的器具,比如八仙桌、太師椅、梳妝盒、油燈、茶壺、酒壺、澡盆、臉盆、腳盆等等。其中每家必備的有三樣,第一樣就是尿盆,這是因為沒有到了男方家找人要尿盆的,不好意思開口;第二樣就是一盤餃子,稱為子孫餃子或者還有一團長壽面; 第三樣是百事大吉盒,一般也叫九子碟,里面裝上大定中的吉祥干果,隨嫁妝帶去女家。
嫁妝作為女方陪送新娘的禮物。一方面是女方家長希望自己的女兒能過上幸福生活,有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展現(xiàn)實力,如果所陪嫁妝豐富,婆家人就會高看新娘,這樣有利于以后妯娌之間的平等、和睦。所以女方家必然是精心準(zhǔn)備嫁妝,盡可能豐富。
無論是彩禮還是嫁妝,都有展示家庭實力,雙方互相表示誠意的含義,因此都是婚禮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女方一般在陪嫁之物送去男方之前也有宴請賓朋的習(xí)慣,這時就會有人送來禮物,稱為添箱,也就是為新娘添補嫁妝的意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