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楊 龍,金福強
(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 061001)
腦出血在臨床發(fā)生率較高,對于本類患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清除血腫為主,而此類患者術后康復期面臨的干預問題較多,其中術后并發(fā)癥的防控是研究的重點,而感染作為常見并發(fā)癥,其不僅僅對患者的康復速度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甚至可影響到患者的預后等,也是導致此類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此類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多[1-2]。而炎癥標記物作為有效反應機體炎癥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其在此類患者中的研究雖然可見,但是細致的研究仍極為缺乏[3-4]。本研究就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腦出血術后合并感染中的檢測價值進行觀察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兩組及觀察組中不同感染類型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比較
表2 觀察組中不同感染程度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比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70例腦出血手術但未發(fā)生感染的患者為對照組,同期的70例術后合并感染的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年齡在20歲及以上者;符合腦出血手術指征者。排除標準:術前即合并感染者;瞳孔散大,腦疝晚期者。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37~74歲,平均(53.3±10.6)歲,出血量16.0~46.0mL,平均出血量(32.4±5.4)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53例,其他部位17例。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37~73歲,平均(53.5±10.5)歲,出血量15.0~46.0mL,平均出血量(32.5±5.2)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54例,其他部位16例;感染類型:顱內(nèi)感染34例(輕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肺部感染36例(輕度12例,中度13例,重度11例)。兩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齡、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構成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抽取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肘靜脈血4.0mL進行檢測,將其以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設定為15 min,而離心速度為5 000r/min,然后取兩組上清液進行檢測,檢測指標為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檢測采用ELISA法,然后將兩組的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水平、陽性率進行分別統(tǒng)計及比較,同時比較觀察組中不同感染類型及感染程度者的血清檢測水平、陽性率,其中C反應蛋白以大于或等于8.0 mg/L為陽性,降鈣素原則以大于或等于0.5μg/L為陽性。
1.2.2 評估標準 (1)肺部感染:輕度感染為單純性的感染,中度感染為伴有臨床癥狀、體征的感染,重度感染則伴有器官不能不全的中度感染。(2)顱內(nèi)感染:患者腦脊液輕度渾濁,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在500×106/L以下為輕度感染,患者腦脊液中度渾濁,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在500×106/L為中度感染,患者腦脊液重度渾濁,出現(xiàn)膿性狀態(tài),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在500×106/L以上為重度感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及觀察組中不同感染類型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比較 觀察組的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水平及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且顱內(nèi)感染者高于肺部感染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中不同感染程度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比較 觀察組中顱內(nèi)感染及肺部感染者中重度感染者高于輕度及中度感染者,中度感染者則高于輕度感染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出血的臨床發(fā)生率較高,此類患者的臨床危害較大,而對于本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其中手術清除血腫的治療方法臨床療效受肯定程度較高。而臨床對于腦出血患者的術后相關研究也較多[5-7],其中關于術后并發(fā)癥的防控即是研究的重點方面,而感染作為其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其對患者的康復效果與速度造成的不良影響均十分突出,甚至可導致患者的死亡等[8-9],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進行術后感染的防控極為必要。而此類患者中較為常見的術后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及顱內(nèi)感染,其中顱內(nèi)感染的臨床危害極大,因此找到此類患者的預警指標對于預后的防控與改善發(fā)揮著重要的臨床作用。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是臨床中敏感度較高的炎癥指標,其對于多類感染的發(fā)生均有較為積極的臨床作用,但是對于腦出血患者術后感染的預警作用研究卻相對不足[10-12],故此方面的探討空間仍較大。較多研究顯示,在各類感染性及創(chuàng)傷性疾病患者中,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其在此類患者中反應敏感度較高,在感染類患者中可呈現(xiàn)短時間內(nèi)的快速升高,同時對于感染嚴重程度的反應價值也較高,并且隨著炎性反應的消退,其降低速度也相對較快,因此臨床對其的檢測價值較高。而降鈣素原則是近年來較多研究認為敏感度高于C反應蛋白的另一類指標,其對于機體的整體應激狀態(tài)有著較高的反應價值,尤其對于全身的炎性反應活躍程度有較高的檢測意義,其隨著機體應激變化速度較快,有研究顯示其可在感染發(fā)生的2h內(nèi)即呈現(xiàn)出顯著升高的趨勢,對于感染的存在及活躍程度的了解價值均極高,因此進一步提升了其臨床檢測價值。
本研究對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腦出血術后合并感染中的檢測價值進行觀察研究,主要為將腦出血術后感染患者和未發(fā)生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水平和陽性率進行比較,比較結(jié)果顯示,發(fā)生感染的患者其血清水平與陽性率均較高,而顱內(nèi)感染的患者則明顯高于肺部感染,另外,感染程度越嚴重者的表達水平越高,因此說明血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對于高血壓術后感染具有較高的反應價值[13-15],且對于感染的分型及感染程度均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腦出血術后合并感染中的檢測價值較高,有助于了解感染類型及感染程度。
[1] 付志新,張津華,趙燕,等.血液凈化對腦出血患者炎癥因子的清除作用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2,32(11):1033-1036.
[2] Hwang SH,Park YS,Kwon JT,et al.Signific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in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3,54(4):289-295.
[3] Di Napoli M,Parry-Jones AR,Smith CJ,et al.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hematoma growth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14,45(1):59-65.
[4] Jeon YT,Lee JH,Lee H,et al.The postoperativ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can be a useful prognostic factor for poor outcome and symptomatic vasospasm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12,24(4):317-324.
[5] 崔大勇,魯質(zhì)成,綦斌,等.持續(xù)腰大池引流結(jié)合美羅培南鞘內(nèi)注射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顱內(nèi)感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930-931.
[6] 廖錫易,王辛坤,周明欣.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和C反應蛋白在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的表達和臨床意義[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2,11(8):812-814.
[7] 吳東川,尹石華,王廣君,等.血清HS-CRP、PCT含量與腦卒中患者疾病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4):27-30.
[8] 王廣君,尹石華,趙振華,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含量與腦卒中關系的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5):704-706.
[9] Hickmann AK,Langner S,Kirsch M,et al.The value of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edicting clinically relevant vasospasm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surg Rev,2013,36(2):267-278.
[10] Di Napoli M,Godoy DA,Campi V,et al.C-reactive protein level measurement improves mortality prediction when added to th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ore[J].Stroke,2011,42(5):1230-1236.
[11] 王永仿,何玉峰,許聯(lián)紅,等.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測定對腦出血患者并發(fā)感染的診斷價值研究[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28(5):93-95.
[12] Alexandrova ML,Danovska MP.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lipid hydroperoxides in predicting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2011,18(2):247-252.
[13] 廖錫易,王辛坤,周明欣.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和C反應蛋白在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的表達和臨床意義[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2,11(8):812-814.
[14] Diedler J,Sykora M,Hahn P,et al.C-reactive-protein levels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predict 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 after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erebrovasc Dis,2009,27(3):272-279.
[15] 朱紅,張玉.PCT及WBC檢測對腦出血及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鑒別診斷[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34(6):538-540.