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江濤
山水作紙墨道法自然化溶洞
文/蒲江濤
龍湖洞 攝影/何嗣猛
2015年7月,為了迎接即將在通江縣召開的全國洞穴大會,我們從成都出發(fā),經(jīng)四個小時車程,來到通江諾水河鎮(zhèn),開啟我們的探尋地球成長印跡之旅。
龍湖洞,源于洞穴探家入內(nèi)投石問路,突聞洞內(nèi)水潮山響,回聲不絕,幽深莫測;加之,古時老百姓遭遇大旱之年,聚此祭龍祈雨,故名龍湖洞。當(dāng)?shù)厝藛尽芭=乔丁?,皆因洞口倒懸著大小不同、形如牛角的鐘乳石,故名牛角嵌。這些“牛角”長短不一,粗細(xì)相間。瞇眼細(xì)觀,如芒似刺,猶似古代布陣之陷阱;密植如筍,錯落有致,又像一幅三維絕美之圖景。
龍湖洞,真如其境?我們說走就走。通江縣城到諾水河的道路穿行在如詩如畫的美景長廊中:遠(yuǎn)處,群山壯闊連綿,層巒疊嶂,翠色蔥郁,植被極為茂盛;近處,田壟如碧玉,鑲嵌在山腰谷地,清澈通透的諾水河曲曲折折,款款隨行。這小小的四川盆地內(nèi)的大巴山,氣勢雄渾巍峨,竟不讓橫斷山脈之壯闊,而其動輒綿延百里之大氣磅礴,廣闊開敞,讓人乍見之下,頓時身心舒暢,豪氣陡升,氣吞干云。一路走來,收獲的不止沿途的美景,更有那滿盈于心的驚喜和驚嘆。
道路彎彎拐拐,車輛東搖西擺,我們一行終于在諾水賓館停了下來。幾步之遙,諾水河岸的一個扇狀池,許多游客正在池子里泡腳。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們,這是個免費泡腳的硫磺池,池水可以治療皮膚病等。看來,大自然對通江確實寵愛有加、照顧周到,不僅要讓人們快快樂樂玩,還要讓人健健康康走。
遠(yuǎn)遠(yuǎn)的,“別有洞天”四個遒勁大字映入眼簾,此乃清人張文達(dá)所題、張培遠(yuǎn)所刻,這里便是諾水河風(fēng)景區(qū)有名的龍湖洞。
攝影/何嗣猛
一眼環(huán)形池水,傍居山腳河沿,這就是硫磺泉。千百年來,這眼泉水不分晝夜,不論雨晴,一直汩汩地冒,既不增減,又不斷流,而且水質(zhì)晶瑩,澈如碧玉。該泉可以浴療皮膚病,成了游人和當(dāng)?shù)匕傩障茨?、洗腳和沐浴的“圣水”。在當(dāng)?shù)厝丝谥?,該泉又名“臭水”,皆因日高暑熱之季,泉中硫磺味散發(fā)濃烈,遠(yuǎn)在百米之外皆可聞?!鞍藟嗡目谝蛔鶑R,一股臭水往上冒”便是當(dāng)?shù)厝藢α蚧侨脑u價。
龍湖洞,藏身硫磺泉一側(cè)。這是一個大溶洞,總面積約六萬平方米,洞口寬約四十米,高達(dá)二十米,洞長兩千余米,洞內(nèi)陰河暗藏,拐流四十八彎,流經(jīng)龍?zhí)毒皡^(qū)。內(nèi)洞景觀分居四層,風(fēng)格各異。目前可游景區(qū)會集了“界河”“龍湖”“喊泉”“時光隧道”“海市”“誠谷”“云梯”“天庭”八絕。
入洞第一景,便是有名的“界河”。站在洞口一眼望去,一潭霞光映照,湖水清澈,直達(dá)深處;坐上游艇,漸入深處,光線變淡,幽暗來臨,湖面變窄;駛?cè)搿敖绾印?,光線消失,紅塵遠(yuǎn)離,暗河曲折通,猶似通往幽謐地宮。船行二十米,頭頂尖石突現(xiàn),犬牙交錯,倒逼刺目,森然入瞼。據(jù)導(dǎo)游介紹,此處暗河共有九彎六潭八個湖中洞,而且洞通湖,湖連洞。詩人梁上泉曾以“蕩舟游覽水府,曲徑入迷宮”揮毫相贊。
恍惚中,游艇已過“界河”,駛?cè)臊埡吹谝粚印褒埡彼诘?,這里堪稱“水府迷宮”。放眼望去,方圓五千平方米的湖面上,山石逶迤,宛如蛟龍,將整個湖面分割成若干湖中湖、洞中湖。湖底陽魚、大鯢等悄然擺尾,通體漆黑;湖岸“龍湖老龜”“千年古鐘”“壁虎倒掛”等石鐘乳景觀,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游人于此,恍若穿行水府迷宮。湖內(nèi)兩大自然景觀,源頭令人費解:一是洞外山洪瀑發(fā),洞內(nèi)湖水波瀾不驚,剛剛水清見底,馬上渾濁無比,給該洞賦予了“龍翻身”的神秘景觀;二是原本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暮?,須臾便可無蹤無影,又讓龍湖有了“龍吸水”的神奇?zhèn)髡f。
跳下游艇,拾級而上,穿過隧道,步入該洞第二層——“海市”“誠谷”兩景游覽區(qū)。本層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中間一湖靜潭,形似橢圓,水清見底;對岸鐘乳石,足有三十多米,宛如大瀑流瀉,氣勢磅礴。頂部巖石,紋理怪異:有的石紋,就像晴空萬里的水面,水波蕩漾,若非纖手親觸,當(dāng)真是清風(fēng)拂面的綠波;有的石紋,恍如陣雨來襲前夕,像極了云翻海騰的天地;有的石紋,宛如電閃云涌,風(fēng)雷會集,天地激蕩;有的石紋,更如雨過天晴的天色或余暉西斜的夕照,風(fēng)搖影曳,幻景疊生。置身光怪陸離的奇景,恍若海市蜃樓突現(xiàn),“海市”由此誕生。
喊泉 攝影/劉正緒
攝影/郝儀 彭怲諭
右側(cè)斜上,便是二層“誠谷”洞景。此處的“喊泉”尤為神奇。游客齊聚喊泉臺,朝頂怒吼“龍王爺”三大聲,定有山泉自天而降。據(jù)說這是龍王爺在顯靈呢!詩人梁上泉曾以“喊雨雨驚風(fēng),龍湖真有龍”慨嘆大自然賜予這方洞穴的神奇與造化!這里更是歷代地方官員前來此洞求雨的祭臺所在地。早在明末清初,“誠谷”便已名揚(yáng)川陜。據(jù)說祈雨者不分高低貴賤,須心誠者方顯靈,故名誠谷。石壁上數(shù)百條自康熙時代留下的親筆題記,便是明證。
繼續(xù)上行,穿過“時光隧道”,便入龍湖洞第三層——洞中“云梯”。洞中“云梯”為我們好奇的眼球搭建了一路攀升的奇景:自下而上,細(xì)看大廳南側(cè),我們的目光恍如穿越大漠戈壁,再到巖石悄然隆起,直達(dá)穴頂那些云蒸霞蔚、日月星同輝、華蓋蔚藍(lán)的壯觀奇景。留給我們的,除了喟嘆自然神工的匠心,就是感嘆人類渺小的虛心。
大廳北側(cè),便是該洞第四層——傳說中的“天庭”了。在這里,億萬年而成的乳石,布滿石壁,晶瑩剔透。移步換景中,“靈霄寶殿”已然遷居此穴:點亮眼球的鐘乳多像天庭的“宮燈”,十指輕觸的乳巖恍如玉帝的“帷幔”,勾引視線的線乳就是豪門的“珠簾”,間插入頂?shù)娜榉逋鹑缭坪5摹八帧薄@不是神話世界的仙境,又是什么呢?
流連北廳,我們將漫步“蓬萊仙境”:有的乳石結(jié)伴相依,有如雙龜絕戀,猶似群燕歸巢,又像群仙觀景;有的乳石隔空相望,多像青蛙戲水,又如世紀(jì)之吻;還有乳峰獨居一隅,如初生金龜,像千歲智者;更有那座花費萬年時間乃成的乳石景點,如雙乳露峰,像生命之源,似丞相護(hù)龍女……最有名的億萬鵝管石景觀,倒插頭頂,每管中空……這神斧巧匠雕塑的精品,這如詩如畫的洞穴奇景,無不讓人癡迷沉醉,浮想聯(lián)翩,樂而忘歸,當(dāng)真再現(xiàn)文人筆下那句“八部天龍瑤池會,水府天庭一眼收”。
龍湖洞,若非流水潺潺驚醒神游,若非一抹陽光映入眼簾,我們多像信步天宮地府的神仙。龍湖洞,一處洞穴桃源,讓人忘卻今夕是何夕!
作為通江溶洞家族老成員的樓房洞,我們不得不看。
該洞以其風(fēng)光秀麗、洞口層分、狀若樓房而知名。全景長兩千多米,洞中奇景分列上中下三層,遍布八萬平方米,包括六大景觀區(qū)。潛伏洞穴的暗流長達(dá)千余米,總面積達(dá)三千平方米的地下湖泊,無數(shù)鐘乳石巨瀑暗藏洞穴,稀世地府溫泉盈蒸洞內(nèi),由此構(gòu)成了樓房洞多姿多彩的石筍、石花、石柱、石塔、石瀑等美景。
移步下界第一廳,宛如置身錦繡中華七千年之畫卷。那些“人間寶塔”“風(fēng)情民居”,就是神州大地凝固的思想集萃:那些根植地表、矗立觸頂?shù)氖?,歷經(jīng)千年萬年礦質(zhì)凝塑,有如草原“民居”,形似各地“寶塔”,恍如童話“古堡”。又有誰能想到它們早于人類誕生之前便已在此相擁一穴、“開建”而成?在這里,那些上古神話,濟(jì)世傳說,人間仙境,宛如時光輪盤的刻痕,悄然沉淀此穴,猶似盤古撥開混沌分天地……洞內(nèi)醉人眼球的,當(dāng)數(shù)乳石流瀑,它那玉潔如雪的表面,宛如白堊冰川,終年流水掛簾,恍如黃果樹飛瀑再現(xiàn)。難怪詩人梁上泉不惜用“乳流飛大瀑,奇絕聚樓房,萬物顯千態(tài),奇思繞洞鄉(xiāng)”極力稱贊之。
攝影/何嗣猛
步入中界第二廳,就是步入“百獸戲?qū)m”的大觀園。環(huán)顧大廳,洞壁列列天然石鐘乳,宛如群狼森列,又似猛虎孤立;放眼地表,宛如蛟龍潛伏,又像龍盤虎踞;其間,牛臥馬昂,雞犬躬行……整個大廳,宛如兵家妙手推演的大棋局,又似萬物百態(tài)的風(fēng)情畫。誰能推想,幽深的樓房洞中,經(jīng)過時光老人之手,竟能有如此大布局、大風(fēng)情?莫非黃帝和風(fēng)后二人手書《風(fēng)后八陣兵法圖》、孫武揮毫《孫子兵法》、姜子牙構(gòu)思《司馬法》、諸葛亮謀構(gòu)《孫子略解》之前,便已多次來此觀摩推演?前來觀光行游的驢友,你是想當(dāng)統(tǒng)領(lǐng)全局的將帥,還是甘為裹足畏縮的小卒?
凌頂上界第三廳,便是放歌世外桃源的“完美世界”。如果說“錦銹中華”的美景是大自然對人類勤勞智慧結(jié)晶的再現(xiàn),“百獸戲?qū)m”是大自然對人類頭腦風(fēng)暴的重塑,那么“完美世界”便是喜見天日重展顏,放歌萬物同存異的世外桃源。洞口,一派險境風(fēng)光畫卷盡收眼底:茫茫林海,蒼松勁柏在泛綠,青杠樹葉在吐紅;山風(fēng)拂過叢林,古木新芽齊律動,東去西來,宛如大地急行軍。側(cè)耳聆聽,又像千軍萬馬齊喊陣,又如百鳥朝鳳齊放歌:俏立枝頭的黃鸝,是在婉轉(zhuǎn)抒情冬去春歸的歡欣,還是歡欣這方水土的勃勃生機(jī)?迎風(fēng)掠空的杜鵑,是在深情呼喚長眠于此的英雄兒女,還是化作春笛鳴子夜,喚醒巴山漢子的柔情?蔭庇叢林的布谷,是在催促巴山農(nóng)人播芒種,還是雅迎山花遲放的俏麗?還有那躍居高枝的白腹大鳳,翱翔藍(lán)天白云之間的雄鷹,搔首弄姿的花喜鵲,它們不僅喚醒了鳥語花香的大巴山,也為萬千驢友找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棲身福地。
水中怪石嶙峋,有如“水下游物”戲水:那生性頑劣的“鱉魚”,或眙目探頭,或龜縮淺底;有的爬上石背,抬頭張望;有的沉酣沙灘,悠閑慵懶;還有的家伙,呼朋引伴,三五成群。至于那些狀如鯉魚呀、白甲呀、鰱魚呀等頑石,隨處可見,眾人可想,不予贅述。整個游程,總有水嘯泉滴相伴:或雷震鼓鳴,先聲奪人,似虎嘯龍吟,驚心動魄;或天籟齊奏,宛如秋瀝,似淺唱低吟,余音環(huán)壁。
在樓房洞,面對滄海退去、桑田堆積的洞府奇景,我們心懷紅塵的萬丈豪情,悄然脫離,只余幾縷生命游絲,共洞天奇府一起沉寂;我們眼中的都市繁華,消彌眼波和心海,只余巖層那一滴滴、一聲聲濺落鈣化如筍、如花、如柱、如塔、如瀑的風(fēng)景,燦爛著大自然賜予的旖旎詭異。難怪有律詩“清泉噴涌浪奔騰,一路濤聲伴我行;奏出自然交響曲,催人奮發(fā)壯人生”相頌;難怪中國地質(zhì)學(xué)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xué)穩(wěn)教授要以“……(樓房洞)真是諾水一絕,中華一絕,天下一絕”相稱。(責(zé)任編輯/吳曦 設(shè)計/ 張籍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