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曾被毛澤東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薄!毒腿伪本┐髮W校長之演說》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做的演講,我們在體會作為我國近代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的學識、人品,以及他具有的先進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豐富淵博的知識時,不妨去仔細體味一下其樸素的語言中傳達出的真摯情感。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用文言文寫的一篇演說辭,作者用文言的筆法真誠地傳達著自己的思想情感,簡潔凝練,古樸典雅。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別具一格,很好地展現(xiàn)了文言文文字精練、優(yōu)美、微言大義的優(yōu)點,體現(xiàn)了作者對文言語言運用的熟稔。
一、力避生僻詞語,以常用字入文,文詞簡約
統(tǒng)觀全篇,雖然運用了文言詞匯,但文字上沒有運用讓人難解費解之詞,以常用字入文,文詞簡約,平凡而沒有刁難的痕跡,很好地體現(xiàn)了演講辭的平易樸實、易懂易記的特點。因為演講辭是用口頭來表達的,聽眾一聽即過,如果文辭生疏晦澀,必然影響聽眾聽的效果。
二、詞匯豐富,尤其是四字句雜陳其中,典雅而有風度
文章在表達過程中,大量使用成語以及類同于成語的四字句,使得文章用語緊湊,典雅而有風度。文章使用四字句共計有六十多處,每處使用非但不顯矯揉造作,反而通俗自然且有力,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作者的情感。例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光陰虛度,學問毫無”“肩此重任,責無旁貸”等等。
三、句子長短不一,錯落有致
作為一篇1500多字的文章,篇幅不算太長,然而在句式的使用上,卻綜合運用了多種句式,從三字句到十四字句,應(yīng)有盡有,句子長短相雜,整散并用,語言跌宕極富回環(huán)美。長者十三四字,如:“入法科者盡可肄業(yè)法律學堂”“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短者僅三四字,如:“或三年,或四年”“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句式的使用變化隨著作者感情的起伏而隨意展開,運用自如。
四、口語化濃,明快易懂、聽眾容易接受
演講是要面對觀眾,演講起來,能夠讓聽眾聽得懂,好理解,這就使演講的語言必然受到限制。全文雖然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許多文言文詞匯和句式,但是文章帶著許多口語成份,聽眾并不覺得晦澀,從開篇到結(jié)尾,沒有文字的雕飾痕跡,但是每個詞語均從作者口中娓娓道來,看似信手拈來,卻很精當,將演講者的情感很好地傾瀉了出來。
有些口語富有表現(xiàn)力,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嚴肅中有體帖,可謂語重心長。例如:“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薄叭恢T君終日伏首案前,蕓蕓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p>
五、對稱句的使用,整齊有韻味
文章作為文言文演講辭,使用了很多對稱句,句式整齊,音調(diào)和諧,同時又用極簡潔的文字,表達極豐富的內(nèi)容,使文章精練簡潔,顯示了作者錘煉語言的能力。如:“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 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
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作者用樸實的詞匯,流暢的文字,嫻熟的語言,將心中對青年學子寄予的厚望,真誠地表達了出來,使這篇演講辭產(chǎn)生了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