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楠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幽?焦作 454000)
歌劇《蝴蝶夫人》戲劇性的文獻綜述
洪雅楠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本文在前人對歌劇《蝴蝶夫人》研究的基礎上,追溯普契尼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及創(chuàng)作成就,同時研究分析《蝴蝶夫人》的腳本文學部分和音樂部分的創(chuàng)作緣起,力圖從戲劇結構、戲劇矛盾沖突的角度去挖掘《蝴蝶夫人》的戲劇性。并通過對人物性格的音樂刻畫和戲劇沖突的音樂刻畫來分析作曲家是如何將音樂與戲劇完美融合,從而達到歌劇的戲劇性效果。
普契尼;《蝴蝶夫人》;戲劇性;文獻綜述
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意大利真實主義歌劇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繼威爾第之后意大利歌劇領域的又一巨匠,一生共創(chuàng)作十二部歌劇作品。從《曼儂·萊斯科》的一舉成名,而后又相繼創(chuàng)作出《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及《三聯(lián)劇》,普契尼的絕大部分歌劇作品均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他總是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凄慘命運。普契尼的歌劇具有人性的光芒,往往能與觀眾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常常能使人們在欣賞歌劇藝術魅力的同時也引發(fā)人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他的歌劇創(chuàng)作在繼承了意大利傳統(tǒng)歌劇創(chuàng)作手法的同時,又吸收了歐洲各種流派的優(yōu)秀技法,使得他的音樂極具藝術戲劇感和審美價值。歌劇《蝴蝶夫人》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該劇真實反映了日本婦女在殖民主義下的悲慘命運,女主人公巧巧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以及為了尊嚴不惜結束自己生命的人物性格。
歌劇《蝴蝶夫人》是世界各國最受歡迎、屢演不衰的經(jīng)典劇目之一,由于其具有音樂、文學、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nèi)涵,因此一直是眾多學者熱衷的研究對象。歌劇作為戲劇的一個重要分支,本身就具有戲劇的基本因素,并且戲劇性就是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文中對“戲劇性”的分析歸納,以文學構成中的戲劇性(包括腳本和曲譜)及舞臺藝術中的戲劇性兩方面作為本論文論證的脈絡之一,另一條脈絡主要分析巧巧桑的悲慘命運,兩條脈絡交叉、聯(lián)系,以此來分析作曲家如何通過文學、音樂、舞臺等各種技法來展現(xiàn)歌劇作品的“戲劇性”。
歌劇是西歐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些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至今還上演于世界各大歌劇院的西歐歌劇可謂是世界音樂藝術的珍寶。歌劇是融合音樂、戲劇、舞蹈、文學及舞臺美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最早被人直呼為“用音樂表演的戲劇”,故有“音樂的戲劇,戲劇的音樂”之說。以音樂表述的戲劇與用語言表述的戲劇一樣,其腳本都與文學有淵源關系①。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基本的前提,由于歌劇自身帶有戲劇性,因此人們在分析一部歌劇中的人物角色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該人物的戲劇形象,其次才是根據(jù)戲劇形象而演繹的音樂形象。
筆者通過查閱著作、期刊得到了許多與論文相關的資料,對《蝴蝶夫人》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史方面的著作
于潤洋主編的《西方音樂通史》,英國學者杰拉爾德·亞伯拉罕的《簡明牛津音樂史》,葉松榮的《歐洲音樂文化史論稿》,沈旋、谷文嫻、陶辛主編的《西方音樂史簡編》等,這些著作都介紹了普契尼的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及藝術成就。
(二)專著性的評述
1.外文專著有:英國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學家查爾斯·奧斯本(Charles Osborne)的《普契尼的全部歌劇》(The Complete Operas of Puccini ),該書詳細介紹了普契尼十二部歌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腳本來源、首演情況,其中還包括演出的時間、地點、歌唱家、指揮及評論等內(nèi)容。此外還有威廉·阿什布克魯(William Ashbrook)寫的《普契尼的歌劇》(The Operas of Puccini),這本書通過對包括《蝴蝶夫人》在內(nèi)的普契尼的幾部歌劇中有關節(jié)奏、旋律、和聲、配器等特點進行分析,對普契尼的音樂風格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2.中文專著有:德國學者克萊門斯·霍斯林格爾編寫的《普契尼》(《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之一),張巍、謝麗麗編寫的《普契尼》(《古典之門音樂叢書》之一),美國學者古斯塔夫·科貝著、張洪島編譯的《西洋歌劇故事全集》,張承謨編寫的《歐洲十大名歌劇欣賞》,張弦、徐國弼、申文凱、徐華英等編譯的《西洋歌劇名作解說》,錢苑、林華編寫的《歌劇概論》等,這些著作都詳盡地介紹了普契尼的生平、創(chuàng)作風格及劇情梗概。
(三)專業(yè)辭書中相關條目的評述
1.外文辭書有:《簡明牛津歌劇字典第二版》(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Second Edition)、《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國際音樂和音樂家大百科詞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usic and Musicians)。尤其是《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對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有詳細的介紹,對作曲家的作品進行細致的分類,對每一部作品,尤其是歌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及藝術成就都有詳盡和客觀的評述。
2.中文辭書有:汪啟璋、顧連理、吳佩華編譯的《外國音樂辭典》,林逸聰編寫的《音樂圣經(jīng)》等均對普契尼的作品和風格進行了簡潔的闡述。
(四)收錄于中國知網(wǎng)的優(yōu)秀碩士論文、學術期刊論文等相關文章
福建師范大學劉暢的《歌劇〈蝴蝶夫人〉戲劇性初探》(2009年)、首都師范大學單萍的《淺析歌劇〈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審美特色》(2007年)、南京師范大學蔣毅的《從歌劇〈蝴蝶夫人〉看普契尼》(2004年)、金砂撰寫的《歌劇人物刻畫和形象塑造》(載于《歌劇藝術》1994年第5期)等,這些文章在對歌劇戲劇性分析研究的同時,在人物塑造方面也作了相應的闡述,為歌劇戲劇性的研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料。
筆者將從音樂學、戲劇學、音樂表演心理學、音樂美學及比較音樂學等多方面對該課題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對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尤其是對外文資料進行翻譯,通過翻譯原文,對譯文中提到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后得出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結論。
通過查閱大量相關的音樂文獻及有關的音響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篩查比較,筆者了解到目前對普契尼及其作品的研究和分析一直是國內(nèi)外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目前的這些文章大多數(shù)是文獻綜述型的,對《蝴蝶夫人》的研究絕大部分也是從歌劇的整體性出發(fā),并且對于音樂戲劇性的研究也僅限于對單個人物角色的論述。雖然關于歌劇中音樂戲劇性的研究在當今學術論壇上比比皆是,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對一部歌劇中的音樂戲劇性的研究還很少。本文以《蝴蝶夫人》的戲劇性作為研究對象,目的就是讓人們更加細致、深刻地認識到作品的戲劇性魅力,從而在演唱歌劇作品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入、細膩地去刻畫人物的音樂形象和戲劇形象,進而探索出一條既能夠生動體現(xiàn)人物形象,又能夠正確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新思路。
戲劇性是歌劇作為戲劇所特有的魅力,它將歌劇這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中的各個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普契尼在繼承威爾第創(chuàng)作手法的同時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他把宣敘調(diào)和詠嘆調(diào)相融合,形成詠敘調(diào)的形式,使得音樂更具歌唱性,從而統(tǒng)一了歌劇的音樂性和戲劇性?!逗蛉恕方沂玖藮|方女性遭受殖民主義殘害的深刻內(nèi)涵,本身在題材上就擁有許多可挖掘的戲劇因素,符合“戲劇性體現(xiàn)的是劇作對人的命運模式的直觀的構建”②。此外,作曲家還運用了主導動機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音樂旋律具有連貫性并在音樂中形成強烈的戲劇沖突。同時,普契尼在這部歌劇中還運用了日本傳統(tǒng)音樂,如櫻花、淞滬獅子橋等音樂元素,使得《蝴蝶夫人》這部歌劇的音樂與文學部分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對人物性格、人物情感及音樂戲劇氛圍的渲染作用。
注釋:
①錢苑、林華:《歌劇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1-2頁。
②施旭升:《戲劇藝術原理》,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93頁。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居其宏.歌劇綜合美的當代呈現(xiàn)[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3]孫惠柱.誰的蝴蝶夫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Harold Rosenthal&John Warrack.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Second Edi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80.
[5]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nd Musicians[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
[6][英]杰拉爾德·亞伯拉罕.簡明牛津音樂史[M].顧犇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7][美]喬治·貝克.戲劇技巧[M].余上沅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
[8][美]約瑟夫·科爾曼.作為戲劇的歌劇[M].楊燕迪譯.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1998.
[9]劉暢.歌劇《蝴蝶夫人》戲劇性初探[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10]單萍.淺析歌劇《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人物塑造及審美特色[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11]蔣毅.從歌劇《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12]李秀華.從普契尼歌劇談詠嘆調(diào)的戲劇性[J].音樂探索,2003(4).
[13]余鳳高.普契尼的蝴蝶夫人[J].音樂愛好者,2005(4).
[14]許暉.淺談普契尼歌劇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2.2(3).
J832
A
1007-0125(2015)01-0007-02
洪雅楠(1980-),女,漢族,江蘇無錫人,藝術學碩士,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聲樂教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