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730000)
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與完善
馬 蘭 (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730000)
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程屬于公共課程,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陶冶大學生情操。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與完善措施。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高校開展音樂欣賞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有效地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真正發(fā)揮音樂教育的陶冶作用。
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完善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通過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我國的大學普遍在非音樂專業(yè)的公共選修課程中開設了音樂欣賞課。本文對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意義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分析了當前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高校在非音樂專業(yè)的公共選修課程中,開設音樂欣賞課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進行完善,發(fā)揮音樂的陶冶作用,陶冶大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大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使大學生了解音樂、熱愛音樂。
首先,音樂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大學生可以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通過音樂來體會豐富的情感,提升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fā)揮音樂的陶冶作用,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
其次,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中學和大學階段,學生往往需要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很少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的音樂學習。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程能夠給學生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知識的機會,通過聆聽音樂、學習音樂知識來釋放學業(yè)壓力,凈化心靈。
當前我國的絕大部分普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欣賞課程,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素質教育工作。然而,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效果卻始終得不到保障,甚至一些高校沒有開設或者取消了音樂欣賞課程。
1.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盡管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很多高校在開設音樂欣賞課程時沒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音樂教師在針對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往往過分的重視音樂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了音樂欣賞課程的復雜化。一些音樂教師不適應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音樂欣賞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2.教學內容和手段得不到更新
當前很多高校的音樂欣賞教學都在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主要是向學生播放音頻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自行欣賞音樂。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和愛好比較淺顯,平時很少接觸古典音樂,而教師又沒有對音樂中的深層含義進行講解,導致學生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3.課時過少
各種因素的考慮,高校的專業(yè)課程和基礎課程的課時過多,占據(jù)了過多的課時時間,特別是擠占了體育類和藝術類課程的課時時間。由于課程量過少,音樂教師無法系統(tǒng)的開展音樂教學,影響了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正確認識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對象,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
高校在確定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標時,首先要正確地認識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對象。音樂欣賞課程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程,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一般是對音樂具有一定興趣的非音樂專業(yè)學生,他們基本上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不具備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素養(yǎng),很少接觸到古典音樂。這也給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然而與音樂專業(yè)的學生相比,非音樂專業(yè)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廣博的文史知識,其選修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往往是開拓眼界、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滿足自己對音樂的興趣,而不是以音樂為職業(yè)。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目標應該緊緊圍繞著教學對象的實際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開拓眼界的學習目的。
2.及時更新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內容
對于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而言,選修音樂欣賞課程并非為了提高自己的音樂技能,更多的是出于對音樂的興趣。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無需以音樂為職業(yè),因此而在音樂欣賞課程中也無需對其進行過多的理論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否則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對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高校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在教學過程中只需對學生普及基礎的音樂知識,降低音樂欣賞教學的難度。要發(fā)揮音樂的情感熏陶作用,使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課程上了解音樂、感受音樂、喜愛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改善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手段過于枯燥,并不適合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非音樂專業(yè)大學生基本不具備自行領會音樂中的內涵和情感的能力,單純的聆聽教學也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要求音樂教師要積極改善教學手段,在有限的課時內提高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多利用探討式、啟發(fā)式等新型的教學手段,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闡發(fā)對音樂的見解,進行充分的交流與研討,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音樂欣賞課程還可以結合校園文化,組建各種音樂藝術團體,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有更多的機會來接觸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素質。
音樂欣賞課程是高校一門重要的公共選修課,為其他非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的大門,使他們有機會接受音樂欣賞教育,通過學習音樂、欣賞音樂來豐富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yǎng),滿足自己對音樂學習的需要。音樂具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音樂欣賞的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高校要不斷完善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使音樂欣賞的課堂更加多樣化和靈活化,真正發(fā)揮音樂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釋放壓力、陶冶情操,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1]張揚.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1(32).
[2]喬曉麗.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欣賞課程的作用淺析[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7).
[3]董旭,石凡.大學音樂欣賞課程與文化教育的整合探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2(S2).
馬蘭(1980.05—)女,沈陽人,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