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述芳,徐 紅
(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261300)
?
·臨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體測定產(chǎn)生假陽性的原因分析
高述芳,徐 紅
(山東省昌邑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261300)
目的 探討應用梅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檢測老年人梅毒特異性抗體容易產(chǎn)生假陽性的原因。方法 采用TP-ELISA分別對976例老年患者及3 004例其他年齡段患者血清中梅毒特異性抗體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再用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進行確診。結果 TP-ELISA檢測老年組梅毒抗體假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二者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患者的年齡與患者本身所患的疾病是造成TP-ELISA檢測梅毒抗體易發(fā)生假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梅毒;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 假陽性; 老年人
梅毒的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TP),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又稱為蒼白螺旋體[1]。梅毒有較強的傳染性和復雜的病程,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占95%以上,此外還可通過垂直傳播、輸血和注射藥品、吸毒等方式傳播。臨床表現(xiàn)多樣,病情病程復雜,發(fā)病率在我國呈現(xiàn)上升趨勢,現(xiàn)在已成為重要的臨床醫(yī)學問題。梅毒的診斷依賴病史、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清學檢測、直接查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直接熒光抗體法)和梅毒螺旋體核酸測定。其中梅毒的血清學檢測是傳統(tǒng)的也是目前二級以上醫(yī)院檢驗科常規(guī)開展的項目,檢測梅毒螺旋體感染的血清學方法主要是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2],因其價格低廉,操作方便,靈敏度高,特異性強而被廣泛使用。此外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也是實驗室血清學檢測梅毒螺旋體的主要方法,此方法通過檢測患者血清中有無抗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特異性抗體對患者進行確診,TPPA已經(jīng)確定為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梅毒的標準方法[3]。
在免疫室的長期工作中,作者發(fā)現(xiàn)在用ELSIA對門診及大多數(shù)住院患者的梅毒抗體的檢測中,老年患者特別是七十歲左右的老年患者梅毒抗體的假陽性率高[4]。就此問題本研究對本院2013年3~12月的門診與住院的3 980例患者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測,探討應用梅毒ELISA(TP-ELISA)檢測老年人梅毒特異性抗體容易產(chǎn)生假陽性的原因。
1.1 研究對象 2013年3~12月本院的門診及住院患者共3 980例。其中老年組976例,年齡65~88歲,平均73歲;其他年齡組3 004例,年齡19~56歲,平均36歲。
1.2 檢測儀器 瑞士產(chǎn)全自動酶標免疫檢測儀和全自動洗板一體機。
1.3 檢測試劑 本試驗用TP-ELISA試劑由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公司提供;TPPA試劑由日本東京富士株式會社提供。上述試劑均為合格產(chǎn)品,且均在規(guī)定的有效期內使用。
1.4 方法 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根據(jù)年齡信息將患者分為老年組和其他年齡組,先用TP-ELISA對兩組患者的血清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再用TPPA試進行確證。試驗操作及結果判定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的說明書規(guī)定進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用TP-ELISA檢測老年組患者血清出現(xiàn)陽性38例,用TPPA檢測同組血清出現(xiàn)陽性4例,以TPPA陽性為標準 TP-ELISA檢測存在34例假陽性,假陽性率為3.48%(34/976);用TP-ELISA檢測其他年齡組患者血清出現(xiàn)陽性76例,用TPPA檢測同組血清出現(xiàn)陽性57例,以TPPA陽性為標準,TP-ELISA檢測存在19例假陽性,假陽性率為0.63%(19/3 004),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43,P<0.01),TP-ELISA檢測老年組梅毒特異性抗體假陽性率3.48%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間檢測結果比較
梅毒螺旋體是梅毒的病原體。在本次試驗中,老年組梅毒患者假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這種現(xiàn)象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視。TP-ELISA篩查梅毒血清學試驗出現(xiàn)假陽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3.1 年齡因素 吳建國[4]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在此年齡段容易出現(xiàn)免疫功能上的異常,產(chǎn)生一些針對鏈接用的清蛋白抗體或一些異常蛋白質而干擾了檢測結果出現(xiàn)假陽性。TP-ELISA試劑盒主要選用具有較好的免疫活性的梅毒感染后產(chǎn)生的梅毒螺旋體外膜脂蛋白的分子抗原和人血清清蛋白與之鏈接[5],合成的多肽直接作為試劑抗原使用,由于抗原不提純和使用人血清清蛋白,增加了意外假抗原位點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易出現(xiàn)免疫功能低下,會產(chǎn)生針對鏈接用的清蛋白抗體或者是一些異常蛋白質,從而干擾了梅毒抗體的ELISA檢測[6]。
3.2 疾病因素 在感染梅毒后,患者體內除了會產(chǎn)生針對梅毒的梅毒螺旋體抗體,還會產(chǎn)生一類針對類脂質的抗體,此類抗體無特異性。除感染梅毒外,患者生理狀況發(fā)生改變或者感染另外一些疾病,人體內也可能產(chǎn)生此類抗體,血清學檢測梅毒實際上是檢測的這兩類抗體。凡能導致產(chǎn)生類脂質抗體的疾病,均能導致假陽性產(chǎn)生。李亞[7]研究發(fā)現(xiàn),脂質異常和年齡因素是造成TP-ELISA檢測梅毒抗體易發(fā)生假陽性的原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存在血脂異常,體內大部分都存在抗類脂抗體,而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人群,均是造成假陽性的主要因素。
3.3 技術性因素 梅毒血清假陽性反應除了生物學假陽性,還存在技術性假陽性的現(xiàn)象。技術性假陽性主要是由于標本保存不當、檢測儀器出現(xiàn)偏差、實驗員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等多種原因所造成的,一般技術性假陽性可以通過重復試驗進行排除[8]。本試驗兩組血清標本均是在相同試驗條件下同時進行,故此因素對結果影響不大。
3.4 其他因素 某些患者體內可能有其他螺旋體共生,這些螺旋體的存在會誘導產(chǎn)生抗屬、群或科特異抗原的交叉反應抗體,從而造成某些結果呈假陽性。此外某些生理狀況的改變,如妊娠,也可導致TP-ELISA假陽性[9]。本試驗中,TP-ELISA篩查梅毒血清學試驗,老年組假陽性率(3.48%)高于其他年齡組(0.63%),與上述的年齡因素和疾病因素關系密切,是造成該結果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對該結果影響不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血清學檢查是診斷梅毒的重要依據(jù),但并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jù)。對于那些TP-ELISA梅毒螺旋體檢測陽性而無臨床癥狀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應做TPPA或者其他確證試驗[7],排除假陽性,做出正確的診斷。所以診斷梅毒,除依據(jù)檢測結果外,更重要的是要詳細了解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既往病史,各種因素綜合分析后慎重做出診斷。遇到可能的陽性標本時,臨床醫(yī)師應結合臨床綜合分析,詳細詢問患者有無性病史、流產(chǎn)史、抗梅毒治療史,認真查體,注意患者是否有梅毒體征,是否為老年人等。所以建議TP-ELISA陽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檢測TPPA進行確診,減少誤診,避免產(chǎn)生醫(yī)患糾紛等問題。
[1]Anthony JM,Paul JB.Close physieal linkage of human troponin genes organization,sequence,and expression of the locus encoding cardiac troponin Ⅰ and slow skeletal troponin T[J].Genomics,1999,57(1):102-109.
[2]周毅.老年梅毒螺旋體感染51例調查與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4,6(5):7.
[3]傅均星,周瀟,曾鐵兵.基因重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評價[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2(3):305-306.
[4]吳建國.老年人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測定的假陽性率偏高[J].臨床檢驗雜志,2006,24(4):241-242.
[5]王柳溪.TP-ELISA法檢測老年人梅毒抗體易產(chǎn)生假陽性原因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8,27(9):1085-1086.
[6]黨倩麗,陸學東,張小艷,等.梅毒螺旋體感染模型中特異性抗體分析[J].中國皮膚病性病學雜志,2004,18(1):128.
[7]李亞.TP-ELISA法檢測心臟病患者易產(chǎn)生假陽性的原因分析[J].醫(yī)學檢驗,2012,19(30):96-97.
[8]彭明喜.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梅毒抗體假陽性的原因分析[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雜志,2006,18(2):127-128.
[9]周武杰,王守芳.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梅毒抗體假陽性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J].中外醫(yī)療,2008,27(36):164.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2.045
A
1672-9455(2015)02-0239-02
2014-05-22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