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
左旋多巴對帕金森病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的影響
武英杰a,李水晴b,于永剛a,李學德a,曾志瑋a,廖松柏a
(解放軍第一八一醫(yī)院,a 泌尿外科,b 老年病科,桂林 541002)
帕金森病(PD)是椎體外系統(tǒng)疾病之一,特征性臨床表現為肢體震顫,并??蓪е掳螂啄虻拦δ苷系K[1]。 其主要的排尿功能異常表現為: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有的可發(fā)生排尿延遲,排尿困難或尿潴留,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所以診治PD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是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對79例PD患者進行了尿動力學臨床檢查分析,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02年12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79例患者。已明確診斷為PD者65例,因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等下尿路癥狀(LUTS)就診而診斷PD者14例。79例中男54例,女25例;年齡36~78歲,平均65.5歲;病程為2月~204月,平均75.6月;表現為尿頻61例(77.2%),尿急49例(62%),尿失禁27例(34.2%),排尿困難16例(20%),腎積水、膀胱輸尿管反流等上尿路功能受損者7例(8.9%);合并糖尿病5例,腦血管意外2例,膀胱移形細胞癌1例,反復尿路感染9例。接受左旋多巴治療者43例,初始劑量為每日0.5~1.0 g,分3次服用;以后每2~3日增加0.1~0.75 g,視其不良反應而定,有效維持劑量為每日3~6 g。治療時間4~180個月,平均68.4個月。36例未接受左旋多巴治療。
1.2尿動力學檢查應用LABORY尿動力儀,記錄參數:測殘余尿量、充盈期膀胱壓力容積測定,排尿期壓力-流率測定,懷疑壓力性尿失禁者行腹壓漏點壓及尿道壓力測定,括約肌肌電活動;按照國際尿控學會(ICS)制定的標準進行評定。所有患者于尿動力檢查前記錄72 h排尿日記,用以判定患者尿頻、尿急程度。
2結果
18例(22.8%)未發(fā)現膀胱尿道功能障礙,平均年齡62.3歲,平均發(fā)病時間2.7年,平均膀胱最大容量367 mL。51例(64.6%)表現為逼尿肌反射亢進,其中括約肌協(xié)調正常45例,尿道括約肌協(xié)同失調6例。10例(12.6%)表現為逼尿肌無反射,其中括約肌協(xié)調正常7例,括約肌失弛緩3例。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患者平均年齡67.7歲,平均發(fā)病時間7.9年,平均膀胱最大容量275 mL。
低順應性膀胱29例(36.7%),18例(22%)殘余尿量>100 mL,其殘余尿平均為133 mL。27例臨床表現存在尿失禁,其中17例為急迫性尿失禁,5例為充盈性尿失禁,5例為混合性尿失禁。7例存在上尿路功能受損者均為低順應性膀胱,同時膀胱逼尿肌收縮功能下降,4例存在括約肌協(xié)同失調或尿道括約肌失弛緩。
尿道測壓異常者19例(24%),其中尿道控制帶長度及尿道關閉面積升高14例,男13例,女1例;尿道控制帶長度及尿道關閉面積降低5例,男2例,女3例,5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接受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的43例PD患者中,臨床表現至少存在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尿動力學檢查提示逼尿肌反射亢進癥狀之一者41例(95.4%),明顯高于未接受左旋多巴制劑治療者26例(72.2%,P<0.05),見表1,且接受治療時間與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程度呈正相關。
表1 兩組臨床表現的比較(例)
注:與使用多巴胺組比較,aP<0.05
3討論
PD患者的尿動力學表現主要是逼尿肌的過度活動和膀胱的排空障礙[1-2]。本組資料顯示:表現為逼尿肌反射亢進者51例(64.6%),然而PD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尿動力學表現各家報道不一。Ragab等[3]報道49例PD患者,其中38例(77.5%)存在膀胱尿道功能障礙,包括逼尿肌反射亢進33 例(67.3%),逼尿肌無反射6例(12.2%)。Yeo等[4]報道57%~83%的患者有儲尿期癥狀,17%~27%的患者有排尿期癥狀,超過60%的患者有尿失禁,33%~54%的患者有尿頻,45%~93%的患者有逼尿肌反射亢進。我們認為其尿動力學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PD男性患者大多合并有器質性膀胱出口梗阻,且通常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病史較長。
我們的資料表明,PD患者排尿癥狀及功能損害程度與PD病程相關。我們通過對18例未發(fā)現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PD患者從發(fā)病時間、平均膀胱最大容量、排尿次數對照已經出現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PD患者,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已有研究表明PD患者膀胱尿道功能障礙與多巴胺的損耗程度相關,并和總的神經殘疾程度相關,而且和PD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未受到重視及正確的治療,膀胱功能進一步惡化有關。Ragab等[3]發(fā)現逼尿肌反射亢進多發(fā)生于已經出現運動原癥狀的PD患者。Yeo等[4]發(fā)現,PD患者的尿動力評估顯示膀胱逼尿肌反射亢進為一常見病癥,但多為病情嚴重和有較長的病程。
左旋多巴制劑治療PD對排尿功能的影響已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外源性多巴胺不能進入腦內,左旋多巴進入腦內經脫羧作用轉變成多巴胺補充腦內多巴胺不足,從而達到治療PD的目的。但是,左旋多巴在中樞脫羧成多巴胺興奮腦橋排尿中樞引起膀胱功能亢進,導致尿頻、尿急、尿失禁加重。我們的資料顯示,接受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的43例PD患者,存在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尿動力學檢查提示逼尿肌反射亢進癥狀之一者達95.4%,明顯高于未接受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的患者。上述研究表明,左旋多巴制劑不能對PD患者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產生治療作用,且能加重膀胱儲尿期功能障礙。
參考文獻
[1]郭泳萍,蔣曉江,周紅杰,等.62例帕金森病伴排尿困難患者臨床處理[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30(14):1385-1386.
[2]何建明,蘇前,于春雨.帕金森病患者視覺、腦干及體感誘發(fā)電位改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4):410-411.
[3]Ragab MM,Mohammed ES.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at the urologic clinic[J].Neurourol Urodyn,2011,30(7):1258-1261.
[4]Yeo L,Singh R,Gundeti M,et al.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a review[J].Int Urol Nephrol,2012,44(2):415-424.
·名醫(yī)傳承·
張道宗簡介:男,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人和安徽省中醫(yī)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指導老師。擅長對痛癥、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頑固性失眠、中風后遺癥、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內科疑難雜癥及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的針灸治療。
(收稿日期:2014-11-12)
中圖分類號:R742.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5.04.033
通信作者:廖松柏,主治醫(yī)師,Email:mnwk96@sohu.com
作者簡介:武英杰,主治醫(yī)師,Email:11821949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