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fā)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兩極分化
成因分析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010-02
【現狀描述】
2011年秋,筆者接任了現在這個班級的數學教學。本班的生源大部分家庭是個體經營戶,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家長因忙于生意而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教育。筆者接任時,雖然已經是四年級,但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動機、個性心理等都存在很多缺點。如,上課前只有5~10個學生自覺準備學習用品;課堂上90%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學生持續(xù)安靜傾聽的時間只有1分鐘左右;布置的數學作業(yè)有一大半學生不完成,完成作業(yè)的學生也是馬馬虎虎,抄襲作業(yè)的歪風盛行;能主動學習,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學生幾乎沒有。這些不良因素的蔓延,嚴重影響了班風、學風。在同期的測試評價中,同年級其他班級優(yōu)秀的學生占80%以上,但本班只有十來人,75分以下的占了一半,兩極分化十分嚴重。為了縮小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距離,筆者從以下兩大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探究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成因分析】
一、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在接手班級后的第一期期中測試中,最低分的學生只有18分,與最高分100分相差了82分。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差距呢?筆者通過對本班68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對學習數學較感興趣的僅有5人,占7%,感興趣的有9人,占13%,不感興趣的有45人,占66%。也有研究表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中興趣因素占25%,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中缺乏興趣的占35%??梢?,學習成績的高低與學習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學習習慣差,導致雙基不扎實
例如,《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本是三年級學習的內容,在五年級下冊《圖形的變換》單元中再次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但是,在期中測評時,填空題“長方形有( )條對稱軸”這個問題竟有42個學生出現錯誤,占全班人數的62%。這類錯誤的出現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沒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做題時也不認真審題,用應付式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而造成的。長期下去,就出現了連基本概念、計算公式、運算順序都模糊不清,造成了部分學生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兩極分化。
三、學生個體差異不盡相同
有些學生數理邏輯能力很強,能較快速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但是,在本班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數理邏輯能力較弱,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較欠缺。比如,有部分學生對“直接寫出得數”這一類題目,正確率達不到50%;對“有3行同學,每行15人,一共有多少人”這樣的題目,也分不清該用加、減、乘、除哪種方法解決,這樣勢必會影響其學習效果。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據初步調查,本班學生中從外地或農村進城經商、務工的人數占90%,且父母早出晚歸的占了70%。父母都外出務工后,孩子只能交給爺爺奶奶或者鄰居托管,爺爺奶奶往往管不住孩子,導致一大部分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在五年級的一次體檢結果中筆者發(fā)現,已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近視,在課堂上因看不清老師的板書而產生厭學心理,而家長因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又沒有及時幫小孩配戴眼鏡,長期下去孩子就無心學習,最后成為了“潛力生”。因此,缺乏家庭教育也是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克服兩極分化的對策】
一、激發(fā)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防止兩極分化的重要方面。筆者接手這個班時是四年級,學生的思維逐漸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個性也漸漸獨立。筆者發(fā)現:如果在課堂上他們能聽懂老師說的教學內容,他們就會感到有收獲,興趣就會激增。因此,每堂課的教學教師都要循序漸進,關注差異,注意讓學生聽懂老師所講內容。教學時,筆者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品嘗到更多的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循環(huán)小數》一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小冬上學》的故事情景。通過創(chuàng)設講故事的情景,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們的生活,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循環(huán)是一種“依次不斷重復出現很多次的現象”這個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有了興趣,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由此也就會積極開動腦筋,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落實雙基
本班大部分學生成績暫時落后,是因為在課堂學習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注意力容易分散。比如,當有學生無意打了一個噴嚏時,馬上就有不少學生哈哈大笑,故意擾亂課堂秩序;布置一點作業(yè)或需準備一些學習用品,也馬上有學生趁機說上幾句;走廊外面有老師經過,全班學生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外面……這樣的現象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因此,筆者就從最基礎的基本功抓起,每節(jié)課前安排3~5分鐘聽算訓練,讓學生邊聽邊算,避免“人云亦云”的現象。聽算完一組題目后,出示正確答案,讓學生自行檢查。隨著訓練的加大,學生的正確率越來越高,學生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落實了雙基。
三、家?;樱箤W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縮小學生兩極分化的差距,筆者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比如:每天的家庭作業(yè)本上都要求家長監(jiān)督自己的孩子在做作業(yè)時的各種習慣。此外,筆者還定期通過家校通向家長通報學生的情況,家長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也要及時告訴老師。實踐證明,和諧的家校關系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接手本班數學教學的兩年多時間里,筆者主要從“養(yǎng)成”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現在筆者所授班級的數學課堂變成了一個“有魅力”的課堂,80%以上的學生能感受到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樂趣,90%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80%以上的學生充滿了自信與陽光。兩極分化的距離也在慢慢縮小。比如近兩個學期期中、期末學業(yè)水平檢測中,90分以上的達三十多人,不及格的也控制在3人以內。但筆者也深深地知道:要縮小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距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有一份耐心、恒心、信心、愛心與責任心。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