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對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本文就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相應的實施防范措施,以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給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提升提高可靠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生活化 可行性 實施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35-02
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使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發(fā)生很大改變,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提出,增強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推動我國教育改革起到重要影響。
一、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分析和探討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教學課程,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等,與小學生未來的良好發(fā)展有著緊密聯(lián)系。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是指教師通過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不斷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根據(jù)學生實際生活情況轉變教學模式,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陶冶情操,獲得有活力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技能方法,并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因此,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可以從如下幾個方入手:
(一)采用情景教學
通過對新課標的全新認識和對新教學理念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從而提高小學教學生活化的可行性。教師在課堂上起著重要引導作用,通過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學以致用。
(二)開放課堂教學
根據(jù)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教育生活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開放課堂教學,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大膽發(fā)言,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以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可行性。
(三)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學習階段,因此,教師在實施小學教育生活化時,要多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利用學習各種教學資源,豐富語文學習內容,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開展繪畫比賽、辯論大賽和演講比賽等,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從而挖掘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小學教育生活化可行性得到不斷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實施防范措施
(一)設置生活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設置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用生活經驗來講述課本語文知識,將課本內容生活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郵票齒孔的故事》的時候,教師拿出兩張不同的郵票,引導學生觀察,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會回答:“一枚邊緣無齒孔,另一枚邊緣有整齊的齒孔”;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與自己見過的郵票進行對比,思考這兩枚郵票為什么一枚有齒孔而一枚沒有呢;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來,告訴學生沒有用過的郵票邊緣有齒,用過的沒有,并且,郵票邊緣有齒是為了使用更方便。因此,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使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可行性。
(二)加強課堂互動,解答學生相關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實際事件,可以讓語文教學變得簡單化,從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課文的看法,進而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實施進行防范,教師必須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合適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對不同問題進行爭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從而解答學生的相關問題,使小學教學生活化有效性可以得到不斷提高。當學生感到疑惑時,教師要將其看做教學重點,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做出解答,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結合實際生活學習語文,可以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
(三)組織多種活動,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與生活相聯(lián)系,提高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組織學生多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不斷提高。例如:在進行《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前,教師告訴學生每年五月夏季來臨的時候,路邊許多槐樹便會開花,大雨下過后從樹上掉下的槐花可以撿回家和上面粉,撒上鹽和油,蒸著吃。然后,讓學生分組自由朗讀《槐鄉(xiāng)的孩子》,讓學生動手描繪自己理解的槐花場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悟和向往。最后,將每個小組描繪出來的畫進行對比,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
(四)注重實踐聯(lián)系,提升小學教育水平
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有效性,就必須注重語文與實踐的聯(lián)系,以生活中的實物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將語文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以激起學生廣遠的聯(lián)想。
例如:在學習《日月潭》第四自然段時,“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一層輕紗,周圍的景物變得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边@句話描寫出了日月潭下雨時的朦朧美,對于八歲左右的小學生來說,很難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美,教師可以利用早讀課,帶著學生去學校的湖邊,指引學生朝湖面上看,讓他們自己想一想,下雨天與晴天湖面的景色有什么不一樣,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將學生帶到景色中去,引導他們去看去想,把生活中的生動景象與課本上抽象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對景象的親身感受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得到真正落實。
結束語:
為了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保證小學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在實踐過程中,要采取有效實施防范措施,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語文,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得到不斷拓寬,給小學生未來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沈迎春.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之初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02:45.
[2]趙武星.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理念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8:194.
[3]鄧穎.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下),2013,09:42.
[4]高蓮萍.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3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