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亮,馬雅敏,丁潮洪,鄧曹仁,丁新天
(1.浙江縉云縣農業(yè)局菜籃辦,321400;2.浙江麗水市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院)
茭白是浙江縉云縣蔬菜產業(yè)的主要種植作物,自20 世紀90 年代開始規(guī)模發(fā)展,常年栽培面積達3 700 hm2[1],產值達到2.8 億元,占全縣蔬菜產值的2/3。同時,縉云縣也是全國最大的茭白生產基地之一??N云茭白利用不同品種、山地資源優(yōu)勢等條件,發(fā)展多種種植模式,實現產品錯時上市,拉長產品市場供應時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中,雙季茭大棚栽培是縉云茭白新發(fā)展的主要種植模式。目前,浙茭3 號[2]是縉云雙季茭大棚栽培的主栽品種。為豐富品種結構、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于2013 年引入4 個雙季茭品種,開展大棚茭白品種對比試驗,對參試品種的各項性狀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篩選出適合縉云縣大棚栽培的茭白新品種?,F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浙茭911,引自德清縣;浙茭6 號[3],引自浙江大學;梭子茭,引自余姚蔬菜辦;德清大種茭,引自德清縣,對照為本地主栽品種浙茭3 號。
試驗設在縉云縣新碧街道馬渡村,試驗田土壤肥力中上,前茬為茭白,已搭建大棚。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試驗,每個大區(qū)面積580 m2,搭建3 個大棚。采用雙季茭二代育苗、夏季定植[4],于2013 年3 月15日寄秧,7 月18 日起墩分苗定植大田,定植時將定植苗剪去上部葉片,保留葉鞘長30 cm 以減少蒸發(fā),提高分株定植成活率。秋茭采用露地種植,栽植株距60 cm、行距100 cm,每大區(qū)栽900 株。秋茭于12 月上旬采收結束,齊泥割平地上部。12 月16 日施基肥,每個大區(qū)施碳酸氫銨40 kg、過磷酸鈣40 kg。夏茭采用大棚覆膜促早栽培[5],于12 月23 日覆膜。1 月15 日、1 月28 日、2 月10 日 分 別 進 行3 次追肥,前2 次每大區(qū)施用尿素5 kg、復合肥6 kg,第3 次施用尿素8 kg、復合肥10 kg。2014 年4 月2 日揭膜、4 月10 日施孕茭肥,每大區(qū)施復合肥15 kg。各試驗區(qū)的其他田間栽培管理措施一致,考察每個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經濟性狀、抗病性等。
3 月17 日,在各品種開始孕茭前,每大區(qū)隨機抽樣30 株,測量株高及最大葉的長與寬,計算平均值。各個品種在采收盛期隨機采收30 支殼茭,測量殼茭質量、凈茭質量、肉茭長、肉茭寬,計算平均值。從第一批茭白采收開始,直至最后一批茭白采收,分大區(qū)統(tǒng)計產量,再折合成每1 hm2產量,計算各參試品種產量。同時觀察發(fā)病情況。
由表1 可知,參試的5 個品種孕茭期接近,采茭期最早的是浙茭6 號,采收始期、采收盛期、采收末期均比浙茭3 號早5~7 d;其次是浙茭911,比浙茭3 號早3~6 d;德清大種茭與浙茭3 號相仿,采茭期最遲;梭子茭采茭期稍早于浙茭3 號。
參試各個品種中,德清大種茭生長勢較強,植株高大、葉片較寬,株高比對照浙茭3 號高1.3 cm,葉片比對照寬0.1 cm。 梭子茭長勢稍弱于浙茭3號。浙茭911 和浙茭6 號株高明顯低于對照,分別比對照矮10.2、12.5 cm,但浙茭911 葉片較寬,僅比對照小0.2 cm。 而浙茭6 號葉片最窄, 比對照小0.7 cm(表1)。田間觀察表現,德清大種茭、浙茭3號、浙茭911 抗病性強,銹病、胡麻斑病發(fā)病較輕。
表1 雙季茭白品種生育期、農藝性狀、經濟性狀
由表1 可知,浙茭6 號肉質莖形狀明顯比其他品種細長,浙茭6 號肉質莖長19.3 cm,比對照浙茭3號長0.7 cm,但肉質莖寬比對照小0.8 cm;梭子茭肉質莖最為短壯,長16.5 cm,比對照浙茭3 號短2.1 cm,但寬只比對照小0.1 cm;浙茭911、德清大種茭肉質莖形狀與浙茭3 號較為接近。
浙茭911、德清大種茭的殼茭質量、凈茭質量與對照浙茭3 號接近,梭子茭的殼茭質量、凈茭質量分別比對照低10.3、8.7 g。浙茭6 號最輕,其殼茭質量、凈茭質量只有94.5、61.7 g,分別比對照低48.4、36.9 g。凈茭率,浙茭911 最高,達到70.2%,比對照浙茭3 號高1.2 個百分點; 浙茭6 號最低,僅65.3%,比對照浙茭3 號低3.7 百分點。5 個參試品種中,德清大種茭肉質莖較粗糙、易發(fā)青,浙茭6 號單茭質量小,商品性相對較差。
各參試品種產量比較,德清大種茭和浙茭911最高,與對照浙茭3 號相仿;梭子茭其次;浙茭6 號最低,比對照低66 t/hm2。
從各個品種的田間試種表現可以看出,雖然德清大種茭生長勢強、產量較高,但其肉質莖較粗糙、易發(fā)青,商品性受到一定影響,在浙江以南市場不太受歡迎。梭子茭各個指標表現并不突出,與本地主栽的浙茭3 號相比沒有明顯優(yōu)勢。浙茭911 茭肉光潔、商品性好、抗病性較強、產量較高,且采茭期較早、市場經濟價值高,適合浙江縉云縣推廣種植。浙茭6 號茭肉細小修長、產量相對低,但采茭期早,且該品種秋茭采收期明顯比其他品種早,有一定經濟價值,可以搭配種植。
[1]王來亮,陳金華,丁潮洪,等.大棚茭白套種絲瓜立體高效種植模式[J].長江蔬菜,2015(13):25-27.
[2]張尚法,鄭寨生,陳淑玲,等.雙季茭浙茭3 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長江蔬菜,2013(18):83-85.
[3]過鴻英,趙洪,陳淑玲,等.茭白新品種浙茭6 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長江蔬菜,2013(18):80-82.
[4]郝永袢,陸海榮.雙季茭白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10):135.
[5]俞麗芬,徐瑞華.雙季茭大棚早熟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