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偉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充分發(fā)揮心智潛能,掌握心理調整的知識與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發(fā)展中的心理問題,是心理教師的重要任務。
2014年上半年,學校確定高二年級5個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班,高一年級6個班作為實驗對照班級。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全方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且每半年進行一次階段性總結。
心理研究的實驗變量有四項: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在心理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傳授科學的心理學知識,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組織班主任老師認真學習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在班級管理和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矯治。
一、在班級管理和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組織班主任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組織班主任學習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注意引導教師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教師明確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進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緒、適當的行為、虛心的態(tài)度及現實的良好適應等。明確不同學段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讓老師們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真正懂得一個好班主任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摯的愛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思想上重視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與作用。
2.指導班主任講究科學方法,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1)正確引導,避免心理問題德育化。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方法問題、心理問題等,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大都屬于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要注意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避免心理問題德育化,對于心理問題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思想,更不能粗暴急躁,也不能過度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刺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交心,耐心啟發(fā)、正確引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理解、信任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能更有針對性地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在學會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2)耐心等待。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有一個過程,甚至是比較緩慢的過程,是水到渠成,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而不可能是立竿見影,所以要耐心等待,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教師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3)對癥下藥。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y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癥下藥,不能一概而論。班主任更應努力做到:表揚、批評適度,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充滿期望,培養(yǎng)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班主任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適時地召開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重視家訪和個別談話,基本形成了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全校教職工都關心和實施心理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二、嘗試全方位、多角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引導教師堅持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教師能結合各科具體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出現“癥結”,如:學習焦慮、人際關系焦慮、有情緒沖動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等,通過專門教育及時疏導是素質教育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應牢牢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心理障礙或矛盾,使其處于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思維靈活,愛憎分明、舉止適度這樣一種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之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體性原則;保持學習的快樂性情緒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差異性原則;多鼓勵表揚、少批評的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自覺地遵循有機、有意、有序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了學科教學中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力求讓學生在和諧、融洽、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快樂積極地學習。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社區(qū)實踐活動、校運動會、藝術節(jié)、主題班會等,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fā)揮才智,拓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
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校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當今學校實施心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為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基本的心理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證。我們所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包括心理健康諸種知識,每一課圍繞一個中心,對學生的生活適應、情感、意志,以及人際交往等進行指導,包括適應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交往技巧訓練等,并運用故事法、情景法、角色法、討論法、設想法等方法,在老師精心設置的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完成行為矯正、人格重塑、心理調適等。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個案咨詢
學生表現出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
加強對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我校建立了“同伴心理咨詢機制”,以同伴心理輔導為突破口,高二學生結合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困惑和心理問題,在心理輔導教師的指導下,策劃各種心理教育方案,同伴心理咨詢的優(yōu)點是:咨詢者與被咨詢者年齡相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更有利于問題學生的情緒宣泄。為提高咨詢人員的水平,我們要求咨詢學生和教師對咨詢作好記錄,事后整理成文,針對學生提的問題組織學習,開展研究,以提高咨詢人員的水平和咨詢質量。
五、心理實驗結果分析
我們在高二和高一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的初步測試與分析,情況如下:
在人際關系測驗中,高二有119名學生參與,高一有154名學生參與,總共收回有效試卷273份。高二學生人際關系很好、較好的比率占74.79%,較差、很差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72%;高一學生人際關系很好、較好的比率占79.87%,較差、很差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9%。高二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反而不如高一學生,這并不是說我們做的很多工作如人際交往的疏導、講座等不見成效,而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二學生身體發(fā)育、心理發(fā)展更加成熟,有了更多的具有青春特色的小秘密,自尊心也更加強烈,這使得高二學生的人際交往遇到了更多的考驗。
從回收的273份有效試卷分析中發(fā)現,高二學生情商測驗各方面的情況均好于高一學生。測驗成績在16分以上,對自己的能力很是自信,即使處于強烈的情感邊緣,也不會被擊垮。即使在憤怒時,也能進行有效地自我控制,保持彬彬有禮的君子風度的同學,高二學生比高一學生高出了0.15個百分點。過分注重自己,對別人關心不夠的自我中心型,高一學生占2.6%,高二學生沒有。這說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二學生身上已發(fā)生了一定的成效。
我們利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了測驗,以地區(qū)性常模平均分為參考,對高二、高一學生共273人進行了測試,收回有效試卷273份。身心狀況測試結果表明,在強迫、憂郁、焦慮、偏執(zhí)等諸方面,高二學生的各種不良心理傾向明顯低于高一學生,這是班主任、任課教師、校領導共同協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但結果同時表明,實驗級部高二學生在偏執(zhí)、焦慮、憂郁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問題,這說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第五十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